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rcial Space

搜索文档
科创板开板六周年点评:科创板励精图治,科特估扬帆起航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21 22:14
报告核心观点 - 科创板已发展成为高技术产业优质资产的集聚高地,投融资生态进一步优化,后续成长潜力巨大,持续关注投资机会 [3] 科创板发展现状 - 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科创板企业上市,为A股市场向注册制转型树立典范 [3] - 截至2025年6月12日,科创板已有54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20家通过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以及1家转板上市企业 [3] - 与2019年7月21日科创板开板前相比,A股高技术产业市值大幅增长16.8万亿,其中约37%来自于科创板的贡献;先进制造行业市值增长约14%来自于科创板的贡献 [3] - 2019 - 2024年,科创板研发投入强度持续高于整体A股,2024年研发费用/营业收入进一步上升至10.8% [3] 科创板改革进展 科创成长层 - 2025年7月13日,上交所发布科创成长层指引,作为未盈利企业的管理机制,配合第五套上市规则支持未盈利企业上市,与港股18A机制类似 [3] - 港股18A自2018年4月以来支持一批创新药企业上市;科创板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中,已有22家上市后实现盈利并“摘U” [3] - 第五套上市标准将前沿科技领域纳入范围,科创板汇聚硬科技资产,投资价值凸显 [3] 预先审核机制 - 2025年6月18日,证监会提出面向优质科技型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允许企业在正式申报前申请预先审阅,过程及结果不公开 [3] - 该机制降低了涉及敏感信息企业的技术泄露风险,提升融资效率,拓展估值空间,与境外“秘密递交”制度类似,或成中概股回归选择地之一 [3] 并购潮 - 伴随2024年6月“科创板八条”出台,科创板并购事件数量占比从2023年的4%跃升至2024年的12%,2025年上半年达18% [3] - 2024年9月“并购六条”将收购未盈利资产提升为A股市场政策导向,体现科创板试验田作用 [3] - 科创板涌现一批代表并购案例,如“A收A”“H收A”等;2025年5月修订的《重组办法》“四个首次”直击硬科技并购估值退出痛点 [3] - 本轮并购潮,科创类资产作为被收购方有望兑现最大弹性,关注电子、计算机、医药生物领域 [3] 规则对比 科创成长层与港股18A规则对比 - 科创成长层2025年6月设立,是科创板内部分层级制;港股18A 2018年4月设立,是港交所主板特殊上市规则 [4] - 科创成长层定位广泛科技型企业,港股18A主要服务生物科技公司 [4] - 两者在纳入、调出标准及标识上存在差异 [4] 《重组办法》对应硬科技资产并购痛点 - 首次建立简易审核程序,提高审核效率,解决技术整合进度偏慢问题 [10] - 首次调整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监管要求,允许收购未盈利科技资产,解决科技资产估值难问题 [10] - 首次建立分期支付机制,可分期发行股份支付对价,解决科技企业估值与业绩对赌矛盾 [10] - 首次引入私募基金“反向挂钩”安排,鼓励长期资金参与并购,解决私募退出难问题 [10]
NASA plans to stream rocket launches on Netflix starting this summer
CNBC· 2025-07-01 02:49
NASA与Netflix合作 - NASA将与Netflix合作,从2020年夏季开始在该平台直播火箭发射、太空行走和地球太空视角等内容 [1] - 合作旨在扩大全球受众覆盖,但原有NASA应用和网站仍提供免费无广告的直播内容 [1] - 2023年推出的NASA+平台旨在简化公众获取太空内容的途径,符合1958年《国家航空航天法》的公众传播要求 [2] 商业航天发展动态 - 2025年上半年SpaceX已完成81次商业火箭发射,保持美国唯一获认证的国际空间站载人飞船运营商地位 [3] - 行业呈现商业发射激增趋势,NASA同期专注于近地轨道任务支持 [3] Netflix市场表现 - 平台用户规模超7亿,2025年初以来股价累计上涨51%,当前处于历史高位 [4]
Cantor Boosts Rocket Lab Target to Street-High $35
MarketBeat· 2025-06-19 19:28
分析师评级与目标价 - Cantor Fitzgerald将Rocket Lab目标价从29美元上调至35美元 涨幅22% 为华尔街最高目标价 反映对公司商业航天领域增长前景的信心 [1][3][4] - 13位分析师中1人给予强力买入 7人买入 5人持有 共识目标价28 1美元 较当前27 85美元有0 9%上行空间 [3][6] - Roth Capital与Cantor Fitzgerald并列最高目标价35美元 [6] 业务进展与战略优势 - 公司拥有66次成功发射记录 并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进行Neutron火箭首次试飞 [1][4] - 近期收购Mynaric和Geost增强端到端太空系统能力 [4] - 10 7亿美元订单储备支撑2025财年31-33%收入增长预期 [5] 发射业务动态 - Electron火箭2025年计划执行20次任务 今年保持100%成功率 近期获两项商业客户专属发射合同 首项任务Symphony In The Stars定于6月20日后执行 [7][8][9] - 发射地点覆盖新西兰与美国弗吉尼亚基地 服务商业 民用及政府客户 [9] 市场竞争与政策环境 - 分析师认为公司相较SpaceX具备竞争优势 可能受益于特朗普政府太空部队计划及特朗普与马斯克的紧张关系 [5]
Maritime Launch Receives Additional Infrastructure Reimbursement Approval for Over $10 Million from the Province of Nova Scotia for an Additional Small Launcher Launch Pad
Prnewswire· 2025-06-06 20:30
政府支持与资金批准 - 公司获得新斯科舍省批准约1050万美元的资本投资税收抵免(CITC) 用于建设小型运载火箭专用发射台 [1] - CITC计划旨在通过批准项目鼓励新斯科舍省资本投资 该计划可抵消25%的合格资本支出 最高可达1亿美元 [5] - 新斯科舍太空港已累计获得3070万美元CITC资金支持合格基础设施项目 [2] 项目规划与建设 - 专用发射台将作为独立平台 服务于公司日益增长的全球发射客户群 [3] - 项目包含全套专业基础设施 包括火焰转向器 气体推进系统接口 电力系统等关键任务组件 [3] - 太空港将成为加拿大首个商业轨道发射综合体 [8] 经济与社会效益 - 项目运营后将创造约30个本地工作岗位 涵盖技术 运营和维护等岗位 [7] - 基础设施建设和持续运营将带动当地建筑 酒店和服务行业需求 [7] - 太空港将锚定地区高科技产业 帮助经济多元化 使新斯科舍成为全球太空和卫星公司目的地 [7] 战略意义 - 项目将增强加拿大在卫星通信领域的自主能力 [7] - 基础设施将支持加拿大商业航天部门发展 为农村地区带来就业 创新和全球投资 [3] - 新斯科舍省政府表示该项目将创造令人兴奋的发展机会 特别是农村地区居民 [4]
维珍银河控股(SPCE):商业航班预计于2026年夏季开通;中性评级
高盛· 2025-05-20 15: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对报告公司维持“中性”评级,自2020年10月23日起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开放未来宇航员销售,商业太空飞行仍计划于2026年年中进行,且公司继续建造Delta级宇宙飞船,但目前公司相对于现金余额以较快速度消耗自由现金,能否在无需额外资金的情况下实现规模增长存疑,且其产品需求目前难以衡量,难以确定业务收入和运营利润率 [1] 各部分总结 关键数据 - 公司市值1.701亿美元,企业价值3.28亿美元,3个月平均每日交易量1470万美元,并购排名为3 [3] - 高盛预测公司2024 - 2027年的收入分别为700万美元、950万美元、1.605亿美元和3.425亿美元;EBITDA分别为 - 2.885亿美元、 - 2.931亿美元、 - 1.478亿美元和1520万美元;EBIT分别为 - 3.766亿美元、 - 3.608亿美元、 - 2.255亿美元和 - 6750万美元;EPS分别为 - 13.89美元、 - 12.25美元、 - 6.67美元和 - 2.21美元 [3] 季度关键要素 - 2025年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为 - 7200万美元,优于FactSet共识的 - 7700万美元和高盛估计的 - 8700万美元,该季度产生了50万美元的收入 [2] - 该季度自由现金流为 - 1.22亿美元,上一季度为 - 1.17亿美元,去年同期为 - 1.26亿美元,公司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自由现金流使用量为 - 1.15亿至 - 1.05亿美元 [2] 财务比率与估值 - 2024 - 2027年公司的EV/EBITDA分别为NM、NM、NM、26.1;EV/销售分别为25.6、32.0、2.5、1.2;FCF收益率分别为 - 113.8%、 - 293.2%、 - 41.1%、0.0% [8] - 总营收增长率分别为3.5%、34.5%、NM、113.4%;EBITDA增长率分别为30.0%、8.2%、42.5%、85.6%;EPS增长率分别为 - 831.7%、11.9%、45.6%、66.9% [8] 损益表 - 2024 - 2027年公司的总收入分别为700万美元、950万美元、1.605亿美元和3.425亿美元;EBITDA分别为 - 3.612亿美元、 - 3.315亿美元、 - 1.905亿美元和 - 2750万美元;EBIT分别为 - 3.766亿美元、 - 3.608亿美元、 - 2.255亿美元和 - 6750万美元 [12] 资产负债表 - 2024 - 2027年公司的总资产分别为9.612亿美元、6.706亿美元、6.471亿美元和6.721亿美元;总负债分别为6.389亿美元、6.290亿美元、6.369亿美元和6.457亿美元;总普通股权益分别为3.223亿美元、4160万美元、1030万美元和2640万美元 [13] 现金流量表 - 2024 - 2027年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3.527亿美元、 - 2.859亿美元、0、5000万美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1.757亿美元、1.837亿美元、 - 7000万美元和 - 5000万美元;融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1.343亿美元、2970万美元、0和0 [13] 1Q25业绩对比 - 2025年第一季度总销售额为50万美元,高于高盛估计的40万美元;调整后EBITDA为 - 7220万美元,优于高盛估计的 - 8670万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 - 2.38美元,优于高盛估计的 - 3.47美元 [15] 估计修订 - 高盛将2025 - 2027年的EPS估计从 - 10.31美元、 - 7.95美元、 - 3.02美元修订为 - 12.25美元、 - 6.67美元、 - 2.21美元,将12个月目标价从36美元修订为32美元 [19] - 目标价基于三种潜在情景的加权混合得出,包括2026年EV/销售倍数、亚轨道稳态和“一切顺利”情景(包括高速旅行和轨道太空旅游) [19] 价格目标方法 - 2026年EV/销售情景下目标价为27.95美元,权重60%;亚轨道稳态情景下目标价为21.14美元,权重20%;“一切顺利”情景下目标价为55.00美元,权重20%,最终目标价为32.00美元 [21][22] 相关概念解释 - GS因子分析通过将关键属性与市场和行业同行进行比较,为股票提供投资背景,包括增长、财务回报、倍数和综合四个关键属性 [26] - 并购排名用于评估公司被收购的可能性,1代表高(30% - 50%)概率,2代表中(15% - 30%)概率,3代表低(0% - 15%)概率 [28]
行情落地续飞,机器人为什么停不下来?
格隆汇APP· 2025-03-05 19:31
一、今日盘面及消息催化:机构主导行情落地起飞,机器人打完太极又要长跑停不下来 今天上午大洋两岸开会都备受市场瞩目,我们的大A因为资金成分复杂走得震荡些,不过最终有惊无险,三大股指都收红;港股则气势如虹,科 技和消费双齐飞,恒指收涨2.84%,恒生科技指数涨4.02%。 结合资金结构和上涨个股来看,今天港A股的上涨行情都是机构在主导,其中A股主力净流入预计超380亿,港股南向净买入83.69亿,一改前两 天颓势。 板块表现方面, 人形机器人继续强势 ,工程机械、算力租赁、商业航天等板块涨幅居前,前期高低轮的光伏设备、房地产、医药商业、化肥等 板块跌幅居前。 今天我们这边整体都符合市场预期甚至有部分超预期,对岸则继续各种表演但还算不越规(其中特朗普称应废止520亿美元的芯片法案则显得突 然),而市场经过前面不到一周的休整,在两边大事件平稳落地后,整个市场风偏和中国资产行情也大概率续飞,后面产业政策和行业事件驱动 的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质力行情仍将继续。 正如我们在上周三文章 《券商合并小作文带飞大盘,两会行情正在展开?》 所提到的两会中新质力板块会有表现,而主线科技牛引领的中国资 产重估行情则仍将继续。 那么,最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