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资管
搜索文档
【2025外滩年会】摩根资管贾建国:AI 赋能资管核心业务环节升级
新华财经· 2025-10-23 22:04
新华财经上海10月23日电(记者魏雨田)10月23日,在2025外滩年会阿里云专场上,摩根资产管理首席 信息官贾建国表示,在资管行业中,无论是资金端的资源整合还是资产端的专业赋能,都迫切需要先进 技术的助力。在资金端,需高效吸纳各类渠道的资金;在资产端,则要为资产管理专家、研究员、风控 专家等投资全流程关键角色提供全方位支持。 关于AI在摩根基金内部的落地情况,贾建国介绍,相关部署工作已持续较长时间,当前重点仍聚焦于 主业场景。具体来看,AI技术正深度渗透研究、投资、风控、交易、运营等核心业务环节,通过为各 领域投资专家提供更深刻的行业洞察、更精准的信息分析以及更敏捷的市场反应能力,全面提升机构在 投资端的综合赋能水平。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谈及AI技术对资管行业的影响时,贾建国表示,本轮AI发展的核心价值在于对资管机构的赋能升级。 面对行业人员有限的现状,AI技术能够推动机构生产力实现指数级提升,达成"以一当十、以一当百"的 效能突破。尤为关键的是,在信息收集、捕获与分析领域,专业资管机构必须通过AI技术构建更核心 的竞争优势,才能更好地服务广大投资人。 ...
2025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观察报告
2025-09-28 22:57
好的,我已经仔细阅读了这份关于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电话会议纪要/研究报告。以下是我的总结,涵盖了行业、公司、核心观点及重要细节。 行业与公司 * 本纪要聚焦于**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整体发展、监管环境及未来趋势 [6][21][23] * 报告详细分析了行业内的主要细分领域,包括**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信托、券商资管、私募基金和保险资管** [6][28][30] * 报告由**财联社**与**兴业研究**联合编制 [3][4][5][16]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整体规模与格局 * 截至2024年末,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管理资产规模(重合部分未剔除)估算约为**159.78万亿元**,同比增加约**13.27%** [6][29] * 主要细分领域规模如下:理财产品**29.95万亿元**,公募基金**32.83万亿元**,信托资产**29.56万亿元**,私募基金**19.93万亿元**,券商及其他私募资管产品**12.18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3.26万亿元** [6][28] * 2024年资管产品收益率普遍走低,主要受存款利率调降和债券收益率下行影响,但受益于"9.24"政策,四季度起含权类产品收益显著提升 [6][33][39] 监管政策主线 * 2024年监管以"**防风险、促规范、推转型**"为主线 [7] * 核心政策包括:系统部署金融"**五篇大文章**"、发布资本市场第三个"**国九条**"、创设"**9.24**"支持工具、构建**私募基金**全流程监管框架、以及**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推广 [7][63][64][65] 银行理财发展趋势 * 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总规模稳健扩张,2025年6月末存续规模约**30.67万亿元** [41][81] * 产品结构变化:现金管理类产品持续压降,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升至**97.20%**(2025年6月末) [8][41] * 投资者风险偏好呈现"**两端化**",保守型和进取型投资者占比显著提升 [8][97] * 存款利率快速下行导致**低风险偏好资金持续回流理财市场**,理财产品相较于定期存款的收益优势凸显 [8][41][100] 信托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信托资产规模快速扩张,余额**29.56万亿元**,同比增速**23.58%** [9][50] * 业务转型见效,2024年新成立信托产品**6.74万只**,规模**8.32万亿元**,其中资产服务信托占主导(规模占比**53.84%**) [9][50][51] * 行业呈现"**增收不增利**"局面,利润持续向头部公司集中 [9] * 2025年4月发布《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旨在推动行业回归本源并强化风险管控 [9] 公募基金发展趋势 * 截至2024年末,公募基金数量和总净值均创历史新高:产品数量**12367只**(较2023年末增长**7.28%**),总净值**32.83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8.93%**) [10][47] * 行业持续**被动化**趋势,股票型和债券型基金中被动指数型占比进一步提升 [10] * 股票基金净值增长最快,2024年末规模达**4.45万亿元**,较2023年末显著增长**57.11%** [47] 保险资管发展趋势 * 2024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33.26万亿元**,同比增长**15.08%** [11][60] * 行业盈利情况较2023年提升,但结构分化,前四大机构利润占行业总利润一半以上 [11] * 系统外资金占比逐步提升,2023年末银行资金占比达**14.92%**(较2022年末上升**4.57**个百分点) [11][60] * 未来趋势包括增加权益资产价值投资、发挥长期资金优势、以及引入AI技术革新投研风控体系 [11] 券商资管发展趋势 * 2024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管理资产规模企稳小幅回升,2025年二季度末约**8.51万亿元** [12][54] * 私募资管规模压降幅度减弱,公募基金业务(尤其是货币基金)规模持续小幅扩张 [12][54] * 券商资管子公司积极申请公募业务资格,但2024年牌照批复进度明显放缓 [12][55] 海外资管经验与借鉴 * 全球资产管理规模再创新高,美洲市场领先 [13] * 另类投资以不到**25%**的管理规模创造了超过**50%**的经营收入 [13] * 投资者长期趋势是从主动型策略转向被动型策略 [13][77] * 对中国资管行业的启示:平衡主被动产品、优化费率成本、加强投资者教育、向财富管理转型 [13] AI赋能资管行业 * 当前AI在资管行业的运用主要集中在**智能投顾和投研**等领域 [14] * AI运用存在潜在风险,包括**网络风险、模型风险、数据质量风险、外包风险**等 [14] * 随着技术发展,AI对资管行业的赋能将更为全面,监管政策的及时出台尤为必要 [14] 其他重要内容 低利率环境下的趋势展望 * 中国金融市场步入低利率环境,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枢已降至**2.00%**以下 [66][71] * 存款资金向资管产品流动成为行业规模扩张的重要动力 [67][73] * 未来争取高收益的领域将主要在**权益市场、海外市场和长久期债券资产** [77][78] * 个人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将扩大"**耐心资本**"规模 [65][78] 可能被忽略的细节 * 理财公司是发行主力,2025年上半年末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占市场总规模的**89.61%** [43] * 2024年新发权益类理财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从8月的**3.63%**提升至12月的**4.23%**,2025年4月进一步反弹至**6%** [33][87] * 信托行业丰富了对风险机构的处置方式,包括**托管化解风险**和**股权重组盘活**以保留信托牌照 [9] * 2024年公募基金新发产品中,债券基金发行份额最大(**8308.84亿份**),但股票基金数量最多(**455只**) [48]
重磅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5-23 20:58
行业现状与规模 - 截至2024年末中国资管行业总体规模突破140万亿元[1] - 银行理财规模近30万亿元同比增长超10%2024年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超7000亿元[7] - 公募基金规模从早期3000亿元增长至超30万亿元[32] 高质量发展核心路径 - 资产端需提升投研能力通过多元化策略优化组合收益资金端加强客户沟通丰富产品货架[7][8] - 回归"管好钱"本源需构建专业资金管理能力与优质客户服务能力[8][9] - 私募机构应坚持长期、价值、创新和合规四大理念[13][25] 低利率环境应对策略 - 低利率时代呈现"两低两高"特征(低利率、低利差、高波动、高风险)需通过多资产多策略提升产品竞争力[14] - 银行理财布局"固收+"产品结合科技推出"理财夜市"等创新服务[15] - 险资应管控资产负债久期缺口风险并拓展多策略增厚收益[22][23] 居民财富管理趋势 - 居民风险偏好两极化一端追求避险一端高风险品种受追捧[3][17] - 公募基金优化产品线布局强化主动管理拓展工具型产品打造梯度化产品矩阵[17][18] - 资产端面临"钱多优质标稀缺"结构性困境加剧配置难度[3][17] 外资机构发展机遇 - 外资公募持续加码中国市场摩根基金运用5400万元自有资金投资旗下权益基金[19] - 发挥全球研究网络优势双向赋能中国企业出海与国际市场洞察[20][21] - 通过《环球市场纵览》等工具提供全球资产配置视角[21][32] 科技与ESG应用 - AI可提升研究效率、量化模型迭代和风险预判能力[36] - 太保资产将ESG纳入投研框架提升气候风险治理能力推动投资组合净零排放[36] - 行业需加快数字化转型融入AI浪潮赋能投研风控[12] 差异化竞争策略 - 私募基金优势在于策略灵活、工具多样和定制化服务[25] - 未来挑战包括精准定位小而美和国际化布局[26][27][28] - 需与监管建立透明沟通机制争取创新空间[33] 政策与考核机制 - 绩效考核从1.0版本升级至长周期考核2.0时代成为高质量发展关键锚点[2][30] - 呼吁统一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规范强化信息披露[31] - 需市场给予政策更长时间观察其对行业重塑效果[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