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重力
icon
搜索文档
顾家家居推出全新电动沙发旗舰产品瞄准技术突围与品类创新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1-06 13:48
公司战略与产品发布 - 公司召开新一代电动智能沙发旗舰新品发布会,以核心技术驱动发展,旨在打破行业同质化竞争僵局 [1] - 公司将来自航天领域的“零重力”概念与家居场景深度融合,聚焦用户价值升维,标志着电动沙发从“功能堆砌”迈入“体验定义”新阶段 [1] - 业内人士认为公司的品类创新根植于真实的用户价值,是基于自研核心技术对产品体验的革新 [1] 技术突破与舒适体验 - 公司构建“舒适矩阵”,通过打造“黄金零压角”(坐垫向上倾斜20度、小腿与大腿夹角160度、大腿与躯干夹角135度)来降低脊椎压力,使身体重量均匀分布 [2] - 在材料层面采用云感舒弹海绵确保身体获得温柔包裹与承托,有效缓解久坐疲劳 [2] - 在智能化层面应用功能位记忆技术,使舒适姿态可记忆、可定制 [2] 产品设计与空间优化 - 公司全栈自研“K-TRON Space Z功能架”,破解了兼顾零重力舒展、无缝靠墙摆放及优雅高脚设计的“不可能三角”难题 [3] - 产品实现真正的“零靠墙”,整体向前位移,消灭卫生死角,并能适配横厅或竖厅布局,释放宝贵空间 [3] - 采用14cm的“真高脚”设计,契合现代简约风格,确保扫地机器人自由进出,功能架开合噪声控制在43dB以下 [3] 价值主张与行业影响 - 公司将产品价值主张提升至“健康休憩”和“品质生活”层面,通过差异化卖点(如包裹体感、高颜值、智能交互、气囊按摩)回应不同用户场景与情感需求 [4] - 优居研究院院长指出,行业正步入由核心技术、深度体验与生活方式共同定义的新时代,以用户价值为中心的创新逻辑将激活存量市场并开拓增量空间 [5]
从坐到躺 零重力座椅带来舱内革命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7 09:55
零重力座椅市场现状 - 2025年重庆国际车展和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深蓝S09、问界M9等多款车型将零重力座椅作为核心卖点展示 [2] - 理想MEGA Home、问界M8、阿维塔06、魏牌高山等车型上半年发布时均重点提及零重力座椅配置 [2] - 零重力座椅支持多角度旋转(如理想MEGA Home第二排)、90°侧倾(领克900)、270°无级旋转(极氪MIX)等创新功能 [2] 零重力座椅技术定义 - 佛吉亚定义:当躯干与大腿夹角108°~131°、大腿与小腿夹角108°~133°时,人体压力分布均匀且小于常规坐姿 [3] - 中国汽研定义:需满足座垫角≥15°、躯干角≥35°(HPM-Ⅱ代测量),并带有腿托和可调座垫 [4] - 舒适性核心指标包括躯干与大腿夹角128°±7°、大腿与小腿夹角133°±8°,以及压力均匀分布和全身舒展度 [4] 零重力座椅功能演进 - 从基础姿态调节发展为集成通风加热、气袋按摩、智能体压调节、环绕音响等复合功能 [7] - 高端车型增加电动扶手、多功能显示屏、置物充电区、小桌板等拓展配置 [8] - 与"彩电、冰箱、大沙发"形成场景组合,提升午休、等待、长途等场景体验 [8] 行业标准进展 - 中国汽研牵头制定《汽车大倾角座椅正面碰撞乘员保护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团体标准,2024年6月立项并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10] - 标准首次引入腰椎和髂骨评价,建立大倾角姿态假人摆放方法 [10] - 20余家机构组成联合工作组,计划2026年将零重力座椅安全性测评纳入安全指数规程 [13] 市场规模预测 - 2025年汽车座椅市场规模预计达1531亿元,零重力座椅份额将持续增长至2028年 [19] - 2030年预计30%以上车型标配智能座椅,产值占比超50% [19] - 国产头部供应商市场份额将随功能创新而提升 [19] 未来技术路径 - 功能集成化:向3D按摩、生物反馈调节(如肌电传感器)、舱内空间重构(对坐/吧台)发展 [17] - 安全智能化:与主被动安全系统融合,应用AI大模型提升智能化程度 [17] - 交互场景化:结合手势控制、眼动追踪、AR-HUD等技术拓展影院等场景体验 [17]
理想零重力座椅、准零重力座椅有什么区别,比普通座椅强在哪?
理想TOP2· 2025-04-22 20:23
零重力座椅概念解析 - 零重力座椅虽为营销概念但实际能提供比完全躺平更舒适的体验 通过半躺姿势优化人体压力分布[1] - 完全躺平在硬支撑表面会导致头肩部、臀部和小腿三处集中受力 尤其臀部压力最大 需通过软质材料分散压力[2] - 汽车座椅因需兼顾支撑性而偏硬 即使靠背可放平 其舒适度仍低于专业卧具 零重力躺姿成为车内舒适性解决方案[3] 零重力座椅技术标准 - NASA定义的零重力姿态标准为臀部夹角128±7度 膝部夹角133±8度 该标准虽被NASA弃用 但被车企借鉴用于优化压力分布[4][5] - 实际应用中臀部夹角允许浮动(如113-121度) 核心在于坐垫需可调至22.5-29.5度水平角度 而普通汽车座椅坐垫角度仅10-15度且多数不可调[6][7] - 行业存在"真零重力"(坐垫角度可调)与"准零重力"(仅靠背和腿拖调节)的分野 后者虽未达标准但仍被部分厂商采用[9][10] 零重力座椅功能特性 - 行驶中使用零重力模式存在安全隐患 但坐垫上翘功能可单独使用 能改善臀部大腿受力均匀性 缓解长途疲劳[11] - 部分设计将坐垫与靠背联动后仰 导致行驶中无法单独调节坐垫角度 此类座椅仅适合静态场景[12] 理想汽车零重力座椅参数 - 理想L9二排右侧皇后座:坐垫角度14-29度(15度可调) 臀部最大夹角111度 膝部119度[13] - 理想MEGA焕新版副驾准零重力座:坐垫角度16.2-27.2度(11度可调) 臀部115度 膝部124度[14] - 理想MEGA二排双零重力座:坐垫角度15-30度(15度可调) 臀部122度 膝部145度[15] 零重力座椅综合评价维度 - 舒适度不仅依赖角度参数 还需考量人体工学设计、海绵材质、腿拖长度、功能配置及空间布局等因素 需实际体验验证[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