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NA疫苗
搜索文档
异动盘点1021|比亚迪电子涨超4%,地平线机器人-W涨超6%;爱奇艺美股涨超8%,苹果涨近4%
贝塔投资智库· 2025-10-21 12:00
港股市场表现及驱动因素 - 中石化油服股价上涨超12%,公司持续推进海外战略,上半年新签合同额增长超七成[1] - 中国港能股价下跌超13%,公司称可能投资的磋商仍在进行中[1] - 比亚迪电子股价上涨超4%,公司将成为英伟达新型800VDC AI服务器架构电源组件供应商[1] - 地平线机器人-W股价上涨超6%,星途ET5全球首搭地平线HSD,公司HSD已获多家车企定点[1] - 哔哩哔哩-W股价上涨超10%,近期新游表现亮眼,公司商业化价值有望逐步释放[1] - 中国中车股价上涨近4%,本月底将发布前三季业绩,动车组新车采招及维保有望持续向上[1] - 云顶新耀股价上涨超5%,EVM14直击鳞癌治疗临床痛点,实现临床开发进程领跑[1] - 波司登股价上涨近6%,公司任命著名英国设计师Kim Jones为新创设的AREAL高级都市线创意总监,并推出AREAL高级都市线[1] - 德林控股股价下跌超11%,公司发布公告拟折让约11.34%先旧后新配股筹资,用于扩充比特币挖矿等[1] - 基石药业-B股价上涨超5%,公司在2025 ESMO年会首次发表CS2009的I期临床试验数据[2] 美股市场表现及驱动因素 - 台积电股价上涨0.89%,首颗英伟达Blackwell晶圆近日在美国本土下线[3] - 小马智行股价上涨1.76%,与Stellantis就自动驾驶车辆解决方案达成合作[3] - 文远知行股价上涨2.67%,公司更新聆讯后资料集,意味着成功通过港交所聆讯,有望成为港股"Robotaxi第一股"[3] - 极氪股价上涨4.48%,焕新极氪7X正式开启预售,目前可享受2000元抵7000元预售权益[3] - 爱奇艺股价上涨8.37%,摩根士丹利认为内地IP商品市场正处于长期增长的初期阶段,该行上调目标价[3] - 淘屏股价上涨4.27%,公司宣布已与Alphalion Holding Limited的股东签署了一份不具约束力的意向书,以收购其100%的股权[3] - 美光科技股价上涨2.17%,公司持续获多家大行上调目标价[3] - 美国锑业公司股价上涨20.02%,公司宣布一项收购矿产资源勘探与评估企业Larvotto Resources的提议,旨在增强其关键矿物资产组合[4] - 苹果股价上涨3.94%,研究公司Counterpoint报告显示iPhone 17系列在中国和美国市场的早期销售强劲[4] - Moderna股价上涨4.73%,公司在IDWeek 2025大会上展示其mRNA疫苗管线最新数据,两款新mRNA疫苗数据积极[4]
瞭望·瞭望访谈 | 以有组织科研构建药学自主创新体系——专访中国药科大学校长郝海平
新华社· 2025-10-14 10:34
中国药科大学校长郝海平 牵头实施药学"101计划",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与疾病认知—基础研究—产业转化—临床应用"全 链条药学人才培养体系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凌军辉 朱筱 坐落于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药学高等学府,被誉为"中国生物医 药人才的摇篮"。多年来,学校累计培养了10余万名高素质药学专门人才,走出了10位两院院士和发达 国家院士,以及药学领域众多专家学者、企业家,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校的科技支撑与人才供给。中国药科大学 如何通过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校科技工作从"单打独斗"迈向"协同创新"?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药学拔 尖人才培养体系?如何研发更多符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与身体特质的原创药?近日,《瞭望》新闻周 刊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药科大学校长郝海平。 贯通有组织科研全链条 《瞭望》:中国药科大学加快推进有组织科研有哪些战略考量和具体部署? 郝海平:过去的高校科技工作多采用自由探索模式,高校科技工作要实现再次跨越,仅靠自由探索 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在新药研发这一高度工程化、集约化的系统领域,其具有多链 ...
过去25年改变世界的25项发明
36氪· 2025-10-12 10:56
医疗健康领域 - NuvaRing避孕环于2001年推出,是一种薄而柔韧的塑料环,女性可每月自行放置一次,扩展了避孕选择范围,20多年后美国每年仍会开出约200万份处方 [2] - LifeStraw生命吸管制造成本仅3美元,内部有七层过滤系统,能预防每年导致至少200万人死亡的水源性疾病 [4] - 23andMe个人基因检测服务于2008年推出,价格399美元,通过唾液样本评估90多种特征和疾病易感性,已为超过1500万人解读基因密码 [6] - mRNA疫苗在COVID-19疫情期间研发,从2020年1月病毒基因序列公布到12月获得FDA批准,打破了之前4年的疫苗研发纪录 [8] - 司美格鲁肽类药物原为2型糖尿病患者研发,其减重效果使其成为最抢手的处方药,约12%的美国人尝试过这类药物 [10] - 双神经旁路技术通过将微芯片植入患者大脑,连接思维与手臂动作,创建双向连接,让瘫痪者能够重新感知并控制手臂 [12] 数字科技领域 - iRobot Roomba扫地机器人于2002年推出,靠传感器导航并自主清洁,公司已售出超过5000万台机器人 [14] - YouTube于2005年4月开始托管视频,到2006年秋天每天有7万个视频上传,如今每天超过2000万个,后被谷歌以16.5亿美元收购 [15] - iPhone于2007年6月发布,有4GB(499美元)和8GB(599美元)两个版本,当年售出140万部,如今全球销量超过30亿部 [17] - 谷歌街景最初覆盖部分城市,现已跨越11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万英里道路 [19] - IBM Watson超级计算机有10个冰箱大小、每秒执行80万亿次运算,在2011年击败《危险边缘!》冠军 [22] - ChatGPT在2022年11月30日推出,到次年1月就有1亿月活用户,其后续版本GPT-4的能力超越前身,在律师资格考试中超过90%的学生 [24] 生活消费领域 - 飞利浦LED灯泡于2009年推出,发出与白炽灯同样的光却只用不到10瓦电力,寿命长达25,000小时,是传统灯泡的25倍,两年后飞利浦赢得了美国能源部1000万美元大奖 [26] - 蒙特利尔Bixi共享单车系统于2008年推出,配备太阳能充电站、RFID标签追踪等技术,成为伦敦、纽约、芝加哥等城市的样板 [28] - Kickstarter众筹平台自推出以来,2500万人共同承诺了超过90亿美元,启动了超过28.6万个项目,包括第一代Peloton和Oculus Rift头盔 [30] - 特斯拉Model S电动四门轿车于2012年推出,一次充电能行驶265英里,证明了电动车可以成为令人兴奋的选择 [32] - 任天堂Switch游戏机于2017年推出,具有掌上平板和家用主机两种形态,成为史上第三畅销游戏机,销量超过1.53亿台 [34] - Fenty Beauty于2017年推出时就有40种粉底色号和多样化的模特阵容,推动化妆品行业提供更多包容性选择 [36] 航空航天与探索工具 - 大型强子对撞机深埋地下100米、绕行17英里,让质子和离子以接近光速碰撞,于2012年探测到希格斯玻色子 [39] - 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位于北极圈,像银行一样运作,各国存入种子收藏的备份,现储存着来自6000种植物的130万份种子样本 [41] - 好奇号火星车于2011-2012年登陆火星,原计划工作几年,13年后仍在工作,发现了火星可能宜居的证据 [44] -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耗资100亿美元,历时20多年完成,在距地球100万英里处清晰观察星空,能窥视宇宙的婴儿期 [46] 创意与娱乐产品 - 戴森无叶风扇于2009年推出,空气通过底座吸入后被隐藏的叶轮推过环形内部,创造不间断的冷风流 [48] - 可颂甜甜圈于2013年推出,用羊角面包面团像甜甜圈一样油炸、填充奶油、顶部淋糖浆,价格5美元一个 [50] - 拉斯维加斯Sphere建筑高366英尺,外墙是地球最大的LED屏幕,由123万个LED灯珠组成,内部拥有16万平方英尺曲面屏幕,这个23亿美元的项目在2024年成为全球票房收入最高的演出场馆,收入4.205亿美元 [52] 技术发展规律 - 创新的分布不均匀,2008年有4项发明入选(强子对撞机、种子库、基因检测、共享单车),而2014-2016连续三年、2018-2019连续两年没有发明入选 [54] - 2008年恰逢全球金融危机,但也是科技创新的爆发期,危机往往是创新的催化剂 [54] - 2014-2016的"空白期"正值移动互联网从爆发走向成熟,创新多为渐进式改良,2018-2019的缺失则反映AI等技术还在积累势能 [54] - 技术发展呈现"S曲线"规律,经历缓慢起步、快速爆发、逐渐成熟的过程,每一个"创新大年"可能预示着某个技术领域的范式转换 [54]
千亿市场潜力、有望成为第三大药物类型的小核酸药物 迎高速爆发期丨黄金眼
全景网· 2025-10-09 11:08
小核酸药物定义与分类 - 小核酸药物是寡核苷酸药物,由十几个到几十个核苷酸串联组成,通过干预靶标基因表达实现疾病治疗目的 [3] - 核酸药物主要分为小核酸药物和mRNA两大类,其中小核酸药物包括反义核酸(ASO)、小干扰核酸(siRNA)、微小RNA(miRNA)、核酸适配体(Aptamer)和转运RNA(tRNA)碎片 [1] - mRNA产品可分为mRNA疫苗和mRNA药物 [1] 行业发展历程 - 行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8年首次提出反义核酸概念,1998年揭示RNA干扰机理并于2006年获诺贝尔奖 [3] - 2010年左右行业遭遇瓶颈,因RNAi不稳定性、免疫原性及递送系统缺乏导致大型药企撤资 [3] - 2014年后因GalNac递送系统发展推动行业复苏,2016年后多款重磅药物上市,在遗传罕见病和慢性病领域取得突破 [3] 小核酸药物核心优势 - 研发周期短,只需锁定致病基因序列进行设计,早期研发速度远快于小分子和抗体药物 [4][5] - 效果持久,体内半衰期可按月计算,能降低给药频次,对慢病治疗具巨大临床价值 [5] - 研发成功率高,作用机制明确,I期到III期成功率达59.2%,相比靶向药和整体医药高5倍 [5] - 不易产生耐药性,因直接调节上游基因表达 [5] - 治疗领域广,不受限于蛋白质可成药性,理论上可靶向任何基因 [5] - 有望成为继小分子、抗体药物后的第三大药物类型 [6] 技术进展与市场表现 - 技术在设计序列、化学修饰和递送方式上取得突破,攻克了血管内降解、免疫激活、跨膜困难等难题 [7] - 多款药物成功获批,展现良好成药性,例如Nusinersen 2024年销售额16亿美元,Vutrisiran销售额9.7亿美元(同比增长73%),Inclisiran销售额7.5亿美元(同比增长112%) [7] - 截至2025年中,全球共获批上市22款小核酸药物,包括13款ASO药物、7款siRNA药物和2款核酸适配体药物,其中16款针对遗传罕见病 [10] 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 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从2019年27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4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4.3% [12] - 预计从2023年起以26.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33年达到467亿美元 [12] - RNAi疗法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从2020年3.62亿美元增至2030年250亿美元,中国RNAi疗法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约4百万美元增至2030年约30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超300% [14] 研发管线与交易活动 - 全球研发管线丰富,例如VSA-001处于注册申请阶段,STP-702针对流感病毒感染,VSA-003处于临床Ⅲ期 [8] - 跨国药企如诺华、阿斯利康、礼来等纷纷下注小核酸领域,中国药企相关交易活跃,例如舶望制药与诺华合作金额超52亿美元,苏州瑞博与勃林格殷格翰总交易金额超20亿美元 [14][15] - 中国“十三五”规划等国家政策促进RNA干扰药物等生物治疗性疫苗开发 [10] 相关上市企业概况 - 悦康药业具备全自主知识产权平台,小核酸药物管线7项,其中2项处于临床阶段,最快临床II期,覆盖肿瘤、高血压等领域,年营业额40~50亿元 [18] - 成都先导主营小分子及核酸新药发现,管线包括LDR2402(高血压)和Lipisense(高血脂/高血糖),年营业额15亿元 [18] - 前沿生物核心产品为抗艾药,优先推进IgA肾病,2023-2024年总收入1-2亿元 [19] - 瑞博生物有六款自研药物处于临床试验,核心产品RBD4059是全球首款且进展最快的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的siRNA药物 [20] - 舶望制药利用RADS平台技术建立丰富siRNA管线,目标实现一年给药一次,覆盖心血管、代谢紊乱等广泛治疗领域 [20]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三位科学家因外周免疫耐受研究获奖
生物世界· 2025-10-06 17:45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2025 年 诺贝尔奖 于 10 月 6 日陆续揭晓,率先揭晓的将是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该奖项是 旨在表彰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作出最重要发现的人。自 1901 年 首次颁发以来,该奖项共颁发 115 次,共有 229 人获奖。其中, 屠呦呦 获得 2015 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 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2025 年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授予 Mary Brunkow 、 Fred Ramsdell 、 Shimon Sakaguchi ( 坂口志文 ) 三人。 获奖理由 :for thei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peripheral immune tolerance( 因他们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发现而获奖 )。他们发现了免疫系统的"保安"—— 调节性T细胞(Treg),为新研究领域奠定基础。这一发现促成了潜在医疗手段的发展,目前已进展到临床试验中。人们希望借此能够治疗或治愈自身免疫疾病, 提供更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并预防干细胞移植后的严重并发症。 诺贝尔奖官网网 ...
新诺威:拟购买巨石生物29%股权
格隆汇· 2025-09-30 18:37
交易概述 - 公司于2025年9月30日与巨石生物股东恩必普药业签订《股权转让协议》[1] - 以现金方式购买恩必普药业持有的巨石生物29%股权[1] - 交易定价依据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 最终转让价款为110,000.00万元[1] - 交易完成后 公司对巨石生物的持股比例由51%增加至80%[1] 巨石生物业务与管线 - 巨石生物是以自主研发为核心驱动力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2] - 专注于抗体类药物 抗体偶联药物(ADC)以及mRNA疫苗等前沿领域[2] - 产品管线覆盖肿瘤 自身免疫疾病 重大传染病三大治疗领域[2] - 已形成"研发—生产—商业化"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2] 巨石生物研发进展与竞争优势 - 恩朗苏拜单抗注射液与注射用奥马珠单抗已于2024年上市[2] - 乌司奴单抗注射液已递交上市申请 多个项目进入关键临床试验阶段[2] - 构建"大品种+差异化靶点"产品矩阵 具备"创新+规模+国际化"竞争优势[2] - 是国内首批实现mRNA疫苗产业化 ADC与单抗管线布局最完整的企业之一[2]
以医学科技进步增益人类健康福祉——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看点扫描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30 13:03
科技是同疾病较量最有力武器 转自:新华财经 又是一年丹桂香。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如约而至。国内外医药卫生及相关领域政、产、学、研、商多 方力量日前汇聚北京首钢园,与会嘉宾围绕全球卫生健康治理、科技创新与前沿突破、国际医改经验与 中国实践等重要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为促进国际医学发展和全球卫生治理积极建言献策。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北京作为首都,坚决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全力实施健康优先发 展战略,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以三医联动为抓手,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北京市政府副秘 书长靳伟说。 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全市1.2万家医疗卫生机构面向全国提供疑难重症诊疗服务;医学创新资源不 断丰富,拥有12类13家国家医学中心,23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及北生所、北脑所等4个新型研发 机构;国际创新医药公园吸引辉瑞、默沙东、礼来等8家知名药企在京新设创新主体;医药健康产业发 展日益活跃,成为全国首个医药健康产业破万亿元城市……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惠及人民健康的医学科技成果也积极落地。 "北京大学以AI赋能临床研究和整体诊疗平台。以肾病防控和精准诊疗领域为例,经过长期积累和实 践,我们开创了首个肾病领域 ...
Nature子刊:我国学者开发新型环状RNA疗法,缓解骨关节炎
生物世界· 2025-09-29 16:30
相比之下,共价闭合的 环状 RNA (circRNA) 在稳定性、免疫原性以及安全性方面均优于经过化学修饰的 mRNA 和基于病毒载体的疗法。此外,circRNA 通过 使用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IRES) 序列,无需昂贵的 5' 端加帽处理,且无需化学修饰即可获得低免疫原性。这些优势使 circRNA 成为下一代 RNA 疗法平台的 有力候选者。 2025 年 9 月 26 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海南医科大学 邹卫国 、 Suo Jinlong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黄友葵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雷光华 、 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了题为: Circular RNA-based protein replacement therapy mitigates osteoarthritis in male mice 的研究 论文。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mRNA 疫苗 在 COVID-19 期间大获成功 ,这重新激发了人们对 RNA 疗法在临床应用方面的兴趣。然而,mRNA 疗法在稳定性、瞬时表达、免疫原性以及使用 化学修饰核苷导致 ...
跨国药企重押Ab-LNP,百奥赛图站上核酸药物递送新风口
新浪证券· 2025-09-23 17:41
合作与交易 - 百奥赛图与默克达成抗体评估协议 聚焦抗体偶联脂质纳米颗粒在核酸药物递送中的应用 百奥赛图提供全人源抗体 默克评估核酸定向递送潜力 若验证成功 默克获得独家权益 百奥赛图可能获得首付款 里程碑支付及销售分成 [1] - 双方合作是继早期合作后的第三次深化 标志着抗体与递送模式进入新阶段 [4] 核酸药物与递送技术 - 核酸疗法包括mRNA siRNA和基因编辑工具 应用前景广阔 但面临精准安全递送核酸分子的瓶颈 [2] - 脂质纳米颗粒是当前最广泛应用递送手段 全球LNP市场预计从2025年11亿美元增长至2034年35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13.3% [2] - 传统LNP主要富集于肝脏 对肝外适应症如肿瘤 中枢神经或心脏疾病效果受限 提高剂量可能引发免疫毒性和耐受性问题 [2] - 抗体修饰LNP在动物模型中展现突破性进展 抗TfR1抗体偶联寡核苷酸在小鼠肌肉组织递送效率提升逾15倍 EGFR抗体修饰后胎盘组织mRNA表达增加近两倍 [2] - LNP技术进入平台化模块化设计阶段 抗体 双特异性抗体 纳米抗体等新分子形式与LNP结合拓展递送维度 [4] - AI赋能递送设计兴起 剂泰科技推出AiLNP平台 基于器官特异性需求快速生成定制化LNP提高研发效率 [4] 资本市场动态 - 艾伯维2025年6月以21亿美元收购Capstan Therapeutics 获得其in vivo CAR-T核心管线CPTX2309 该项目利用CD8靶向Ab-LNP将CAR mRNA递送至体内T细胞 是Ab-LNP首次大规模走向临床的代表案例 [3] - Ab-LNP在肿瘤 罕见病及细胞治疗领域被认为是打破递送瓶颈的潜在解法 [3] - 核酸药物市场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临床 递送系统突破决定商业化深度 抗体偶联LNP被视为下一个高景气赛道 [5] - 跨国药企持续加码精准递送 中国Biotech更深层次参与全球新药递送技术体系重构 [5]
BioNTech杀疯了
新浪财经· 2025-09-12 09:44
公司战略转型 - BioNTech从mRNA疫苗巨头转型为横跨双抗 ADC和mRNA疫苗三大领域的多平台生物技术公司 通过收购和授权合作实现多元化发展[1] - 公司以新冠疫苗收入为资本 积极布局肿瘤和传染病mRNA疫苗 同时投资热门的ADC和双抗领域 形成"三轮驱动"发展模式[2] - 截至2025年9月5日 BioNTech总市值达270.4亿美元 远超Moderna的97.81亿美元 反映资本市场对其多元化战略的认可[2] 重大交易与合作 - 2025年6月与百时美施贵宝达成PD-L1/VEGF双抗BNT327授权合作 潜在总额高达111亿美元[1] - 2025年6月以12.5亿美元估值收购mRNA企业CureVac全部股份 使全球mRNA市场格局从"三足鼎立"变为"双雄争霸"[1] - 2023年4月以超16亿美元总额引进映恩生物两款ADC管线(DB-1303和DB-1311)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权益[1][4] - 2023年10月以超10亿美元引进宜联生物YL202/BNT326(HER3 ADC)全球权益 2024年5月再次以超18亿美元获得特定前沿创新靶点ADC产品的独家选择权[4] - 2023年11月以总额超10亿美元引进普米斯生物PD-L1/VEGF双抗PM8002大中华区外权益 2024年底以9.5亿美元收购普米斯获得全球权益和全部管线[4] 研发管线进展 ADC管线 - 建立覆盖HER2 B7H3 Trop2 HER3等多个靶点的ADC管线矩阵[4] - HER2 ADC药物DB-1303/BNT323准备2025年提交上市申请 用于HER2表达晚期子宫内膜癌二线或后续治疗[8] - DB-1303在中国头对头罗氏T-DM1的III期临床试验达到BICR评估的PFS主要终点 计划申报上市[9] - 启动DB-1303针对既往经治HER2表达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Fern-EC-01[9] 双抗管线 - PD-L1/VEGF双抗PM8002/BNT327开发进度全球前列 正在开展多个注册II/III和III期临床[5] - 2025年WCLC公布BNT327联合化疗针对初治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全球Ⅱ期研究中期结果:确认总缓解率76.3% 疾病控制率100% 20 mg/kg组cORR达85% 总体无进展生存期6.8个月[6] - 开展多项PM8002/BNT327联合ADC药物的临床试验 包括联用BNT325(Trop2 ADC)针对卵巢癌 非小细胞肺癌和三阴乳腺癌等[7] mRNA疫苗管线 肿瘤疫苗 - 个性化疫苗核心管线BNT122针对晚期黑色素瘤 胰腺导管腺癌和肌肉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均处于Ⅱ期临床[11] - 通用疫苗布局包括针对黑色素瘤的BNT111 针对HPV16相关头颈癌的BNT113 针对NSCLC的BNT116 均处于Ⅱ期临床[11] - BNT122在结直肠癌辅助治疗中显示10.55个月mDFS(标准疗法为6个月)[12] - BNT113在HPV16+头颈癌中诱导81.8%患者出现细胞免疫反应 ORR达40% PFS 3.9个月 mOS 22.6个月[12] 传染病疫苗 - 开发进度最快的BNT161(四价流感疫苗)处于临床III期阶段[12] - 其他传染病管线包括BNT167(带状疱疹) BNT163(HSV-2预防) BNT164(结核) BNT165(疟疾) BNT166(猴痘) BNT168(艾滋病) 多处于临床早期[12] 市场竞争格局 - PD-(L)1/VEGF双抗赛道竞争激烈 全球已有5款管线达成BD交易 国内超过10款管线进入临床阶段[5] - HER2 ADC市场主要竞争对手为阿斯利康/第一三共的德曲妥珠单抗(DS-8201)[9] - mRNA传染病疫苗领域除BioNTech和Moderna外 多家中国企业也布局了带状疱疹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mRNA疫苗管线[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