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蛋白偶联受体(GPCR)

搜索文档
Cell重磅:华人团队开发新型镇痛药物,效果突出且避免成瘾等副作用
生物世界· 2025-05-20 11:03
疼痛治疗行业现状 - 疼痛是就医首要原因 全球超6亿人受背痛影响[2] - 阿片类药物在美国广泛使用但存在成瘾风险 已被联邦医疗保健机构列为需替代的优先事项[2] - 过去30年研究聚焦外周感觉神经元离子通道(Nav1 7/1 8) 但需同时靶向PNS和CNS以应对慢性疼痛[2] - GPCR作为最大药物靶点家族 在PNS和CNS中广泛表达 包含镇痛靶点[2] 新型止痛药SBI-810研发突破 - 杜克大学团队开发β-arrestin2偏向性NTSR1变构调节剂SBI-810 通过Cell发表研究成果[3] - 药物特点:强效镇痛(急/慢性疼痛) 精准靶向NTSR1 仅激活β-arrestin2信号 无成瘾性[3][8] - 动物实验显示:全身/局部给药均有效 抑制术后/炎症/神经性疼痛模型 效果优于阿片类药物[5][8] SBI-810作用机制 - 需NTSR1和βarr2参与 不依赖NTSR2或βarr1[8] - 抑制脊髓伤害性神经元突触传递 阻断NMDA受体和ERK信号通路[8] - 降低初级神经元Nav1 7表达和动作电位 减弱C纤维反应[8] - 阻断外周(背根神经节)和中枢(脊髓)敏化作用[8][10] 临床价值与竞争优势 - 可减轻阿片类药物滥用 避免便秘/耐受性增强/戒断症状[8] - 不损害运动认知功能 解决现有止痛药核心缺陷[8] - 作用机制同时覆盖PNS和CNS 实现强效与安全性平衡[10] - 已申请多项专利 将推进人体临床试验[3]
两个月内达成超50亿美元潜在规模交易,诺和诺德疯狂押注新一代减重疗法
第一财经· 2025-05-14 21:40
诺和诺德市值与竞争态势 - 诺和诺德市值自一年前高位蒸发超过50% [1][3] - 礼来GLP-1药物替尔泊肽在"头对头"研究中减重疗效全面超越司美格鲁肽 [1][3] - 自3月中旬以来替尔泊肽在美国处方量已超过司美格鲁肽 [3] 诺和诺德近期投资布局 - 5月14日与美国Septerna达成22亿美元合作协议开发口服小分子减重药(含2亿美元预付款) [1] - 3月与Lexicon Pharmaceuticals达成10亿美元授权协议获取肥胖症药物权利 [3] - 3月以潜在20亿美元收购中国联邦制药三靶点激动剂减重药全球权利 [3] 行业竞争格局 - 罗氏3月宣布斥资53亿美元与Zealand Pharma合作开发长效胰淀素类似物petrelintide [4] - 诺和诺德在口服减重药开发暂时领先 司美格鲁肽口服版已获美国FDA受理上市申请 [4] - 中国成为减重疗法主要竞争市场 各公司积极构建数字化慢病生态圈 [4] 诺和诺德数字化战略 - 5月13日与平安健康医疗科技达成战略合作构建肥胖症全周期服务闭环 [4] - 此前已与京东、腾讯等科技公司健康医疗平台开展合作 [4] - 合作重点覆盖"认知提升-诊疗干预-长期管理"全流程 [4] 研发管线进展 - 与Septerna合作开发4个针对GPCR靶点的小分子疗法 [3] - GPCR靶点涉及代谢、内分泌、细胞生长和免疫反应等生理过程 [3] - 公司强调正在开发涵盖肽和小分子药物的广泛产品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