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疗愈
搜索文档
专家:新技术将推动音乐疗愈向个性化、可及化与沉浸化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10-11 08:21
"正因它(音乐疗愈)能绕过理性,直抵人们深层的情感和生理中枢,才能以安全、愉悦且充满力量的方 式,促进身心整体健康与平衡。"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 师谢斌9日对记者指出,音乐疗愈是一个多层次的过程:在身体上,它如同"听觉药物",调节生理节 律;在心灵上,它如同"共情的朋友",接纳情绪;在认知和社交上,它像一个"组织者",帮助集中注意 力、协调行动并建立联结。 2025年10月10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以"音乐疗愈,美丽心灵"为主题的"上海健康播报"第九期 发布会9日举行,聚焦心理健康。 音乐疗愈不仅在临床环境中得到广泛应用,也可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一种简便且有效的自我照护方式。而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未来将与音乐疗愈深入融合,为更多人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音乐处方",探 索更美好的沉浸式体验。 "音乐疗愈尤其擅长处理情绪调节、创伤处理和社交互动等核心问题。"谢斌指出,对于抑郁症患者,音 乐治疗提供非言语的情感出口。学习乐器和完成创作带来的成就感,能有效对抗抑郁的无助感。而对于 焦虑症患者,聆听节奏舒缓的音乐能降低心率、呼吸频率和压力激素水平,缓解身体的紧张状态。同 ...
在世界精神卫生日 更新你的“情绪播放列表”
新华社· 2025-10-10 16:45
新华社上海10月10日电(记者袁全)8月份的中国医师节,一场特别的音乐会在上海举行——来自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医学专家携手上海民族乐团著名二胡独奏家、国家一级演员马晓辉精心策划并呈 现了一场沉浸式音乐疗愈体验。他们以音乐为媒介,为在场的医师们开启了一段心灵之旅。同日,上海 市医师协会正式成立音乐与艺术疗愈专业委员会,成为国内在相关领域的首次尝试。 音乐为什么能起到疗愈作用?日常听音乐与音乐疗愈有何不同?专业化的艺术疗愈如何开展?10月 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揭开音乐疗愈的神秘面纱。 音乐疗愈作为一种有临床证据支持的治疗方法,正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 生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谢斌从科学角度解析了音乐的疗愈机制:"音乐能直接 作用于我们的身体,其节奏对心率和呼吸有强大的引导作用。"他进一步说明,舒缓的音乐能使心跳和 呼吸同步放慢,放松身心、降低血压,同时还能影响脑电波,触发多巴胺、内啡肽等神经化学物质的释 放,这些都是音乐产生疗愈效果的生理基础。 在心理层面,音乐作为一种强大的情感语言,能提供情绪共鸣与宣泄的渠道。谢斌用生动的比喻描 ...
“上海健康播报”专家详解音乐疗愈 “音乐处方”疗愈身心
解放日报· 2025-10-10 10:05
行业科学依据与作用机制 - 音乐疗愈具有坚实的科学依据 其作用机制涵盖生理 心理和认知行为三个层面 [2] - 在生理层面 音乐可调节心率 呼吸和血压 促进α波和θ波产生以助放松 并触发多巴胺 内啡肽 皮质醇和催产素等神经化学物质释放 [2] - 在心理情感层面 音乐能提供情绪共鸣与宣泄渠道 分散对疼痛或焦虑的注意力 唤起积极回忆 并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人群提供非语言交流途径 [2] - 在认知行为层面 结构稳定的音乐能提升专注力 其节奏可辅助改善运动或认知障碍人群的协调性 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则能增强自我认同感与掌控感 [2] 行业常见认知误区 - 存在四个常见认知误区 包括认为音乐疗愈总是积极的 存在通用疗愈歌单 将其等同于传统医疗 以及认为只有特定类型音乐有效 [2] - 音乐偏好极具个人化 不存在通用的疗愈歌单 音乐疗愈的关键在于与听者需求匹配 [2] - 音乐疗愈是传统医疗的补充手段 不能替代治疗 [2] 专业疗愈与日常保健的区别 - 日常听音乐是一种主动的自我照顾和自我调节 属于健康的压力管理 但不等同于专业音乐疗愈 [2] - 专业音乐疗愈是由认证治疗师主导 以目标为导向的临床过程 不止于聆听 更强调互动与明确的疗愈目标 [3] - 日常听音乐如同日常散步是重要的自我保健 而音乐疗愈则是在康复师指导下的针对性训练 [3] 行业技术融合与未来趋势 - 当前音乐疗愈已突破传统经验模式 与神经科学 心理学和医学深度融合 通过客观数据验证其有效性 [3] - 人工智能未来可分析生理数据 听歌历史及实时情绪 动态生成个性化的"音乐处方" [3] -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能构建多感官疗愈环境 例如帮助社交焦虑者通过音乐互动练习社交 [3] - 可穿戴设备结合生物反馈能实时监测压力水平 自动触发音乐干预并将放松进程可视化 [3] - 数字疗法App可能成为临床验证的"处方" 让患者在家即可接受人工智能辅助 远程监督的结构化干预 [3] - 脑机接口技术能让行动受限患者通过"意念"选择或创作音乐 重获表达与沟通能力 [3] 大众实用疗愈技巧 - 创建与情绪匹配的播放列表 根据当前情绪选择音乐并逐步过渡 可引导情绪平稳 [4] - 唱歌疗愈不仅能表达情感 还能刺激大脑奖励中枢 提升情绪并改善认知功能 [4] - 睡前30至60分钟聆听节奏缓慢 旋律平稳的音乐 音量控制在40至50分贝 时长20至30分钟 可缩短入睡时间 提高睡眠质量 [5] - 雨声 风声 海浪声等大自然低频音有很好的放松安抚作用 [5] - 在冥想或正念练习中使用轻柔的古典乐或自然声音作为背景 能帮助集中注意力 增强放松效果 [5]
太保家园苏州社区开业、大理社区二期投入运营 “十园十美”构画银发经济新风景线
和讯· 2025-05-29 17:33
公司动态 - 中国太保旗下第十家高品质养老社区"太保家园·苏州国际颐养社区"正式投入运营,同日大理国际乐养社区二期亮相,构建全龄大康养生态圈 [1] - 苏州社区聚焦护理刚需,融合江南园林元素与专业照护,打造江南养老新标杆,集医疗护理、康复保健、中医调理、生活照料于一体 [2][3] - 苏州社区试运营一个月期间已有70位长住老人正式签约入住,并接待近2000人次保险客户参观体验 [3] - 太保蓝公益基金向苏州市吴中区慈善总会捐赠50万元,专项用于老年认知障碍关爱项目 [5] - 大理国际乐养社区一期自2021年10月开业后已接待短住体验客户超过6万间夜,参观体验客户超过15万人次 [7] - 太保家园第四届客户服务节启幕,以"茶韵悠长处 颐养驻韶华"为主题,将茶文化深度融入养老服务体验 [8][9] - 目前太保家园已在全国13个城市落地15个养老社区项目,其中10个社区已开业运营 [12] 行业趋势 - 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占总人口比重超过20%,银发经济蓬勃发展 [7] - 认知症患者数量持续增长,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2024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 [5] - 与传统老年消费市场不同,如今的老年人更加注重健康、品质和体验 [7] 产品与服务 - 苏州社区设有康复门诊和护理院,引进先进诊疗设备,汇聚经验丰富的医疗专家团队,为失能、半失能长者及术后康复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3] - 苏州社区在护理楼内专门设置两层"乐忆家"认知症照护专区,制定涵盖认知训练、行为干预、生活照料的全周期照护方案 [5] - 大理社区二期产品业态更加丰富多样,包括乐养公寓、听海小院、苍山平院等,能够满足全龄人群的旅居健身、康复疗愈、养老养生需求 [7] - 2024年以来中国太保和上海交响乐团创新开启"音乐疗愈合作计划",将古典音乐应用到对认知症长者的照护中 [11] 文化体验 - 苏州社区与吴文化博物馆进行"吴文化传承实践基地"共建签约,未来将推出更多特色项目让旅居长者感受吴地风情 [7] - 大理社区举办"愈见大理·落日音乐会",上海交响乐团东海岸重奏组带来《云南民歌五首》等特别编排曲目 [10][11] - 客服节期间各地太保家园社区将联动开展茶艺展示、茶品鉴会、茶文化讲座等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主题活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