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原电池

搜索文档
6年融资190亿还缺钱?!又一锂电巨头赴港上市!
电动车公社· 2025-06-16 23:55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及行业影响 - 宁德时代2024年5月成功登陆港股,募资356亿港元,创全球最大IPO纪录[1] - 港股上市目的明确:为研发、人才储备及全球化扩张提供资金支持[3] - 二次上市趋势在中国新能源车圈蔓延,蔚小理等新势力已率先实践[4][5][7] - 中企A+H股上市模式被视作当前最优解,但引发美国投资者对盈利机会流失的担忧[9] 亿纬锂能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为小鹏、埃安、宝马等国内外车企提供动力电池,产品覆盖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全领域[13][16] - 技术地位:锂原电池销售额全球第一(连续8年)、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二、圆柱电池出货量全球第四/全国第一[17] - 大圆柱电池(如46系列)具备三大优势:成本比方形电池低30%、安全性能更优(散热面积大)、能量密度更高[24][26] - 已实现大圆柱电池量产,良品率达97%,成为宝马首发供应商并获一汽奔腾、长安汽车定点[29][34][38] 亿纬锂能订单与产能规划 - 未来5年意向需求达564GWh(圆柱磷酸铁锂81GWh+三元大圆柱483GWh),但仅66%为书面形式[39][44] - 2025年规划产能210GWh,当前募资50亿元建设23GWh圆柱铁锂+21GWh大圆柱项目,仍存显著缺口[40][49][52] - 需至少187GWh三元大圆柱产能满足可靠订单,现有资金不足(2024年经营现金流44.34亿元,同比降48.9%)[55][57][62] 港股作为新能源企业融资平台 - 香港定位明确:为内地车企提供全球化金融支撑,通过港股吸收国际资金[68][78][80] - 港股优势:相比A股融资能力更强,相比美股风险更可控,适合亿纬锂能等急需资金的企业[81][85] - 行业趋势:继宁德时代后,亿纬锂能等更多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将赴港二次上市[86] 大圆柱电池行业前景 - 技术路线受认可:亿纬锂能研究院院长称其为"新能源汽车最优解",但量产依赖高端制造能力[31][27] - 应用落地进展:宝马新世代车型将搭载,特斯拉4680电池因良品率问题推进受阻[34][27][29] - 中国供应链优势助力量产,可能重塑全球动力电池竞争格局[28][41]
亿纬锂能官宣要赴港上市,动力电池价格战背后的行业焦虑
南方都市报· 2025-06-13 16:00
随着港交所铜锣声在2025年5月为宁德时代(03750.HK)敲响,锂电池行业的资本迁徙潮再度升温。只过了半个多月的 时间,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300014.SZ)也宣布启动H股发行计划,拟登陆港交所主板。 这家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第九、储能电芯出货量全球第二的企业,正试图通过跨市场融资打破"双雄争霸"的行 业格局。 亿纬锂能透露,截至目前,公司正积极与相关中介机构就发行上市的相关工作进行商讨,除公司审议通过的相关议 案外,其他关于发行上市的具体细节尚未确定。 当南都·湾财社记者询问"港股上市是否有助于扭转企业境外收入2024年同比下滑11.35%的局面""亿纬锂能A股的 21.56倍市盈率与港股电池板块均值或存在倒挂,贵司将采取何种策略协调两地投资者预期?"等问题时,企业相关 人员表示"鉴于当前相关资料还未提交,需等后续公司提交招股书后,才会给到更多信息。" 高增长背后的隐忧 成立于2001年的亿纬锂能,曾以"锂原电池隐形冠军"的身份在2009年成为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如今,其业务版图 已覆盖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三大领域,并在匈牙利、马来西亚、美国布局产能。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亿纬锂能赴港 ...
亿纬锂能20250521
2025-05-21 23:1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锂电池行业 - 公司:亿纬锂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亿纬锂能盈利前景 - 观点:2024 年经历低谷后,预计在商用车和大客户拉动下迎来产能利用率和盈利拐点,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1 亿元、76 亿元和 95 亿元 [2][3][23] - 论据:公司在消费电子和储能电池深耕,夯实基本盘,大圆柱电池前瞻布局,宝马等客户定点放量带来业绩远期增量弹性 锂电池行业需求及对亿纬锂能影响 - 观点:行业需求总盘子持续增长,优质中资厂商份额提升,利于亿纬锂能发展 [4] - 论据:国内 2025 年自主品牌和新势力公布高销量目标,隐含 300 万辆销量;2030 年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达 90%;海外主流车企 2025 - 2026 年电动化车型上市支撑中长期增长 动力与非动力场景对亿纬锂能业务影响 - 观点:动力和非动力场景均带动业务增长 [6] - 论据:动力场景单车带电量稳定,新能源车产销高增带动需求;非动力场景光储平价下应用场景扩容,新兴应用有望成重要拉动项 当前竞争格局对亿纬锂能影响 - 观点:利于亿纬锂能摆脱恶性竞争实现更优盈利 [7] - 论据:边际扩产和产能增加放缓,BOM 成本见底,多数三线及部分二线厂商亏损,龙头企业凭借性价比和口碑优势 中资厂商全球市场份额扩张 - 观点:中资厂商份额扩张潜力大,挤压日韩厂商空间 [9] - 论据:中资厂商通过特色产品突破中高端车型绑定优质客户,铁锂技术优势在装机主流时享受份额增量 中资厂商储能电池市场竞争 - 观点:中资厂商替代日韩厂商,份额持续提升 [10] - 论据:中资厂商凭借性价比和服务优势,日韩厂商 2020 年后出货量无增长,2024 年份额降至 10%以下 储能电池市场特点 - 观点:替代速度快,中资企业出货量高增盈利稳定 [11][12] - 论据:储能项目切换频率高,公用事业运营商对成本敏感,中资企业专业化定位和性价比优势 亿纬锂能各业务板块发展情况 - 消费电池:自 2003 年布局,在锂原电池和圆柱电池细分领域成龙头,未来通过产品开发和场景布局超越行业增速 [13] - 储能业务:布局全场景解决方案,绑定主流客户,2024 年出货高增盈利稳定,发布新品,突破北美大客户 [14] - 动力业务:2024 年经营拐点,商用车装机份额 12%,乘用车产能利用率回升,2025 年有望扭亏为盈,净利率提升 [15][16] 亿纬锂能出口风险应对 - 观点:出口风险可控 [17] - 论据:出口区域多元化,对美收入占比低,通过马来西亚新增产能规避关税,匈牙利产能 2026 年投产,与北美合作方合资工厂按计划推进 大圆柱产品发展前景 - 观点:有望成为公司未来重要增长点 [18] - 论据:具备多项理论优势,宝马大圆柱上车拉动需求,意向需求合计达 81G 瓦时铁锂大圆柱及 483G 瓦时三元大圆柱 宝马电动化对亿纬锂能影响 - 观点:支撑现有产能,拓展远期扩张空间 [19] - 论据:宝马电动化率和新时代车型渗透率达一定水平时,大圆柱需求显著,示范效应推动技术平台加速应用 亿纬锂能财务稳健性 - 观点:财务稳健,负债和付息压力可控 [20] - 论据:经营现金流净额部分季度能覆盖构建长期资产开支,带息债务可控,2025 年 3 月完成 50 亿元转债发行 亿纬锂能市场竞争力提升 - 观点:提升国内竞争力并拓展海外市场 [21] - 论据:具备配套海外高端品牌研发制造水准和示范效应,有理论性能优势和特色新品,有海外产能本土化配套规划 亿纬锂能各业务前景及评级 - 储能业务:有望享受全球市场增量,奠定全球储能龙头定位 [22] - 消费端业务:稳中有增,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对应 PE 具备高性价比,维持买入评级 [23] - 短期及长期前景:短期动储排产向上,长期耦合储能高增速,动力业务存量扭亏、新品厚积薄发 [2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圆柱电池国内出货量排名第一、全球第四 [13] - 2024 年公司发布并投产 628 安时差异化新品,有望增厚盈利空间 [14] - 公司出口对美收入占海外收入比重低于 20% [17] - 2025 年 2 月宝马宣布大圆柱即将上车,实现续航与充电速度全面升级 [18]
亿纬锂能一季报分析:动力持续高增,盈利能力基本稳定
长江证券· 2025-05-13 17: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该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亿纬锂能2025Q1营收和利润有不同表现,动力和储能电池出货增长,消费电池有不同情况,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回升,预计2025、2026年净利润为51、71亿元,对应PE分别为18、13倍,继续推荐 [1][3][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5Q1实现营业收入128.0亿元,同比增长37.3%,环比下降12%;归母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3.3%,环比增长24%;扣非净利润8.2亿元,同比增长16.6%,环比增长23.6% [1][3] - 2025Q1动力电池出货10.17GWh,同比增长57.58%;储能电池出货12.67GWh,同比增长80.54% [9] - 2025Q1公司整体毛利率达17.16%,动储电池单Wh净利整体保持稳定 [9] - 2025Q1投资收益1.2亿元,单季度四项费用率达10.85%,同比下降1.75pct,环比提升0.73pct [9] - 资产减值、信用减值转回0.05、0.15亿元,其他收益4.31亿元 [9] 业务情况 - 动力电池在国内头部新势力客户纯电车型单车型独供,商用车放量使增长好于行业,2025Q1商用车占比预计持续提升,市场份额为13.41%,稳居国内第二,开源电池品牌新能源商用车各细分市场头部客户覆盖率超80% [9] - 消费电池方面,小圆柱电池出货稳健但盈利能力承压,锂原电池收入、盈利基本稳定,消费类业务整体贡献利润保持稳健 [9] 未来展望 - 主要逻辑是动力放量带动稼动率提升,以及储能出货结构改善,盈利能力有望回升 [9] - 有望通过马来西亚储能基地规避美国关税影响,大圆柱电池出货有望带动单位盈利进一步提升 [9]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给出2024A - 2027E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基本指标等数据,如2025E营业总收入617.4亿元,净利润52.49亿元等 [12]
亿纬锂能(300014):动力持续高增 盈利能力基本稳定
新浪财经· 2025-05-13 10:43
财务表现 - 2025Q1营业收入1280亿元同比增长373环比下降12 [1] - 2025Q1归母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33环比增长24 [1] - 2025Q1扣非净利润82亿元同比增长166环比增长236 [1] - 2025Q1整体毛利率达1716 [2] 动力电池业务 - 2025Q1动力电池出货1017GWh同比增长5758 [2] - 国内头部新势力客户纯电车型实现单车型独供 [2] - 商用车放量带动增长市场份额1341稳居国内第二 [2] - 开源电池品牌新能源商用车头部客户覆盖率超80 [2] - 动力电池毛利率水平基本稳定单Wh净利整体保持稳定 [2] 储能电池业务 - 2025Q1储能电池出货1267GWh同比增长8054 [2] - 环比下降主要受国内季节性影响 [2] - 储能电池毛利率预计环比略有下降受稼动率影响 [2] 消费电池业务 - 小圆柱电池出货水平保持稳健但盈利能力承压受马来西亚基地投产影响 [3] - 锂原电池收入盈利基本稳定消费类业务整体贡献利润稳健 [3] 费用与投资收益 - 2025Q1四项费用率1085同比下降175pct环比提升073pct [3] - 销售费率136同比下降003pct环比提升075pct [3] - 管理费率332同比提升070pct环比下降024pct与海外产能建成有关 [3] - 研发费率476同比下降300pct环比下降053pct [3] - 财务费率141同比提升057pct环比提升075pct [3] - 2025Q1投资收益12亿元 [3] - 资产减值信用减值转回005015亿元其他收益431亿元 [3] 未来展望 - 动力放量带动稼动率提升储能出货结构改善盈利能力有望回升 [3] - 马来西亚储能基地有望规避美国关税影响 [3] - 大圆柱电池出货有望带动单位盈利进一步提升 [3] - 预计20252026年净利润5171亿元对应PE分别为1813倍 [3]
亿纬锂能(300014):一季报分析:动力持续高增,盈利能力基本稳定
长江证券· 2025-05-13 10:1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亿纬锂能2025Q1营收和利润有不同表现,营收同比增37.3%、环比降1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3.3%、环比增24%,扣非净利润同比增16.6%、环比增23.6%,动力放量和储能出货结构改善有望使盈利能力回升,推荐继续关注[2][4][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5Q1实现营业收入128.0亿元,同比增长37.3%,环比下降12%;归母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3.3%,环比增长24%;扣非净利润8.2亿元,同比增长16.6%,环比增长23.6%[2][4] 业务拆分情况 - 动力电池一季度出货10.17GWh,同比增长57.58%,国内头部新势力客户纯电车型单车型独供,商用车放量使增长好于行业,2025Q1商用车占比预计提升,市场份额13.41%,居国内第二,开源电池品牌新能源商用车细分市场头部客户覆盖率超80%[11] - 储能电池一季度出货12.67GWh,同比增长80.54%,环比受国内季节性影响;整体毛利率达17.16%,储能电池毛利率预计环比略降,受稼动率影响,动力电池毛利率基本稳定,动储电池单Wh净利预计整体稳定[11] - 消费电池小圆柱电池出货预计稳健,但盈利能力预计承压,受马来西亚基地投产影响;锂原电池收入、盈利预计基本稳定,消费类业务整体贡献利润预计稳健;2025Q1投资收益1.2亿元[11] 费用情况 - 2025Q1单季度四项费用率达10.85%,同比下降1.75pct,环比提升0.73pct;销售费率达1.36%,同比下降0.03pct,环比提升0.75pct;管理费率达3.32%,同比提升0.70pct,环比下降0.24pct,与海外产能建成有关;研发费率达4.76%,同比下降3.00pct,环比下降0.53pct;财务费率达1.41%,同比提升0.57pct,环比提升0.75pct[11] 其他收益情况 - 资产减值、信用减值转回0.05、0.15亿元,其他收益4.31亿元[11] 盈利预测情况 - 预计2025、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51、71亿元,对应PE分别为18、13倍[11]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情况 - 给出2024A、2025E、2026E、2027E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包括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等项目,以及基本指标如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市盈率等数据[17]
刘金成鏖战锂电问鼎储能全球第二 亿纬锂能多线布局首季营收增37%
长江商报· 2025-04-28 08:4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27.96亿元,同比增长37.34%,归母净利润11.01亿元,同比增长3.32%,扣非净利润8.18亿元,同比增长16.60% [1] - 2023年营业收入486.15亿元,同比下滑0.35%,动力电池营收191.67亿元,同比减少超两成,营收占比从49.16%降至39.43% [7] - 2023年储能电池营收163.4亿元,占比33.5%,2024年储能电池营收190.27亿元,同比增长16.44%,占比39.14% [7] 业务发展 - 动力电池2023年出货量28.08GWh,同比增长64.22%,国内市场份额4.45%,排名第四 [6] - 储能电池2024年出货量50.45GWh,同比增长91.90%,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排名第二 [8] - 2024年一季度储能电池出货12.67GWh,同比增长80.54%,动力电池出货10.17GWh,同比增长57.58% [8] 技术布局与战略 - 2015年切入圆柱18650锂离子电池,2016年涉足方形三元和磷酸铁锂电池,2018年与SKI合作开发软包三元电池 [6] - 2025年大圆柱电池预计需求5GWh,刘金成认为圆柱较方形更适合插混,2024年将是多种材料体系大圆柱电池元年 [1][9] - 近期推出OMNI全能电池、开源电池、飞行器电池、机器人电池等核心技术产品 [8] 创始人背景与历史 - 创始人刘金成拥有物理化学专业背景,1985年进入电池行业,2001年创办亿纬锂能前身惠州晋达电子 [2] - 早期为小灵通生产2000多万个电池,2008年锂亚电池国内市场份额39%,2009年公司上市时营收2.06亿元 [3] - 2013年营收突破10亿元,2014年收购麦克韦尔50.1%股权,2019年投资收益达8.4亿元 [3][4] 行业竞争格局 - 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占据显著优势,其他企业面临较大竞争压力 [7] - 公司通过拓展储能赛道打破动力电池内卷困境,储能业务已成为营收支柱 [7][8]
亿纬锂能:动储出货高增,看好动力盈利改善-20250425
华泰证券· 2025-04-25 18:5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对应目标价49.20元 [1][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5Q1公司收入127.96亿元,同/环比+37.34%/-12.15%,归母净利11.01亿元,同/环比+3.32%/+24.15%,扣非净利8.18亿元,同/环比+16.60%/+23.60%,归母净利超出预期,主要系非经常性损益提升 [1] - 公司储能出货持续高增,消费领域稳健增长,动力领域25年有望放量扭亏 [1] - 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5 - 27年归母净利50.35/67.27/79.39亿元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5Q1业务情况 - 推测25Q1动力出货10.17GWh,同比+58%,产能利用率接近70%,盈利环比改善,已实现微利 [2] - 推测25Q1储能出货12.67GWh,同比+80%,基本维持满产满销,毛利率环比略有下滑,因给予大客户预付款大单价格让利 [2] - 25Q1投资收益1.2亿(环比+32%),非经常性损益2.8亿(环比+26%),非经常性损益主要系政府补助 [2] 动储业务展望 - 25Q1动力产能利用率接近70%,25Q2与25Q3有望继续提升,带动动力业务盈利修复 [3] - 大圆柱电池目前小批量交付,预计25/26年可实现超3GWh/15GWh交付 [3] - 马来西亚储能工厂建设持续推进,预计25Q3设备进厂,25Q4调试产线,26年量产,产能释放后有望缓解产能瓶颈 [3] - 25年2月与海博思创签订25 - 27年50GWh电芯采购协议,支撑后续储能营收 [3] 消费业务情况 - 锂原电池维持领先地位,小圆柱在多细分领域份额提升,单月产销量突破1亿只 [4] - 成都小圆柱工厂已投产,马来西亚小圆柱工厂25年初建成投产,2月首颗电池下线,海外产能布局可规避未来贸易风险 [4] - 在笔电、手机等领域实现客户突破,25年消费电池营收增速可达20% [4]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48,784|48,615|72,494|91,615|111,365| |+/-%|34.38|(0.35)|49.12|26.38|21.56|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百万)|4,050|4,076|5,035|6,727|7,939| |+/-%|15.42|0.63|23.55|33.60|18.00| |EPS(人民币, 最新摊薄)|1.98|1.99|2.46|3.29|3.88| |ROE (%)|11.89|10.30|11.32|13.30|13.74| |PE (倍)|20.67|20.54|16.62|12.44|10.54| |PB (倍)|2.41|2.23|2.01|1.76|1.53| |EV EBITDA (倍)|14.15|12.72|11.29|8.60|6.37| [6] 可比公司估值 |证券代码|证券简称|收盘价(元)|EPS (元)(2024E/2025E/2026E)|PE (倍)(2024E/2025E/2026E)| |----|----|----|----|----| |300750 CH|宁德时代|236.87|11.58/14.82/17.78|20.46/15.98/13.32| |300207 CH|欣旺达|18.67|0.79/1.19/1.48|23.63/15.69/12.64| |002074 CH|国轩高科|20.03|0.68/0.74/1.01|29.46/27.01/19.88| |平均值| - | - | - |24.51/19.56/15.28| |200014 CH|亿纬锂能|40.92|1.99/2.46/3.29|20.54/16.62/12.44| [12]
亿纬锂能2024储能电池出货量超50GWh
起点锂电· 2025-04-18 18:2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486.15亿元,同比下降0.3%,净利润40.76亿元,同比上升0.6%,扣非净利润31.62亿元,同比增长14.76% [1] - 第四季度营收145.7亿元,同比增长9.9%,净利润8.87亿元,同比增长41.7%,扣非净利润6.62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三线同增 [1] 业务板块表现 - 消费电池营收103.22亿元,同比增长23.44%,占营收比重21.23% [4] - 动力电池营收191.67亿元,同比下降20.08%,占营收比重39.43%,全年出货量30.29GWh,同比增长7.87% [4] - 储能电池营收190.27亿元,同比增长16.44%,占营收比重39.14%,全年出货量50.45GWh,同比增长91.90% [4] 产品与技术进展 - 消费电池产品包括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圆柱电池,应用于物联网及新兴产业 [4] - 动力电池产品覆盖三元及磷酸铁锂电池多种体系,开发了Omni电池与开源电池 [4] - 储能电池提供全产品解决方案,研发的Mr.Big储能专用大方形电池已量产,Mr.Giant系统将在2025年开启全球交付 [4] - 钠离子电池已小批量送样,固态电池已完成Ah级软包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样品开发 [10]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投入30.59亿元,占营收比例6.29%,研发人员6068人,占比20.23% [8] - 全固态电池中试线预计2025年投入运行,2026年推出高功率全固态电池,2028年推进400Wh/Kg高比能全固态电池 [10] 国际化布局 - 马来西亚工厂二期储能项目稳步推进,预计2026年初开始量产,支持海外全球交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