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增强现实(AR)
icon
搜索文档
Arm投资的AI芯片公司Ambiq上市首日大涨61% 两度熔断停牌
华尔街见闻· 2025-07-31 04:53
美国时间周三,这家专注于超低功耗半导体方案的AI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Ambiq此次发行400万股股票,共筹集了9600万美 元。 此次IPO吸引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除Arm外,Ambiq的投资者还包括Kleiner Perkins、新加坡国有投资机构EDB Investments Pte、 VentureTech Alliance和Conductive Ventures等。 Ambiq的核心技术旨在将AI计算能力从能源密集型的数据中心,解放并带入到功耗和电池寿命极为有限的终端设备上。截至收盘,Ambiq收为 38.7美元,较每股24美元的IPO价格高出61.25%,由于波动剧烈两度触发熔断暂停交易。 Arm加持的AI芯片商Ambiq上市首日大涨,盘中两度触发熔断。 Ambiq的真正价值在于,在维持同等电池续航的前提下,为设备增加过去因功耗限制而无法实现的AI功能。 他补充说: Ambiq技术的其他潜在应用可能包括在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眼镜等设备上嵌入大型语言模型。 亏损收窄但盈利尚待时日 尽管技术前景备受看好,但Ambiq的客户基础相对集中。 文件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其最大的 ...
Arm投资的AI芯片公司Ambiq上市首日大涨61%,两度熔断停牌
华尔街见闻· 2025-07-31 04:28
Arm加持的AI芯片商Ambiq上市首日大涨,盘中两度触发熔断。 Ambiq的核心技术旨在将AI计算能力从能源密集型的数据中心,解放并带入到功耗和电池寿命极为有限的终端设备上。截至收盘,Ambiq收为 38.7美元,较每股24美元的IPO价格高出61.25%,由于波动剧烈两度触发熔断暂停交易。 聚焦端侧AI的低功耗技术 Ambiq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专为端侧AI应用设计的超低功耗半导体平台。 根据公司提交的文件,该平台承诺其能耗比传统芯片低五倍之多。 这一技术突破使得在智能手表、健身追踪器等对功耗极其敏感的可穿戴产品上部署更复杂的AI功能成为可能,而这些设备的AI潜力此前一直受到 电池寿命的严重制约。 公司首席技术官Scott Hanson表示: Ambiq的真正价值在于,在维持同等电池续航的前提下,为设备增加过去因功耗限制而无法实现的AI功能。 美国时间周三,这家专注于超低功耗半导体方案的AI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Ambiq此次发行400万股股票,共筹集了9600万美 元。 此次IPO吸引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除Arm外,Ambiq的投资者还包括Kleiner Perkins、新加坡国有投资机 ...
一“镜”搞定这些事!智能眼镜“论剑”功能
国际金融报· 2025-07-28 00:03
行业动态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智能眼镜成为焦点展品 [2] - 2025年被业内公认为智能眼镜的创新元年,"百镜大战"已拉开序幕 [6] - AI技术赋能智能眼镜,加速未来场景落地 [2] XREAL公司 - XREAL是国内较早研究AR眼镜的智能硬件创业公司,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上海浦东 [2] - 最新旗舰产品One Pro搭载全球首款自研X Prism光学引擎,实现57°超广视场角 [2] - 设立"AR+AI 6DoF互动体验屋",展示AI与AR融合的未来生活场景 [3] Rokid公司 - Rokid展区人气爆棚,通过等比放大的智能眼镜模型展示AR内容显示效果 [5] - Rokid Glasses整机重量仅49克,外观与普通眼镜无异 [5] - 整合通义千问、DeepSeek、豆包等大模型,支持多样化AI任务 [5] 阿里巴巴 - 阿里正式披露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的技术研发进展 [6] - 夸克AI眼镜整合阿里生态资源,支持高德导航、支付宝支付、淘宝比价等高频场景 [8] - 采用高通AR1旗舰芯片加低功耗协处理器的双芯设计 [8] 产品技术 - XREAL One Pro虚拟画面与现实环境融合度极高,达到以假乱真效果 [2] - Rokid Glasses通过精密结构设计,将核心组件融入纤薄镜架 [5] - 夸克AI眼镜镜片外框采用方圆结合的设计风格 [6]
韩国要投资约25亿发展iLED显示,想摆脱中国对手追赶
观察者网· 2025-07-16 10:46
韩国iLED技术投资计划 - 韩国将在2032年前投资4840亿韩元(约25.16亿人民币)开发iLED显示技术,包括Micro LED、量子点和nano LED等技术 [1] - iLED技术相比OLED具有使用寿命、亮度和能效优势,被视为下一代显示技术 [1] - 投资将用于培育韩国产业生态系统,涵盖外延生长技术、芯片转移与接合技术、AR/XR设备研发等多个领域 [1][2] 韩国显示产业现状 - 韩国在OLED市场保持全球领先,但在iLED技术方面落后,依赖外国制造的LED芯片和材料 [1] - 中国大陆显示产业进步显著,LCD已占全球主要份额,OLED技术正在追赶韩国厂商 [2] - 韩国显示产业协会将推进超薄高可靠性元件结构、下一代大尺寸柔性面板、高附加值OLED应用技术等项目 [2] 市场前景与战略布局 - 预计全球iLED市场规模将从2026年的10亿美元增长到2035年的320亿美元 [2] - 韩国同时推进OLED超差异化项目,包括移动OLED显示技术、OLEDoS技术、超逼真光场显示技术等 [2] - 这些项目旨在提升韩国在汽车、元宇宙等未来新兴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 [2] 行业协同与战略意义 - 推进小组将协调研发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最大化协同效应并制定供应链战略 [2] - 研发项目被视为在中美贸易战等不稳定环境中掌握核心技术竞争力、维护自主主权的突破口 [3]
“数字潮市”带你解锁未来生活
新华社· 2025-07-04 21:55
数字技术应用场景 - 北京坊数字综合体展示了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场景 [1] - 技术应用包括一键生成故事主人公形象、自动生成绘本、实时AI绘画等创新体验 [1] - 综合体规模达6000平方米,汇聚50余家科技企业与10个沉浸式展区 [4] 技术创新成果 - "数字精灵导览器"融合AI语音交互与高透光3D成像技术,提供3D全息解说 [4] - "未来场域探索馆"通过LBE大空间定位技术构建航空航天主题MR课堂 [4] - 展出技术包括AR智能眼镜无障碍交流、3D资产加密确权、裸眼3D消防演习系统等 [5] 市场反响 - 每日参观人流量达2500至2800人,XR沉浸式展览和C919模拟驾驶舱等项目大受欢迎 [4] - 观众对AI实时绘画等体验项目反响热烈,评价为"新奇""过瘾" [3][4] - 中学生游客表示AI绘画技术成熟度高,创作实时且具有艺术美感 [4] 行业发展 - 数字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数字消费新业态新热点持续涌现 [5] - 数字技术从展示阶段延伸到实际生活应用,赋能商业、文化、旅游等领域 [5] - 技术应用已覆盖老年人辅助、数字版权保护、安全训练等多个场景 [5]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影视录放设备行业相关政策、产业链、发展历程、竞争格局及发展前景展望:影视录放设备技术持续升级,市场规模已达千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2 09:19
行业概述 - 影视录放设备行业从传统录像带、VCD播放器发展到高清蓝光播放器、智能电视盒子和在线流媒体设备,持续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1] - 中国影视录放设备市场规模从2015年3376.35亿元增长至2024年6164.4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92% [1][13] - 行业未来将向更高清晰度、更优音质、更智能功能和更便捷使用方式发展,VR/AR技术可能带来创新应用 [1][13] 政策环境 - 2025年国务院提出支持影视等领域精品创作,鼓励保险机构提供影视作品等领域保险产品和服务 [6] - 2025年广东省对影视基地新建外景地、高新技术摄影棚等最高给予2000万元扶持,对新技术试验项目最高给予1000万元扶持 [6][8] - 2024年发改委推动重点电影基地硬件设施更新改造,鼓励升级符合高新技术格式要求的摄影器材等装备 [8]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电子元器件、光学镜头、滤光片等原材料及零部件 [9] - 中游为影视录放设备生产制造 [9] - 下游应用领域涵盖电影、家庭娱乐、教育、安防监控等 [9] 光学镜头细分领域 - 2024年中国光学镜头产量48.2亿个,需求量39.1亿个 [11] - 光学镜头影响画面清晰度和质量,决定拍摄视角和景深效果,应用扩展到智能驾驶、VR/AR设备等新兴领域 [11] 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由索尼、松下、佳能等日韩企业主导高端市场 [14] - 国内沃格光电、淳中科技等企业在细分领域创新,呈现"外资主导、本土崛起"态势 [14][17] - 本土企业在光电玻璃、显控系统等细分领域各具优势,呈现"专精特新"发展特点 [17] 重点企业分析 - 沃格光电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4.23%,业务涵盖光电玻璃精加工、车载显示触控模组等 [19] - 九联科技2024年智能终端营业收入17.01亿元,同比增长3.72%,数字机顶盒等产品在国内运营商市场占有率领先 [21] 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驱动行业向8K超高清、AI画质增强等方向发展,国产CMOS传感器和光学镜头性能提升 [23] - 短视频创作、直播电商催生轻量化设备需求,在线教育推动录播系统智能化升级 [24] - 用户体验成为核心卖点,操作界面简化,专业功能下放至消费级产品 [25]
“柔性触手+智能之眼”实现晶圆无损体检
科技日报· 2025-07-01 07:48
微型LED晶圆无损检测技术突破 - 天津大学黄显团队研发出"柔性触手+智能之眼"组合技术,实现微型LED晶圆高通量无损测试,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电子学》[1] - 微型LED是下一代高端显示技术核心元件,但其高密度微米级结构对晶圆制造良率提出严苛要求,需保障100%良率以避免终端产品高修复成本[1] - 传统刚性探针会造成晶圆不可逆损伤,现有视觉检测方法漏检率和错检率高,全流程良率检测是行业难题[1] 技术创新细节 - 采用弹性微柱阵列和可延展电极组成的柔性探针系统,可贴合1-5微米高度差,仅需0.9兆帕轻柔压力完成测量[2] - 柔性探针寿命达100万次接触,是传统刚性探针10倍,采用三维减压结构确保100微米形变下应力可控[2] - 配套智能检测系统通过球形调平装置和同轴光路实现电学参数与接触压力的同步精准测量[2] 产业化应用前景 - 已研制100×100高密度柔性探针阵列,可检测10×30微米超小尺寸,为高速晶圆检测奠定基础[3] - 技术启动产业化进程,将为国内LED行业提供批量化、低成本检测方案[3] - 该技术还可提升AR/VR高端显示面板的良率,推动相关产业发展[3]
帮企业“找地”“找钱”“找伙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6 06:21
天津留学人员创业园发展 -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国际创业中心成立于1998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留创园示范建设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300余名 [3] - 园区经历体制改革后更名为中国天津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新区分园),通过服务地方特色产业重新焕发活力 [3][4] - 留创园聚集17家银行、2家担保公司与合作金融机构,2024年帮助企业获得4.3亿元股权融资和2.1亿元债权融资 [8] - 园区搭建企业共享平台,提供"共享冷库"等设施,现有64家驻园企业,主要集中在医疗器械领域 [8] 尼卡光学(天津)有限公司 - 公司成立于2022年7月,专注于AR光学显示技术,创始人杜有成(1993年生)曾获小米800万元投资 [5] - 技术强项为体全息光刻胶,已实现30°视场角的量产,材料领域100%国产化 [5][7] - 2023年9月从深圳迁至天津,在高新区协助下快速完成工商注册和迁址流程 [5][6] - 已申请50余项专利,包括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在光学显示模组领域具备竞争优势 [7] 钠坤碳源(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 创始人张俊为天津大学博士后,其"高比能钠离子电池用筛分型碳负极材料"项目获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10] - 团队提出"筛分型碳"负极材料新模型,解决钠离子电池商业负极材料技术难点 [10][11] - 依托天开高教科创园完成技术验证和小试,留创园帮助对接创投基金并推动中试平台建设 [11] - 2023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联合培养人才 [11] 行业技术动态 - 体全息光波导被视为AR眼镜未来主流技术,在车载AR HUD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5] - 钠离子电池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的可持续补充,硬碳负极材料性能仍需提升以实现实用化 [10]
AI闪光芒 “镜”彩纷呈 2025深圳国际眼镜业博览会在深开幕
深圳商报· 2025-06-26 00:46
展会概况 - 2025深圳国际眼镜业博览会以"传统眼镜+智能穿戴"为核心主题,吸引全球20余个国家超200家展商及超3万名专业观众参与[1] - 展览面积达1.5万平方米,设置九大特色展区覆盖产业全链条,包括品牌展区、眼视光展区、人工智能眼镜展区等[1] - 特别设立"深圳龙岗眼镜45年发展历程展",通过史料和产品展示龙岗眼镜产业从传统到智能的进化轨迹[1] 技术亮点 - "AI眼镜产业链图谱展区"完整呈现从芯片研发到整机组装的全链条技术生态,AI智能眼镜成为全场焦点[1] - 乐活集团展示全国首款量产AI智能眼镜"拍拍镜A1",集成拍照、翻译、人机交互等多项功能[2] - 雷鸟创新RayNeo展出多款AR眼镜新品,其产品在"618"期间占据京东+天猫XR行业52%市场份额[2] 产业动态 - 深圳眼镜产业经过40余年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当前正加速智能化转型[3] - 展会同期举办2025深圳国际眼镜设计大赛,设立六大奖项类别推动行业设计创新[2] 市场趋势 - AI技术与眼镜产业深度融合,展示智能交互、多功能与时尚设计结合的行业新方向[2] - 消费级AR产品市场表现强劲,头部品牌已实现平台级渠道主导地位[2]
AI为何迟迟没出现象级应用?save time 而非 kill time的属性突出
2025-06-24 23:30
纪要涉及的行业 AI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AI领域未出现现象级应用的原因** - 时间点未成熟,处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萌芽期 [2] - 缺乏外部因素倒逼 [2] - 未形成定型商业模式 [2] - 商业化路径与互联网不同,更注重工具属性 [2] - 中国用户软件付费习惯弱 [2] 2. **全球及中国市场AI应用发展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全球月活用户接近10亿,中国超4.6亿,季度增速超100%,预计2025年底全球用户突破20亿 [1][4] - 通用型AI助手及教育类应用表现突出,中国教育类应用覆盖多场景,数据活跃度高 [1][4] 3. **AI与互联网商业化路径差异** - 互联网依赖人际交互和交易,通过消费主义变现;AI注重工具属性,替代部分人类功能 [5] - AI适合内置于大型系统,而非形成独立门户 [5] - 国内软件付费习惯弱,出海是重要方向 [5] 4. **出海对中国AI企业的重要性** - 海外政策环境宽松,利于创新产品发展 [6] - 海外用户付费习惯强,有助于稳定收入 [6] - 海外投融资环境流畅,企业可获资本支持并顺利退出 [6] 5. **可能率先涌现现象级AI应用的领域** - 教育领域需求广泛多样,金融领域适合引入先进技术 [8] - 小B大C模式细分市场付费意愿好,有望成爆款应用来源 [8] 6. **互联网与生成式AI发展时间对比** - 互联网从基础设施建设到门户网站成型需5 - 7年,ChatGPT问世仅两年半,生成式AI发展时间不足 [9] - 新兴应用需时间定型业务模式,可能需危机倒逼确立商业模式,目前生成式AI未到该时点 [9] 7. **消费主义思潮对AI商业模式的影响** - AI节约时间,适配订阅和付费模式,如剪映软件收费 [10] - 嵌套在消费主义内核中的商业模式适用于AI,如餐饮结构性重配、AI课程培训 [10] 8. **AI办公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 仍需较长时间被企业广泛接受,主要提升效率,但可信任、可追溯程度有限 [11] - 适合集成在大型系统中作为局部工具 [11] 9. **结构化数据** - 可能是风口,如影视行业暴力拆解经典影片形成的结构化数据有较高价值 [12] - 与互联网惯性打法不适配 [13] 10. **海外市场对国内生成式AI应用的影响** - 出海是重要方向,国内C端、B端有问题,海外政策自由度大 [14] - 海外应用分五类,信息污染背景下验证类应用增多 [14] 11. **AR技术应用方向** - 验证类、对话模拟类、内容生成类和信息提炼类,基于信息污染背景发展 [3][15] 12. **AI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及问题** - 高效处理大量数据并决策,但缺乏人性化处理能力,可能忽视细微差别和意外情况 [16] - 缺乏承担责任的主体性,会引发误判和无法申辩问题,导致争议和冲突 [17] 13. **AI爆款产品发展逻辑** - 关注小B大C模式和逆人性模式 [18] - 考虑生成式AI与巨声AI结合的潜力,关注未充分进化或迭代的领域 [18] 14. **AI技术对行业的影响及易被重塑的领域** - 不仅降本增效,还改变行业结构,如教育、影视游戏等行业 [19] - 实体产业及文字类内容形态领域更易被重塑 [20] 15. **影游合一发展趋势** - 电影与游戏将融合为大型真人交互游戏,如万达、乙女类游戏等探索新模式 [21] - 推动影视编剧创新和游戏公司在影视要素上的突破 [2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剪映软件每月收费15 - 45元,解锁更多功能可能达100元左右 [10] - 影视行业暴力拆解经典影片形成结构化数据,目前未充分考虑数据加密和数据合成业务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