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医药与健康
icon
搜索文档
广州“隐形冠军”企业画像出炉,研发投入强度远超省平均水平
南方都市报· 2025-10-29 20:13
大会与名单概况 - 2025年10月28日举办广州市“隐形冠军”企业新质发展招商投资大会,并揭晓第三批名单,共有124家企业入选 [2] - “隐形冠军”企业指在细分市场领先、创新能力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质主体,广州自2020年启动发掘培育工作,目前三批累计遴选264家企业,覆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产生近800亿元营收规模效应 [2] - 广州市已启动第四批“隐形冠军”发掘工作,通过“动态发现-数字画像-精准服务”机制持续壮大创新主力军 [3] 企业资质与产业分布 - 第三批企业中,获得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的比例均接近86%,约24%的企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 从产业分布看,软件与互联网是企业数量最多的领域,占比达30%,其次是生物医药与健康(18%)、智能装备与机器人(15%)、人工智能(11%) [2] - 整体产业结构与广州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与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的战略方向高度契合 [2] 地域分布与企业特征 - 企业地域分布呈“一核两翼”格局,黄埔区为核心承载区集聚四成以上企业,天河区与番禺区分列二、三位,三个区域共集中近八成企业 [3] - 约78%的企业为创立5-25年的“中生代企业”,平均经营年限约16年,具备技术积累与市场基础,同时保持高创新活力和成长弹性 [3]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第三批隐形冠军企业平均研发强度高达17%,中位数超过11%,显著高于广东省整体研发强度 [3] - 近60%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8%,近25%的企业超过15%,高强度研发投入构筑了坚实的技术壁垒 [3] 支持与服务措施 - 广州将依托产业载体打造“空间+资本+技术”一体化服务平台,以完善企业成长全周期服务 [4] - 联动金融、互联网、软件等11家行业组织,组建专业化服务网络,旨在破解企业“成长烦恼” [4]
124家企业入选广州市第三批“隐形冠军”系列企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11:53
10月28日,记者从广州市产业招商投资促进会(以下简称"市产促会")第三届一次会员大会暨2025广州市"隐形冠军"企业新质发展招商投资大会上获悉, 共有124家企业入选广州市第三批"隐形冠军"系列企业。截至目前,广州已累计培育264家"隐形冠军"企业,覆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领 域。 与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度重合 现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创集团副总经理李冠庆代表主办方发布了《广州市第三批隐形冠军系列企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基于80家广州市第三批"隐形冠军"系列企业申报材料(不含特邀隐形冠军数据),《报告》给出了第三批入选企业的画像。 数据显示,广州市第三批"隐形冠军"企业高度集中于代表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分布清晰地指向了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与"创新 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高度契合。软件与互联网为隐形冠军最为集中的产业领域,充分体现了广州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强大实力;生物医药与健 康、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同样表现亮眼,符合广州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批入选企业中,获得高新技术企业 ...
广州强化未来产业体系建设,放大金融支撑作用
第一财经· 2025-10-21 15:48
未来产业发展规划 - 广州将围绕未来产业打造“6大核心产业+X个潜力赛道”动态发展体系,六大核心产业包括智能无人系统、具身智能、细胞与基因、未来网络与量子科技、前沿新材料、深海深空 [2] - 计划建成10个未来产业高能级创新平台,50个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100个首试首用应用场景 [2] - 2024年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0022.52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32.3% [4] 创新生态与产业培育 - 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以实现产业规模倍数级增长 [2] - 支持南沙区打造全国首个城市级全空间无人体系超级场景,全面开放明珠湾起步区33平方公里空间,发布10大应用场景需求,吸引近20家企业进行试验验证 [4] - 支持番禺区建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陆空一体化智能出行分中心,吸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4] 金融支撑体系 - 优化整合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打造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基金群生态 [2] - 广州已落地10支AIC基金,共有私募基金公司760家,私募基金产品4897只,管理规模约5300亿元 [3] - 广州金控集团设立100亿元天使母基金,以“直投+子基金”模式运作,其基金已投资64个项目,金额超40亿元,涵盖6个未来产业 [3] 重点产业推进举措 - 为培育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将探索地方立法,绘制产业画像和发展路径图,建设黄埔、南沙、越秀、荔湾四大价值创新园区 [3] - 加快制定实施科技保险政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孵化、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提供保险保障支持 [2] - 与深交所合作上线广州市资本市场融资对接服务平台,平台已汇聚超800家重点企业,以提升产融对接效率 [3]
奋力打造“强区强镇富民兴村”示范标杆
南方都市报· 2025-09-30 07:15
综合经济实力 - 2023年GDP达1028.12亿元,同比增长7.2%,跻身千亿俱乐部[6] - 2024年GDP再攀新高至1063.73亿元,2025年上半年GDP达497.64亿元,总量居江门第一[6] - 连续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25年排名第46位,与去年持平[5][6] 现代化产业体系 - 重点打造"2+2+N"产业体系,以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为主导,巩固现代轻工纺织和现代农业与食品两大支柱产业[7] - 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393.77亿元,11条重点产业链实现产值1419.24亿元,增长3.95%[7] - 轨道交通、船舶与海工装备、新能源电池等产业规上产值同比增长均超50%[7] - 15家企业入围广东省制造业企业500强,芳源、凯特精密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7] 招商引资与园区建设 - 2024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69个,计划总投资超558.4亿元,实现七个方面"江门第一"[8] - 集中力量建设北部新会智造产业园、南部银湖湾滨海新区、中部深江科技新城三大"万亩千亿"产业园[8] - 钩崴电子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江门市首家上市的台资企业[8] - 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入选省投资明星项目,全年产值超43亿元,实现翻倍增长[8] 交通枢纽与区位优势 -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通达城市达81个,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9] - 深中通道开通后,经深中通道从深圳到江门全程仅68公里,最快只需35分钟[9] - 拥有10条高速环绕贯穿全区,基本形成"四纵四横"高快速路网[9] - 拥有国家一类口岸新会港、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和银洲湖65平方公里对外开放水域[10] 特色产业与乡村振兴 - 新会陈皮全产业链总产值超261亿元,同比增长13%,连续三年位居"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第1位[17] - 奇榜村通过"二次创业"投资5亿元建设村级综合商业体共富广场,预计年增收1000万元[16] - 崖门镇入选"2025旅游名镇创新发展案例",大鳌镇入围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1] - 2024年国庆期间新会区接待旅游人数首破百万,全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2.8%、11.07%[7] 产业转型升级 - 从传统拆船业向高端制造转型,2024年全区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规上产值达77.6亿元,同比增长39.9%[18] - 推动海工装备与渔业、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带动就业超4万人[18] - 不锈钢产业成为全省首个不锈钢产业集群,新会成功入选广东省首批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7]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人才需求目录》发布 通信技术工程师尤为稀缺
人民日报· 2025-09-30 06:06
《目录》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重点项目。《目录》的发布将 对广东制定产业人才政策,引导人才资源向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产业流动起到积极作用。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9月27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人才需求目录》在粤港澳大湾区 创业大赛上发布。《目录》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度结合"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较为准确反 映了广东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岗位需求程度。 《目录》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人才紧缺程度排名靠前的产业集群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 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新能源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等。产业需求程度最高的 岗位有通信技术工程师、医疗器械研发员、光伏系统工程师、Java工程师等。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和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发展迅猛,通信技术工程师尤为稀缺。 ...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人才需求目录》发布
中国新闻网· 2025-09-29 18:45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人才需求目录》发布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中新网9月29日电 据人社部网站消息,9月27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人才需求目录》在粤港澳大湾区 创业大赛上发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目录》分为产业人才需求和事业单位人才需求两类,包括一个总目录和9个珠三角城市分目录。《目 录》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度结合"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较为准确反映了广东省20个战略性 产业集群的岗位需求程度。 《目录》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人才紧缺程度排名靠前的产业集群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 医药与健康产业、新能源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等。产业需求程度最高的岗 位有通信技术工程师、医疗器械研发员、光伏系统工程师、Java工程师等。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 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发展迅猛,通信技术工程师尤为稀缺。 《目录》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重点项目。《目录》的发布对 广东制定产业人才政策,引导人才资源向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产业流动将起到积极作用。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陈俊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
累计培养733名优秀青年企业家,广州“领航计划”再次起航
南方都市报· 2025-09-28 09:54
南都讯 记者叶孜文 通讯员穗团宣 9月26日下午,广州青年企业家发展领航计划十期开班暨九期结业仪 式在中山大学学人馆举行。第十期广州青年企业家发展领航计划(以下简称"领航计划")由团市委联合 市委台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农 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工商联、市科协等11家单位共同主办,旨在多维度赋能青年企业家健康发展。 活动上,主办方为第九期的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并启动第十期"领航计划"。 活动现场。 南都N视频记者梁炜培摄 "领航计划"开班多维度赋能青年企业家健康发展 据了解,第十期"领航计划"于2025年6月份启动招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收到了超100份报名 申请,经筛选和面试,最终确定52名入围学员。据统计,学员平均年龄35岁,拥有本科学历以上的占 85%,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占30%,所在企业涵盖新三板企业、全球独角兽企业和广州未来独角兽企业等 优质企业。学员企业主要集中在智能网联、生物医药与健康、软件与互联网、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物流 与供应链、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现代化产业。 开班仪式结束后,主办方邀请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工业经济 ...
报告披露!广州高企超两成实现国产化替代,最看好人工智能
南方都市报· 2025-09-23 21:24
广州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能力 - 超两成样本企业通过核心技术实现国产化替代 [1][5] - 5.4%的样本企业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跑地位,29.2%处于国内领跑水平 [5] - 新材料行业技术优势显著,57.1%的绿色石化与新材料企业实现国产化替代,高出平均水平30.1个百分点 [5] 广州高新技术企业经营与市场表现 - 2024年32.3%的样本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在10%及以上,12.2%的企业增速在5%(含)至10% [4] - 4.1%的企业市场占有率居全球前列,16.8%的企业居国内前列 [4] - 广电运通、广钢气体、众山精密等企业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三 [4] 广州“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特征 - 2024年48.2%的专精特新样本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在80%及以上 [5] - 专精特新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高、市场占有率居前,具有一定竞争力 [5] 广州高新技术企业未来产业展望 - 展望“十五五”时期,38.9%的样本企业最看好人工智能产业,15.9%看好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 [6] - 看好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企业比例分别为8.5%和8.3% [6] - 92.7%的企业选择在广州发展相应产业,显示出较强的根植性 [6] 广州产业技术发展建议 - 建议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技术预见体系,系统推进产业技术预见 [8] - 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绘制产业技术图谱,构建产业技术预警平台 [8] - 紧密跟踪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人工智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8]
全球176个项目参赛!南科大“梧桐树”国际双创大赛收官
南方都市报· 2025-09-22 14:51
南都讯 记者伍曼娜 近日,第五届南方科技大学"梧桐树"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南科大会议中心落 幕。知名创投机构、金融机构、创业服务机构、产业及项目代表等共计180余人参加活动,南科大党委 副书记张凌出席活动。 12支参赛队伍获得近百万元奖金 "梧桐树"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是南科大科技园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的品牌赛事。五年来,大赛持续聚焦 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鲜明的定位,在科创领域占据关键坐标 ——它既是汇聚全球先进技术的 "聚能环",亦是高效发掘优质项目的"探宝仪"。凭借这份硬核实力, 大赛成功入选深圳"鲲鹏计划",跻身区域科创赋能核心平台,为产业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本届大赛共吸引全球范围内176个项目报名参赛,参赛项目领域涵盖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 新材料与绿色低碳、生物医药与健康四个硬科技领域,包含人工智能、芯片技术、低空经济、蛋白质与 生物医药科技等热门赛道。经过初赛和复赛的层层筛选,12支队伍脱颖而出进入决赛阶段的比拼,决赛 采用线下路演方式进行,每个团队进行8分钟项目演示与5分钟答辩。 经过激烈角逐,大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优胜奖 ...
广东8家组织获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 数量居全国第一 较上届增加3家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17 15:54
获奖情况 - 广东获奖总数达8家 较第四届增加3家 居全国第一 占全国授奖总数8.5% [1] - 中国质量奖1家为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提名奖7家包括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 [1] 企业类型特征 - 获奖组织包含民营企业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建设业组织及一线班组 [1] - 体现广东市场化程度高 市场主体活跃 民营经济发达特点 [1] 产业覆盖范围 - 获奖名单覆盖汽车产业 超高清视频显示 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 [1] - 涵盖半导体与集成电路 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1] - 彰显获奖组织支撑重点产业质量协同 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1] 质量管理实践 - TCL科技质量管理模式已推广至生态链内超过2000家企业 [2] - 将携手大湾区产业链上下游推动智能化数字化升级 运用AI大模型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2] 产业体系发展 - 广东形成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 [2] - 质量强链成为质量强省与制造强省建设重要抓手 [2] - 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含质量 含新量 含金量持续提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