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战略
搜索文档
“十四五”看山东:黄河战略走在前,山东绘就“水清鸟鸣安澜文兴”新画卷
齐鲁晚报· 2025-10-24 11:04
组织领导与政策保障 - 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黄河战略领导小组,并开展专项巡视、专题询问和民主监督,以完善统筹协调与专项监督机制[1] - 颁布实施省黄河保护条例、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并出台推动黄河战略的决定、规划及“十四五”实施方案,配套9个专项规划和6大领域100余项举措[1] - 分年度制定省际合作事项和重大活动清单,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实现黄河流域“11+1”海关关际一体协同,推动150多项重大活动和200多个合作事项落实[1] 生态保护与污染治理 - 推进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建成长800多公里的黄河干流生态屏障,并高质量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累计修复湿地超过30万亩[2] - 黄河口候鸟栖息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鸟类增加到374种,东平湖水质稳定在Ⅲ类,并率先建立省际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2] - 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攻坚行动,推进“两清零、一提标”工程,黄河入海断面总氮浓度连续4年优于入鲁断面[2] 防洪安全与水资源利用 - 实施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建成东平湖老湖区相机南排工程和下游800多公里标准化堤防,投资371亿元完成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解除60万群众水患威胁[2] - 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定实施218个行业类别、1632个用水定额,全面推进农业、工业、城镇节水,2024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9.7%[2] 黄河文化保护与活化 - 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保护建设,实施入海口盐业遗址群等重点区域集中连片保护,焦家遗址等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3] - 加快构建沿黄河文化体验廊道,纪录片《大河之洲》获第45届泰利奖,“沿着黄河遇见海”成为黄河文旅代表性品牌[3] - 推出大型文化综艺节目《黄河文化大会》,全网视频播放量累计超28亿,连续举办四届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在沿黄省(区)布局建设内陆港43个[3][1]
大河安澜处幸福入鲁,黄河入鲁第一村“斜辛庄”的新生与蝶变
齐鲁晚报· 2025-08-25 16:08
辛庄村历史与地理特征 - 辛庄村被称为黄河进入山东版图的"第一村" 三面与河南省兰考县接壤 与长垣市隔黄河相望 有"双脚跨两省 炮响闻三县"的独特地理位置 [1][4] - 村庄曾名"斜辛庄" 得名于北宋穆桂英布迷魂阵的民间传说 村中房屋和道路因历史原因呈歪斜布局 形成环形迷宫结构 [7] - 1895年黄河钢瓦厢决口导致河水改道 周边村落居民迁至此处形成新聚落 1958年黄河泛滥摧毁村庄 历经四年重建后更名为"辛庄" [7] 黄河水患对村庄的影响 - 历史上十年九淹 汛期需逃往村西高岗地避难 村民陷入"三年攒钱 三年垫台 三年建房 三年还账"的贫困循环 [8] - 1982年和1996年两次特大洪水冲毁村民房屋 导致财富积累反复归零 当地民谣"辛庄辛庄 十年九淹心发慌"生动反映生存困境 [8] - 水患制约经济发展 无人敢在滩区投资建厂 优质土地无法耕作 年轻人大量外流 村庄逐渐衰落 [8] 滩区迁建工程实施 - 2017年山东省启动黄河滩区迁建工程 辛庄村作为首批迁建对象 通过组织村民参观样板社区和参与工地监督消除疑虑 [9] - 村台建设仅用13个月完成43栋现代化联排楼房 采用"签约顺序+公开摇号"双重选房机制确保公平分配 [9] - 新村命名为"黎明新村" 与王夹堤村共同迁入 配备健身器材 超市 卫生服务站等完善设施 [9] 新村建设标准与生活改善 - 新村地基抬高近5米 按百年一遇抗洪标准设计 配备坚固堤防和完备地下管网 彻底解决水患威胁 [13] - 县乡两级政府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绿化改造 爱心企业协助提升人居环境 公厕 广场 商超 诊所等基础设施齐全 [13] - 党群服务中心提供手机养老认证 养老保险代缴等便民服务 村民生活便捷度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13] 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 - 保留"黄河魂"文化根脉 命名"辛庄路"主干道 在黄河大坝设立"黄河入鲁第一坝"标识牌 成为重要文化地标 [17] - 对老村进行保护性开发 规划利用特色老屋建设黄河滩区变迁博物馆 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 [18] - 设计"黄河入鲁地标"景观 串联老村旧址 生产堤步道和新村景观 成为网红打卡地 2023年吸引6所高校研学团队 [18] 产业转型升级 - 2023年成立东明县智农农作物种植合作社 投资500万元建设7000平方加工厂房 配备4个500吨冷库和预冷真空机 [19] - 蔬菜产品年销量达7300万斤(广州市场)和9000万斤(西安市场) 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 [19] - 推进农产品深加工 建设石磨面粉车间 注册"黄河入鲁第一村"品牌 开发高端面粉和花生油产品 [19] - 规划田间课堂和农事体验等休闲农业项目 形成文旅农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模式 [19]
济南起步区计划年底前基本完成安置房建设,并累计新增近万个学位
齐鲁晚报网· 2025-04-28 20:44
济南起步区民生保障措施 - 济南起步区将新城建设与民生保障同步谋划一体推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努力提升辖区群众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 [3] - 开展"两年三节点"攻坚行动 计划2024年底前基本完成安置房建设任务 目前大桥街道 孙耿街道 太平街道安置区交付有序实施 大批群众入住绿建二星标准安置房 [3] - 推行"理想社区"治理新模式 制定22项核心指标及105项验收细则 落地应用"六大场景" 通过物业服务一体化 资产运营企业化 社区服务数字化实现社区转型 [3]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稳步推进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区级养老服务中心近期将竣工交付 计划年内启用 [4] - 全面开展74家农村幸福院助餐服务 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 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4] 教育设施建设进展 - 累计开工25处中小学 幼儿园 已投用6所 2024年秋季再启用5所 累计新增学位近1万个 [4] - 持续导入名校资源 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实现首批招生 国际学校项目进入装饰装修阶段 [4] - 山东(济南)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开工建设 都市阳台九年一贯制学校签约历城二中教育集团 [4] 年度民生实事规划 - 2025年确定12件年度民生实事 其中教育 医疗 文体等群众关切事项有5项 [5] - 具体措施包括新增2所中心村卫生室 改造56所一般卫生室 启用大桥安置区兰溪文体中心 免费开放7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 [5] - 涉及企业 群众办事需求的民生事项4项 通过"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实现办理时限平均压缩50%以上 申请材料平均压缩30%以上 [5] 公共文化设施规划 - 同步谋划推动博物馆新馆 黄河体育中心 鹊华公园等高水平公共文化体育休闲设施落地建设 [5] - 目标是将济南起步区打造成为省会济南及周边城市居民休闲游玩的新选择 [5]
济南起步区公布主要经济指标,2024年GDP跃升至527.6亿元
齐鲁晚报网· 2025-04-28 20:44
经济指标增长 - 地区生产总值从2021年的2426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5276亿元 [3]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21年的167亿元提高到2024年的378亿元 [3] - 2024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62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亿元 [4] 产业结构优化 - 三次产业结构从2021年的166:207:627优化为2024年的85:413:502 [3] - 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 [3] -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2 [4] 市场主体与就业 - 实有经营主体数量达到44万户 比2021年增加13万户 [3] - 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 [3] 科技创新能力 -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从16%提高到32% [4] - 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22家 [4] - 技术合同交易额从3亿元提升至121亿元 [4] - 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从08件提升至55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