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和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M5 款 MacBook Pro 深度体验:常规升级之下,是对「未来」的布局……
36氪· 2025-11-10 16:01
产品升级概述 - M5款MacBook Pro是一次常规升级,除芯片外其他配置基本未变[2] - 新款与老款外观完全一致,漆面质感、键盘手感和重量均无变化[4] - 基础款Apple silicon纸面参数变化不大,M4和M5均拥有十核CPU、十核GPU和十六核NPU,最高支持32GB内存[5] - M5内存带宽升级至153GB/s,最高可选存储空间提升至4TB(M4为2TB)[5] - 新老两代续航能力没有区别,均支持一天一充[12] 性能表现 - M5相较M4在CPU部分小幅提升,GPU性能提升20%到30%,NPU性能大幅提升[15] - 音频渲染测试中,M5用时00:03:30,M4用时00:03:43,M5略胜一筹[15] - 图片超分测试中,M5用时00:00:12,M4用时00:00:14,差距不明显[17] - 音频转文字测试中,M5用时00:00:31,M4用时00:00:42,M5领先明显[19] - 照片批量优化测试中,M5用时00:01:17,M4用时00:01:25[21] - 视频调色渲染测试中,M5耗时00:14:57,M4耗时00:19:40,M5优势显著[23] - M5款固态硬盘读写速度均稳定超过6000MB/s,提升显著[26] 技术特性与市场定位 - NPU性能提升是本代Apple silicon最大亮点[12] - M5芯片展现了公司在AI领域的野心,Apple silicon在AI和大模型领域将大有可为[26] - 基础款MacBook Pro目标用户包括对性能需求不高但需要更好屏幕、扬声器、麦克风及接口的用户[30] - 另一目标群体是仍在使用的Intel版Mac用户,Steam平台统计显示超过15%的Mac玩家使用Intel版,超过25%的音频工作者仍在使用Intel版Mac[32] - 纳米纹理屏在光源控制不佳的环境下抗反射效果实用,建议高频使用自带屏幕的用户选择[14]
广立微(301095):营收稳步提升,战略并购LUCEDA布局硅光PDA
中邮证券· 2025-08-22 15:11
投资评级 - 增持评级 [2]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H1实现营收2.46亿元,同比增长43.17%,归母净利润1,568.42万元,同比增长518.42% [5] - 单Q2实现营收1.79亿元,同比增长40.34%,归母净利润2,939.92万元,同比增长15.59% [5] - 在手订单金额达4.96亿元,支撑未来业绩释放 [6] - 战略并购LUCEDA公司,以4000万欧元对价全资收购,布局硅光设计自动化(PDA)领域 [11]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7.17亿元、9.33亿元、12.2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3亿元、1.89亿元、2.91亿元 [13] 财务表现 - 2025H1测试机及配件营收1.53亿元,同比增长38.13%,软件开发及授权营收0.91亿元,同比增长50.24% [6] - 研发费用1.44亿元,占营收比例58.57%,同比增长9.10% [6] - 预计2025年营收增长率31.05%,2026年30.14%,2027年30.86% [15]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率53.26%,2026年54.02%,2027年53.42% [15] - 毛利率预计从2024年61.9%提升至2027年68.2% [18] 业务进展 - EDA产品布局完善,良率提升工具支持高密度IP和芯片全生命周期监测 [7] - 可测试性设计(DFT)工具架构升级,自研良率感知诊断平台YAD实现数据实时关联 [7] - 可制造性设计(DFM)工具系列初具规模,与头部企业合作试用 [7] - 半导体大数据分析软件DE-G升级,集成大模型驱动统计分析系统 [8] - AI工具集包括QuickRoot、iMetrology、TPC、iCASE,覆盖良率根因分析、纳米测量、机台管控和缺陷溯源 [9] - 软件技术开发服务市占率提升,形成"服务+工具"生态模式 [9] - 晶圆级测试设备扩展至WLR及SPICE领域,WLBI设备进入客户产线验证 [10] - 关键配件国产化取得突破进展 [10] 战略并购 - 收购LUCEDA公司,2024财年营收381万欧元,净利润56.4万欧元,2025财年营收420万欧元,净亏损11.8万欧元 [11] - LUCEDA为硅光芯片设计自动化软件全球领军企业,提供光电子集成全流程软件和服务 [11] - 双方将协同开发硅光测试芯片、DFM工具及检测设备,构建"设计-制造"闭环平台 [12] 行业前景 - 硅光芯片市场受益于光通信技术向"超高速、超大容量、超低功耗"演进,迎来爆发式增长 [11] - PDA技术处于产业化突破临界点,市场窗口期带来战略性发展机遇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