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基因编辑技术

搜索文档
一天两发,商业航天高景气延续,卫星互联网建设与发射节奏全面提速;智元机器人OmniHand2025系列灵巧手上线销售——《投资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8 07:21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 央行2025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落实适度宽松政策 保持流动性充裕 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及价格预期目标相匹配 [1] - 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消费提振、小微企业及外贸稳定 [1] - 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1] 卫星互联网行业 - 2025年8月我国密集完成四次卫星发射 包括长征六号改、长征四号丙、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 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9组、试验二十八号B星02星等送入太空 [2] - 7月27日至8月4日中国星网9天内完成三次发射 显示卫星互联网建设明显提速 [2] - 商业航天发射场投用及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发展推动发射成本下降 2025年市场规模达3100亿元 较2020年9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00% [3] - 概念股包括上海瀚讯(300762)、天银机电(300342)、华力创通(300045) [3] 量子计算领域 - 清华北大团队首次实现支持任意两比特量子门直接编程的指令集架构AshN 并在超导量子比特平台验证 [3] - 中国计算机学会发起"超导量子计算专项合作计划" 聚焦9个子课题攻关 [3] - 量子计算产业处于技术驱动向应用牵引转折期 2025-2030年为商业化黄金窗口 市场规模有望达千亿美元 [4] - 概念股包括科大国创(300520)、三未信安、国盾量子 [4] 基因编辑技术突破 - 全球首例人体基因编辑临床试验成功 1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改造胰岛细胞恢复自主胰岛素分泌能力 [5] - CRISPR技术推动基因治疗适应症范围扩大至6000多种疾病 1型糖尿病疗法有望颠覆传统胰岛素注射模式 [6] - 概念股包括贝瑞基因(000710)、诺禾致源、冠昊生物(300238) [6] 股东减持及公司风险 - 美迪凯股东香港豐盛佳美计划减持不超过1220万股(占总股本3%) [7] - 南微医学股东中科招商拟减持不超过375.7万股(占总股本2%) 含集中竞价与大宗交易方式 [7] - 国泰环保实控人陈柏校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 公司称生产经营未受重大影响 [7]
基因编辑:改写生命密码的“神笔”(知与不知)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0 10:22
基因编辑技术概述 - 基因编辑技术是对特定基因进行删除、插入或替换的定向改造技术,如同"分子剪刀"精准修改生命密码[2] - 人体基因组包含30亿个碱基对,基因编辑可快速定位并修改特定片段[2] - 与转基因技术不同,基因编辑是对生物自身基因的精准修改而非随机导入外源基因[3] 技术发展历程 - 2012年CRISPR技术诞生,具备操作简便、成本低的优势,降低技术门槛[4] - 碱基编辑技术可精确替换单个碱基,适用于单碱基突变遗传病治疗[4] - 引导编辑技术实现小段DNA精确修改,逆转座子技术可整合大段DNA[5] 医学应用场景 - CRISPR技术已用于地中海贫血症治疗,通过编辑造血干细胞恢复血红蛋白表达[5] - CAR-T疗法结合基因编辑改造T细胞,增强对抗癌细胞能力[5] - 通过编辑小鼠基因模拟复杂疾病,加速新药研发进程[6] 农业与工业应用 - 我国培育出抗镉超级稻和抗稻瘟病水稻品种[6] - 基因编辑酵母提升生物燃料生产效率,推动绿色产业发展[6] - 编辑微生物基因缩短稀缺药物生产周期并降低成本[6] 技术伦理与监管 - 生殖细胞编辑可能永久改变人类基因池,存在脱靶效应风险[7] - 国际社会优先发展非遗传性体细胞编辑,禁止生殖细胞临床应用[7] - 中国2024年发布《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伦理指引》规范技术发展[8]
Nature重磅:CAR-T治疗实体瘤新突破,利用内源启动子重编程CAR-T细胞,增强实体瘤治疗效果并减少全身毒性
生物世界· 2025-07-08 11:35
CAR-T细胞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的挑战与突破 - 过继T细胞疗法(ACT)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成效显著,但在实体瘤中因免疫抑制微环境、抗原异质性和迁移受限等因素疗效不足[2] - 装甲T细胞(Armoured T Cell)通过表达IL-2、IL-12等免疫调节因子增强抗肿瘤反应,但外周表达可能导致毒性[5] - 现有合成启动子系统(如NFAT)无法完全限制转基因表达于肿瘤部位,临床试验曾因严重毒性终止[6] 内源性基因启动子技术的创新应用 - 研究团队利用CRISPR基因敲入技术,将IL-12和IL-2分别插入NR4A2和RGS16内源性启动子位点,实现肿瘤局部化表达[8][9] - NR4A2启动子相比合成NFAT启动子展现更优的肿瘤特异性表达,显著提高小鼠长期存活率且无毒性[9][11] - 该方法激活内源性抗肿瘤免疫并改善CAR-T细胞多效性,适用于患者来源的CAR-T细胞[11] 临床潜力与长期免疫效应 - 治愈后小鼠对继发性肿瘤产生持久免疫力,表明该技术可预防肿瘤复发[12] - 内源性基因调控机制的应用有望扩大装甲T细胞的安全表达范围,突破实体瘤治疗中的免疫抑制和异质性挑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