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双平台融资

搜索文档
亿纬锂能官宣将赴港上市
南方都市报· 2025-06-20 07:12
公司动态 -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启动H股发行计划,拟登陆港交所主板,目前正与相关中介机构商讨发行上市相关工作,具体细节尚未确定 [2] - 公司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第九,储能电芯出货量全球第二,业务覆盖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三大领域,并在匈牙利、马来西亚、美国布局产能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飙升37.34%至127.96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仅微增3.32%,营业成本增幅(37.45%)高于营业收入增幅(37.34%) [3] - 2024年末总负债598.91亿元,2025年Q1增至672.49亿元,增幅12.28%,应收账款128.08亿元,占归母净利润比例高达314.26% [3] 行业格局 - 锂电池行业资本迁徙潮升温,宁德时代已在港交所上市,亿纬锂能试图通过跨市场融资打破"双雄争霸"的行业格局 [2] - 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价格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尽管亿纬锂能储能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80.54%,动力电池增长57.58%,但盈利能力承压 [3] - 自2022年至今,已有中创新航、瑞浦兰钧、正力新能等锂电企业登陆港股,形成"A+H"双平台融资潮 [4] - 2025年港股年内IPO募资已超760亿港元,同比激增7倍,市场能否持续承接锂电企业的融资需求存疑 [5] 募资计划 - 按宁德时代H股募资407.6亿港元、稀释3.5%股本的先例推算,亿纬锂能若发行10%股本,有望募集约300亿港元 [4] - 募资资金将用于匈牙利大圆柱电池工厂、马来西亚储能基地二期的投产,以及应对欧盟《新电池法规》带来的碳足迹成本激增 [4] - 港股上市提供的不仅是资金,更是国际信用背书,对于需要获得宝马、戴姆勒等跨国客户认可的供应链企业至关重要 [6] 财务与技术 - 公司2024年境外收入同比下滑11.35%,A股市盈率21.56倍,与港股电池板块均值或存在倒挂 [2] - 2024年研发费用29.42亿元,占总营收6.29%,多技术路线(大圆柱、固态、钠离子)并行的战略可能导致资源分散 [6] - 宁德时代H股上市后股价较发行价大幅上涨,但A/H股溢价率收窄至8%,考验股东利益平衡能力 [4] 行业挑战 - 中国新能源产业链面临集体焦虑,宁德时代用凝聚态电池技术重新定义行业标准,欧盟碳关税迫使企业额外承担更多生产成本 [6] - 二线厂商的生存空间正被多重挤压,港股上市或是穿越周期的压舱石,也可能是暴露软肋的放大镜 [6][7] - 资本市场开始用"海外工厂投产达标率""CLS模式订单转化率"等指标重新审视企业 [7]
亿纬锂能官宣要赴港上市,动力电池价格战背后的行业焦虑
南方都市报· 2025-06-13 16:00
公司动态 - 亿纬锂能宣布启动H股发行计划,拟登陆港交所主板,试图打破行业"双雄争霸"格局 [2] - 公司正与中介机构商讨发行上市工作,具体细节尚未确定 [2] - 公司业务覆盖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三大领域,并在匈牙利、马来西亚、美国布局产能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飙升37.34%至127.96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仅微增3.32% [3] - 营业成本增幅(37.45%)高于营业收入增幅(37.34%),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6.60%,远低于营收增速 [4] - 2024年末总负债598.91亿元,2025年Q1增至672.49亿元,增幅12.28% [5] - 应收账款128.08亿元,占归母净利润比例高达314.26% [5] - 2024年研发费用29.42亿元,占总营收6.29% [9] 资产负债表变化 - 货币资金增长48.21%至134.35亿元,主要因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4] - 应收款项融资增长80.80%至18.99亿元,因客户以票据支付的货款增加 [4] - 合同负债增长63.57%至60.05亿元,因预收客户货款 [4] - 应付债券增长944.70%至52.20亿元,因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4] - 长期应付款增长714.91%至3.67亿元,因公司借入款项 [4] 行业竞争 - 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价格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4] - 储能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80.54%,动力电池增长57.58% [4] - 宁德时代用凝聚态电池技术重新定义行业标准 [9] - 欧盟碳关税迫使企业额外承担更多生产成本 [9] 港股上市战略 - 按宁德时代先例推算,亿纬锂能若发行10%股本有望募集约300亿港元 [6] - 募资将用于匈牙利大圆柱电池工厂、马来西亚储能基地二期及应对欧盟《新电池法规》 [6] - A股市盈率约21.56倍,与港股电池板块市盈率均值或存在倒挂 [6] - 港股上市可提供国际信用背书,对获得跨国客户认可至关重要 [9] 行业趋势 - 2022年至今已有中创新航、瑞浦兰钧、正力新能等锂电企业登陆港股,形成"A+H"双平台融资潮 [6] - 2025年港股年内IPO募资已超760亿港元,同比激增7倍 [8] - 中创新航加码高压快充技术,瑞浦兰钧在印尼建设镍矿-电池一体化基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