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与税收倒挂

搜索文档
为什么税收增速跟不上GDP增速?
经济观察报· 2025-07-04 22:41
税收与GDP增速背离 - 2025年前五月全国税收收入79156亿元,同比下降1.6%,降幅比1-4月收窄0.5个百分点 [2] - 2024年税收增速与GDP剪刀差扩大到-8.4%,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拉大至-8.9% [2] - 此前2016年、2019年、2022年税收落后GDP幅度分别为1.9%、5%和6.5%,主要因税制改革或减税政策 [2] PPI对税收的影响 - 2025年一季度GDP实际增速5.4%,但名义增速仅4.6%,部分因PPI持续负增长 [7] - 5月PPI环比降0.4%,同比降3.3%,降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 [9] - PPI下跌导致增值税税基萎缩(如产品售价从100元降至95元,增值税降幅达50%) [9][10] - PPI通缩压制工业税收,CPI微涨对消费相关税收支撑有限 [10] 企业所得税下滑原因 - 1-5月企业所得税21826亿元,同比下降2.5% [11] - 核心原因是企业利润收缩: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3% [11] - PPI同比下降2.7%挤压利润率,消费和投资增速放缓限制营收增长 [11][12]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小微企业减免政策减少应税利润 [13] 产业分化对税收影响 - 税收高度集中在制造、批零、金融、房地产、采矿等行业,这些领域正经历调整 [15] - 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导致税源结构变化:多数新能源车企未盈利,企业所得税贡献有限 [15] - 传统高利润行业(房地产、煤炭、钢铁)萎缩,新兴产业(新能源、半导体)尚未完全接棒 [15] - 资源税、消费税等关联税种同步承压:PPI下跌导致资源品价格下降 [16] 个人所得税增长 - 1-5月个人所得税6572亿元,同比增长8.2% [18] - 经济回暖带动居民收入增长:2025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4.9% [18] - 服务业快速反弹(餐饮、旅游、娱乐)及高收入行业(金融、IT、科研)薪资上涨 [18] - 灵活就业与新兴职业(直播、网红)税收贡献增长,2024年劳务报酬个税同比增9.2% [19] - 财产性收入回暖:2024年股权转让个税收入增长22%,2025年一季度股市反弹 [19]
为什么税收增速跟不上GDP增速?
搜狐财经· 2025-07-04 22:03
税收收入与GDP增速背离 - 2025年前五月全国税收收入79156亿元,下降1.6%,降幅比1—4月收窄0.5个百分点 [2] - 2024年税收增速与GDP的剪刀差扩大到-8.4%,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拉大至-8.9% [2] - 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关税、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 [2] - GDP是核算数据,为不变价,而税收收入是汇总数,体现为现价,在通货紧缩语境下二者增长口径产生非同步状态 [3] - 现行税制多体现为生产型流转税制,与市场主体活跃度息息相关 [3] PPI对税收的影响 - 2025年一季度GDP实际增速为5.4%,但名义增速仅为4.6%,部分原因是PPI持续负增长 [4] - 5月P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3.3%,降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 [6] - PPI持续负增长压缩企业利润,影响企业所得税 [6] - 增值税等流转税以商品流转的增值额计税,若产品售价下降,即使销量稳定也会直接影响税收收入 [6] - 国际输入性因素和国内部分能源、原材料价格阶段性下行是PPI环比下降的主要原因 [6] 企业所得税下滑原因 - 1—5月企业所得税为21826亿元,同比下降2.5% [7]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3%,直接影响企业所得税税基 [7] - PPI挤压企业利润,2024年PPI同比下降2.7%,企业产品售价下跌但成本相对刚性 [7] - 消费和投资增速放缓限制企业营收增长,如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5.2% [8]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小微企业减免政策等税收优惠减少应税利润 [8] 产业分化对税收的影响 - 税收高度集中在制造、批零、金融、房地产、采矿等行业,但这些领域正经历调整 [10] - 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加速,但新能源车企多数未盈利,企业所得税贡献有限 [10] - 传统高利润行业如房地产、煤炭、钢铁等利润大幅减少,新兴产业尚未完全接棒 [10] - 低税负行业如农林牧渔、教育对税收贡献较小,难以弥补缺口 [10] - 工业品降价但原材料和人工成本难降低,挤压产业利润率,周期性行业利润波动明显 [10] 个人所得税增长原因 - 2025年1—5月个人所得税收入6572亿元,同比增长8.2% [12] - 经济回暖居民收入增加,2025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9% [12] - 大数据技术应用提升征管能力,金融市场交易活跃带动居民股息红利所得增长 [12] - 服务业特别是接触型服务业快速反弹,相关从业者收入回升 [12] - 金融、IT、科研等行业薪资水平受经济波动影响小,成为个税主力贡献群体 [12] - 灵活就业与新兴职业如直播、网红等通过劳务报酬申报个税增长显著 [13] - 股权转让、投资收益等财产性收入回暖,如2024年股权转让个税收入增长2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