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原电池

搜索文档
亿纬锂能20250815
2025-08-18 09:00
亿纬锂能 20250815 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公司概况 - 公司业务格局为储能、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三驾马车齐驱,动力和储能业务营收占比均为40%,消费电池占比20%[2] - 董事长夫妇持股比例约为40%,为实际控制人,核心团队具备超过20年锂电行业经验[2][6] - 最早从事锂原电池拓展,后聚焦消费电池领域,近年来动力和储能业务崛起[5] - 主营产品包括锂原电池(SFC、锂亚电池等)和锂离子电池(消费链、电动汽车及储能用)[5] 储能业务 - 2024年出货量达50.45GW,同比增长一倍,市占率提升至全球第四[2] - 全球储能市占率达21.6%,与国家电网等企业深度合作[2] - 2025年全球新增装机占比有望维持50%以上增长[2][8] - 马来西亚生产基地预计2026年初量产,支持全球交付[2][9] - 通过大容量单元设计降低系统成本,减少下游运维成本30%左右[2][9] 动力电池业务 - 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90%,2025年Q1实现盈利,年底净利率预计4%-5%[4][14] - 产品以方形磷酸铁锂为主,在匈牙利与美国进行布局[4][15] - 大圆柱电池预计2025年底至2026年底开始交付[3][15] - 商用车领域每月同比翻倍增长,公司处于行业第二[15] 消费电池业务 - 2024年出货量预计67G瓦,同比增长7%,2025年有望超70G瓦[4][11] - 产品覆盖软包、豆士和圆柱电池,拓展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专用电池市场[4][11] - 马来西亚小圆柱电池厂2025年投产,预计满产满销[11][12] - 毛利率提升约4个百分点[11] 思摩尔科技 - 公司持股30.7%,市占率约13%,为日本烟草代工[4][13] - HNB市场2024-2029年CAGR预计10%[13] - 预计2024-2026年营收增长10%-15%,净利润增长27%[13] 财务表现 - 2024年动力与储能各占40%营收,消费电池占20%[7] - 费用率下降4-5个百分点,得益于出货量增加[7] - 预计2025-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亿、67亿和90亿元,同比增长24%、34%和33%[15] 市场前景 - 国内EPC项目中标增长18%-20%,美国大规模项目同比增长45%[8] - 欧洲户用储能预计2028年前CAGR 27%,工商业储能CAGR 64%[8] - 中东地区规划14GW大规模储能项目[2][8] - 锂电池价格处于底部,行业盈利逐步修复[14]
亿纬锂能股价下跌1.42% 与维他动力达成机器人业务合作
金融界· 2025-08-13 01:34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报45 93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 42% 盘中最高触及46 34元 最低下探至45 31元 [1] - 当日成交量为38 29万手 成交金额达17 51亿元 [1]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锂原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 [1]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锂电池制造商之一 [1] 业务合作 - 8月11日公司与维他动力正式达成机器人业务深度合作 [1] - 双方将基于用户需求和机器人动力电池技术发展趋势 推进具身智能产品化量产的进一步发展 [1] 资金流向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931 79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032 19万元 [1]
亿纬锂能(300014):动储持续发力,打造优质的锂电池全场景供应商
民生证券· 2025-07-28 20:4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15][20][14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深耕锂原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在储能、动力、消费方面均有深入布局,随着国内外产能布局加速,商用车、大容量储能、高端消费领域顺利拓展,随着下游锂电池需求高速增长,有望成为全球优质的锂电池全场景供应商 [4][12][1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优质的全场景锂电池供应商 - 锂原电池起家,动储消并驾齐驱: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成立于2001年,大致分为4个发展阶段,从锂原电池起步,逐步拓展到消费电池、动力电池与储能业务,2009年在深圳创业板首批上市 [25][26][27] - 管理团队技术出身,股权结构较稳定:控股股东为西藏亿纬控股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刘金成、骆锦红夫妇,合计控制公司股份占比39.85%;核心团队从事锂电池行业超20年,技术研发能力强;组织架构清晰,主营业务涵盖锂原电池、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和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 [32][35][36] - 业绩稳健增长,在手现金充沛:2020 - 2024年动力电池收入占比有所波动,2024年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池占比分别为39.43%/39.14%/21.23%;营收近年平稳增长,净利保持稳定;期间费用率较低且呈下降趋势 [42][44][46] 2. 储能需求高增,龙头优势突出 - 中美欧及新兴市场储能需求共振:2025年1 - 4月我国储能EPC中标量共计26GWh,同比增长18.3%;美国大型储能需求旺盛,在建项目规模和备案量同比大幅增长;欧洲大储及工商储需求有望持续增长,户储和工商储预计分别以27%和64%的CAGR增长;中东大型储能项目涌现,已公告项目规模达14.1GWh;预计2025年全球新增装机同比增长约52.2% [50][51][55] - 全球化布局加速,大容量储能领跑: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储能出货保持高速增长,2022 - 2024年出货量分别达11.89/26.29/50.45GWh;2024年储能电芯市占率位列全球第二,达21.6%;2025年上半年市占率达13.2%,稳居全球第二;国际布局或将进入收获期,马来西亚生产基地预计2026年初量产;大容量储能技术领先,新一代628Ah大储能电芯能量效率达96.2%,可降低成本和运维成本 [63][66][70] 3. 消费景气复苏,电子烟再下一城 - 全球消费电池出货有望快速增长:2024年全球3C电池出货量66.9GWh,同比增长6.9%,预计2025年超70GWh;2025年全球PC市场有望全盘复苏,笔电出货量加速增长;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同比增长13%,出货量达4660万台 [78][82][84] - 消费电池海外产能具备优势:消费电池产品性能优越,涵盖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和圆柱电池;毛利率呈上升趋势,2024年营收103.22亿元,同比增长23.44%,毛利率为27.58%;小圆柱电池满产满销,海外产能持续释放,成都和马来西亚工厂已投产 [85][91][93] - 公司持股思摩尔增厚利润: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境外全资孙公司持有思摩尔国际190,152万股,占比30.73%;思摩尔是全球最大的电子雾化设备制造商,2024年市场份额13.1%;加热不燃烧业务有望成为第二成长曲线,2025年有望落地;预计2025 - 2026年营收和净利润有望高速增长,将增厚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利润 [95][97][105] 4. 动力盈利修复,终端需求向好 - 动力需求向好,盈利能力有望修复:2025年1 - 6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动力电池累计装车299.6GWh,同比增长47.3%;政策端持续加码,助力锂电池需求增长;2024年10月以来碳酸锂价格低位震荡,产业链价格或进入下跌尾声,盈利有望修复 [109][110][115] - 产品矩阵丰富,推动电池标准化发展:动力电池包含三元和磷酸铁锂两大体系,产品有方形铁锂电池、大型软包三元电池等;国内外产能布局完善,海外签下多个订单,美国总部成立;持续推动大圆柱电池发展,具备化学体系升级、结构和安全性优势;OMNI全能电池 - LMX系列有望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 [118][125][127] - 商用车渗透率提升,公司市占领先:2025年1 - 6月新能源商用车销量40.23万辆,同比增长64.58%,渗透率为19.0%;6月单月渗透率达21.3%;2024年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商用车电池出货规模位列行业前二,推出多款适配商用车的新产品 [128][129][131] 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锂离子电池(动力储能)营收增速分别为32%/29%/33%,毛利率为15%/14%/15%;锂原和消费电池营收增速分别为21%/18%/15%,毛利率分别为28%/29%/29%;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631.95/800.50/1040.0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57/67.96/90.63亿元,EPS分别为2.47/3.32/4.43元/股,PE分别为19/14/11倍,三年CAGR为30.5% [19][135][137] - 投资建议:选取宁德时代、欣旺达、国轩高科、鹏辉能源作为可比公司,2025 - 2027年平均PE为36/26/20倍;鉴于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为锂原电池龙头,动力、储能、消费领域全面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140][141]
6年融资190亿还缺钱?!又一锂电巨头赴港上市!
电动车公社· 2025-06-16 23:55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及行业影响 - 宁德时代2024年5月成功登陆港股,募资356亿港元,创全球最大IPO纪录[1] - 港股上市目的明确:为研发、人才储备及全球化扩张提供资金支持[3] - 二次上市趋势在中国新能源车圈蔓延,蔚小理等新势力已率先实践[4][5][7] - 中企A+H股上市模式被视作当前最优解,但引发美国投资者对盈利机会流失的担忧[9] 亿纬锂能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为小鹏、埃安、宝马等国内外车企提供动力电池,产品覆盖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全领域[13][16] - 技术地位:锂原电池销售额全球第一(连续8年)、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二、圆柱电池出货量全球第四/全国第一[17] - 大圆柱电池(如46系列)具备三大优势:成本比方形电池低30%、安全性能更优(散热面积大)、能量密度更高[24][26] - 已实现大圆柱电池量产,良品率达97%,成为宝马首发供应商并获一汽奔腾、长安汽车定点[29][34][38] 亿纬锂能订单与产能规划 - 未来5年意向需求达564GWh(圆柱磷酸铁锂81GWh+三元大圆柱483GWh),但仅66%为书面形式[39][44] - 2025年规划产能210GWh,当前募资50亿元建设23GWh圆柱铁锂+21GWh大圆柱项目,仍存显著缺口[40][49][52] - 需至少187GWh三元大圆柱产能满足可靠订单,现有资金不足(2024年经营现金流44.34亿元,同比降48.9%)[55][57][62] 港股作为新能源企业融资平台 - 香港定位明确:为内地车企提供全球化金融支撑,通过港股吸收国际资金[68][78][80] - 港股优势:相比A股融资能力更强,相比美股风险更可控,适合亿纬锂能等急需资金的企业[81][85] - 行业趋势:继宁德时代后,亿纬锂能等更多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将赴港二次上市[86] 大圆柱电池行业前景 - 技术路线受认可:亿纬锂能研究院院长称其为"新能源汽车最优解",但量产依赖高端制造能力[31][27] - 应用落地进展:宝马新世代车型将搭载,特斯拉4680电池因良品率问题推进受阻[34][27][29] - 中国供应链优势助力量产,可能重塑全球动力电池竞争格局[28][41]
亿纬锂能官宣要赴港上市,动力电池价格战背后的行业焦虑
南方都市报· 2025-06-13 16:00
公司动态 - 亿纬锂能宣布启动H股发行计划,拟登陆港交所主板,试图打破行业"双雄争霸"格局 [2] - 公司正与中介机构商讨发行上市工作,具体细节尚未确定 [2] - 公司业务覆盖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三大领域,并在匈牙利、马来西亚、美国布局产能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飙升37.34%至127.96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仅微增3.32% [3] - 营业成本增幅(37.45%)高于营业收入增幅(37.34%),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6.60%,远低于营收增速 [4] - 2024年末总负债598.91亿元,2025年Q1增至672.49亿元,增幅12.28% [5] - 应收账款128.08亿元,占归母净利润比例高达314.26% [5] - 2024年研发费用29.42亿元,占总营收6.29% [9] 资产负债表变化 - 货币资金增长48.21%至134.35亿元,主要因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4] - 应收款项融资增长80.80%至18.99亿元,因客户以票据支付的货款增加 [4] - 合同负债增长63.57%至60.05亿元,因预收客户货款 [4] - 应付债券增长944.70%至52.20亿元,因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4] - 长期应付款增长714.91%至3.67亿元,因公司借入款项 [4] 行业竞争 - 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价格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4] - 储能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80.54%,动力电池增长57.58% [4] - 宁德时代用凝聚态电池技术重新定义行业标准 [9] - 欧盟碳关税迫使企业额外承担更多生产成本 [9] 港股上市战略 - 按宁德时代先例推算,亿纬锂能若发行10%股本有望募集约300亿港元 [6] - 募资将用于匈牙利大圆柱电池工厂、马来西亚储能基地二期及应对欧盟《新电池法规》 [6] - A股市盈率约21.56倍,与港股电池板块市盈率均值或存在倒挂 [6] - 港股上市可提供国际信用背书,对获得跨国客户认可至关重要 [9] 行业趋势 - 2022年至今已有中创新航、瑞浦兰钧、正力新能等锂电企业登陆港股,形成"A+H"双平台融资潮 [6] - 2025年港股年内IPO募资已超760亿港元,同比激增7倍 [8] - 中创新航加码高压快充技术,瑞浦兰钧在印尼建设镍矿-电池一体化基地 [7]
亿纬锂能20250521
2025-05-21 23:1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锂电池行业 - 公司:亿纬锂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亿纬锂能盈利前景 - 观点:2024 年经历低谷后,预计在商用车和大客户拉动下迎来产能利用率和盈利拐点,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1 亿元、76 亿元和 95 亿元 [2][3][23] - 论据:公司在消费电子和储能电池深耕,夯实基本盘,大圆柱电池前瞻布局,宝马等客户定点放量带来业绩远期增量弹性 锂电池行业需求及对亿纬锂能影响 - 观点:行业需求总盘子持续增长,优质中资厂商份额提升,利于亿纬锂能发展 [4] - 论据:国内 2025 年自主品牌和新势力公布高销量目标,隐含 300 万辆销量;2030 年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达 90%;海外主流车企 2025 - 2026 年电动化车型上市支撑中长期增长 动力与非动力场景对亿纬锂能业务影响 - 观点:动力和非动力场景均带动业务增长 [6] - 论据:动力场景单车带电量稳定,新能源车产销高增带动需求;非动力场景光储平价下应用场景扩容,新兴应用有望成重要拉动项 当前竞争格局对亿纬锂能影响 - 观点:利于亿纬锂能摆脱恶性竞争实现更优盈利 [7] - 论据:边际扩产和产能增加放缓,BOM 成本见底,多数三线及部分二线厂商亏损,龙头企业凭借性价比和口碑优势 中资厂商全球市场份额扩张 - 观点:中资厂商份额扩张潜力大,挤压日韩厂商空间 [9] - 论据:中资厂商通过特色产品突破中高端车型绑定优质客户,铁锂技术优势在装机主流时享受份额增量 中资厂商储能电池市场竞争 - 观点:中资厂商替代日韩厂商,份额持续提升 [10] - 论据:中资厂商凭借性价比和服务优势,日韩厂商 2020 年后出货量无增长,2024 年份额降至 10%以下 储能电池市场特点 - 观点:替代速度快,中资企业出货量高增盈利稳定 [11][12] - 论据:储能项目切换频率高,公用事业运营商对成本敏感,中资企业专业化定位和性价比优势 亿纬锂能各业务板块发展情况 - 消费电池:自 2003 年布局,在锂原电池和圆柱电池细分领域成龙头,未来通过产品开发和场景布局超越行业增速 [13] - 储能业务:布局全场景解决方案,绑定主流客户,2024 年出货高增盈利稳定,发布新品,突破北美大客户 [14] - 动力业务:2024 年经营拐点,商用车装机份额 12%,乘用车产能利用率回升,2025 年有望扭亏为盈,净利率提升 [15][16] 亿纬锂能出口风险应对 - 观点:出口风险可控 [17] - 论据:出口区域多元化,对美收入占比低,通过马来西亚新增产能规避关税,匈牙利产能 2026 年投产,与北美合作方合资工厂按计划推进 大圆柱产品发展前景 - 观点:有望成为公司未来重要增长点 [18] - 论据:具备多项理论优势,宝马大圆柱上车拉动需求,意向需求合计达 81G 瓦时铁锂大圆柱及 483G 瓦时三元大圆柱 宝马电动化对亿纬锂能影响 - 观点:支撑现有产能,拓展远期扩张空间 [19] - 论据:宝马电动化率和新时代车型渗透率达一定水平时,大圆柱需求显著,示范效应推动技术平台加速应用 亿纬锂能财务稳健性 - 观点:财务稳健,负债和付息压力可控 [20] - 论据:经营现金流净额部分季度能覆盖构建长期资产开支,带息债务可控,2025 年 3 月完成 50 亿元转债发行 亿纬锂能市场竞争力提升 - 观点:提升国内竞争力并拓展海外市场 [21] - 论据:具备配套海外高端品牌研发制造水准和示范效应,有理论性能优势和特色新品,有海外产能本土化配套规划 亿纬锂能各业务前景及评级 - 储能业务:有望享受全球市场增量,奠定全球储能龙头定位 [22] - 消费端业务:稳中有增,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对应 PE 具备高性价比,维持买入评级 [23] - 短期及长期前景:短期动储排产向上,长期耦合储能高增速,动力业务存量扭亏、新品厚积薄发 [2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圆柱电池国内出货量排名第一、全球第四 [13] - 2024 年公司发布并投产 628 安时差异化新品,有望增厚盈利空间 [14] - 公司出口对美收入占海外收入比重低于 20% [17] - 2025 年 2 月宝马宣布大圆柱即将上车,实现续航与充电速度全面升级 [18]
亿纬锂能一季报分析:动力持续高增,盈利能力基本稳定
长江证券· 2025-05-13 17: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该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亿纬锂能2025Q1营收和利润有不同表现,动力和储能电池出货增长,消费电池有不同情况,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回升,预计2025、2026年净利润为51、71亿元,对应PE分别为18、13倍,继续推荐 [1][3][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5Q1实现营业收入128.0亿元,同比增长37.3%,环比下降12%;归母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3.3%,环比增长24%;扣非净利润8.2亿元,同比增长16.6%,环比增长23.6% [1][3] - 2025Q1动力电池出货10.17GWh,同比增长57.58%;储能电池出货12.67GWh,同比增长80.54% [9] - 2025Q1公司整体毛利率达17.16%,动储电池单Wh净利整体保持稳定 [9] - 2025Q1投资收益1.2亿元,单季度四项费用率达10.85%,同比下降1.75pct,环比提升0.73pct [9] - 资产减值、信用减值转回0.05、0.15亿元,其他收益4.31亿元 [9] 业务情况 - 动力电池在国内头部新势力客户纯电车型单车型独供,商用车放量使增长好于行业,2025Q1商用车占比预计持续提升,市场份额为13.41%,稳居国内第二,开源电池品牌新能源商用车各细分市场头部客户覆盖率超80% [9] - 消费电池方面,小圆柱电池出货稳健但盈利能力承压,锂原电池收入、盈利基本稳定,消费类业务整体贡献利润保持稳健 [9] 未来展望 - 主要逻辑是动力放量带动稼动率提升,以及储能出货结构改善,盈利能力有望回升 [9] - 有望通过马来西亚储能基地规避美国关税影响,大圆柱电池出货有望带动单位盈利进一步提升 [9]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给出2024A - 2027E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基本指标等数据,如2025E营业总收入617.4亿元,净利润52.49亿元等 [12]
亿纬锂能(300014):动力持续高增 盈利能力基本稳定
新浪财经· 2025-05-13 10:43
财务表现 - 2025Q1营业收入1280亿元同比增长373环比下降12 [1] - 2025Q1归母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33环比增长24 [1] - 2025Q1扣非净利润82亿元同比增长166环比增长236 [1] - 2025Q1整体毛利率达1716 [2] 动力电池业务 - 2025Q1动力电池出货1017GWh同比增长5758 [2] - 国内头部新势力客户纯电车型实现单车型独供 [2] - 商用车放量带动增长市场份额1341稳居国内第二 [2] - 开源电池品牌新能源商用车头部客户覆盖率超80 [2] - 动力电池毛利率水平基本稳定单Wh净利整体保持稳定 [2] 储能电池业务 - 2025Q1储能电池出货1267GWh同比增长8054 [2] - 环比下降主要受国内季节性影响 [2] - 储能电池毛利率预计环比略有下降受稼动率影响 [2] 消费电池业务 - 小圆柱电池出货水平保持稳健但盈利能力承压受马来西亚基地投产影响 [3] - 锂原电池收入盈利基本稳定消费类业务整体贡献利润稳健 [3] 费用与投资收益 - 2025Q1四项费用率1085同比下降175pct环比提升073pct [3] - 销售费率136同比下降003pct环比提升075pct [3] - 管理费率332同比提升070pct环比下降024pct与海外产能建成有关 [3] - 研发费率476同比下降300pct环比下降053pct [3] - 财务费率141同比提升057pct环比提升075pct [3] - 2025Q1投资收益12亿元 [3] - 资产减值信用减值转回005015亿元其他收益431亿元 [3] 未来展望 - 动力放量带动稼动率提升储能出货结构改善盈利能力有望回升 [3] - 马来西亚储能基地有望规避美国关税影响 [3] - 大圆柱电池出货有望带动单位盈利进一步提升 [3] - 预计20252026年净利润5171亿元对应PE分别为1813倍 [3]
亿纬锂能(300014):一季报分析:动力持续高增,盈利能力基本稳定
长江证券· 2025-05-13 10:1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亿纬锂能2025Q1营收和利润有不同表现,营收同比增37.3%、环比降1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3.3%、环比增24%,扣非净利润同比增16.6%、环比增23.6%,动力放量和储能出货结构改善有望使盈利能力回升,推荐继续关注[2][4][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5Q1实现营业收入128.0亿元,同比增长37.3%,环比下降12%;归母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3.3%,环比增长24%;扣非净利润8.2亿元,同比增长16.6%,环比增长23.6%[2][4] 业务拆分情况 - 动力电池一季度出货10.17GWh,同比增长57.58%,国内头部新势力客户纯电车型单车型独供,商用车放量使增长好于行业,2025Q1商用车占比预计提升,市场份额13.41%,居国内第二,开源电池品牌新能源商用车细分市场头部客户覆盖率超80%[11] - 储能电池一季度出货12.67GWh,同比增长80.54%,环比受国内季节性影响;整体毛利率达17.16%,储能电池毛利率预计环比略降,受稼动率影响,动力电池毛利率基本稳定,动储电池单Wh净利预计整体稳定[11] - 消费电池小圆柱电池出货预计稳健,但盈利能力预计承压,受马来西亚基地投产影响;锂原电池收入、盈利预计基本稳定,消费类业务整体贡献利润预计稳健;2025Q1投资收益1.2亿元[11] 费用情况 - 2025Q1单季度四项费用率达10.85%,同比下降1.75pct,环比提升0.73pct;销售费率达1.36%,同比下降0.03pct,环比提升0.75pct;管理费率达3.32%,同比提升0.70pct,环比下降0.24pct,与海外产能建成有关;研发费率达4.76%,同比下降3.00pct,环比下降0.53pct;财务费率达1.41%,同比提升0.57pct,环比提升0.75pct[11] 其他收益情况 - 资产减值、信用减值转回0.05、0.15亿元,其他收益4.31亿元[11] 盈利预测情况 - 预计2025、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51、71亿元,对应PE分别为18、13倍[11]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情况 - 给出2024A、2025E、2026E、2027E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包括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等项目,以及基本指标如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市盈率等数据[17]
刘金成鏖战锂电问鼎储能全球第二 亿纬锂能多线布局首季营收增37%
长江商报· 2025-04-28 08:4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27.96亿元,同比增长37.34%,归母净利润11.01亿元,同比增长3.32%,扣非净利润8.18亿元,同比增长16.60% [1] - 2023年营业收入486.15亿元,同比下滑0.35%,动力电池营收191.67亿元,同比减少超两成,营收占比从49.16%降至39.43% [7] - 2023年储能电池营收163.4亿元,占比33.5%,2024年储能电池营收190.27亿元,同比增长16.44%,占比39.14% [7] 业务发展 - 动力电池2023年出货量28.08GWh,同比增长64.22%,国内市场份额4.45%,排名第四 [6] - 储能电池2024年出货量50.45GWh,同比增长91.90%,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排名第二 [8] - 2024年一季度储能电池出货12.67GWh,同比增长80.54%,动力电池出货10.17GWh,同比增长57.58% [8] 技术布局与战略 - 2015年切入圆柱18650锂离子电池,2016年涉足方形三元和磷酸铁锂电池,2018年与SKI合作开发软包三元电池 [6] - 2025年大圆柱电池预计需求5GWh,刘金成认为圆柱较方形更适合插混,2024年将是多种材料体系大圆柱电池元年 [1][9] - 近期推出OMNI全能电池、开源电池、飞行器电池、机器人电池等核心技术产品 [8] 创始人背景与历史 - 创始人刘金成拥有物理化学专业背景,1985年进入电池行业,2001年创办亿纬锂能前身惠州晋达电子 [2] - 早期为小灵通生产2000多万个电池,2008年锂亚电池国内市场份额39%,2009年公司上市时营收2.06亿元 [3] - 2013年营收突破10亿元,2014年收购麦克韦尔50.1%股权,2019年投资收益达8.4亿元 [3][4] 行业竞争格局 - 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占据显著优势,其他企业面临较大竞争压力 [7] - 公司通过拓展储能赛道打破动力电池内卷困境,储能业务已成为营收支柱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