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租金招商
icon
搜索文档
“只收梦想,不收租金”!“零租金”的风吹到多个大城市
第一财经· 2025-09-16 18:11
2025.09. 16 本文字数:2307,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马一凡 "梦想"能抵扣房租的时代到来了。 今年以来,随着深圳喊出"只收梦想,不收租金"的口号,国内写字楼和产业园区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 的"零租金"风暴。深圳、杭州、苏州、广州、上海的国资企业相继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抛出"免租金入 驻"的橄榄枝。 对于这项政策,钱塘智慧城招商服务中心主任称他们"拿出了最大的诚意"。有一家做仿生视觉技术的 公司只耗时20天就拿到了免租审批结果,创始人称每年节省租金16.4万元。 同月,苏州高铁新城也发布了由当地国资主导的"环秀湖青年启航计划",也称"拿出最大诚意",该计 划调配了10万平方米空间,对多个领域的创业团队实施两年零租金支持。 一场新的城市竞赛似乎就此展开。到了今年7月、8月,一线城市广州和上海也相继发布其"零租金"项 目。 7月31日,广州市黄埔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共遴选了13个"零租金"试点产业空间,共计15万平方 米,8月中旬开始实施,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签约3年(含)以上可享受前两年免租,签约6年 (含)以上可享受前3年免租。 这些城市各出奇招,除了免去办公空间的前期租金,还有几百 ...
“零租金”的风吹到多个大城市 一场新的竞赛悄然展开
第一财经· 2025-09-16 17:06
核心观点 - 国内主要城市由国资企业主导,在写字楼和产业园区市场掀起“零租金”风暴,以吸引符合条件的小微科创企业[1] - “零租金”政策背后是地方政府从“收租管理”向“产业链攒局”的运营逻辑转变,旨在争夺优质产业和创业项目,构建城市产业新生态[5][8] - 政策并非单纯免租,而是暗含价码,通常与特定产业方向、未来税收要求或“租金作价入股”等长期收益模式挂钩[6][7][8] 各城市“零租金”政策详情 - **深圳市**:深圳市国资委统筹调配10万平方米市属国企产业园区资源,科技企业最低可享受2年以内免租优惠(签一年免一年,或签三年前两年免租、第三年减半)[2] - **杭州市**:钱塘智慧城宣布2万平方米机器人产业园免三年租金,单个企业最高可享1000平方米空间,有企业每年节省租金16.4万元[3] - **苏州市**:高铁新城发布“环秀湖青年启航计划”,调配10万平方米空间,对创业团队实施两年零租金支持[3] - **广州市**:黄埔区遴选了13个“零租金”试点产业空间共计15万平方米,签约3年以上可享前两年免租,签约6年以上可享前三年免租[3] - **上海市**:临港新片区推出“超级个体288行动”,以“办公免费租、公寓免费住”为核心,打造全上海成本最低的青年创业集聚区[4] 政策附加支持措施 - **融资支持**:苏州高铁新城对符合条件企业提供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天使基金融资额度支持[7] - **综合配套资源**:上海临港集团为入驻企业提供最高8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最高50万元无偿资助以及最高50万元的“流量券”、“算力券”、“运力券”和最高10万元“网络券”[7] - **探索新模式**:广州市黄埔区探索“租金+股权”等空间供给新模式,并发挥市、区财政母基金作用支持创新项目早期研发[8] 目标产业领域 - 政策普遍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领域高度重合,包括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等[6] - 上海临港集团聚焦硬核科技、数据加工、跨境直播、跨境医疗等8类创新业态[7] - 入驻企业需符合各城市产业发展方向,通常是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团队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项目[6]
“零租金”的风吹到多个大城市,一场新的竞赛悄然展开
第一财经· 2025-09-16 17:04
核心观点 - 多个核心城市推出"零租金"政策吸引科创企业入驻 体现地方政府从传统收租模式向产业生态构建和风险投资模式转变 [2][6][8] 政策覆盖范围 - 深圳国资委统筹10万平方米国企产业园区资源 提供最长2年免租优惠 [3] - 杭州钱塘智慧城提供2万平方米机器人产业园 免三年租金且单个企业最高可享1000平方米空间 [4] - 苏州高铁新城推出"环秀湖青年启航计划" 调配10万平方米空间提供两年零租金支持 [4] - 广州黄埔区遴选13个"零租金"试点产业空间共计15万平方米 提供2-3年免租期 [4] - 上海临港集团推出"超级个体288行动" 提供办公免费租和公寓免费住的双重优惠 [5] 行业定向要求 - 广州重点面向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 生物医药与健康 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 人工智能 新型显示与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7] - 苏州高铁新城需求集中在智能网联汽车 先进材料 数字金融 量子科技 低空经济 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领域 [7] - 上海临港聚焦硬核科技 数据加工 跨境直播 跨境医疗 短剧基地 游戏创客 代码外包 小众赛事等8类创新业态 [8] 配套支持措施 - 苏州高铁新城提供最高300万元融资额度支持 [8] - 上海临港提供最高8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50万元无偿资助 50万元"流量券" 50万元"算力券" 50万元"运力券" 10万元"网络券"等资源 [8] - 广州黄埔区探索"租金+股权"模式 推行"补改投""租金作价入股"等创新机制 [9] 政策实施效果 - 杭州某仿生视觉技术公司20天内获得免租审批 每年节省租金16.4万元 [4] - 政策推动国资企业从"收租管理"转向"产业链攒局" 深度参与城市产业升级 [6][7] - 通过构建产业生态获取长期收益 包括未来税收要求或租金入股等潜在回报方式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