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战略

搜索文档
产业数字金融重构信用生态 破局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难题
证券时报网· 2025-07-21 19:29
产业数字金融发展背景与需求 - 产业数字金融旨在通过数字技术升级供应链金融,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难题和融资难、融资贵痛点 [1] -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已开始数字化转型,但六成以上仍处于早期阶段,存在不想转、不愿转、不会转、不敢转的问题 [2] - 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利润微薄、财务信息不透明,导致金融机构不敢贷款,数字化转型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催生金融服务新需求 [2] 产业数字金融的核心价值与模式 - 产业数字金融是供应链金融的升级版,本质区别在于建立在数字信用之上,依托产业链整体价值形成数字担保 [3] - 产业数字金融基于数字信用,整合主体信用、交易信用、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实现风险分摊,服务范围拓宽至全产业链末端企业 [3] - 产业数字金融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并通过“T型战略”实现IT技术与OT技术的深度融合以破解转型难题 [2][3] - 实践案例如希音平台整合服装业中小企业订单、生产和物流,将千家企业视同一家以降低融资成本;长虹工业互联网平台C2M模式帮助中小企业10分钟获得低息贷款 [3] 产业数字金融面临的挑战 - 数据流通机制缺失、标准体系缺位导致服务渗透不足,中小企业存在隐私安全顾虑,核心数据上链可能使其在商务谈判中丧失议价优势 [4] - 金融机构应用AI风控等技术面临数据基础薄弱、算法可解释性差及系统割裂等挑战 [4] - 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成本高,融资成本占融资额比例较高,部分企业因上下游数据断点无法满足数据闭环要求,导致贷款通过率降低 [4] 政策与生态建设建议 - 建议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制定实施新一轮专项行动方案,扩大试点城市范围,增加财政补贴,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4] - 呼吁保障中小企业自由选择权,规范收费标准,禁止以降低供应商价格、延长付款期限等方式变相抬高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5] - 建议研究制定产业数字金融平台准入资质标准,修订完善金融机构外包管理办法,清晰界定各方责任义务边界,坚持金融持牌经营原则 [5]
海螺水泥(600585):水泥产业链龙头 成本优势领跑行业
新浪财经· 2025-04-17 08:23
公司发展历程 - 1978-1995年:公司前身为宁国水泥厂,1995年控股铜陵水泥厂,成为T型战略实施的主力军 [1] - 1996-2004年:A+H双融资平台提供资金保障,通过内生/外延实现产能快速扩张,华东区域T型布局基本建成 [1] - 2005-2010年:将T型战略复制到中部和南部 [1] - 2011-2015年:加大国内西部地区项目并购力度,向上游延伸布局骨料业务 [1] - 2016年至今:重新聚焦水泥产业链,骨料和商混业务增长强劲,通过技改加固成本优势,盈利能力高于同行 [1] 行业现状 - 2024Q2以来水泥错峰力度加大,行业景气度小幅改善,水泥价格和盈利环比提升,但仍处于历史偏底部区域 [2] - 2025年春节后下游开复工节奏同比偏慢,水泥需求延续偏弱,但企业错峰执行较好,各区域陆续发布涨价函,价格有所回暖 [2] - 产能置换新规、超产限制、碳配额等政策逐步落地,行业落后产能有望加速出清,供需格局逐步优化,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 [2] 公司竞争力 - 2015-2023年公司水泥熟料平均吨毛利、吨净利分别为110.0、89.8元,较行业均值分别高19.7、39.3元 [3] - 成本优势源于:1)T型战略卡位资源和需求;2)总产能和单线产能规模行业第二;3)垂直一体化拓展骨料和商混;4)费用管控能力强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22/947/9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3%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96/10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14%/11% [3] - EPS分别为1.59/1.82/2.01元,3年CAGR为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