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考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炒作高分考生为何“树欲静而风不止”
科技日报· 2025-06-27 07:37
高考高分考生炒作现象 - 尽管教育部禁止宣传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但各地仍通过"果树丰收""芒果""盲盒"等隐喻方式变相炒作高分考生 北京各区各校屏蔽生数量统计图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 [1] - 公众对高分考生的追捧源于传统"一考定终身"观念 将其视为竞争胜利者并寻求可复制的成功路径 [1] - 学校将高分考生数量作为教育政绩的核心指标 直接影响生源质量和教育资源分配 高分段人数和清北录取率仍是办学质量硬标准 [1] 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 高考改革推行分类考试 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模式 省级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已成为强基计划等招生方式的重要参考 [2] - 需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 经费分配脱钩 转向立德树人和全面发展教育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案例证明非高分者也能通过专长领域取得成就 [2] - 教育部门应引导社会建立多元成才观 强调终身学习可能性 而非仅聚焦少数高分考生 [2]
男生北大退学再考清华,算不算挤占名额?
南方都市报· 2025-06-24 19:54
名校录取后放弃报到现象分析 - 核心观点:学生被名校录取后放弃报到或退学属于个人选择权,应尊重并推进招生制度改革以扩大学生选择权 [1][2][3] - 2023年暨南大学81名新生放弃入学资格,显示该现象并非个案 [1] - 舆论存在"挤占名额"和"资源浪费"的质疑,但学生回应称"有权利退后一步" [1] 招生制度现状与问题 - 当前招生制度下学生仅能获得一张录取通知书,部分考生被调剂至不喜欢的专业 [2] - 发达国家允许学生获得多校录取后再选择,不视为诚信问题 [2] - 强基计划、综合素质评价等改革需借鉴上海春考"招考分离"模式,允许学生持双录取通知选择 [2] 改革方向与建议 - 高考改革方向应为扩大学生选择权而非限制,反对将放弃报到视为不诚信并限制复读 [3] - 建议借鉴保研多次录取机制,在考生放弃后补录候补学生以提高满意度并完成招生计划 [2] - 需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的生涯教育,引导学生基于兴趣能力选择专业,减少名校盲目崇拜 [1][3] 志愿填报引导 - 郭恩惠案例显示需加强志愿填报指导,结合兴趣能力与政策选择适合的专业 [3] - 放弃报到或退学需付出复读时间成本,提前规划可减少资源浪费和个人代价 [3]
青春执笔 书写未来
陕西日报· 2025-06-08 07:55
高考首日情况 - 2025年全国高考首日陕西超过28 15万名考生奔赴339个考点应考 [4] - 考试时间从传统2天延长至3天 实行"3+1+2"新高考模式打破文理分科局限 [5] - 西安市第六中学南校区考点外聚集大量考生与送考人员 部分考生抓紧考前时间复习语文科目 [5] 新高考改革特点 - "3+1+2"模式赋予学生更灵活选择空间 可根据兴趣优势及未来规划组合科目 [5] - 西安市铁一中学学生反馈新模式能集中精力钻研优势学科 实现学精学透 [5] 考场保障措施 - 佳县公安局10分钟内为遗失身份证考生办理临时证明 提前整治考场周边治安环境 [9] - 西安高新第三中学考点协调周边单位开辟免费停车位 交警提前清理违停车辆保障交通 [10] - 渭南市实验初级中学民警提前2个月开展治安清查 对工地娱乐场所等噪声源全面管控 [11] 社会支持力量 - 佳县志愿者连续8年开展护航助考服务 设立严管路段和禁止鸣笛标志 [9] - 西安交警在雨中疏导交通 保障考生家长半小时内抵达高新第三中学考点 [9][10] - 临退休民警第17次护航高考 通过社区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11][12] 人文关怀体现 - 送考老师穿红衣与学生击掌鼓励 家长赠送向日葵寓意"一举夺魁" [6] - 教师寄语考生"为最棒的梦想尽最大的努力" 家长拥抱缓解紧张情绪 [6] - 广播提醒考生进场 警戒线外家长低声叮嘱保持平常心 [6]
越过晨昏 奔赴山海
中国青年报· 2025-06-05 08:49
教育模式与高考改革 - 荣成三中以严谨朴实的教育模式著称,建校不到30年但高考升学率远高于山东省平均水平,吸引省内外高中前来学习管理经验 [4] - 高考改革后试题难度显著提升,从死记硬背转向考察思维能力和情境化解决问题能力,教师需投入更多时间备课以适应变化 [7][8] - 山东作为第二批新高考改革试点,实行"3+3"模式,试题难度上升有利于选拔创新人才但增加了普通学生学习压力 [10] 学生备考现状 - 高三学生每天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包括跑操间隙和晚自习后,部分学生午休时多学半小时或回家学到深夜 [2][12] - 学生普遍反映物理数学题型多样学习吃力,目标分数与实际成绩存在差距,情绪易受成绩波动影响 [12] - 学校通过张贴名校信息、古代状元试卷等营造备考氛围,年级主任通过广播激励学生维持高强度学习状态 [15] 教育资源与特色发展 - 科创部以无人机编程为特色方向,学生在全国青少年无人机比赛中屡获佳绩,并提供茶艺、木工等特色课程 [19] - 作为县级中学,学校拥有校园博物馆展示渔业文化历史,此类教育资源在县域层面较为稀缺 [19] - 心理咨询室设立20年,专职心理老师通过引导焦虑学生关注每日收获而非未解决问题来缓解压力 [17] 地域差异与挑战 - 县城学生因文化体验有限,面对情境化题目时面临更大挑战,相比大城市学生缺乏相关生活经验 [10] - 学校参考上海等一线城市教育经验,但在高考大省背景下仍需应对激烈竞争本质 [17] - 05后学生普遍存在网络依赖强但生活常识不足的现象,影响对现实情境题目的理解 [10]
河南省2025年高考 6月7日至9日进行
郑州日报· 2025-04-29 08:32
河南省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 考试安排 - 2025年起实行"3+1+2"模式 全国统考科目为语文 数学 外语3门 选择性考试科目从历史或物理中选1门 从思想政治 地理 化学 生物学中选2门 满分750分 [2] - 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11:30语文 15:00~17:00数学 6月8日9:00~10:15历史/物理 15:00~17:00外语 6月9日8:30~9:45化学 11:00~12:15地理 14:30~15:45思想政治 17:00~18:15生物学 [2] - 艺术 体育类考生需参加文化科目考试及专业考试 [2] 志愿填报 - 网上填报志愿分3次进行 6月26日8:00至28日18:00填报军队招飞 普通本科提前批 艺术本科提前批 体育本科批志愿 6月30日8:00至7月3日18:00填报普通本科批和艺术本科批志愿 7月5日8:00至7日18:00填报普通高职(专科)提前批 普通高职(专科)批 艺术高职(专科)批 体育高职(专科)批志愿 [3] - 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志愿填报并保存 逾期不予补报 截止期前允许2次修改 [4] - 2025年起不再打印考生志愿表存入纸质档案 网上填报志愿完成后即视为与高校志愿约定生效 [1][4] 录取批次设置 - 录取分为本科 高职(专科)两个阶段 普通类设普通本科提前批 普通本科批 普通高职(专科)提前批和普通高职(专科)批4个批次 [5] - 艺术类设艺术本科提前批 艺术本科批和艺术高职(专科)批3个批次 体育类设体育本科批 体育高职(专科)批2个批次 [5] - 普通本科提前批设置64个"专业+院校"平行志愿 普通本科批设置48个院校专业组志愿 普通高职(专科)提前批设置64个"专业+院校"志愿 普通高职(专科)批设置48个院校专业组志愿 [5] 特殊类别志愿设置 - 艺术本科提前批设置1个院校志愿 内设4个专业志愿及调剂选项 艺术本科批和艺术高职(专科)批均设64个"专业+院校"平行志愿 [6] - 体育类各批次均设64个"专业+院校"平行志愿 [6] - 高职(专科)层次公安类 司法类随普通本科提前批录取 分别设置12个"专业+院校"平行志愿 [5] 加分政策 - 烈士子女 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加20分投档 [7] - 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可加10分投档 归侨 华侨子女 归侨子女 侨眷和台湾省籍考生可加5分投档 [8] - 加分不累加计算 同一考生仅取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超过20分 需经申报审核并公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