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制造业景气
icon
搜索文档
数据点评 | 10月PMI:偏弱的“三大症结”(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11-01 00:03
核心观点 - 10月制造业PMI偏弱,表象是需求偏弱,深层原因是高库存对生产指数产生较大拖累 [2][9] - 10月制造业PMI回落0.8个百分点至49%,剔除天气影响的供应商配送指数后,实际PMI回落1个百分点至49%,表现弱于季节性 [2][9] - 生产指数时隔6个月再度降至收缩区间,大幅回落2.2个百分点至49.7%,回落幅度明显大于新订单指数的0.9个百分点 [2][9] 三大症结分析 - 症结一:生产指数大幅回落源于9月“抢生产”效应退坡、高库存及PMI环比属性的共同影响,9月产成品库存和生产指数分别上行1.4和1.1个百分点,导致10月采购量指数下降2.6个百分点至49% [2][14] - 症结二:需求结构内外分化,关税政策反复导致新出口订单指数大幅回落1.9个百分点至45.9%,为年内次低点,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下降3.5和2.1个百分点 [3][18] - 症结三:内需方面,化债提速短期压制投资需求,高耗能行业PMI在47.5%的低位进一步下滑至47.3%,建筑业PMI下滑0.2个百分点至49.1%,但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回升3.6个百分点 [3][23] 行业表现跟踪 - 制造业PMI回落0.8个百分点至49.0%,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下降2.2和0.9个百分点至49.7%和48.8%,原材料库存指数下降1.2个百分点至47.3% [5][37] - 非制造业PMI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至50.1%,其中服务业PMI上行0.1个百分点至50.2%,从业人员指数上升0.2个百分点至46.1% [5][51] - 建筑业PMI虽回落0.2个百分点至49.1%,但新订单指数大幅回升3.7个百分点至45.9%,显示未来景气度或有改善 [6][60] 后续展望 - 尽管制造业景气修复出现波折,但“高库存”等短期扰动趋于消退,外部扰动缓和,增量财政政策逐步落地,有助于制造业景气保持韧性 [4][33][35] - 中央向地方政府下达5000亿元债务结存限额,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快落地,将有助于对冲产需回落压力 [35]
数据点评 | 10月PMI:偏弱的“三大症结”(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10-31 21:12
核心观点 - 10月制造业PMI偏弱,表象是需求偏弱,深层原因是高库存对生产指数产生较大拖累 [2][9] - 10月制造业PMI回落0.8个百分点至49%,剔除天气影响的供应商配送指数后,实际PMI回落1个百分点至49%,表现弱于季节性 [2][9] - 生产指数时隔6个月再度降至收缩区间,下降2.2个百分点至49.7%,回落幅度明显大于新订单指数的0.9个百分点降幅 [2][9] 制造业PMI偏弱的三大症结 - 生产指数大幅回落源于9月“抢生产”效应退坡、高库存及PMI环比属性的共同影响:9月产成品库存和生产指数分别上行1.4和1.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速冲高至6.5%,但PMI为环比指标,9月高基数约束10月上行空间,导致10月采购量指数下降2.6个百分点至49% [2][14] - 需求结构内外分化,外部关税政策反复导致新出口订单指数下降1.9个百分点至45.9%,为年内次低点;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下降3.5和2.1个百分点,其PMI指数相应下滑1.4个百分点至50.5%和0.5个百分点至50.1% [3][18] - 内需方面,化债提速短期压制投资需求,导致高耗能行业PMI在47.5%的低位进一步下滑至47.3%,建筑业PMI下滑0.2个百分点至49.1%;但增量财政政策落地缓解资金压力,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回升3.6个百分点至56% [3][23] 常规跟踪:制造业与非制造业表现 - 制造业PMI回落0.8个百分点至49.0%,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下降2.2和0.9个百分点至49.7%和48.8%;原材料库存指数下降1.2个百分点至47.3%,从业人员指数下降0.2个百分点至48.3% [5][37] - 非制造业PMI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至50.1%,主因服务业PMI改善:服务业PMI上行0.1个百分点至50.2%,从业人员指数回升0.2个百分点至46.1%;国庆假期和“双十一”促销前置带动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以上高位区间,邮政业指数升至70%以上 [5][29][55] - 建筑业PMI回落0.2个百分点至49.1%,但新订单指数大幅回升3.7个百分点至45.9%,投入品价格和销售价格指数分别上行2.4和0.3个百分点 [6][60] 后续展望 - 高库存等短期扰动趋于消退,外部不确定性缓和,叠加增量政策积极落地(如5000亿元债务结存限额下达),预计制造业景气仍保持韧性 [4][33][35] - 后续需进一步跟踪制造业景气的边际变化,政策落地有助于对冲产需回落压力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