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铁进城
icon
搜索文档
广州高铁进城破局:46年老站焕新,大湾区交通版图重构
南方都市报· 2025-07-23 22:46
广州铁路枢纽升级 - 广州站自7月1日起告别绿皮火车主导时代,升级为以动车组为主的高铁时代,G字头高铁开进市中心 [1][2] - 广州站创新采用"原位改造"模式,2025年三季度动车组占比将从30%提升至90%,开行动车组列车153列 [2] - 广深城际列车实现"公交化"运营,每小时开行2-3班,便利广深两地通勤旅客 [2] - 广州至乌鲁木齐、广州至拉萨等超长线路普速列车将调整至广州白云站 [2] 高铁进城战略 - 广州加速推进"高铁进城"战略,构建"高铁进城"全新格局,推动城市交通能级跃升 [1] - 广州从广州南站"单核独大"转变为广州站、广州东站、白云站"多核联动" [1] - 广南联络线将广州南站与广州站、广州白云站串联,2027年建成通车,初期开行32对列车 [6] - 广南联络线采用地下穿城设计,16公里新建段以隧道形式接入广州南站,实现15分钟直达 [6] 铁路枢纽布局 - 广州将构建"五主四辅"铁路枢纽群,"五主"为广州南站、广州站、广州东站、白云站、佛山西站 [4] - 广州南站日均客流量超60万人次,承担多条干线运输任务,但距离天河CBD约20公里 [5] - 广州东站此前仅能开行广深城际等短途动车,无法接入京广、广汕等干线高铁 [5] - 广州白云站将承接广州站和广州东站的全部普速列车业务,为高铁化改造创造条件 [9] 高铁网络建设 - 广湛高铁全长401公里,通车后广州至湛江仅需90分钟,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 [8] - 广汕高铁已建成通车,广州至汕尾仅需40分钟,促进粤东地区产业承接与旅游发展 [8][9] - 预计到202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4700公里,2035年达5700公里 [10] - 广州将基本建成"1小时交通圈"核心枢纽,实现主城区与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直达 [9] 历史与未来 - 广州站创建于1974年,是改革开放重要见证,曾创下多项"第一" [3] - 广州站通过2015年站房大修、2023年站场改造等升级工程焕发新活力 [3] - 未来广州站将有更多高铁驶向全国各地,融入京广、广湛等6条高铁和4条城际线路 [3][7]
别了,绿皮火车!广州站实现高铁进城:重塑城市空间和变现交通流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1 23:09
广州站转型与高铁进城 - 广州站自7月1日起告别普速列车主导时代,动车组占比超90%,实现高铁进城[1][6][12] - 54对普速列车转移至广州白云站,后者升级为广东普速列车核心枢纽[6] - 广州站新增51列广深城际(始发34列,较调图前增加33列),实现每小时2-3列的"公交化"运营[7] - 新增21列始发终到甬广高铁动车组,覆盖粤东热门旅游城市[7] 交通枢纽优化与城市空间重构 - 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通过联络线强化高铁网络连通性,释放站线资源提升运行效率[6] - 广州东站改造及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工程获批,为广汕高铁、赣深高铁等进入中心城区创造条件[8] - 高铁进城将重构广州站周边产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高端旅游商贸、科技创新、生物医药等[2][8] - 未来广州站周边或形成写字楼、电商企业、科技创新中心等中高端服务业聚集地[8] 大湾区交通协同与产业升级 - 广佛南环、佛莞城际等"湾区大号地铁"实现公交化运营,打破行政边界[15] - 广州站改造规划提出"站、城、产、居"一体化,培育枢纽型国际商圈和"1+6+2"产业体系[13] - 短期聚焦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等产业链融合,中远期打造现代产业簇群[13] - 高铁进城将加速广深高频往来,强化广州作为大湾区核心枢纽的地位[14][16] 经济外溢效应与区域协同 - 长三角高铁网络创造1.2万亿元/年经济外溢效应,缩短新药研发周期6个月[11][13] - 上海虹桥站"高铁+城际"模式推动上海研发、苏州制造的产业协同效率提升40%[11] - 广州站改造有望复制虹桥经验,提升区域产业协同和资源配置效率[11][16] 城市流量与产业重塑 - 高铁进城本质是争夺"人的流动"红利,带动人流、资金流、信息流重新分配[2][14][17] - 广州站客流结构从务工者转向旅游和商务人群,消费层级提升推动产业升级[8][16] - 交通枢纽的流量变现将促进城市群"破圈"和产业链跨区域深度融合[14][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