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时代
搜索文档
专访友邦人寿首席投资官:“固收+”策略让险资走出低利率困境
第一财经· 2025-10-29 21:30
"固收+"应该"+"些什么? 低利率时代的到来,让保险资金的投资管理陷入双重困境:一方面,存量的高预定利率负债刚性压力持 续存在,需不断筑牢收益"安全垫"以预防利差损风险;另一方面,随着行业转向分红险为主推产品,如 何通过资产端收益增厚来提升产品竞争力、满足客户对盈余分享的期待,成为新的挑战。 压力给到资产端。在此背景下,"固收+"策略被各大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提及的频率越来越高,成为险 资平衡风险与收益的重要抓手。"加号"后面承载的内容,也从过去对固收底仓的"锦上添花",转变为低 利率环境下对投资收益的"雪中送炭"。 "过去固定收益底仓是主导,而现在更依赖在'加号'里卷出收益。"友邦人寿首席投资官欧阳理良在近日 接受第一财经独家专访时表示。财务数据显示,友邦人寿截至今年二季度的近三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 为7.09%。 低利率时代下,险资的"固收+"逻辑将如何被重塑?"加号"后面都加了些什么资产用来弥补债券收益率 的下降?又会面临哪些风险?欧阳理良结合行业趋势及友邦实践,深度解读了低利率时代险资"固收 +"策略的差异化逻辑、风险控制路径与未来布局方向。 低利率重塑"固收+"逻辑? 什么是"固收+"策略? "'固 ...
低利率时代的理财“AB面”,规模新高与收益下行
环球网· 2025-10-28 14:12
市场总体规模与表现 - 2025年三季度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首次突破32万亿元,达到32.1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市场规模同比增长9.42% [1] - 前三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689亿元,但单季收益逐季递减,从一季度的2060亿元降至三季度的1792亿元 [1] 产品结构与收益趋势 - 固定收益类产品是绝对主力,存续规模高达31.21万亿元,占比超过97% [1] - 受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承压 [1] - “固收+”策略产品优势凸显,预计将成为四季度规模增长的重要引擎,全年规模增量预计超过1.4万亿元 [3] 资产配置策略变化 - 三季度增配现金及银行存款,为产品估值筑牢“安全垫” [3] - 对公募基金的配置比例有所下降 [3] - 若基金赎回费新规落地,银行理财的流动性管理模式或向ETF及基金专户转移 [3] 市场竞争格局演变 - 理财公司市场份额持续扩张,其产品存续规模占全市场的91.13% [3] - 银行申设理财公司积极性出现分化,部分银行动力减弱,而区域性银行如成都银行正积极申请牌照 [3] - 更多中小银行转向代销业务,截至9月已有583家机构参与理财公司产品的跨行代销 [3]
低利率时代的理财AB面:规模增长与收益下行
中国证券报· 2025-10-28 05:03
● 本报记者 李静 三季度银行理财市场呈现"总量增长、收益承压"的特征,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 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三季度)》,市场存续规模虽创32.13万亿元新高,但受市场利率下行 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率有所降低。业内人士预计,能够博取更高收益的"固收+"理财产品将延续强劲增 长势头,推动四季度理财整体规模增长。 规模突破32万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32.13万亿元,同比增长9.42%,较今年6月末增加 1.46万亿元。 从产品类型来看,固定收益类产品仍是规模增长的主力。截至三季度末,固收类产品存续规模31.21万 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97.14%,较6月末增加1.4万亿元;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0.83万亿元, 较6月末增加0.06万亿元。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0.07万亿 元和0.02万亿元,与6月末基本持平。 与此同时,多家中小银行积极转向代销。2025年9月,全市场有583家机构跨行代销了理财公司发行的理 财产品,较去年同期增加35家。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689亿元。具体 ...
理财需求持续升级,多元资产组合提供新思路
中国证券报· 2025-10-27 07:31
近年来,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当前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处于2%以下。低利率时代,投资者开始寻找 更具收益吸引力的方向,居民资产正在重新配置。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9月非银存款出现回落,但前三季度非银存款仍新增4.81万亿元。非银存款增长, 这意味着居民资产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人们对于投资理财市场的需求逐渐攀升。 非银存款当月值变化(亿元) 数据来源:央行,截至2025年9月30日 近期A股市场波动有所放大。二级债基等多资产产品采取股债搭配策略,固收资产筑底、权益力争增 强,或可作为适度参与A股行情、控制组合整体波动的较好选择。 在近期A股阶段性震荡整固行情中,考虑到资金正反馈仍在持续、基本面改善仍在蓄势,随着宏观不确 定性减弱,投资者交投意愿存在回暖动力,市场或将进入政策及业绩布局的窗口期。 建信基金认为,随着前期一系列稳增长政策落地,国内经济基本面持续温和复苏,市场风险偏好回暖带 动赚钱效应扩散,资金面流入成为行情向上的重要推动力量,下一阶段市场或维持震荡偏强的走势,投 资机会有望"多点开花"。 债市方面,在股债跷跷板效应等因素影响下,2025年债券资产表现相对较弱,这也为二级债基提供了较 好的逢低介入机会。 据 ...
低利率时代中国资产受青睐,资管巨头共寻全球资产配置新路径
华夏时报· 2025-10-26 10:57
低利率时代的市场环境与挑战 - 美联储降息通道打开,国内利率中枢不断下行,全球债市利率博弈已至市场底部,票息收益缺乏吸引力[2] - 低利率环境让资管巨头主动管理获得超额收益变得更加艰难,债券投资正在丧失性价比[2][3] - 投资者对收益性和安全性的双重诉求愈发强烈,资管机构需迅速调整投资组合配置策略以应对市场高波动性[3] - 利率持续下行,债券主动投资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与日俱增[4] 中国资产的配置价值与策略转变 - 低利率时代中国资产吸引力增加,中国资产长期投资价值凸显[2] - 保险资金需要以资产负债联动为轴心,主动匹配穿越周期,在权益投资领域机会增多[2] - 固定收益方面,短期利率企稳长期有下行趋势,未来将加强长期利率债配置并加大创新优质资产布局,权益投资以股息价值策略为核心[2] - 国内经济正从"地产-债务-全球化"传统循环转向"科技-产业-金融"新发展模式,行业监管从规模导向转至质量导向[6] - 中国科技领域成为全球投资焦点,外资增配趋势凸显[8] 被动投资与ETF的崛起 - 以债券ETF为代表的被动投资产品因紧密跟踪债券指数能获取市场平均收益,在当前投资环境中备受关注[4] - 债券型ETF市场规模从2000亿元迅速超过5000亿元,在整体ETF市场规模中的占比从2024年底的不到5%跃升至10%以上[4][5] - 债券型ETF正在成为增量资金的吸金主力,反映越来越多资金看好被动投资策略[5] - ETF是落地各类配置方法论提升投资获得感的高效工具,可面向零售客户、机构客户及高净值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8] 多元化资产配置的新路径 - 原有的单一固收策略已难以适应新局势,多元化是必由之路,组建多元资产配置能力更为关键[7] - 不动产、黄金、全球资产、大康养生态等领域为保险资金配置提供了新机遇[2] - 未来投资可设置三大主题:投资当下的确定性、策略性地管理宏观风险、以颠覆性趋势为锚把握数字化创新及人工智能等地缘政治分裂低碳转型等结构性转变[4] - 需把握债券市场投资机会的同时逐步构建包含权益资产的含权组合,并合理设置波动预期和回撤控制[6] - 未来需要更多全球多元资产配置产品出现,实现股债商品另类资产全覆盖以跟踪周期与行业轮动[9] 机构能力建设与创新方向 - 资管机构需秉持全球视野中国智慧构建系统化买方投研体系,积极践行AI+投顾的智能资配平台建设[7] - 需形成QDII、QDLP、互认基金、跨境理财通等多元跨境通道协同布局的专业跨境财富管理服务[8] - 指数化固收产品可成为投资者在低利率环境下寻求稳定收益的新选择,但需要额度管控加资格准入的制度改革支持[9]
低利率时代,“固收+”基金受投资者追捧
国际金融报· 2025-10-23 13:24
一边是存款利率走低,一边是股市走热。"冰火两重天"之下,投资者开始逐步从单一资产转向多元 配置,以提升收益并降低波动。今年以来,"固收+"基金刚好契合当下市场需求,通过债券底仓获取稳 健收益,少量配置权益资产增厚回报,逐步成为投资者做稳健配置的热门选择。 不过,行业人士也提醒,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可以优选含权仓位较低的低波"固收+",持 有胜率更高;而能够容忍更高波动的投资者,可以选择中高波"固收+"。中长期来看,在流动性宽松和 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股市整体的上涨趋势仍在,"固收+"产品兼顾股债配置,有"攻守兼备"的投资效 果。 蚂蚁财富平台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5日,平台上偏债混合"固收+"基金今年以来申购规 模同比去年提升141%,持有用户数同比去年提升了70%。 受益于股市上涨,今年以来行业内"固收+"基金表现亮眼。Wind数据显示,市场约3700只"固收 +"基金中,三季度超过3300只取得了正收益,中位数收益3.54%。部分绩优"固收+"基金今年以来回报 超5%,过去一年回报超10%。 行业人士分析指出,"固收+"基金相当于一个理财汉堡,底层80%以上是国债、金融债等低风险固 收资产 ...
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走低,全行业逼近“1时代”
新浪基金· 2025-10-22 17:12
货币基金收益率走势 - 货币基金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正逼近甚至跌破1% [1] - 截至10月10日,市场上有65只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已跌破1%,占比约17.5% [1] - 去年年底时,仅有28只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跌破1%,且有15只收益率在2%以上 [1] - 广谱利率大概率继续下行,货币基金收益率规模性跌破1%只是时间问题 [1] 货币基金规模与市场地位 - 截至2025年8月31日,货币基金总规模为14.81万亿元,较6月底增长约5800亿元,较年初增长约1.2万亿元 [1] - 货币基金作为闲钱理财工具仍具备相当生命力,其核心价值在于本金的相对流动性和便捷性 [2] - 相较于传统定期存款,货币基金支持T+0或T+1到账,可随时申购赎回 [2] - 相较于活期存款普遍0.05%的利率,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仍有优势 [2] - 部分货币基金深度嵌入消费支付场景,可直接用于线上支付,通过生活场景融合培育庞大用户基础 [2] 投资者策略与市场展望 - 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走低或维持在低位,大概率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市场常态 [2] - 对于短期闲置资金,货币基金仍是优质的流动性管理工具 [2] - 对于中长期资金,投资者可考虑转向债券基金、"固收+"基金或权益基金等收益潜力更高的产品 [2] - 未来,货币基金在广大普通投资者的理财体系中,依然有望扮演重要角色 [3]
“固收+”产品展望及策略探讨
搜狐财经· 2025-10-20 11:13
内容提要 我国自2019年步入低利率时代,但政策利率下调面临多重约束,包括银行业净息差压力、居民储蓄收益诉求、汇率与资本外流风险及金融风险防范等。在此 背景下,债券资产仍可提供一定的底层收益,低利率环境催生的"资产荒"现象将倒逼资管机构深化策略创新,而"固收+"凭借"债券打底+多元增强"的策略 优势,更为契合投资者对"稳健增值"的核心诉求,将会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一、日本低利率时代的债券市场演变 1989年日本央行加息刺破经济泡沫,叠加1990年地产贷款比例限制及境外资金撤离,引发资产价格剧烈调整:1992年底日经指数较1989年峰值下跌60%至 16000点左右,1994年东京、大阪等地房价较1991年腰斩。地产贷款违约导致银行坏账激增,金融机构批量破产:1994—1995年东京协和信用社等中小机构 接连倒闭,1995年兵库银行破产打破"银行无风险"神话。1996年启动的"金融大爆炸"改革虽旨在推动金融体系"自由、公平、全球化",却未能遏制危机蔓 延,1997—1998年山一证券、长期信用银行等大型机构破产标志着改革的失败,金融体系濒临崩溃。在此背景下,日本于1999年9月启动零利率政策,广谱 利率持续下行 ...
中信证券:预计10月银行理财规模有望回升一万亿以上 全年高点有望达33.5万亿以上
智通财经网· 2025-10-17 08:40
银行理财规模近期波动分析 - 2025年9月末银行理财规模环比下降8500亿元至32.11万亿元 [1] - 9月规模回撤主要受季末考核及假期持现需求等季节性因素影响 [2] - 此次回撤规模8500亿元高于2018-24年9月回撤均值6600亿元,但低于2023-24年9月回撤均值1.1万亿元 [2] 10月及未来规模展望 - 10月理财规模有望实现快速修复,单月增长预计将达1万亿元以上 [1][4] - 历史数据显示2018-2024年10月理财规模平均环比增量为8000亿元,平均环比增幅为3.19% [4] - 全年理财规模高点有望达到33.5万亿元以上 [1][5] 资金流向与市场影响 - 9月理财规模回撤资金主要流入银行表内,并非大规模转向股市 [3] - 7-9月股市牛市行情下,银行理财通过估值机制积累的浮盈抵御了债市波动,未对银行负债端造成影响 [3] - 股市增量资金主要来源于私行客户,普通居民未发生大规模资金转移 [3] “固收+”产品发展趋势 - 低利率时代下,“固收+”理财产品是理财规模增长的重要发力点 [1][5] - 2025年全年“固收+”产品规模增长有望突破1.4万亿元 [5] - 债券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货币政策预期保持适度宽松,债市利率中枢趋于下行,凸显“固收+”产品在获取超额收益方面的优势 [5]
9月理财规模季节性下降:理财规模跟踪月报(2025年9月)-20251014
华源证券· 2025-10-14 20: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9月理财规模季节性下降,预计Q4债市有行情,建议商业银行自营加大政府债券配置力度,同时降低对债券投资的收益预期 [3] 各部分总结 9月理财规模季节性下降 - 截至2025年9月末,理财规模合计31.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0万亿元,较上月末下降1.0万亿元,与季节性规律接近;尽管三季度股市大幅上涨,但2025年三季度理财规模合计增量达1.25万亿,高于2022 - 2024年的同期增量;10月理财规模或站上33万亿 [3][6][7] 2025年9月固收理财收益率情况 - 2022年初以来,理财公司当月新发人民币固收类理财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震荡下行,2025年9月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上限为2.70%,下限为2.20%,低利率时代下限可能走向2.0% [3][11] - 截至10月12日,理财公司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平均近7日年化收益率1.30%,货币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1.12%;9月理财公司纯固收类理财产品平均当月年化收益率1.97%,较上月小幅下降 [3] 投资建议:银行负债成本下降支撑债市 - A股上市银行整体25Q2计息负债成本率1.72%,季度环比下降8BP,较高点23Q4下降了45BP,预计25Q4将降至1.65%以下;未来五年,商业银行负债成本逐年下行,将支撑债券收益率震荡下行 [3][18] - 中国进入低利率时代,建议降低对债券投资的收益预期,商业银行自营需适应净息差收窄等趋势,债券投资占比或长期上升 [20] - 截至9月底,10Y国债收益率接近1.8%,对于银行自营有配置价值,建议抓住债市调整窗口加大政府债券配置力度;10月美联储或降息,有望打开中国货币政策宽松空间,年底10Y国债收益率或重回1.65%左右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