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细胞衔接器(TCE)疗法
icon
搜索文档
时迈药业拟赴香港上市;映恩生物治疗恶性实体瘤创新药获批临床丨医药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4 07:16
时迈药业拟赴港上市 - 公司为下一代T细胞衔接器先驱企业 专注于开发用于治疗实体瘤的遮蔽型TCE疗法 可在肿瘤中选择性激活 [1] - 公司拥有四款自主研发的临床阶段候选药物 [1] - 上市募资将用于加速研发 以抢占细分市场先机 [1] 歌礼制药减重新药进展 - 公司宣布每月一次新一代胰淀素受体激动剂ASC36和每月一次新一代GLP-1R/GIPR双靶点激动剂ASC35复方制剂进入临床开发阶段 [2] - 计划于2026年第二季度向美国FDA递交治疗肥胖症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 [2] - ASC36旨在作为每月一次疗法的基石 用于治疗肥胖等心脏代谢疾病 目标为达到比GLP-1疗法更优的疗效和耐受性 [2] 映恩生物创新药临床获批 - 公司1类新药注射用DB-1418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临床 拟开发用于治疗晚期/转移性恶性实体瘤 [3] - 该药为一款EGFR/HER3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 [3] - 该药物具有全球授权基础 有望破解实体瘤治疗瓶颈 [3] 诺诚健华财务业绩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59.8% 达到11.2亿元 主要驱动因素为核心产品奥布替尼销售收入增长及授权许可首付款 [4] - 奥布替尼前三季度收入同比上涨45.8% 达到10.1亿元 已突破去年全年收入 [4] - 公司同期亏损缩窄74.8% 减少至0.7亿元 [4]
时迈药业拟赴香港上市;映恩生物治疗恶性实体瘤创新药获批临床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4 07:13
时迈药业拟香港上市 - 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华泰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成立于2017年,为下一代T细胞衔接器疗法的先驱企业,专注于开发用于治疗实体瘤的遮蔽型TCE [1] - 公司拥有四款自主研发的临床阶段候选药物 [1] 歌礼制药减重新药进展 - 公司宣布每月一次新一代胰淀素受体激动剂ASC36和每月一次新一代GLP-1R/GIPR双靶点激动剂ASC35复方制剂进入临床开发阶段 [2] - 计划于2026年第二季度向美国FDA递交用于治疗肥胖症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 [2] - ASC36被定位为每月一次疗法的基石,旨在治疗包括肥胖在内的心脏代谢疾病,有望达到比GLP-1疗法更优的疗效和耐受性 [2] 映恩生物新药临床获批 - 公司1类新药注射用DB-1418获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批准临床,拟用于治疗晚期/转移性恶性实体瘤 [3] - 该药为一款EGFR/HER3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具有全球授权基础 [3] 诺诚健华财务业绩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59.8%,达到11.2亿元,主要受核心产品奥布替尼销售收入增长及授权许可首付款驱动 [4] - 奥布替尼前三季度收入同比上涨45.8%,达到10.1亿元,已超去年全年收入 [4] - 公司同期亏损缩窄74.8%,减少至0.7亿元 [4]
新股消息 | 时迈药业递表港交所 拥有四款自主研发的临床阶段候选药物
智通财经网· 2025-11-12 22:46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下一代T细胞衔接器(TCE)疗法的先驱及全球领军企业 [2] - 公司专注于开发用于治疗癌症的下一代免疫疗法,早年即洞察到TCE的差异化潜力 [2] - 公司已建立起支撑全球创新同类首创与同类最佳TCE候选药物管线的技术诀窍及底层开发平台 [5] 核心技术平台与产品管线 - 公司已开发下一代先锋疗法遮蔽型TCE,可在肿瘤中被选择性激活,用于治疗实体瘤 [2] - 公司拥有四款自主研发的临床阶段候选药物:DNV3(靶向LAG3的潜在同类最佳T细胞调节器)、SMET12(潜在同类首创静脉注射用EGFR×CD3 TCE)、CMD011(潜在同类最佳GPC3×CD3 TCE)、CMDE005(潜在同类首创EGFR×CD3下一代遮蔽型TCE) [3] - 公司拥有两款处于临床前阶段的下一代多功能/逻辑门控TCE候选药物CMDE101及CMDE102,分别是靶向FOLR1×PD-L1×CD3及PSMA×PD-L1×CD3的三特异性遮蔽型TCE [3] - 公司的专有CAESAR指南下,已有四款候选药物进入临床开发阶段 [6] - 公司拥有专门的研发平台,包括多通道抗体发现平台、H型双特异性TCE平台(H-BiTE平台)、蛋白酶激活型双特异性TCE平台(Pro-BiTE平台)以及多功能/逻辑门控TCE平台 [6] - 公司的TCE疗法旨在实现零级免疫细胞毒性,即被激活的T细胞能够保持稳定持续的肿瘤杀伤速率,且不受肿瘤负荷或抗原密度的影响 [5] - 通过优化T细胞亲和力并应用下一代遮蔽技术,公司致力于提升T细胞激活的精准度,从而更好地控制免疫相关副作用,降低肿瘤脱靶毒性 [5] - 公司的多功能TCE采用或门门控双靶点设计,可透过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一种或两种TAA来激活T细胞,从而提高肿瘤识别能力,并有助于预防肿瘤复发 [6] 财务表现 - 2023年、2024年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分别为1464.9万元、661.8万元、227.8万元 [6] - 2023年、2024年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分别为7494.3万元、5989.9万元、2542万元 [6] - 2023年、2024年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7610.9万元、5338.2万元、2238.9万元 [7] - 2023年、2024年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行政开支分别为1326.7万元、1218.8万元、490.6万元 [8]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全球TCE市场规模于2024年达到约30亿美元,预计到2035年将以40.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1,211亿美元 [2] - 中国TCE市场规模于2024年约为人民币7亿元,预计到2035年将以63.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人民币1,596亿元 [2] - 全球肿瘤药物市场从2020年的1,503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2,53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9%,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4,525亿美元,到2035年将增长至7,027亿美元 [9] - 中国肿瘤药物市场从2020年的286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35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8%,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734亿美元,到2035年将增长至1,450亿美元 [9] - 全球TCE药物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4亿美元,于2024年已增长至30亿美元,2020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7.6%,预计到2030年将扩大至475亿美元,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8.6%,到2035年有望达到1,211亿美元 [10] - 中国TCE药物市场在2021年规模达人民币1亿元,至2024年已增长至人民币7亿元,2021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04.0%,预计到2030年将扩大至人民币333亿元,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8.4%,到2035年有望达到人民币1,596亿元 [11] 行业技术趋势 - TCE未来有望进入人工智能(AI)辅助设计驱动的创新阶段,在AI辅助分子设计与数据驱动结构优化的推动下,TCE正朝着更安全、更精准、更持久的免疫疗法方向演进 [4] - TCE的应用潜力已逐步拓展至肿瘤学之外的领域,其持久疗效预期将解决抗癌药行业的一大痛点 [4] - TCE的发展已达到关键转折点,有望成为抗癌治疗的基石疗法 [4]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14] - 主要股东包括孝博士(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约53.20%股份)、杭州缔邁(实益拥有人持有约31.96%股份)、杭州昊邁(实益拥有人持有约15.05%股份)、杭州時邁(实益拥有人持有约6.18%股份)以及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约7.01%股份) [21] - 杭州时迈拥有11,409,650股公司股份(经股份拆细调整),占截至文件日期已发行股份约6.18%,由孝博士作为其唯一普通合伙人控制 [18]
新股消息 | 时迈药业递表港交所
智通财经网· 2025-11-12 21:12
公司上市与业务定位 - 浙江时迈药业股份有限公司-B于2025年11月12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华泰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下一代T细胞衔接器疗法的先驱及全球领军企业 [1] - TCE疗法是一类旨在利用并引导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癌症的下一代免疫疗法 [1] 产品管线与研发进展 - 截至2025年11月5日,公司拥有四款自主研发的临床阶段候选药物 [4] - 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包括:潜在同类最佳靶向LAG3的T细胞调节器DNV3、潜在同类首创静脉注射用EGFR×CD3 TCE SMET12、潜在同类最佳GPC3×CD3 TCE CMD011、潜在同类首创EGFR×CD3下一代遮蔽型TCE CMDE005 [4] - 公司另有两款处于临床前阶段的下一代多功能/逻辑门控TCE候选药物CMDE101及CMDE102,分别为靶向FOLR1×PD-L1×CD3及PSMA×PD-L1×CD3的三特异性遮蔽型TC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