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搜索文档
发挥财政作用服务和支撑中长期规划
经济日报· 2025-10-21 12:20
财政在“十五五”规划中的基础性作用 - 财政需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着眼于积蓄发展动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格局、提升发展效益 [1] - 为积蓄发展动力,财政政策需着力激发科技创新潜力,加大对战略性、关键性领域的科技投入力度,鼓励多元主体支持创新 [2] - 为转变发展方式,财政需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构建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落实相关税收优惠 [3] - 为优化发展格局,财政需有效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引导投资转向惠民生、促消费,短期可通过消费券等方式激发活力,长期需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4] - 为提升发展效益,财政需推进共建共享共富,加强普惠性民生保障,健全收入分配制度,履行好再分配调节职能 [5]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以发挥制度性作用 - 使财政有效服务和支撑规划部署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将其作为解决重点领域问题的突破口 [6] - 需持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全面规范透明的预算制度,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7] - 需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财政关系,适当加强中央事权并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8] - 需完善现代税制体系,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优化税收征管方式 [9] 发挥财政保障性作用确保规划实施 - 发挥财政的保障性作用需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财力保障,加强规划实施保障和政策协同 [9] - 需强化财政资源管理,健全财政资源统筹机制,加强资金整合协调以支持重大工程项目和公共服务等领域 [10] - 需优化财政金融互动政策,统筹财政金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使二者同向发力、相互补位,并防止风险传导 [11] - 需完善财政相关体制机制以打通规划实施卡点堵点,包括健全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税收制度,建立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12]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
人民日报· 2025-06-06 11:16
全面深化改革成就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开启了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 [1]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1] -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为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1] 改革工作回顾 - 提出的一系列创新理论、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都是革命性的,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 [3] - 改革工作包括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改革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 [3][4] -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实施、全年经济工作等进程中,制度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的关键一招作用充分彰显 [3] 深化改革方向 - 要把接续推进改革同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结合起来,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目标任务,推进创造性、引领性改革 [5] - 要把深化改革攻坚同促进制度集成结合起来,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加强制度创新充分联动和衔接配套,提升改革综合效能 [5] - 要把推进改革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结合起来,深入研判改革形势和任务,科学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时机、方式、节奏 [5] 重点改革领域 - 完善中央企业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体制机制,明确党委(党组)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 [5] -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 [6] - 建立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聚焦对生态环境、公众健康和公民利益有重大影响的企业环境行为 [6] - 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强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全面构建政务数据共享安全制度体系 [6] - 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发挥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强化预算对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政策的保障能力 [7] - 优化税务执法方式,深入推进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大幅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 [7] - 设立北京金融法院,对金融案件实行集中管辖,推进金融审判体制机制改革,提高金融审判专业化水平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