Workflow
绿电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取得哪些新突破?——《2024年度中国电力市场发展报告》解读
中国电力报· 2025-08-03 16:02
电力市场交易规模与结构 - 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6.1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62.7% [1] - 新能源市场交易电量达9569亿千瓦时,占新能源发电量的52.3% [1] - 绿证交易量同比激增364%,绿电交易电量增长235.2% [1] - 跨省跨区中长期交易电量大幅增长19.8%,达1.39万亿千瓦时 [3] - 省间现货市场总成交376.31亿千瓦时 [3] - 省内交易电量合计4.7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 [4] 新能源装机与发电表现 -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33.49亿千瓦,全年新增装机4.29亿千瓦 [2] - 光伏、风电新增装机3.58亿千瓦,占全部新增装机的83.4% [2] - 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跃升至14.07亿千瓦,同比增长33.9% [2] - 全国总发电量达10.0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 [2] - 风光资源新增发电量3660亿千瓦时,占全国总新增发电量的58.1% [2] - 新能源发电量达到1.83万亿千瓦时 [2] 市场经营主体与参与度 - 全国电力市场经营主体数量增至81.6万家,同比增长8.9% [3] - 发电侧燃煤机组已实现100%入市,超半数新能源机组及部分燃气、核电、水电参与交易 [3] - 工商业用户已全面进入市场 [3] - 新型储能呈现多元化入市格局,多地政策支持储能参与现货和调频市场 [8] - 虚拟电厂实现破冰启航,政策明确赋予其平等市场地位 [8] 市场机制与区域协同 - 省间电力现货市场正式启动,覆盖国家电网和蒙西电网全域 [6] -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首次实现整月结算,增送电量31亿千瓦时 [7] - 长三角电力市场创新推出"富余需求侧资源互济"等交易品种 [7] - 西北区域首创"能量换容量"机制,支援青海度夏、度冬保供电量分别达17.6亿、21.7亿千瓦时 [7] - 华中区域通过短周期常态化交易,实现最大互济电力110万千瓦 [7] - 现货市场建设全面提速,4省转入正式运行,4省开展连续结算试运行,9省完成整月以上试运行 [7] 绿色电力交易与监管 - 全国绿证交易量达4.46亿个,跨省交易占比高达92.3% [7] - 内蒙古出售8041万个绿证位居全国之首,浙江以7622万个采购量成为最大买家 [7] - 绿电交易规模突破2300亿千瓦时 [7] - 《能源法》立法推进能源市场体系改革,《电力市场监管办法》修订完善 [8] - 专项治理聚焦市场秩序突出问题,建立行政干预整治机制 [8]
高原上的绿电使者
经济日报· 2025-08-03 05:46
"正常情况下,变电站非常安静,耳边只有电流运行的声音,有时难免感到孤独。"回忆起刚入行的时 候,吴嘉楠对师傅的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有一次,师徒二人手持红外测温仪对设备开展例行夜间巡 视。师傅对她说:"等你上班时间久了,就会爱上这种安静。"一转眼,吴嘉楠已经与电力设备朝夕相伴 了12年。如师傅所言,她渐渐爱上了这种安静和孤独。"因为安静意味着我们站内的设备正在平稳运 行。"吴嘉楠说。 但是,变电站也有被打破安静的时候。遇到特殊天气、设备异常、站区扩建、技术改造等,变电站也会 喧嚣一阵。 2017年初,一场罕见的暴雪突袭塔拉滩。"运维人员最怕暴雪,因为恶劣天气会给青海塔拉750千伏变电 站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极大挑战。"吴嘉楠告诉记者,那天在站值守的所有人心里都绷着一根弦,密 切关注着后台设备的信息。看到750千伏的母线压力报警信息,吴嘉楠和值班员迅速踩着深及小腿的积 雪艰难向现场跋涉,远远便看见压力表的指针已经滑过报警线,并且还在继续下降。"这个设备不能再 坚持运行了!"吴嘉楠立即申请停电操作,隔离异常设备,成功避免了电网冲击和设备损坏。 12年间,吴嘉楠从与高原反应抗争的"新兵"成长为青海省最年轻的750千伏 ...
中能观察丨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取得哪些新突破?
国家能源局· 2025-08-01 12:40
中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速成型 ——《2024年度中国电力市场发展报告》解读 翻开2024年中国电力市场的成绩单,一组数据尤为醒目: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6.1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 62.7%;新能源市场交易电量达9569亿千瓦时,占新能源发电量的52.3%;绿证交易量同比激增364%,绿电交易电量增 长235.2%。 这些数字背后,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铿锵足音,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多级协同"的全国电力市场体系 正加速从蓝图走向现实。 交易规模扩大 市场结构优化 过去一年,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在变革中展现出强劲活力,新能源加速迈向舞台中央,市场化机制深度渗透行业脉络。 《2024年度中国电力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33.49亿千瓦大关,全年新增装机4.29亿千 瓦,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光伏、风电规模的爆发式增长——其新增装机3.58亿千瓦独占鳌头,贡献了全部新增装机的 83.4%,累计装机容量跃升至14.07亿千瓦,同比增长33.9%,新能源正从补充角色迅速蜕变为电力供应的中坚力量。 与装机增长交相辉映的是发电量的显著提升。2024年,全国总发电量达10.09万 ...
股市必读:东方日升(300118)7月31日董秘有最新回复
搜狐财经· 2025-08-01 01:03
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收盘,东方日升报收于10.14元,下跌3.89%,换手率4.58%,成交量42.48万手,成交额4.37亿元 [1] - 7月3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7416.63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7025.69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390.94万元 [3][4] 政策影响 - 光伏行业"反内卷"政策将规范行业竞争秩序,引导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公司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加大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投入 [2] - 反内卷政策对包头硅业项目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形成健康市场氛围和良性竞争环境,减少资源浪费和内耗 [3] 市场拓展 - 特朗普政府取消新能源补贴政策导致美国光伏生产项目转移,为中国光伏企业抢占美国市场提供机遇 [2] - 公司被建议加强美国市场拓展力度,利用BIPV经验拓展美国城乡光伏多样化应用场景 [2] 产品与技术 - 公司具备"绿电"相关产品和技术储备,持续提升光伏转换效率和电站运营管理,提供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3] - 公司密切关注内蒙古市场动态和项目需求,依托伏曦异质结等高效系列产品参与订单竞争 [3] - 公司积极探索数字金融技术应用,研究电站资产/收益数字化可行性 [3] 项目建设 - 公司位于内蒙古包头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3]
光伏行业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研讨会在苏州举行,共话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中国能源网· 2025-07-30 18:44
光伏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的重要性 - 光伏行业成为全球碳中和进程中的重要抓手和绿色产业竞争核心领域 [1] - 行业竞争已从单纯技术竞争升级为涵盖绿色供应链、碳足迹管理、ESG体系的全方位竞争 [1] - 构建自主可控、绿色低碳的光伏供应链体系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1] 2025光伏绿色供应链研讨会概况 - 研讨会于7月28日在苏州召开,聚焦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由绿色江南、IPE、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联合主办,江苏省和苏州市光伏产业协会协办 [1] - 吸引了政府、科研、企业、金融、NGO等多方参与 [1] 行业专家观点与倡议 - 沈辉博士呼吁构建政府引导、产业协同的创新生态,以技术突破为核心驱动力 [3] - 企业需把握"双碳"战略机遇,在高效电池技术、智能运维、绿电替代等领域持续突破 [3] - 方应君主任指出中国光伏产业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取得成果,但碳排放强度高、组件回收体系滞后等问题仍需解决 [7] - 马军主任提到中国光伏装机容量突破十亿千瓦,倡议企业迈向零碳供应链 [7] 光伏企业绿色低碳评价 - 发布《2025光伏企业绿色低碳评价报告》,基于CITI和CATI指数开展评价 [3] - CITI指数从管理机制、合规与改善、资源消耗与减少污染物排放等五个维度量化评价 [3] - CATI指数从治理机制、测算披露、碳目标设定等五个维度评价 [3] - 对2025光伏企业绿色供应链行动及气候行动TOP10企业进行了表彰 [3][5][7]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需聚焦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加快产业链绿色低碳升级 [7] - 绿色江南与IPE将继续推动光伏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促进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8] - 将联合发布《2025光伏建设进展报告》,推动企业应对"绿色壁垒",提升环境信息透明度 [7]
十年探索,为可再生能源建设提供“张家口样本”
中国能源网· 2025-07-30 17:01
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成果 核心观点 - 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获批十周年以来,在风光资源开发、智能输送、多元消纳、储能调节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京津冀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并形成可复制的"张家口样本" [1] 绿电输送能力 - 建成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示范工程,年输送北京绿电140亿千瓦时 [3] - 建成国内首条直送雄安的1000千伏特高压清洁能源通道,年输送绿电能力超210亿千瓦时 [3] - 累计建成电网送出通道6条,总接入能力3800万千瓦居河北省首位 [3] 装机规模与减排成效 - 新能源并网规模从2015年842万千瓦增至4243.5万千瓦,增长率403.9%,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88.1% [3] - 2015年至今可再生能源总发电量3478.64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2.8亿吨 [3] 品牌推广 - 举办"绿动中国 示范先行"媒体集中采访活动,加速示范区品牌对外传播 [3]
远景首次实现绿电交易全流程闭环
快讯· 2025-07-30 13:44
该笔绿电交易还基于AI对电源出力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进行预测,实现电量匹配与出清。 同时,该笔跨区绿电交易的达成,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创新试点的重要落地,验证了未来打通全国 绿电市场的可行性。 远景表示,该笔绿电交易是其对"自营风电终端消纳模式"的积极探索。其中,上网侧申报来自远景位于 蒙西的风电场项目,需求侧申报方则为其旗下售电公司"景融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最终双方在集中 竞价中完成撮合成交,不仅实现资源地与负荷中心的直接供需匹配,也为绿电跨区配置、规模交易和用 户直达提供了明确路径。 近日,远景科技集团(下称远景)在"山西蒙西送上海浙江安徽月内省间绿色电力集中竞价交易"中实现 全流程闭环,将来自内蒙古的绿色电力送到上海用户手中。这是日前发布的《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 交易机制方案》新的落地实践。 ...
滨州博兴:以创新制度与多元举措,打造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示范标杆
齐鲁晚报· 2025-07-30 12:24
在山东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滨州市博兴县作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以创新举措和扎实行动,探索出一条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高质量发 展协同共进的新路径。 土地集约利用 盘活存量,提升效能 渔业是博兴县的特色产业。乔庄镇渔业循环产业园通过构建"豆渣 - 豆清水 - 豆粕 - 大豆蛋白 - 鱼虾饲料"的循环链条,实现了原料利用率100%,尾水经三 级净化后回用,节水率超90%。该产业园成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其循环养殖模式在2023年全国渔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得到推广。 在能源领域,博兴县积极推进能源结构优化。黄河智谷产业园采用屋顶光伏板、地源热泵系统和储能装置,形成24小时稳定绿电供应。据园区运营方介 绍,这里每度电成本比市电低0.15元,年减少碳排放1.2万吨。目前,全县可再生能源占比达35%,较2020年提升23个百分点,相关数据来源于博兴县发展 和改革局发布的能源发展报告。 制度创新保障 黄河智谷产业园项目改造后 土地是发展之基。博兴县曾面临部分土地闲置低效利用的问题,为此多管齐下盘活土地资源。 博兴经济开发区是土地盘活的主阵地。以山东天宏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破产闲置的443亩土地为例,2021年 ...
融合交易 绿电优配 ——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贡献“甘肃智慧”
中国电力报· 2025-07-29 08:54
电力外送表现 - 1-6月甘肃电力外送电量达331.5亿千瓦时 同比增加85.2亿千瓦时 增幅34.6% [1] - 跨省跨区外送交易电量605.90亿千瓦时 其中年度外送536.50亿千瓦时 同比增25.44% [4] - 新能源外送电量354.44亿千瓦时 占外送总量58.50% 同比增24.68% [4] - 利用西北剩余通道组织增量外送69.4亿千瓦时 [6] 省内电力市场创新 - 全国首个省内电力中长期融合交易体系上线 实现发用双方灵活买卖和交易周期双重延伸 [2] - D+2日滚动交易首日参与主体969家 达成交易5457笔 成交量0.33亿千瓦时 [2] - 1-6月省内中长期交易电量500.58亿千瓦时 含直接交易383.92亿千瓦时和代理购电116.66亿千瓦时 [3] 新能源消纳机制 - D+2交易实现中长期与现货市场无缝对接 支持24时段电量电价申报 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3] - 祁韶直流累计外送突破2000亿千瓦时 配套优化送电曲线提高直流利用率 [5] - "陇电入鲁"工程投运首月送电7亿千瓦时 其中配套电源占比97.3% [5] 绿电交易突破 - 完成全国首笔多通道跨经营区绿电交易 成交量0.24亿千瓦时 [4] - 与9省新签政府间外送协议563亿千瓦时 同比增71.9亿千瓦时 [4] 市场服务优化 - 微信公众号发布5期运营报告 披露数据5.93亿条 同比增5.96% [7] - 开发市场监测平台实现异常行为预警 聘任7位信息披露监督员 [7] - 举办300人规模现场培训及超万人次线上培训 制作标准化课件10余份 [8] - 服务热线一次解决率超80% 按月发布高频问题专题答复 [8]
活力中国调研行|内蒙古能源转型:“15个第一”领跑全国
中国青年报· 2025-07-28 21:12
新能源发展 - 内蒙古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 45亿千瓦 占全区总装机的52% [5] - 过去两年新能源发电量分别为1665亿千瓦时和2125亿千瓦时 增速保持在25%以上 [5] - 绿电外送量从"十四五"初期的300亿千瓦时提升至600亿千瓦时 预计2024年达到1000亿千瓦时 [5] - 建成绿氢产能6万吨/年 接近全国总产能的一半 [7] - 全球首个绿色氢氨项目建成投产 开辟绿氢消纳新场景 [7] 传统能源升级 - 累计建成绿色煤矿180处 智能化煤矿215处 分别占在产煤矿的61%和72% [7] - 千万吨级以上煤矿全部实现"井下不见人 产煤不见煤"的智能化开采 [7] 能源经济成就 - 2024年实现"15个全国第一" 包括新能源总装机 发电量 外送电量等 [1][2] - 新能源装机在全国率先突破1亿千瓦 [1] - 全国首个跨省跨区绿电直连项目获批 实现内蒙古新能源与宁夏负荷点对点直供 [5] 创新消纳模式 - 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 风光制氢一体化等6类新能源市场化消纳模式 [7] - 推进电解铝 铁合金等高载能产业绿电替代 发展绿色算力 零碳园区 [7] - 规划建设绿氢走廊和区内输氢管网 推进"一电变三绿"战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