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搜索文档
ACM Research Announces Major Upgrades to Its Ultra C wb Wet Bench Cleaning Tool for Advanced Chip Manufacturing
Globenewswire· 2025-07-25 04:05
文章核心观点 ACM宣布对其Ultra C wb清洗工具进行重大升级,新功能旨在满足先进节点制造工艺的技术要求,升级后的工具在蚀刻均匀性、颗粒去除性能等方面有显著提升 [1][2][3] 公司介绍 - ACM是一家为半导体和先进封装应用提供晶圆和面板处理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开发、制造和销售包括清洗、电镀等多种半导体工艺设备,致力于提供定制化、高性能、成本效益高的工艺解决方案 [1][7] 技术升级 - 升级后的Ultra C wb采用专利待批的氮气(N₂)鼓泡技术,解决了先进节点工艺中磷酸常规湿台工艺的湿蚀刻均匀性差和副产物再生长问题,提高了磷酸传输效率,促进了蚀刻槽内温度、浓度和流速的均匀性,避免副产物积累 [2] 新功能及优势 - 增强蚀刻均匀性:与传统批量湿法清洗工艺相比,Ultra C wb平台采用N₂鼓泡技术,将片内和片间湿蚀刻均匀性提高了50%以上 [6] - 增强颗粒去除性能:Ultra C wb平台的先进清洁能力已在先进节点工艺中去除特殊磷酸添加剂的有机残留物方面得到验证 [6] - 扩展工艺能力:升级后的工作台模块适用于三层先进节点工艺,兼容多种化学溶液,更多层和应用正在客户现场开发中 [6] - 专有设计:专利申请中的氮气鼓泡技术设计可产生均匀性好的大尺寸气泡,气泡密度可精确控制,该核心技术可应用于ACM的Ultra C Tahoe平台 [6]
首款“印度制造”芯片今年问世,并计划实现量产;自主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已在我国多地商业化部署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7-22 11:02
量子计算机商业化部署 - 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已在多地部署3台不同版本,分别服务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高校人才培养及特定用途 [1] - "本源悟空"由本源量子自主研制,目前全球仅美国、加拿大和中国具备量子计算机商业化部署能力 [1] 激光技术突破 - 哈工大团队攻克传统激光技术瓶颈,开发出可自由调控发射波前的新型激光光源 [2] - 该成果实现激光波前形态自由调控,推动激光技术从"固定模斑"向"自由定制"跨越 [2] - 技术突破将大幅提升激光在通信、计算、感知、成像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2] 印度芯片制造进展 - 印度首款国产芯片将于今年问世,6家半导体工厂正加速建设 [3] - 印度计划在今年实现"印度制造"芯片量产 [3] 深远海养殖装备突破 - 全球首艘8万吨级通海养殖工船"森海先锋"号完成交付 [4] - 该船是全球首个获得中国船级社完全入级认证的通海型养殖工船 [4] - 标志着中国在深远海智能化、规模化养殖装备领域实现突破 [4]
SKYT Gross Margin Rises on Wafer Services Rebound: Is it Sustainable?
ZACKS· 2025-07-10 00:45
公司业绩与产品 - 2025年第一季度非GAAP毛利润从1340万美元增至1480万美元 毛利率提升730个基点至242% 主要得益于2025年1月推出的ThermaView热成像平台[2] - ThermaView获得两家美国主要国防承包商采用 带动晶圆服务收入环比增长70%至750万美元 推动产品结构转型[3] - 完成Fab 25收购将显著提升制造能力和先进技术服务能力 为满足基础半导体技术需求增长奠定基础[4] 财务展望 - 预计2025全年GAAP和非GAAP毛利率将维持在23%-27%区间 成本控制改善和工具组合优化可能在下半年带来额外提升空间[5] - 2025年Zacks共识收入预期为307亿美元 同比下滑1026% 每股亏损预期为001美元 同比恶化11667%[12] 竞争格局 - GlobalFoundries 2025年Q1收入达16亿美元 在政府 航空航天 汽车和工业领域与公司直接竞争 其AI相关半导体制造的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优势[6] - ON Semiconductor在汽车和工业领域智能功率解决方案具有垂直整合优势 尤其在电动汽车市场的ADAS和传感器需求推动下形成竞争壁垒[7] 估值与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年内下跌233% 同期Zacks计算机与科技板块上涨7% 半导体行业上涨134%[8] - 当前远期12个月市销率为148倍 显著低于行业86倍的平均水平 价值评分为B级[11] - Zacks评级为3级(持有) 2025年6月季度每股亏损预期为017美元 9月季度转为盈利009美元[15]
Sulfolane Market Report 2025-2030, with Key Player Profiles for Chevron Phillips Chemical, Sumitomo Seika, Liaoyang Liaodong Fine Chemical, The Sulfolane Company, Liaoning Guanghua Chemical & more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6-24 00:47
行业概述 - 环丁砜是一种具有高热稳定性、化学惰性和优异溶解性的极性有机溶剂 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清洗、电解液配方和芳烃萃取领域 [2] - 行业专注于高纯度溶剂以满足电子、能源存储和石化领域的高端应用需求 关键趋势包括低水环丁砜、可持续生产和下一代电池技术集成 [2] - 全球环丁砜市场规模2024年为1 5-2 8亿美元 预计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3 5%-5 5% 增长驱动力来自半导体制造和锂离子电池需求 [3] 区域分析 - 北美预计增长率3 3%-5 3% 美国因半导体和石化产业对高纯度环丁砜的需求领先 [8] - 欧洲增长率3 0%-5 0% 德国推动可持续溶剂在电池应用中的需求 [8] - 亚太地区增速最高达4 0%-6 0% 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半导体及电池产业是主要驱动力 [8] - 其他地区如巴西增长率2 8%-4 8% 主要应用于石化领域 [8] 应用分析 - 半导体清洗溶剂应用预计增长4 0%-6 0% 晶圆清洗对高纯度配方的需求提升 [8] - 电解液溶剂应用增长3 8%-5 8% 锂离子电池高性能电解液创新推动 [8] - 苯/甲苯/二甲苯萃取溶剂增长3 5%-5 5% 炼油厂芳烃萃取工艺效率提升 [8] 主要厂商 - 雪佛龙菲利普斯化工(美国)专注于石化萃取领域 以先进溶剂技术著称 [8][17] - 住友精化(日本)专攻半导体清洗用高纯度环丁砜 [8][17] - 辽阳辽东精细化工(中国)生产电解液溶剂 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 [8][17] - The Sulfolane Company(美国)提供电池专用溶剂解决方案 [8][17] - 辽宁光华化工(中国)专注于芳烃萃取 提供成本优势方案 [8][17] 产能动态 - The Sulfolane Company 2021年扩产2万吨 总产能达2 7万吨 [9] - 辽阳辽东精细化工维持8000吨产能 支持半导体应用 [9] - 辽宁光华化工运营1 8万吨产能 聚焦芳烃萃取 [9] 增长驱动因素 - 半导体需求增长推动清洗溶剂应用 [8] -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技术进步 [8] - 亚太地区电子产业扩张带来市场机遇 [8] 市场挑战 - 高生产成本限制成本敏感型应用 [13] - 化学溶剂监管趋严增加合规成本 [13] - 溶剂处置的环境问题制约市场扩展 [13]
刚刚,国产晶圆代工双雄,业绩最新亮相
36氪· 2025-05-08 20:14
中芯国际2025年Q1财报表现 - Q1营业收入163.01亿元(22.47亿美元),同比增长29.4%,环比增长1.8% [1][3] - Q1净利润13.56亿元,同比增长166.5%,主要因晶圆销量上升和产品组合优化 [1] - 毛利率22.5%,环比持平,产能利用率89.6%,环比提升4.1个百分点 [3] - Q2收入指引环比下降4%-6%,毛利率指引18%-20% [3] 华虹半导体2025年Q1财报表现 - Q1销售收入5.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6%,环比增长0.3% [4][5] - 毛利率9.2%,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 [4] - 归母净利润380万美元,同比下滑88%,环比扭亏为盈 [4][5] - Q2收入指引5.5-5.7亿美元,毛利率指引7%-9% [5] 成熟制程市场动态 - 中国关税政策促使美国IDM厂商订单转向大陆代工厂,国产厂商竞争力增强 [8] - 2023-2027年全球成熟制程产能占比70%,市场规模庞大 [9] - 中芯国际已建成7座晶圆厂,月产能67万片(8英寸等效),另有3座12英寸厂在建 [9][11] - 华虹专注特色工艺(功率半导体、模拟芯片等),8英寸月产能17.8万片,12英寸产能持续扩张 [15] 行业竞争格局 - 中芯国际、华虹降价抢单冲击联电、世界先进等台企,28nm价格降幅或超10% [19][20] - 台积电、三星、英特尔加速2nm工艺量产竞争,台积电良率超60%,计划下半年量产 [23] - 2025年全球晶圆代工营收预计增长20%,AI需求推动先进制程产能利用率高位 [25][28] 其他厂商表现 - 台积电Q1营收8392.5亿新台币(同比+41.6%),3nm占比22%,5nm占比36% [27][28] - 晶合集成Q1营收25.68亿元(同比+15.25%),净利润1.35亿元(同比+70.92%) [29][30]
“光靠人盯不住了”!拆解上万张晶圆,这家公司靠AI将芯片良率提升数个百分点
AI前线· 2025-05-02 10:49
半导体工业AI应用现状 - 国内真正跑通AI的半导体工厂不足10%,工业领域应用尚处早期但趋势不可逆[2] - 行业类比2010年智能手机阶段,技术未爆发但需求明确,赛道未饱和[3] - 当前AI主要解决10%通用问题,剩余90%工艺难题依赖行业知识深度结合[3] 喆塔科技核心技术与产品 - 构建"1+3+N"智能生态系统:1个CIM2.0数智化平台(ZetaCube/ZetaDMO/ZetaCloud)+3款拳头产品(ZetaYMS/ZetaDMS/ZetaFDC)+N个行业解决方案[9] - 通过"Know-how编码化"将工艺经验转化为AI规则库,实现新手工程师快速定位根因[8] - 差异化优势在于全流程数据穿透能力,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全链路,工程师决策时间占比从20%提升至80%[18] 实际应用成效 - 良率分析产品效率提升数十倍,进入12英寸晶圆厂验证[9] - 某封测企业通过缺陷检测AI减少人工成本,某晶圆厂预测设备故障避免大规模损失[6][7] - 客户案例显示:数据分析效率提升3-4倍,数据利用率提升100%+,良率稳定提升数个百分点[15][16][10] 商业化进展 - 2018年首个客户即实现盈利,当前合作超100家头部企业(90%为行业龙头),半导体领域占比最高[13] - 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年节省数百万至上千万美元成本,复购率高[13] - 目标客户聚焦泛半导体领域(半导体/光电显示/新能源)中大型企业[13] 技术挑战与应对 - 初期面临数据质量差(错误/缺失/重复)、算法适配不稳定问题,通过构建数据监控体系+大量实验优化解决[22][23] - 领域知识壁垒通过跨领域团队(AI专家+行业资深人士)突破,数据获取依赖合作伙伴关系[25] - 实时性能需求采用迁移学习/少样本学习技术优化,模型泛化能力通过数据多样性训练提升[25]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CIM软件90%份额被应用材料/IBM占据,但架构僵化成本高,国内厂商多缺乏全链路能力[17] - 公司技术护城河在于工艺参数与AI的深度结合(如单类缺陷需分析上万张晶圆图对应蚀刻参数)[30] 未来战略方向 - "三位一体"策略:重点攻坚半导体制造大模型、工业AI算法优化,目标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29] - 持续关注工业AI边缘战场、跨界痛点及数据基础服务(清洗/标注)等细分赛道[32]
Veeco’s Laser Annealing Platform Named Production Tool of Record for New Applications at Leading-Edge Logic Manufacturers
Globenewswire· 2025-04-28 21:00
文章核心观点 - 维易科仪器公司宣布两个前沿逻辑客户选择其激光尖峰退火平台作为环绕栅节点新应用的量产工具,公司有望获得高产量制造订单 [1] 客户选择情况 - 两个前沿逻辑客户选择维易科的激光尖峰退火平台作为环绕栅节点新应用的量产工具,公司预计随着客户推进先进节点,将获得与这些合作相关的高产量制造订单 [1] 公司产品优势及意义 - 公司激光退火平台在新应用中的采用率不断提高,其LSA系统被广泛认为是低热预算应用的最佳退火解决方案,随着先进节点器件几何形状和性能要求的演变,该平台的精确退火变得愈发关键 [2] - 激光尖峰退火是前端半导体制造中使用的毫秒退火技术,可通过激活掺杂剂降低关键晶体管结构的电阻,公司LSA系统能在前沿节点先进器件的降低热预算范围内进行高温退火 [2] - 公司激光退火产品组合还包括NSA500系统,可将退火能力扩展到低热预算应用,这些退火步骤对确定所得器件的电气性能至关重要 [2] 公司简介 - 维易科是一家半导体工艺设备的创新制造商,其激光退火、离子束、单晶圆蚀刻与清洗、光刻和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等技术在先进半导体器件的制造和封装中发挥重要作用 [3]
Lam Research(LRCX)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4-24 09:4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3月季度营收47.2亿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8% [25] - 3月季度递延收入余额20亿美元,与12月季度基本持平,其中预付款呈下降趋势,递延余额的其他组成部分呈上升趋势 [25] - 3月季度毛利润率为49%,处于指引区间高端,高于12月季度的47.5% [34] - 3月季度运营费用7.63亿美元,高于上一季度的7.35亿美元,主要是由于与正在进行的路线图差异化相关的研发活动增加 [35] - 3月季度运营利润率为32.8%,高于12月季度的30.7%,接近指引区间高端 [36] - 3月季度非GAAP税率为13.3%,符合预期,预计2025年6月季度税率将处于个位数区间,之后预计全年税率将处于低至中个位数区间 [36] - 3月季度其他收入支出为700万美元费用,而12月季度为1100万美元收入,主要是由于股权投资收益和利息收入降低 [37] - 3月季度公司分配3.47亿美元用于公开市场股票回购,并支付2.96亿美元股息,返还了63%的自由现金流 [38] - 3月季度摊薄后每股收益为1.04美元,摊薄后股份数量约为12.9亿股,与12月季度基本持平 [39] - 3月季度末现金和短期投资总额为55亿美元,略低于12月季度末的57亿美元 [40] - 3月季度末总债务降至45亿美元,较上一季度减少5亿美元 [41] - 3月季度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62天,低于12月季度的69天 [41] - 3月季度末库存总额为45亿美元,较12月季度略有增加,库存周转率为2.2次,高于上一季度的2.1次 [41] - 3月季度非现金费用包括8700万美元股权薪酬、8300万美元折旧和1400万美元摊销 [42] - 3月季度资本支出为2.88亿美元,较12月季度增加1亿美元,主要是由于在印度购买土地用于实验室扩建 [43] - 预计2025年6月季度营收在50亿美元左右,上下浮动3亿美元;毛利润率为49.5%,上下浮动1个百分点;运营利润率为33.5%,上下浮动1个百分点;每股收益在1.20美元左右,上下浮动0.10美元,基于约12.8亿股的股份数量 [45][4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客户支持业务集团(CSBG) - 3月季度CSBG收入约为17亿美元,较12月季度略有下降,但比2024年同期增长21%,环比下降归因于Reliant Systems收入降低,部分被创纪录的升级收入所抵消 [33][34] 系统业务 - 3月季度内存业务系统收入占比43%,低于上一季度的50%,其中非易失性内存(NAND)占系统收入的20%,低于上一季度的24%,DRAM占系统收入的23%,低于上一季度的26% [26][28] - 3月季度代工业务(Foundry)系统收入占比48%,高于12月季度的35%,创历史新高 [29] - 3月季度逻辑及其他业务系统收入占比9%,低于上一季度的15%,主要是由于前沿支出减少 [3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地区收入占比31%,与上一季度持平,大部分收入来自中国国内客户 [32] - 台湾和韩国收入各占24%,台湾收入创历史新高 [3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重点是交付新产品、先进服务和数字化转型举措,以实现2月投资者日设定的增长和盈利表现目标 [11] - 公司认为三个关键驱动因素将支撑其在未来几年超越整体晶圆厂设备(WFE)增长:一是随着半导体器件复杂性增加,沉积和蚀刻强度上升,公司预计可服务市场(SAM)将比WFE更快扩张;二是凭借公司历史上最强的产品组合,针对如环绕栅极(Gate All Around)、背面电源分配、先进封装和干式极紫外光刻胶处理等十亿美元以上的技术拐点,预计将获得市场份额;三是随着客户寻求公司的升级、自动化和设备智能解决方案以提高生产率和执行力,预计CSBG收入将比公司已安装基础更快增长 [11][12] -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WFE支出在1000亿美元左右 [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认为当前关税和全球经济环境动态变化,但目前尚未看到客户计划有任何重大变化,公司正与客户和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密切监测情况,近年来发展的灵活制造和供应链能力使公司能够减轻关税的直接影响 [10] - 管理层对公司执行2月投资者日制定的超越表现战略充满信心,包括新产品势头、关键客户赢单、已安装基础业务创造价值以及设备智能和虚拟工艺开发创新等方面 [20] - 公司短期内将采取措施减轻关税的直接影响,并密切监测需求变化的长期指标,优先继续提供技术创新和世界级支持,使客户能够更快、更高效、更经济地扩大半导体制造规模 [21]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在沉积业务方面,原子层沉积(ALD)产品取得强劲进展,Stryker Spark ALD工具在领先代工企业的间隔器应用中获得多个关键订单,Altus Halo系统可实现无阻挡层的钼原子层沉积,其钼工艺在领先3D NAND客户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13][14] - 公司在蚀刻业务方面,新的ACARA系统开局良好,巩固并扩大了其在导体蚀刻市场的领先地位,除了领先代工逻辑业务,还在一家主要DRAM制造商中赢得多个关键蚀刻应用订单 [15] - 公司在特种技术方面,取代竞争对手并交付多个用于碳化硅基宽带隙功率器件制造的200毫米PCBD工具,脉冲激光沉积解决方案扩展到更多应用场景,今年将为先进内存应用交付最新工具 [18][19] - 公司的半虚拟解决方案(semi - verse)能力通过应用先进建模、模拟、数据科学、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来提高设备性能和缩短工艺优化时间,最近与三家大客户签署了虚拟制造平台Simulator 3D的新许可协议 [19][20]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1:NAND升级在6月季度之后的可持续性、支出是否会扩大、工具与CSPG升级的占比以及公司在升级市场的份额变化 - 公司认为行业中约三分之二的NAND位仍处于1XX层,有大量位需要升级到2XX层以上,公司在升级自身工具方面具有优势,能够占据大量升级支出份额,随着层数增加,除了现有工具升级,还需要新增如牺牲碳间隙填充、背面沉积工具和ALD间隙填充等新工具,其中钼工艺具有强劲势头,预计最终将被所有客户采用 [54][55][57] 问题2:台湾地区收入的可持续性以及对下半年工具发货量的影响 - 公司表示过去几年一直投资于新工具以增加对前沿代工逻辑的业务覆盖,台湾地区收入增长得益于公司在新产品路线图上的执行,如ACARA导体蚀刻工具和Spark ALD等,以及先进包装等技术拐点。管理层认为这种增长具有可持续性,主要基于环绕栅极节点、先进包装等技术趋势 [59][60][63] 问题3:公司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减轻关税影响 - 公司表示过去几年努力建立了灵活的制造供应链运营,中心围绕美国业务以及亚洲业务,靠近客户和供应链,公司会根据环境和客户情况优化全球各地的能力,以最有效和高效的方式向客户交付工具,公司在全球多地拥有工厂,这种广泛的布局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 [68][69][71] 问题4:公司业务收入是否仍呈现上半年偏重的情况 - 公司确认今年业务仍呈现上半年偏重的情况,去年预计的约7亿美元原本计划在下半年实现的业务因部分中国客户受限而流失,所以这种上半年偏重的情况仍然合理 [74][75] 问题5:如果互惠关税问题未解决或仍有残余关税,公司在美国的制造能力是否足以服务在美国积极建设工厂的前沿客户 - 公司认为长期战略是将制造能力靠近客户,过去在应对疫情时已展现出制造和供应链的灵活性,若美国投资增加,公司在美国仍有重要的制造能力和布局,会根据各地区的增长情况重新评估当地制造需求 [80][81] 问题6:公司是否有来自中国的基本材料供应,关税是否会对产品成本产生影响 - 公司表示拥有全球供应链和制造布局,有能力根据规则变化做出响应,但未具体说明是否有来自中国的基本材料供应以及关税对成本的影响 [85] 问题7:中国收入在下半年是否会下降,以及对毛利率可持续性的影响 - 公司预计中国收入占比同比将下降,但未提供季度具体细节,毛利率会因客户组合、产品组合和整体收入水平等因素而波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91][92] 问题8:服务(CFPG)收入是否仍预计全年持平 - 公司表示服务收入预计“大致持平”,Reliant业务会面临一些逆风,但升级业务的顺风将部分抵消这些影响 [99] 问题9:公司能否通过海外制造基地满足非美国客户的需求 - 公司未提供具体细节,但表示不会在每个工厂生产所有工具,有足够的提前时间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104] 问题10:对中国市场的可见性以及是否会出现类似过去三年的需求惊喜 - 公司认为每个客户都会沟通其计划和路线图,中国市场与其他地区并无不同 [107] 问题11:代工逻辑业务增长的驱动因素 - 公司认为代工逻辑业务增长的驱动因素包括环绕栅极节点、背面电源分配、先进包装和干式极紫外光刻胶处理等技术拐点,公司在这些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先进包装在代工逻辑业务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公司在相关步骤如TSV蚀刻、铜电镀和介电沉积膜等方面具有领先地位 [113][114][115] 问题12:公司对WFE增长的预期以及自身的超越表现水平 - 公司未具体量化超越表现的水平,但表示有信心超越整体WFE增长,这取决于市场组合、支出方向以及公司在先进技术领域的服务市场扩张和份额增长等因素 [118][119] 问题13:公司是否考虑了某北美客户重组对逻辑客户支出的影响 - 公司表示已提前了解客户情况,并在市场整体情况中考虑了这些因素 [123] 问题14:6月季度展望中不认为有未来季度订单提前拉动的依据 - 公司表示客户计划在很早之前就已确定,目前环境中未看到任何变化,尽管存在关税和经济放缓等潜在风险,但目前尚未对业务产生影响 [125][126][127] 问题15:为什么下半年销售不能达到或超过上半年水平,以及非受限客户或终端市场是否会在下半年下降 - 公司认为市场整体情况决定了业务呈现上半年偏重的特点,并非单个或少数客户的原因,部分原本计划在下半年的中国客户业务因受限而流失,影响了下半年的业务表现 [131][132][134] 问题16:CSPG业务变化对毛利率的影响以及是否有达到50%毛利率的预期 - 公司认为CSPG业务变化对毛利率的影响不大,过去几年毛利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靠近客户的战略,与2022年相比,在相似的收入水平和地理组合下,毛利率有所提高 [139][140][142] 问题17:公司与客户就关税问题的沟通情况以及客户的想法 - 公司表示与客户进行了多次沟通,但在关税实施的近两个月内,客户尚未考虑需求变化,这些项目是多年投资,客户更多是从技术定位角度考虑,为了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需要继续在前沿技术领域投资 [149][150][152] 问题18:6月季度毛利率指引是否考虑了关税影响以及能否量化 - 公司表示毛利率指引考虑了关税影响,但未量化具体影响 [155][157] 问题19:如何看待WFE的战略投资、技术升级和维护,以及晶圆产能增加的影响 - 公司认为从公司角度看,短期和长期最重要的是产品与客户和行业关键技术路线图的契合度,公司在2月投资者日描述了在服务市场扩张和份额增长方面超越行业的机会,目前公司对执行情况感到满意,更关注为未来超越表现播种,而不是WFE的短期波动 [164][165] 问题20:6月季度运营利润率高是否反映了过去几年的投资成果,以及如何看待利润率的可持续性 - 公司表示正在增加研发投入,因为看到了在沉积和蚀刻强度增长的情况下,继续扩大可服务市场和获得份额的机会,目前的运营利润率是公司历史最高水平,对当前表现感到满意,并将继续投资以维持这种表现 [168][169] 问题21:CSBG业务各子细分市场的排名、Reliant业务规模以及中国限制对服务备件业务的影响 - 公司表示由于部分客户受限,无法再提供服务和备件,这影响了Reliant业务,中国业务占比同比下降,Reliant业务中很多工具销往中国;升级业务在NAND领域表现强劲,备件业务是CSBG中最大的单项业务,目前利用率同比提高,对备件和服务业务有利 [177][178] 问题22:Reliant业务中翻新工具业务的情况 - 公司表示目前Reliant业务中仍主要是新工具,行业内翻新业务很少,公司更多提及特种技术在成熟工厂的新应用 [183][184] 问题23:NAND业务在升级和新设备投入方面的增长时间以及与替换业务的关系 - 公司认为难以确定NAND业务在升级方面的增长时间,分析师日曾给出一个范围,可能是几年到更久,这取决于市场情况,重要的是将NAND技术提升到能在AI数据中心和企业固态硬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水平,公司认为不仅有升级机会,还有新工具需求带来的服务市场扩张和份额增长机会 [191][192][194] 问题24:客户产能利用率下降与升级意愿之间的关系 - 公司认为一般情况下两者呈反周期关系,当利用率下降时,下一个上升周期通常会在不同技术节点出现,意味着会有升级需求,公司将从中获得收入,但上一次NAND下行周期中,工具闲置时间比预期长 [197] 问题25:CSBG业务中备件业务的情况、设备利用率以及NAND升级机会在升级销售和原始设备销售之间的分配 - 公司表示备件业务表现良好,利用率呈有利趋势,推动备件业务发展;随着时间推移,NAND升级机会将在升级销售和新设备销售之间更加平衡,目前已经是两者的混合,未来随着客户对需求有更清晰的预期,可能会开始建设新工厂,新设备销售也将增加 [202][204][205]
深圳“国家队”,重磅出手!
券商中国· 2025-03-24 07:22
公司首次亮相 - 深圳新凯来工业机器有限公司将在3月底首次参加中国国际半导体展[1] - 公司将在展会上发布多款高端半导体制造设备包括EPI"峨眉山"、ETCH"武夷山"、CVD"长白山"、PVD"普陀山"、ALD"阿里山"等产品[1][3] - 这些产品涉及半导体制造关键工艺如外延层、蚀刻、化学气相沉积等[3] 公司背景 - 新凯来工业机器成立于2022年注册资本超过10亿元人民币[10] - 母公司新凯来技术成立于2021年注册资本15亿元人民币[10] - 公司核心团队具备20年以上电子设备技术开发经验[9] - 公司大股东为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实际控制人为深圳国资委[10] 技术实力 - 公司近期申请"反射结构、热辐射单元及加热装置"专利涉及光学设备技术领域[5] - 此前申请"静电卡盘及工艺设备"专利涉及半导体工艺设备技术[5][6][7] - 专利技术具有空间占用小、加热效率高等特点[5] 行业地位 - 公司定位为核心半导体装备提供商致力于先进半导体装备开发[1] - 产品主要面向半导体设备厂、FAB厂等高端制造领域[9] - 公司股东背景深厚与国家大基金二期、中芯国际等有密切关联[10]
ACM Research(ACMR) - 2024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2-26 22:54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第四季度营收2.23亿美元,同比增长31%;全年营收7.82亿美元,同比增长40% [13] - 第四季度毛利润率为49.8%,全年为50.4% [13] - 第四季度营业利润增长46%,全年增长63% [13] - 2024年底净现金和定期存款为2.59亿美元,2023年底为2.12亿美元 [13] - 第四季度发货量为2.64亿美元,同比增长88%;全年发货量为9.73亿美元,同比增长63% [1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单晶圆清洗、Tahoe和半关键清洗产品2024年营收增长43%,占总收入的74% [18] - ECP、熔炉和其他技术2024年营收增长46%,占总收入的90%;第四季度该业务实现创纪录的季度营收超5000万美元,全年超1.5亿美元 [21] - 先进封装业务(不包括ECP,但包括服务和备件)2024年营收增长3%,占总收入的7% [2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方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WFE增长4%,达到1070亿美元;中国WFE市场增长12%,达到380亿美元 [16] - 公司产品可服务的全球市场机会约为180亿美元 [1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致力于本地化供应链,以应对美国监管限制,减少对美国零部件的依赖 [10][11] - 公司计划扩大全球客户群,特别是在美国市场 [29][30] - 公司将利用ACM上海的股息加速全球业务发展 [32][33] - 公司预计在清洗、电镀和先进封装等领域继续增长,并从新产品中获得增量收入 [15][18][2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认为公司受美国监管限制对生产的影响可控,不会对业务造成重大中断 [12] - 公司预计2025年营收在8.5 - 9.5亿美元之间,意味着中点同比增长15% [36] - 公司上调了毛利润率目标,新目标范围为42% - 48% [37] 其他重要信息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临港生产和研发中心举行了盛大开业典礼,并已开始初步运营 [27] - 2024年10月,公司完成了俄勒冈州新设施的购买,该设施将支持先进工具演示和研发 [29] - ACM上海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向公司支付了1920万美元和2850万美元的税后股息,并计划在未来三年支付净利润的25% - 30%作为股息 [32]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1: 2025年营收展望低、高端假设及情景 - 营收预测基于上一年的发货量、客户订单和扩张计划,年初给出低、高端预测,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到Q4会更清晰,公司每年都会进行调整 [57][59][60] 问题2: 是否对至少到第三季度有良好的可见性 - 目前对Q3有一定可见性,但Q4尚不清楚,预计到Q2末或能更清晰 [61][62] 问题3: 出口控制规则对客户2025年支出计划的影响 - 不同客户受影响情况不同,部分客户受实体清单影响,部分仍在扩张,公司正在评估影响 [68][69] 问题4: 电镀熔炉产品线在前端和后端的市场份额及趋势 - 公司在电镀市场的份额约为30% - 35%,前端和后端市场份额相近 [70][72] 问题5: 2025年先进封装销售预期 - 公司预计先进封装业务将增长,今年可能好于去年,面板封装产品也将在2025年开始贡献收入 [77][80][82] 问题6: 销售在内存、逻辑和电动汽车领域的占比 - 公司一般不按这些终端市场细分销售数据,可参考10%客户情况进行推测,未来可能会提供相关更新 [83][84] 问题7: 四个客户是否占业务超50% - 是的,四个客户占业务超52% [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