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池

搜索文档
二线动力电池厂对比(财务数据)
数说新能源· 2025-09-16 11:35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三家锂电企业营收规模相近(353.92-560.21亿元),但净利润分化显著(40.76亿、12.07亿、14.68亿元),核心差异源于高附加值业务占比、研发转化效率、成本控制及资产效率的分化 [1][2][5][6] 财务数据对比 - 营收规模:欣旺达560.21亿元(+17.05%)、亿纬锂能486.15亿元(-0.35%)、国轩高科353.92亿元(+11.98%)[1] - 归母净利润:亿纬锂能40.76亿元(-0.63%)、欣旺达14.68亿元(-36.43%)、国轩高科12.07亿元(-28.56%)[1] - 净利润率:亿纬锂能8%、国轩高科3.4%、欣旺达2.6% [2] 毛利率与产品结构差异 - 亿纬锂能储能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二(50.45GWh,+91.9%),储能系统毛利率28.87%(+7.55pct),消费电池毛利率超25% [2] - 国轩高科动力电池占比73%,储能业务基数低(2023年营收69亿元,仅为亿纬1/3),海外业务占比33%(+115%)但以中低毛利磷酸铁锂为主 [3] - 欣旺达消费电池占比54%(营收304亿元),毛利率仅10%-15%,动力电池出货量增116%但议价权弱 [4] 研发与管理效率 - 亿纬锂能研发费用35亿元(占营收7.2%),人均研发薪酬37.2万元,大圆柱电池获486GWh意向订单 [5] - 欣旺达研发费用超40亿元(占营收7.1%)但业务分散导致资源稀释 [5] - 国轩高科管理费用增25%,财务费用率3.5%(高于亿纬1.8%和欣旺达2.2%) [5] 规模效应与资产效率 - 人均利润:亿纬锂能14万元、国轩高科4.6万元、欣旺达2.7万元 [6] - 产能利用率:亿纬锂能70%(有效产能100GWh)、国轩高科55%(60GWh)、欣旺达50%(50GWh) [6] - 亿纬锂能单GWh成本较行业低15%,欣旺达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约60% [6]
亿纬锂能中报增收不增利,砸180亿布局海外难掩隐忧
凤凰网财经· 2025-09-14 21:12
核心观点 - 亿纬锂能上半年营收增长但净利润下降 主要受股权激励费用和坏账计提影响 储能电池毛利率下滑 行业价格战加剧 公司面临产能过剩和资金压力 通过港股上市融资缓解海外扩张压力 [2][4][5][6][9][11][13]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营收281.7亿元 同比增长30.06% 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 同比下降24.9% [4] - 2021年至2024年营收从169亿元增至486.15亿元 增速从107.06%降至-0.35% 归母净利润增速从75.89%降至0.63% [4] - 上半年资产减值损失2.22亿元 同比增长279.32% 因哪吒汽车破产风险全额计提1.5亿元坏账 [5] - 股权激励费用税前影响利润约4.9亿元 若剔除该费用及坏账计提 归母净利润22.18亿元 同比增长3.78% [6] - 期间费用大幅攀升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增长52.1%、181.21%、139.91% 研发费用下降11.33% [7] - 净利率同比下滑3.73个百分点至6.19% 2024年上半年已下滑1.1个百分点 [10] 业务分析 - 储能电池收入190.27亿元 同比增长16.44% 动力电池收入191.67亿元 同比下降20.08% 两者营收占比均为39%左右 [8] - 动力电池出货21.48GWh 同比增长58.58% 储能电池出货28.71GWh 同比增长37.02% 但储能增速较2024年133.18%显著放缓 [8] - 上半年动力电池营收127.48亿元 同比增长41.75% 储能电池营收102.98亿元 同比增长32.47% 消费电池营收50.79亿元 同比增长4.75% [8] - 储能电池均价0.41元/Wh 同比下降15% 动力电池均价0.67元/Wh 同比下降15% [9] - 动力电池毛利率17.6% 同比增长6.92个百分点 储能电池毛利率12.03% 同比下滑2.32个百分点 消费电池毛利率26.68% 同比下滑1.63个百分点 [9][10] - 整体毛利率17.33% 同比提升 但净利率承压 [10] 产能与资金状况 - 在建工程账面价值122.65亿元 本期投入47.18亿元 重点布局华中、西部及海外 [11] - 负债率从2020年35.13%升至2024年59.36% 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攀升至62.57% [11] - 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145.9亿元 但短期有息债务超60亿元 应付账款279亿元 长期借款202.67亿元 [11] - 2019年至2025年4次资本市场融资合计190亿元 [11] - 动力和储能电池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92.8%降至2024年69.2% [12] - 匈牙利项目投资约180亿元 规划年产能30GWh 预计2027年投产 马来西亚三期项目年产能38GWh [13] - 海外工厂建设对国内产能出口替代效应显现 国内产能面临过剩压力 [13]
新股消息|亿纬锂能(300014.SZ)拟港股上市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相关主体偿债能力等事项
新浪财经· 2025-09-13 05:09
公司历史沿革与股权合规性 - 证监会要求亿纬锂能补充说明公司前身设立至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期间的历史沿革 [1] - 需就期间历次股权变动是否合法合规出具明确结论性意见 [1] 控股股东稳定性与股票质押 - 要求结合股票质押原因、合同履行情况及相关主体偿债能力说明质押不影响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地位的具体依据 [1] - 需律师核查并出具明确法律意见 [1] 股东结构与关联关系 - 需按照《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境外发行上市类第2号》说明现有股东基本情况 [1] - 必须披露现有股东之间的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 [1] - 如无法核查需说明具体原因 [1] 公司组织架构与经营范围 - 要求在法律意见书中补充下属公司及分支机构情况 [1] - 需说明公司及其下属公司、分支机构的经营范围是否涉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 [1] 股权结构变动情况 - 需列表说明未行使超额配售权和全额行使超额配售权下本次发行前后股权结构对比 [1] 上市合规性审查 - 需结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说明是否存在《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禁止性情形 [2] 公司业务概况 - 亿纬锂能深耕锂电池领域 [2] - 公司以立体研发和市场体系互相促进和渗透 [2] - 同时拥有消费电池、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电池核心技术和全面解决方案 [2]
新股消息 | 亿纬锂能拟港股上市 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相关主体偿债能力等事项
智通财经· 2025-09-12 20:57
公司上市进展 - 亿纬锂能于2025年6月30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中信证券担任独家保荐人 [1] - 证监会于2025年9月12日公布对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的补充材料要求 [1] 监管关注要点 - 要求说明公司前身设立至股份制改造期间的历史沿革及股权变动合规性 [1] - 需结合股票质押原因和合同履行情况说明质押不影响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地位 [1] - 要求按照监管规则说明现有股东基本情况及关联关系 [1] - 需补充说明下属公司及分支机构情况并确认经营范围是否涉及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领域 [1] - 要求列表说明未行使和全额行使超额配售权下的发行前后股权结构对比 [2] - 需结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说明是否存在境外发行上市禁止性情形 [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深耕锂电池领域 建立立体研发和市场体系 [2] - 同时拥有消费电池 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核心技术和全面解决方案 [2] - 三大业务领域均具强劲竞争力 建立覆盖材料 电芯 BMS 系统的全体系研发平台 [2] - 产品广泛应用于智慧生活 绿色交通 能源转型等领域 [2]
亿纬锂能拟港股上市 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相关主体偿债能力等事项
智通财经· 2025-09-12 20:56
公司境外上市备案进展 - 中国证监会于2025年9月12日公布对亿纬锂能境外发行上市备案的补充材料要求 [1] - 公司已于2025年6月30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中信证券担任独家保荐人 [1] 监管关注重点事项 - 需补充说明公司前身设立至整体变更期间历史沿革及历次股权变动的合规性 [1] - 需结合股票质押原因 合同履行情况及主体偿债能力说明控股股东地位稳定性依据 [1] - 需按照监管规则说明现有股东基本情况及关联关系 如无法核查需说明原因 [1] - 需补充说明下属公司及分支机构情况 并说明经营范围是否涉及2024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领域 [1] - 需列表说明未行使与全额行使超额配售权情形下的发行前后股权结构对比 [2] - 需结合2025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说明是否存在境外发行上市禁止性情形 [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深耕锂电池领域 建立立体研发和市场体系 [2] - 同时拥有消费电池 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核心技术及全面解决方案 [2] - 在三大业务领域均具强劲竞争力 建立覆盖材料 电芯 BMS 系统的全体系研发平台 [2] - 产品广泛应用于智慧生活 绿色交通 能源转型等领域 [2]
新股消息 | 亿纬锂能(300014.SZ)拟港股上市 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相关主体偿债能力等事项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20:51
公司上市申请进展 - 中国证监会于2025年9月12日要求亿纬锂能就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 涉及历史沿革合规性 股东结构及经营范围等事项[1] - 公司已于2025年6月30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中信证券担任独家保荐人[1] 监管问询具体事项 - 需补充说明公司前身设立至股份制改造期间历史沿革 并论证历次股权变动合法性[1] - 要求结合股票质押原因 合同履行情况及主体偿债能力 论证控股股东地位稳定性[1] - 需按监管规则披露现有股东基本情况及关联关系 对无法核查部分要求说明原因[1] - 要求补充下属公司及分支机构经营情况 说明是否涉及2024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领域[1] - 需列表说明未行使/全额行使超额配售权两种情形下的发行前后股权结构对比[2] - 需结合2025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论证是否存在境外上市管理办法第八条禁止性情形[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深耕锂电池领域 建立立体研发与市场体系 拥有消费电池 动力电池 储能电池核心技术及全面解决方案[2] - 产品应用覆盖智慧生活 绿色交通 能源转型领域 具备从材料 电芯到BMS系统的全体系研发平台[2]
国信证券晨会纪要-20250911
国信证券· 2025-09-11 10:06
核心观点 - 报告覆盖多个行业和公司 重点关注固态电池产业化、储能招标高增、AI基础设施重构、运动服饰领跑消费、券商自营业务扩张等投资机会 [17][18][31][11][22] - 宏观策略方面 四季度债券投资强调短端配置长端交易 10年国债波动区间1.6%-1.9% 同时日本央行购债政策历史演变显示其从最大买家转变为逐步减持者 [8][10] - 行业层面 纺织服装制造板块中期业绩韧性强 运动板块领跑 电力设备新能源关注固态电池和储能 医药生物聚焦ANGPTL3靶点 非银券商自营收入占比44.6% [11][17][20][22] - 公司层面 阿里巴巴聚焦消费和云+AI战略 亿纬锂能动力电池盈利修复 中伟股份钴系材料出货提升 聚和材料收购半导体掩模业务 [38][40][43][41] 宏观与策略 - 四季度债券投资策略为转折之年 强调预期与现实的博弈 10年国债波动区间1.6%-1.9% 短端配置长端交易 [8] - 日本央行购债政策经历六个阶段演变 从1960年代流动性稳定器到2024年结束负利率和YCC政策 当前角色从最大买家转变为逐步减持者 [8][9][10] - 8月美国非农就业新增2.2万人 远低于预期7.5万 失业率升至4.3% 时薪同比增速3.7% 降息已成定局 [11] 行业分析 纺织服装 - 2025上半年纺织制造板块收入同比+7.8% 服装家纺同比-6.4% 制造板块净利率提升2.2%至8.5% 运动品牌安踏、特步、361度领跑 [11][15] - 7月电商增速回升 运动服饰同比+11% 户外服饰+26% 领先品牌迪桑特+63% 凯乐石+137% 始祖鸟+113% [12] - 制造板块订单能见度改善 聚阳订单延伸至年底 志强看到四季度初 关税影响主要由品牌方转嫁 代工厂分摊在低单位数 [13][14] 电力设备新能源 - 固态电池产业化持续推进 8月政策支持全固态基础研究 材料端赣锋锂业硫化锂批量出货 电池端珠海冠宇半固态量产出货 大众发布测试车 [17] - 2025年8月国内储能系统招标47.2GWh 同比+2158% 环比+1142% 前8月累计144.1GWh 同比+216% [18] - AI驱动资本开支高增 阿里2025Q2云+AI资本开支387亿元 同比+220% 腾讯191亿元 同比+119% 带动AIDC电力设备需求 [18] 医药生物 - ANGPTL3靶点获MNC药企青睐 舶望生物与Novartis合作开发RNA药物 首付款1.6亿美元 总里程碑52亿美元 [21] - ANGPTL3非LDLR依赖性 在HoFH患者中疗效远高于PCSK9抑制剂 可同时降低TG和LDL-C 降低尾部风险 [22] 非银金融 - 2025上半年上市券商营收2518.66亿元 同比+11.37% 归母净利润1040.17亿元 同比+65.08% 自营投资收入1123.54亿元 同比+53.53% 占比44.6% [22] - 金融投资资产67494亿元 较2024年初增加6842亿元 占总资产近50% OCI权益投资规模5716亿元 占比8.5% [23][24] - 经纪业务收入634.54亿元 同比+43.98% 佣金率0.0182% 同比降低 投行收入155.3亿元 同比+18.11% [25] 社服教育 - 2025H1教育人服板块营收+11.0% 业绩+28.0% K12教培收入增速17% 人力服务业绩增速63% [26] - 就业市场技能型人才重要性突显 大专应届生offer比例57% +2.2pct BOSS直聘蓝领收入占比近40% [28] - K12教培及民办高中招生高景气 K9阶段收入增速快于高中 素养培训好于素质培训 AI成为重要途径 [29] 互联网与AI - AI Agent处于AGI的L3智能体阶段 性能等效90%熟练成年人 云厂加大布局AI平台 微软工具链生态整合全面 谷歌多模态强 亚马逊侧重算力销售 [31] - 海外模型差异化 谷歌Gemini和Anthropic Claude占API市场半壁江山 国内DeepSeek、阿里Qwen份额提升 谷歌2025年7月调用量980万亿 增100倍 [32] - 应用端ChatGPT MAU预计年底超10亿 Gemini MAU 4.5亿 图像类Midjourney ARR 5亿美元 编程类Cursor ARR 5亿美元 [33] 农林牧渔 - 看好牧业大周期反转 2025年国内肉牛大周期或迎拐点 海内外肉牛及原奶景气共振上行 [36] - 8月生猪价格13.88元/公斤 环比-2.18% 7kg仔猪343元/头 环比-18.92% 白鸡毛鸡价格6.98元/千克 环比+4.18% [37] - 2025年8月SW农林牧渔指数上涨8.16% 跑输沪深300指数2.17% 涨幅前五个股安德利+57.74% 大湖股份+40.28% [37] 公司研究 阿里巴巴 - 聚焦消费和云+AI战略 电商业务GMV增长优先 短期货币化率提升带动CMR增长10%左右 利润率可能延续下滑趋势 [38] - 即时零售市场2030年有望突破3万亿 占比电商超16% 预计26财年亏损超700亿 长期有望贡献超1万亿GMV [39] - 云业务国内市场份额约三分之一 AI带动收入加速 模型端Qwen系列领跑 应用端淘宝、夸克、钉钉、高德全面AI化 [40] 聚和材料 - 收购SK Enpulse空白掩模业务 出资680亿韩元约3.5亿人民币 占比不低于95% 覆盖7-130nmDUV国产空白市场 已导入海内外晶圆厂 [41][42] 中伟股份 - 2025H1营收213.23亿元 同比+6% 归母净利润7.33亿元 同比-15% 四氧化三钴营收14.52亿元 同比+30% 毛利率25.88% 同比+16.21pct [43][44] - 三元前驱体营收74.91亿元 同比-15% 产量9.17万吨 同比-20% 稳居全球榜首 磷酸铁营收6.70亿元 同比+172% 产量7.18万吨 同比+388% [44][45] 亿纬锂能 - 2025H1营收281.70亿元 同比+30% 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 同比-25% 剔除股权激励和减值后22.18亿元 同比+4% [46] - 储能电池营收102.98亿元 同比+32% 销量28.71GWh 同比+37% 全球出货第二 动力电池营收127.48亿元 同比+42% 毛利率17.60% 同比+6.92pct [47][48] - 大圆柱电池量产装车超6万台 国内外布局超70GWh产能 全固态电池10Ah下线 能量密度300Wh/kg [48][49] 中创新航 - 2025H1营收164.19亿元 同比+32% 归母净利润4.66亿元 同比+87% 毛利率17.53% 同比+1.91pct [51] - 动力电池装车量21.8GWh 同比+23% 全球排名第四 国内第三 商用车电池装机量同比+310% 储能电芯出货全球前四 [52][53] 沪光股份 - 2025H1营收36.30亿元 同比+6.20% 归母净利润2.76亿元 同比+8.40% Q2净利润1.83亿元 同比+19% [54] - 布局无人机线束 交付百架A系列整机线束 获FF航空吨级无人机订单 机器人线束为AI头部企业供货 [55] 黑芝麻智能 - 2025H1营收2.53亿元 同比+40% 自动驾驶产品收入2.37亿元 同比+41.5% 毛利率24.79% 同比-25.21pct [56][57] - A1000芯片在吉利、东风等多款车型量产 C1200即将量产 A2000支持城市NOA 目标年内与头部车企定点 [57] 捷捷微电 - 1H25营收16亿元 同比+26.77% 扣非归母净利润2.46亿元 同比+46.57% MOSFET收入7.53亿元 占比47.75% 同比+33.69% [59][60] - 汽车电子收入占比15.79% 近200款车规级MOSFET产品 客户覆盖罗思韦尔、霍尼韦尔、比亚迪等 [61] 新洁能 - 1H25营收9.3亿元 同比+6.44% 归母净利润2.35亿元 同比+8.03% 汽车电子占比16% 机器人占比7% AI算力占比7% [63][64] - SGT MOSFET营收4.19亿元 占比45.21% 第三代产品全系列推向市场 IGBT营收1.32亿元 占比14.26% [64]
亿纬锂能(300014):股权激励费与减值扰动利润,动力电池盈利显著修复
国信证券· 2025-09-10 16:02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1][6][28] 核心观点 - 股权激励费与单项减值扰动利润 但动力电池盈利显著修复[1] - 2025H1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25%) 剔除股权激励费和减值影响后为22.18亿元(同比+4%)[1][7] - 2025Q2归母净利润5.04亿元(同比-53% 环比-54%) 剔除影响后为11.17亿元(同比+4% 环比+1%)[1][7] - 调整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46.03/71.14/87.09亿元(原54.15/70.19/83.71亿元) 同比增速+13%/+55%/+22%[28] - 对应EPS为2.25/3.48/4.26元 动态PE为32/21/17倍[28]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281.70亿元(同比+30%) 毛利率17.33%(同比+1.20pct) 净利率6.19%(同比-3.73pct)[7] - 2025Q2营收153.73亿元(同比+25% 环比+20%) 毛利率17.46%(同比+2.18pct 环比+0.30pct)[7] - 期间费用率12.34%(同比+1.17pct) 其中管理费率5.14%(同比+2.76pct)主因股权激励费用计提方式调整[10] - 2025H1末存货60.30亿元(较Q1末增7.28亿元) 固定资产306.92亿元(增4.68亿元) 在建工程122.65亿元(增12.70亿元)[10] - 其他收益5.21亿元(同比减3.73亿元) 投资净收益3.25亿元(同比减0.49亿元)[15] 业务分项 储能电池 - 2025H1营收102.98亿元(同比+32%) 毛利率12.03%(同比-2.32pct)[2][17] - 销量28.71GWh(同比+37%) 其中Q2销量16.04GWh(环比+27%)[2][17] - 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二 率先量产600Ah+电芯产品[2][17] - 客户包括Wärtsilä、ABB、台达电子、中国移动等[17] 动力电池 - 2025H1营收127.48亿元(同比+42%) 毛利率17.60%(同比+6.92pct)[3] - 销量21.48GWh(同比+59%) 其中Q2销量11.31GWh(环比+11%)[3] - 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第九(市场份额2.7% 同比+0.5pct) 国内商用车电池市场份额13.77%(排名第二)[22] - 大圆柱电池已量产装车超6万台 产能布局超70GWh[3][22] - 客户涵盖宝马、奔驰、广汽、小鹏、三一重卡等[3][22] 消费电池 - 2025H1营收50.79亿元(同比+5%) 毛利率26.68%(同比-1.63pct)[3][24] - 小圆柱电池单月产销量突破1亿只 拓展BBU数据中心、无人机、eVTOL等新兴领域[3][24] 技术研发与全球化 - "龙泉二号"10Ah全固态电池下线(能量密度300Wh/kg) 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高端领域[27] - 成都固态电池基地一期2025年12月建成(60Ah产能) 二期2026年12月达产(100MWh年产能)[27] - 马来西亚圆柱电池基地平稳运行 储能基地2026年量产 匈牙利基地推进中[27] - CLS全球合作模式初见成效 通过"技术授权+合作研发+服务输出"规避贸易壁垒[27] 同业比较 - 宁德时代2025E动态PE 22倍(亿纬锂能32倍)[29] - 亿纬锂能总市值1477.6亿元(宁德时代14704.6亿元)[29]
【研选行业+公司】卫星互联网投资指南来了!分析师已圈出最先获益公司
第一财经· 2025-09-06 20:58
卫星互联网投资指南 - 卫星互联网基建期关注2023-2025年有实际收入的公司 [1] - 应用期市场规模预计达2000亿元 [1] - 分析师指出两家公司最先获益 [1] 大圆柱电池与消费电池 - 大圆柱电池2026年出货量预计超20GWh [1] - 公司布局固态电池技术 [1] - 消费电池业务毛利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1] - 机构预估2026年公司利润突破70亿元 [1]
亿纬锂能上半年营增利降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仍负债大扩产
新浪财经· 2025-09-05 12:42
核心观点 - 储能和新能源车增长推动锂电池行业快速发展 行业龙头宁德时代业绩亮眼 但亿纬锂能面临增收难增利困境 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 且大规模扩产计划加剧产能过剩风险 [1][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1.7亿元 同比增长30.06% 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 同比下降24.9% [2] - 扣非净利润增长3.78% 延续增收难增利态势 [1]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63.04亿元 487.84亿元 486.15亿元 [2] - 上市以来至2024年底营收复合增长率43.9% 净利润增长率36% [1] 产能状况 - 动力储能电池产能利用率逐年下滑 2021年96.14% 2022年92.82% 2023年进一步下降 [2] - 现有产能84GWh 预计2025年投产项目释放产能后总产能将达现有产能2倍左右 [2] - 在建工程持续高企 2024年底93.08亿元 2025年上半年攀升至122.65亿元 [2] 资金与负债 - 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 2025年上半年达62.57% 创2022年三季度以来新高 [1][2] - 有息负债规模较大 短期借款7.53亿元 一年内到期有息负债53.35亿元 长期借款202.67亿元 应付债券51.43亿元 [2] - 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合计从2022年252.86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313.11亿元 [2] 市场与竞争 - 产品价格持续下降 消费电池从2022年6.9元/支降至2024年5元/支 动力电池从1.1亿元/GWh降至0.6亿元/GWh [2] - 面临宁德时代 比亚迪等大厂激烈竞争 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毛利率相对较低 [2] - 客户主要为汽车整车厂和储能电站运营商 [2] 战略举措 - 2025年5月下旬提交赴港IPO申请书 拟募集资金用于匈牙利 马来西亚动力电池扩产项目 [1] - 自2019年以来密集再融资 2019年非公开发行募集24.67亿元用于扩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