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dult文化

搜索文档
“童心经济”当道,品牌如何让成年人为“幼稚”买单?
36氪· 2025-06-02 12:16
童心经济崛起 - 六一儿童节营销对象从儿童转向25-35岁年轻父母群体,占比达68% [2] - 怀旧元素商品成为消费驱动力,品牌通过童年记忆商品激发购买欲望 [2] - Kidult文化推动成人玩具市场,形成"六一大人节"现象 [25][32] 玩具营销策略 - 快餐三巨头(肯德基/必胜客/麦当劳)均采用IP联名玩具作为核心打法 [7][12][16] - 肯德基联名三丽鸥推出Hello Kitty数码相机,支持1080P拍摄并配备64G内存,开售即引发抢购及二手溢价 [7] - 必胜客联名宝可梦推出5款沙滩主题玩具,皮卡丘遥控碰碰车最受欢迎 [12] - 麦当劳联名荷兰艺术家推出麦乐鸡碰碰车等玩具,去年麦麦对讲机导致系统崩溃 [16] IP运营方法论 - 经典IP优先策略:三丽鸥/宝可梦/海绵宝宝等成熟IP自带流量基础 [16][31] - IP创新双路径:肯德基增加玩具实用性(数码相机功能),麦当劳通过艺术家重塑IP形象 [17] - 传播矩阵构建:KOL测评引发自来水传播,社交平台"对成年人刚好"话题发酵 [17] 迷你杯营销现象 - 茶饮品牌通过规格缩小制造视觉反差,一点点/NOMO/林里推出200-300ml迷你杯 [18][20][22][24] - 价格策略分化:林里mini杯定价6.1元(vs大杯22元),奈雪侧重联名周边(餐盘/镜子) [22][24] - 细分人群覆盖:满足小饮量/尝鲜党/怕胖党需求,降低消费负罪感 [24] 复古怀旧营销 - 星巴克联名小霸王推出mini游戏机,内置12款经典游戏 [27] - MANNER推出一次性胶片机,利用数码时代的反差感触发情怀 [29] - 瑞幸联名海绵宝宝抽象玩具,通过"摆烂鱼"形象引发年轻群体共鸣 [31] - 怀旧经济底层逻辑:菲利普·科特勒理论证实怀旧元素能有效刺激消费 [33]
上海一季度社零总额下滑,零售市场这些细分赛道值得关注?
南方都市报· 2025-04-30 18:09
上海一季度社零数据表现 - 2025年一季度上海社零总额4057.45亿元,同比下降1.1% [1][2] - 3月单月社零1280.06亿元,同比下降1.5%,商品零售与餐饮收入同步下滑1.5% [2] - 商品零售额3559.85亿元(-0.8%)降幅小于餐饮收入497.6亿元(-3.4%) [2] 细分品类消费分化显著 - 汽车类消费降幅最大:单月124.62亿元(-18.5%),一季度322.43亿元(-13.1%) [2] - 金银珠宝类单月28.73亿元(-13.7%),文化办公用品类一季度99.02亿元(-8%) [2] - 粮油食品类逆势增长:单月113.82亿元(+12.9%),一季度380.64亿元(+10.3%) [2] - 通讯器材类表现亮眼:单月59.89亿元(+8.6%),一季度198.71亿元(+10.7%) [2] 零售商业新趋势 - Kidult文化崛起:IP型杂货店铺面积同比增长19%,迪士尼、乐高、泡泡玛特等品牌通过童趣营销吸引成年人 [3] - 经典品牌复兴:具备情感连接的经典品牌通过门店重塑回归主流,展现抗周期能力 [4] - 运动品类持续高增长:唯一连续两年双位数增长的品类,骑行、登山等专业运动带动新店扩张 [4] - 商业空间创新:商场利用绿地/楼顶搭建户外场景,增设滑板、攀岩等体验式消费区域 [4] 行业结构性机会 - 奢侈品牌加速升级核心门店体验,户外运动与宠物经济等细分赛道涌现首店 [3] - 零售品牌扩张热度升温,差异化创新业态受关注,商业地产进入租户优化窗口期 [3] - 运动及户外品牌积极增设门店,功能性细分品类推动商业空间改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