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 + ADC
搜索文档
荣昌生物(688331):财务状况改善显著,IO+ADC临床开发加速
华安证券· 2025-10-31 14:58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买入(维持)[1] 核心观点 - 公司财务状况改善显著,IO+ADC临床开发加速 [1] - 公司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27%,归母净利润同比减亏48.60%,单季度环比减亏显著 [1] - 公司核心产品泰它西普新适应症申报取得进展,管线产品研究成果丰硕,多次发表于顶级医学期刊 [2][8][10]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将持续增长,并于2027年实现扭亏为盈 [11][1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三季报业绩**: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20亿元,同比+42.27%;归母净利润-5.51亿元,同比+48.60%;扣非归母净利润-5.45亿元,同比+50.31%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业绩**:收入为6.22亿元,同比+33.13%;归母净利润为-1.01亿元,同比减亏65.24%,环比减亏48.25% [1] - **盈利能力改善**: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为84.27%,同比+4.51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115.44%,同比-54.98个百分点,其中研发费用率大幅下降43.63个百分点 [3] - **现金流改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17亿元,同比+125.99% [3] - **财务预测**: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22.5亿元、28.7亿元、36.3亿元,同比增长31.1%、27.5%、26.6%;归母净利润预计于2027年转正为0.7亿元 [11][13] 产品研发与商业化进展 - **泰它西普(泰爱®)**:用于治疗原发性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的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成为该领域首个申报上市的国产原研新药 [2] - **泰它西普其他进展**:干燥综合征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受理;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国3期临床研究成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其他自身免疫病3期临床试验正在启动;海外重症肌无力和干燥综合征3期临床正在推进 [8] - **维迪西妥单抗(ADC)**:联合治疗一线尿路上皮癌3期研究成果在ESMO 2025公布并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胃癌联合治疗一线HER2低表达3期临床入组中;海外尿路上皮癌单药二线治疗准备上市申报 [8][10] - **RC28-E(眼科FIC品种)**:中华区及亚洲区域权益授权给日本参天公司,首付款2.5亿元人民币,潜在里程碑付款超10亿元;糖尿病黄斑水肿上市申请已获受理 [10] - **双抗平台产品RC148**:正在进行一线非小细胞肺癌联合治疗2期临床,已完成患者入组,计划启动3期临床;在2025年ESMO大会上公布了与RC118联合治疗二线胃癌的积极数据 [10] 公司基本信息 - 收盘价:88.66元 [4] - 总股本:564百万股 [4] - 总市值:499.7亿元 [4] - 流通市值:143.8亿元 [4]
医药健康:2025年秋季策略会速递:创新药BD:趋势向上,热点扩散
华泰证券· 2025-09-01 16:34
核心观点 - 国产创新药对外授权(BD)交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2025年初至8月27日已达成83项交易(同比增长57%) 总金额达845.31亿美元(同比增长185%) 首付款43.21亿美元(同比增长165%)[2][8] - 创新药出海热点从肿瘤双抗扩散至自免、肿瘤ADC、代谢三大赛道 国产创新药在全球BD交易中占比显著提升 项目数量占比超15% 金额占比超50%[2][10] - 自免领域国产创新药在双抗等下一代疗法研发进度位列全球第一梯队 部分前沿靶点具备全球独家性[2][22] - 肿瘤ADC领域国产管线数量占全球近50% 在ADC迭代升级的新方向上布局丰富[3][29] - 代谢领域GLP-1类药物市场潜力巨大 2024年全球销售额突破500亿美元 国产创新药凭借高研发效率和性价比为MNC提供多样化资产选择[4][30] 国产创新药BD出海表现 - 2025年全球创新药BD交易数量540项(同比增长24%) 总金额1634.10亿美元(同比增长73%)[8] - 国产创新药BD出海交易数量83项(同比增长57%) 超过2024年全年92项的90% 总金额845.31亿美元(同比增长185%) 是2024年全年488.13亿美元的1.73倍[8] - 重磅交易(总金额10亿美元以上或首付款2亿美元以上)达17笔 在全球创新药BD重磅项目中占比提升至35%[10] - 国产创新药在全球BD交易中地位显著提升 项目数量占比从2019年3%升至2025年15%以上 金额占比从2019年1%大幅提升至2025年50%以上[10] 自免领域发展机遇 - 自免为全球第二大治疗领域 2028年预计占药物总额10.7% 2024年全球销售额TOP100药物中自免药物占21个 总销售额超1000亿美元[17] - 现有单抗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方面存在局限 已有4款自免单抗历史年销售额逾百亿美元[17] - 升级方向包括靶点联合(如TSLP/IL-13双抗)、长效化(给药间隔延长至6个月)、口服剂型(如IL-23环肽)[2][24] - 国产创新药在前沿靶点布局全球领先 如康诺亚TSLP/IL-13双抗、先声药业TL1A/IL-23p19双抗、恒瑞医药IL-36/IL-23p19双抗等[22] 肿瘤ADC领域优势 - 全球已有18款ADC获批上市 2024年有6款ADC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 IO+ADC逐渐成为肿瘤治疗共识方案[25] - 国产ADC研发实力强劲 全球在研ADC资产近1500项 其中中国企业原研700+项 占比近50%[29] - 国产ADC出海交易数量占比逐年攀升 2023-2025年均在40%左右[29] - 升级方向包括新靶点(如CDH17、EGFR/HER3)、新载荷(如双毒素、分子胶)、双靶点、双载荷等[29] 代谢领域GLP-1机会 - GLP-1类药物市场空间广阔 2024年全球销售额突破500亿美元 2030年有望超1300亿美元[30] - 竞争格局尚未定型 除礼来、诺和诺德外 MNC大多处于研发早期甚至无布局[4][30] - 研发方向包括长效化(月制剂)、口服小分子、多靶点(GLP-1/GIP/GCGR)、组合疗法(胰淀素、CB1)、适应症拓展(心血管、MASH等)[32] - 国产GLP-1交易活跃 2023年11月诚益生物GLP-1小分子授权阿斯利康(总金额20.1亿美元) 2024年5月恒瑞医药3款GLP-1产品授权贝恩资本(总金额60.35亿美元) 2024年12月翰森制药GLP-1小分子授权默沙东(总金额20.12亿美元)[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