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铁运输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日均到发旅客 5.7 万余人!日照暑期铁路客流稳步攀升
齐鲁晚报网· 2025-07-14 14:29
旅游行业热度 - 日照暑期旅游热度显著提升,中心站累计到发旅客达62.75万人次,日均客流量突破5.7万人,同比增长48.5% [1] - 客流总量呈稳步攀升态势,标志着日照已全面进入旅游客流高峰时段 [1] - 游客主要来自陕西、江苏等地,以家庭游为主,目的为赶海、洗海澡等海滨活动 [2] 铁路运输行业 - 日照中心站提前部署运力调配,三个客运站每日办客列车达112.5对,同比增长28.5% [2] - 7月1日铁路调图后,日照站图定旅客列车增至44列,其中跨省列车28列、管内列车16列,动车组列车34列、普速列车10列 [2] - 铁路网络优化实现与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等全国主要城市的直通直联,大幅提升出行便利性 [2] 游客行为特征 - 游客普遍携带泳衣、沙滩玩具等海滨活动装备,返程时多携带海鲜干货、海景照片等纪念品 [1] - 高铁成为主要出行方式,江苏游客反映从徐州到日照仅需3小时,显著提升便利性 [2] - 游客对万平口风景区、灯塔广场等景点表现出浓厚兴趣 [2]
别了,绿皮火车!广州站实现高铁进城:重塑城市空间和变现交通流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1 23:09
广州站转型与高铁进城 - 广州站自7月1日起告别普速列车主导时代,动车组占比超90%,实现高铁进城[1][6][12] - 54对普速列车转移至广州白云站,后者升级为广东普速列车核心枢纽[6] - 广州站新增51列广深城际(始发34列,较调图前增加33列),实现每小时2-3列的"公交化"运营[7] - 新增21列始发终到甬广高铁动车组,覆盖粤东热门旅游城市[7] 交通枢纽优化与城市空间重构 - 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通过联络线强化高铁网络连通性,释放站线资源提升运行效率[6] - 广州东站改造及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工程获批,为广汕高铁、赣深高铁等进入中心城区创造条件[8] - 高铁进城将重构广州站周边产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高端旅游商贸、科技创新、生物医药等[2][8] - 未来广州站周边或形成写字楼、电商企业、科技创新中心等中高端服务业聚集地[8] 大湾区交通协同与产业升级 - 广佛南环、佛莞城际等"湾区大号地铁"实现公交化运营,打破行政边界[15] - 广州站改造规划提出"站、城、产、居"一体化,培育枢纽型国际商圈和"1+6+2"产业体系[13] - 短期聚焦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等产业链融合,中远期打造现代产业簇群[13] - 高铁进城将加速广深高频往来,强化广州作为大湾区核心枢纽的地位[14][16] 经济外溢效应与区域协同 - 长三角高铁网络创造1.2万亿元/年经济外溢效应,缩短新药研发周期6个月[11][13] - 上海虹桥站"高铁+城际"模式推动上海研发、苏州制造的产业协同效率提升40%[11] - 广州站改造有望复制虹桥经验,提升区域产业协同和资源配置效率[11][16] 城市流量与产业重塑 - 高铁进城本质是争夺"人的流动"红利,带动人流、资金流、信息流重新分配[2][14][17] - 广州站客流结构从务工者转向旅游和商务人群,消费层级提升推动产业升级[8][16] - 交通枢纽的流量变现将促进城市群"破圈"和产业链跨区域深度融合[14][16][17]
铁路新运行图上线 北京至沈阳最快2小时29分抵达
北京商报· 2025-07-01 20:16
全国铁路新列车运行图实施 - 京哈高铁京沈段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 标志着东北地区首条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示范线投入运营 [1] - 京哈高铁标杆列车增加至56列 较调图前增加24列 牡丹江、丹东首次开行进京始发终到标杆列车 铁岭、四平、本溪等城市首次有进京标杆列车停靠 [1] - 京哈高铁全线增开动车组列车10列 优化调整运行方案19列 标杆车增加阜新、凤城等地县级市列车停靠40余列次 [1] 东北地区高铁运输能力提升 - 北京朝阳站每日开行列车86.5对 其中新增车次5对、变化车次54.5对 京哈高铁京沈段复兴号动车组高标运行列车28对 [2] - 北京至沈阳、长春、哈尔滨分别最快2小时29分、3小时36分、4小时33分可达 较调图前压缩15分、14分、14分 [1] - 北京至牡丹江、丹东分别最快6小时12分、3小时54分可达 较调图前压缩31分、1小时07分 [1] 京津冀交通网络升级 - 增加廊坊北、秦皇岛、衡水、涿州等部分环京县市车站的列车停站频次 方便沿线短途出行和通勤旅客乘车 [2] - 新增天津西往返北京大兴间高峰线高铁动车组列车24对 形成京津间"第五条"通道 服务大兴区及周边居民出行需求 [2] - 新增天津西至运城北高铁动车组列车1对 首次开行北京丰台至成都东、北京丰台至贵阳北、太原南至深圳北间夕发朝至动卧列车 [3] 全国铁路运输效能提升 - 沪昆高铁杭州东至长沙南段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行 上海至南昌、长沙分别最快2小时46分、4小时可达 较调图前压缩14分、22分 [3] - 上海至贵阳、昆明、南宁、重庆分别最快6小时54分、9小时35分、9小时33分、8小时59分可达 较调图前压缩1小时18分、2小时03分、1小时47分、1小时28分 [3] - 全国铁路安排图定旅客列车13302列 较调图前增加236列 开行货物列车23635列 较调图前增加39列 [3]
西班牙高铁因故障中断15小时后恢复通行
快讯· 2025-07-01 18:38
高铁运营中断事件 - 西班牙高铁线路因托莱多省的铁路电路故障导致断电,中断15小时后恢复通行 [1] - 事件发生在6月30日20时30分左右,影响马德里和安达卢西亚之间的高铁线路 [1] - 多条高铁线路受到影响,超过300名乘客被困在停运的列车上数小时 [1] - 一名84岁的乘客突发疾病被送往附近医院治疗 [1]
电路出现故障 西班牙多条高铁线路中断
快讯· 2025-07-01 04:16
西班牙高铁线路中断事件 - 西班牙铁路管理局报告电路故障导致轨道电压不足 [1] - 故障影响马德里至安达卢西亚自治区所有高铁线路 [1] - 马德里至托莱多高铁线路同样中断 [1] - 铁路管理局正紧急抢修故障 [1]
西班牙铁路基础设施发生火灾 多条高铁线路关闭
快讯· 2025-06-25 13:00
高铁运营中断 - 西班牙多条高铁线路因铁路基础设施火灾导致电力系统破坏而暂停运行 [1] - 至少8趟高铁列车延误或停运 [1] - 消防人员与电力维修团队正在现场扑救火势并抢修 [1] 基础设施影响 - 火灾对轨道电力系统造成直接破坏 [1] - 高铁网络正常运营需等待电力系统修复 [1]
中国最赚钱高铁:员工仅86人,收“过路费”比运人更赚钱
36氪· 2025-05-15 19:4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421.57亿元,同比增长3.62%,归母净利润127.68亿元,同比增幅10.59%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02.23亿元,同比增长1.16%,净利润29.78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显著放缓 [5] - 2024年四季度营收98.02亿元,同比微增0.01%,净利润27.53亿元,同比增长4.62% [13] 业务结构 - 客运业务营收158.3亿元,占比37.5%,路网服务收入259.5亿元,占比61.6% [1][10] - 跨线列车收入259.5亿元,同比增长7.1%,运行里程10250.7万列公里,同比增加11.4% [11] - 京福安徽公司2024年列车运行里程3763万列公里,同比上升5.7%,2024年三季度起实现单季度盈利 [12] 运营模式 - 采用"委托管理+资产运营"轻资产模式,仅86名员工,人均创收4.9亿元,人均创利1.5亿元 [2][9] - 委托沿线铁路局进行运输管理,自身定位为资产所有者,2024年支付受托方管理费约40亿元 [9] - 员工构成:技术人员45人,财务人员17人,管理人员24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5人 [10] 市场策略 - 实施七档浮动票价机制,二等座最低498元,商务座最高1998元,价差达1500元 [7][8] - 2025年新增北京南至南京南标杆车次G65/G66,京沪大站标杆车达15对 [16] - 推出高铁宠物托运服务,与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合作推进智能化提升工程 [17][18] 行业竞争 - 民航降价分流商务客源,2024年三季度北京-上海机票含税价低至500元,低于高铁二等座均价600元 [14] - 2025年虹桥机场与航司推出跨航司签转服务,可能进一步影响高铁商务客流 [15] - 中国高铁单位票价0.42元/人公里,仅为日本、法国的五分之一,存在调价空间 [8] 客流数据 - 2024年本线列车运送旅客5201.6万人次,日均14万人次,同比减少2.31% [1][6] - 京沪高铁累计客流量近20亿人次,占全国铁路总客流6%,线路长度仅占全国0.9% [6] - 全国铁路客运量43.1亿人次,同比增长11.9%,但京沪本线客流受公商务出行减弱影响下滑 [6]
东部经济大省,跑出一匹“黑马”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9 07:14
江苏省2025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概况 - 全省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达33088 55亿元 同比增长5 9 [1][2] - 13个设区市中4个城市GDP超2500亿元 8个城市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1][2] 各市GDP总量表现 - 苏州市以6095 68亿元经济总量稳居全省首位 占全省总量近五分之一 [2][3] - 南京(4718 70亿元) 无锡(3789 21亿元) 南通(3125 34亿元)均超3000亿元 [2][3] - 常州(2416 88亿元) 徐州(2251 70亿元)突破2000亿元门槛 [2][3] 各市GDP增速表现 - 淮安以7 0%增速领跑全省 宿迁(6 6%) 扬州(6 2%)紧随其后 [3] - 常州(6 1%) 盐城(6 1%) 苏州(6 0%) 南通(6 0%) 镇江(6 0%)增速均超全省水平 [2][3] 淮安市经济亮眼表现分析 - 2024年淮安GDP达5413 02亿元 增速7 1%领跑长三角地区 [3] - 2012-2023年GDP年均增速达7 9% 2021-2023年均增速7 1%保持全省第一 [3] - 工业投资连续4年两位数增长 2024年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06个(同比+33 9%) [6] - 2025年一季度工业投资增长19 6% 新签约亿元项目292个 协议引资1412 4亿元 [6] 淮安市发展驱动因素 - 区位优势显著 地处长三角北部几何中心 拥有"米字形"高铁网络规划 [4] - 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 新能源 汽车及零部件等千亿级产业集群 [6] - 积极承接苏南产业转移 目标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