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疗法
搜索文档
 argenx(ARGX)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0-30 21: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总产品净销售额达到11.3亿美元,首次单季度VYVGART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环比增长19%(1.78亿美元),同比增长96%(5.54亿美元)[16] - 各地区产品净销售额:美国9.64亿美元、日本6000万美元、其他市场(包括合作伙伴市场)9400万美元、向中国ZYLAB供应产品900万美元 [16] - 美国市场产品净销售额环比增长20%,主要受预充式注射器(PFS)推出的推动 [17] - 第三季度总运营费用为8.05亿美元,环比增长5%;研发费用增长9%(2800万美元),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增长4%(1100万美元)[17] - 预计全年研发和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合计将在26亿至27亿美元之间 [18] - 季度销售成本为1.09亿美元,年初至今毛利率稳定在11% [18] - 季度营业利润为3.46亿美元,季度金融收入为4300万美元,季度税前利润为3.86亿美元 [18] - 年初至今实际税率为13%,季度税后利润为3.44亿美元,年初至今税后利润为7.59亿美元 [18] - 季度末现金余额(包括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当期金融资产)为43亿美元,自年初以来增加近10亿美元 [18]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VYVGART已在三种适应症和三种产品剂型中惠及全球超过15,000名患者 [19] - 预充式注射器(PFS)成为增长主要驱动力,超过一半使用PFS的患者是VYVGART新患者,其余从Hytrulo西林瓶或静脉注射转换而来 [21] - 自PFS推出以来,已有超过260名处方医生开出首次处方,扩大了处方医生基础 [21] - 在重症肌无力(gMG)领域,公司已成为排名第一且增长最快的生物制剂,连续15个季度实现新患者增长 [22] - 在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领域,患者起始数和处方医生参与度持续增长,85%的患者来自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转换 [35][36] - 公司目标覆盖CIDP中12,000名对当前疗法控制不佳的患者市场 [2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美国市场表现强劲,产品净销售额达9.64亿美元,环比增长20% [16][17] - 日本市场销售额为6000万美元,CIDP已上市并近期获得PFS批准 [115] - 其他世界市场(包括合作伙伴市场)销售额为9400万美元,欧洲和加拿大等主要市场随着定价和报销协议的推进,收入贡献正在增加 [115][116] - 预充式注射器已在大多数主要市场获得批准,推动国际增长 [2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长期路线图"Vision 2030"以增长议程为核心,VYVGART在两个重磅适应症gMG和CIDP中产生显著影响 [5] - 管线中有三个首创分子处于III期研发阶段:efgartigimod、empasiprubart和ARGX-119,每个都代表"管线即产品"的机会 [9] - 做出了三项审慎的研发决策:停止empasiprubart在皮肌炎(DM)的研发(因入组操作挑战)、基于II期数据不推进efgartigimod在狼疮性肾炎的注册研究、推进efgartigimod在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进入III期 [10][11] - 2026年将有五个注册研究结果读出,包括眼部gMG、肌炎、甲状腺眼病(TED)、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12][13][14] - 正通过扩大与富士胶片的合作(在北卡罗来纳州新建生产设施)来扩展美国业务,加强全球供应链 [15] - 管线创新引擎投入加倍,预计年底前将有四个新管线资产进入I期研发,并有更多项目从20个活跃的IIP项目中推进 [15] - 对于强生宣布的Amavi与VYVGART在gMG的头对头研究,公司认为该试验设计因主要终点选择和读出时间点可能不会为患者带来太多新信息,且不符合VYVGART在真实世界中的使用方式 [80][8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致力于通过多种途径实现"Vision 2030",为患者和股东创造长期价值,拥有战略、科学和发展势头 [26] - 在gMG领域,目标是解锁全部60,000名患者机会,并通过标签扩展研究(血清阴性和眼部gMG)及推动VYVGART更早使用,将生物制剂市场额外扩大25,000名患者 [22] - 在CIDP领域,创新正在转化为患者影响,基于VYVGART Hytrulo的安全性和其带来有意义的功能改善的能力建立了医生信任 [23] - 公司对在血清阴性gMG中扩大标签充满信心,认为数据支持为这一服务不足人群带来显著获益 [59][60] - 每个III期适应症的营收潜力大致类似于gMG的机会 [39]   其他重要信息 - 在美国神经肌肉和电诊断医学协会(AANEM)会议上分享了新的gMG数据:ADAPT-SC研究显示高达60%的患者达到最小症状表达(MSE),其中83%维持至少八周 [7] - 超过55%的VYVGART患者在18个月内将类固醇减少到每日5毫克以下 [7] - ADAPT SERON研究达到主要终点,显示第4周时MG-ADL评分相较于安慰剂有显著改善,并在后续治疗周期中 across 所有患者亚组(包括MuSK阳性、LRP4阳性和三重血清阴性)观察到改善 [8] - 计划提交标签扩展申请,纳入所有三种血清阴性亚组 [8] - 管线资产ARGX-121(IgA清除平台)和ARGX-213(efgartigimod的长效VHHs)的I期研究正在顺利进行,目标是实现每月给药等效PD效应且不影响安全性(ARGX-213),以及快速深度降低IgA(ARGX-121)[55]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关于配方和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disease)的展望 - 预充式注射器(PFS)是本季度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静脉注射(IV)版本仍然是业务的重要贡献者,VYVGART拥有三种剂型对gMG和CIDP都很重要 [30] - 对于干燥综合征,诺华(Novartis)的ianalumab数据显示出统计学显著胜利,2分改善被认为是具有临床意义的;公司对efgartigimod基于自身II期数据和同行数据有强烈信心,认为其是直接针对循环免疫复合物的精准工具,而非更广泛的B细胞抑制 [31]   问题: 关于CIDP上市进展及前线治疗潜力 - 从处方医生处听到关于CIDP上市的非常积极的反馈,真实世界经验反映了临床试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34] - 早期经验中85%的患者来自IVIg转换,但也看到一些未使用过IVIg的初治患者有良好的真实世界体验;公司处于CIDP增长曲线的开端,预计随着时间推移将在所有患者细分市场获得更多渗透 [35][36]   问题: 关于2026年读出的新适应症营收潜力及对甲状腺眼病(TED)的兴趣 - 每个III期适应症的营收潜力大致类似于gMG的机会,将在接近市场时提供更详细信息 [39] - 格雷夫斯病(Graves)一直在公司的适应症列表中,有清晰的生物学原理和成熟的临床试验方法,尽管有部分患者对廉价可用药物反应良好,但仍有大量患者需求未满足,可能需要替代药物 [39]   问题: 关于empasiprubart在皮肌炎(DM)的研发终止及CIDP入组情况 - 终止DM研发主要由于在高度竞争入组环境中操作挑战,且C5研究结果为阴性,公司设定了高标准以确保III期结果可预测,鉴于ALKIVIA研究中DM入组良好,决定重新优先安排C2项目 [43] - 对于empasiprubart在CIDP的试验,刚开始入组,目前判断入组情况为时尚早 [44]   问题: 关于甲状腺眼病(TED)研究的期望和潜在定位 - 对于TED,在数据说话之前不透露太多定位信息,认为有来自同行分子的令人信服的概念验证数据,但疗效和安全性仍有很大改进空间;TED和格雷夫斯病是同一疾病谱系的表现,通过推进格雷夫斯病增加了在甲状腺领域的投入 [48]   问题: 关于管线资产ARGX-121和ARGX-213的更新及增长驱动因素 - ARGX-119、ARGX-121和ARGX-213正在顺利通过I期研究,剂量递增阶段首要关注安全性和耐受性,其潜力将通过PD效应展现;ARGX-213的目标是实现每月给药等效PD效应且不影响安全性,ARGX-121的目标是快速深度降低IgA [55] - 增长由gMG和CIDP共同推动,gMG是排名第一的生物制剂品牌且增长快于市场,CIDP上市一年后市场份额也在扩大 [52][53]   问题: 关于血清阴性gMG机会的信心和最小症状表达(MSE)数据 - 对SERON研究结果非常兴奋,总体人群达到主要终点且具有临床意义和高度稳健的统计学显著性,在连续周期中获益加深, across 三个亚组(MuSK、三重血清阴性、LRP4)均观察到获益方向一致,对为该服务不足人群带来真正益处充满信心 [59][60] - 将有更多关于MSE的长期随访数据披露 [61] - 从商业角度看,血清阴性机会(约11,000名患者)非常重大,是扩大市场领导力的关键,临床试验在所有三种亚型中的快速入组速度展示了未满足需求和对VYVGART的热情 [62][63]   问题: 关于肌炎(myositis)研究的成功标准 - 首要目标是在篮子试验中实现与安慰剂的统计学显著分离,总改善评分(TIS)达到20分被认为具有临床意义;II期数据的敏感性分析显示,随着TIS评分提高(如40分、60分),VYVGART的效果增强 [66]   问题: 关于MMN试验中主要终点改为握力及其依据 - 终点变更是与监管机构密切协商后做出的,他们有先例并认为该端点可指示有意义的结局;II期试验中已观察到该端点随时间推移获益增加,对显示empasiprubart益处的概率信心不变,MMN rops将作为关键次要终点提供进一步见解 [69][70]   问题: 关于狼疮性肾炎数据对管线其他项目的启示及empasiprubart的皮下制剂计划 - 仍在全面消化狼疮性肾炎数据,目前明确没有通往注册研究的路径,但数据可能为未来管线中其他资产的前进路径提供信息 [74] - 计划在所有适应症中利用皮下(SC)平台 [74]   问题: 关于干燥综合征试验中安慰剂反应和终点选择的考量 - 迫切需要更好的终点,但在II期概念验证研究中探索了药物 across 一系列端点,包括一些新端点;监管机构目前仍强制使用既定终点,该研究中的安慰剂效应与历史试验一致,在设计和把握度计算时已预期在此范围内 [77]   问题: 关于强生头对头研究的看法及未来运营费用展望 - 认为该头对头试验因主要终点选择和读出时间点可能不会为患者带来太多新信息,且不符合VYVGART真实世界使用方式(根据个体需要周期性给药);竞争格局未因此发生有意义改变,欢迎竞争,对已积累的数据(包括儿科、长期、血清阴性数据)充满信心 [80][81][83] - 运营费用今年将在26亿至27亿美元之间,资本配置优先投资增长,不提供明年指导,但预计Q3的增长趋势将持续 [84]   问题: 关于现金余额充裕情况下的外部创新策略 - 所有创新始于与外部世界的合作,随着现金余额增加,寻找新生物学的范围扩大,不仅关注学术实验室,也与年轻生物技术公司进行建设性讨论,寻找相同的新生物学 [86]   问题: 关于gMG患者用药周期短于标签的反馈及三重血清阴性患者反应差异 - VYVGART的周期性给药根据患者个体需求调整,标签并非硬性规定;数据表明患者年平均周期为5.2次,但有部分患者需要更频繁给药,也有部分患者需要更少,这体现了个体化概念 [90] - 三重血清阴性患者通常诊断过程更长、疾病更严重,初始信号可能较低因为修复机制需要启动,但在后续周期中达到有意义的获益,总体数据完全支持稳健获益 [91]   问题: 关于格雷夫斯病的市场潜力评估及对疾病缓解数据的看法 - 选择适应症基于三个视角:生物学、可开发性和商业机会(未满足患者需求);格雷夫斯病患病率高,有明确未满足需求的患者亚组,结合皮下给药的便利性,认为有重大商业机会,并与TED形成特许经营机会 [96] - 对同行FcRn在格雷夫斯病中长期随访显示的疾病缓解潜力认为有趣但需要更大规模对照试验验证 [95]   问题: 关于甲状腺眼病(TED)研究是否针对特定疾病阶段及改变病程潜力 - 不在此次电话会议中具体评论试验设计,将在适当会议上介绍设计细节;关于疾病修饰是一个有趣的假设,但需要更多数据才能下定论 [99]   问题: 关于同行FcRn资产在TED的III期数据是否可作为VYVGART成功概率的参考 - 难以评论第三方临床试验时间线;将此类II期工作视为生物学原理验证,确立了FcRn和自身抗体在疾病中的作用,但FcRn类别中分子不尽相同,VYVGART是基于独特生物学理解设计的独特Fc片段,不宜直接跨分子比较 [102][103]   问题: 关于肌炎II期数据中注射部位红斑(erythema)的反馈及竞争格局 - 在皮肌炎(DM)看到的数据显示这是一个大市场,未来将有多种分子参与,欢迎新分子帮助塑造市场;对于红斑,认为是轻微、短暂的,通常在首次给药时发生然后消失,此现象在gMG和CIDP患者中也有报告,不影响商业化 [106][107] - 对于Roivant的JAK1 TYK2抑制剂brepocitinib在DM的阳性III期数据,表示欢迎,认为需要一系列疗法来应对复杂患者 [106]   问题: 关于患者总数更新节奏及患者增长动态 - 本季度未提供患者数量,上次提供仍为Q2数据,将在跨越某些阈值时提供更新,但收入本身已说明持续增长 [111] - 所有适应症患者增长势头持续,gMG已连续15个季度增长,PFS推出后50%患者为VYVGART新患者,且自PFS推出两个季度以来260名新处方医生从未开过VYVGART,表明处于增长曲线开端 [112]   问题: 关于美国以外市场上市进展及未来增长驱动 - 所有市场均实现增长,日本CIDP已上市且近期获PFS批准,是重要增长驱动力;欧洲和加拿大等主要市场随着定价和报销协议推进,收入贡献增加,CIDP已在德国上市,预计未来几个月和年将在更多市场推出;预计美国以外市场将继续增长,但美国仍是强劲增长驱动力 [115][116][117]
 SELLAS Life Sciences Group (NasdaqCM:SLS) 2025 R&D Day Transcript
 2025-10-29 23:00
好的,这是对提供的SELLAS Life Sciences Group (SLS) 2025年研发日电话会议记录的详细总结。   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SELLAS Life Sciences Group (纳斯达克代码:SLS) [1] *   行业:生物技术/制药,专注于肿瘤学领域,特别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 [1][14]   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管线与战略定位 *   SELLAS是一家后期肿瘤学公司,拥有两个高度差异化的临床阶段资产:GPS(Galinpepimut-S)和SLS009(Tebonciclib)[5][6][10] *   GPS是一种新型的WT1靶向免疫疗法,SLS009是一种高选择性的CDK9抑制剂,两者在AML治疗中具有互补性,从前线治疗(SLS009)到维持治疗(GPS)[6] *   公司近期通过权证行权获得了3100万美元的总收益,显著加强了资产负债表,为关键临床数据的读取和临床项目的推进提供了资金 [5] *   公司团队精简,仅有14名全职员工,注重成本效益 [131]   GPS (Galinpepimut-S) 项目 *   **机制与差异化**:GPS是一种针对WT1蛋白的多肽混合物疫苗,WT1在超过95%的AML中过表达,是一种理想的免疫治疗靶点 [36][37] *   GPS包含天然和异种细胞(经AI优化以增强免疫原性)肽,可激活CD8+和CD4+ T细胞,产生针对白血病细胞的免疫反应,且不攻击正常细胞 [36][39][40][41][42][43][44] *   关键优势包括:非HLA限制性(适用于所有患者)、多重抗原表位(降低免疫逃逸风险)、以及无骨髓抑制等显著安全性优势 [42][43][26] *   **临床开发(RIGEL 3期试验)**:     *   RIGEL是一项全球随机试验,针对达到第二次缓解(CR2)但无法进行移植的高危AML患者,评估GPS对比最佳可用疗法(BAT)的效果 [10][45]     *   试验是事件驱动型,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OS)的风险比(HR),目标HR为0.636(即死亡风险降低约40%),对应中位OS为12.6个月 vs BAT的8个月 [55][56][57][103]     *   截至会议时,最后一名患者入组已过约19个月,预期的第80次事件尚未发生,表明患者生存期可能长于初始预期(BAT历史数据约为8个月),这被解读为潜在的积极信号 [10][11][46][54][58][111]     *   公司预计第80次事件将在2025年底前发生,这将是公司近期的关键催化剂 [10][11][102] *   **既往数据**:     *   在CR1患者中的2期研究显示中位OS超过60个月(历史对照为18-24个月)[21][49]     *   在CR2患者中的早期研究显示中位OS为21个月(历史对照约为8个月)[22][25][31][50]     *   免疫应答数据(64%-80%的患者产生WT1特异性免疫反应)与生存获益相关,证明了作用机制 [50][51] *   **未来方向**:专家强烈建议在移植后维持治疗领域开发GPS,这是一个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且既往尝试失败的领域 [27][38][52]   SLS009 (Tebonciclib) 项目 *   **机制与差异化**:SLS009是一种高选择性CDK9抑制剂,通过抑制RNA聚合酶II的活性,快速降低MCL-1等短半衰期促生存蛋白的水平,从而诱导癌细胞凋亡 [68][69][71][72]     *   其高选择性带来了优于早期非选择性CDK9抑制剂(如flavopiridol)的安全性 [70][84]     *   与venetoclax(BCL-2抑制剂)具有协同作用,可同时解除BCL-2和MCL-1对癌细胞凋亡的抑制,尤其对Venetoclax耐药或TP53突变等高风险AML有效 [72][74][75][76][87] *   **临床开发与数据**:     *   **2期试验结果**:针对对Venetoclax+阿扎胞苷(Azacitidine)方案耐药或复发的AML患者 [79]         *   安全性良好,与Azacitidine+Venetoclax联用未增加显著的骨髓抑制或其他限制性毒性 [84][85]         *   在特定高危人群中显示出显著疗效:             *   AML伴MDS相关变化(AML-MRC):总缓解率(ORR)44% [86]             *   髓系-单核细胞AML(M4/M5):ORR 50% [86]             *   TP53突变AML:ORR 57% [86]         *   中位OS延长至约8-9个月(历史对照为2-3个月)[22][96][97]     *   **与FDA讨论及未来计划**:         *   FDA基于2期数据建议将SLS009推进至前线治疗 setting [90][104]         *   **计划中的新试验(2026年第一季度启动)**将分为两组 [90][91]:             *   **组1(前线)**:对新诊断的具有特定高风险生物标志物(如AML-MRC, M4/M5, TP53等)的患者,随机分配至Venetoclax+阿扎胞苷 ± SLS009             *   **组2(早期耐药)**:对接受两个周期Venetoclax+阿扎胞苷治疗后未响应的患者,添加SLS009         *   试验目标包括确认将缓解率提高至少50%,总生存期提高至少50%,并验证生物标志物的预测价值 [105] *   **生物标志物策略**:公司正在进行转录组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并利用AI模型,以识别最可能从SLS009治疗中获益的患者,指导临床开发 [13][78][87][89][105]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格局与未满足需求 *   尽管有Venetoclax等新药获批,AML患者的预后仍然不佳,存在大量未满足需求 [14][15] *   **关键未满足需求领域** [20][21][30]:     *   达到缓解但无法进行移植的患者的维持治疗(CR1和CR2)[17][20][27]     *   对Venetoclax为基础的治疗耐药的患者,预后极差(中位OS仅2.5个月)[18][24][28][94][95][96][97]     *   移植后复发预防(目前无获批的有效维持疗法)[27][38] *   GPS和SLS009分别针对上述前两个关键未满足需求,并显示出超越当前标准疗法的潜力 [21][22][29][31][98]   其他重要内容   商业化与监管考量 *   GPS已获得FDA和EMA的孤儿药认定、快速通道资格以及FDA的罕见儿科疾病认定,有望获得优先审评 [113] *   对于GPS,公司正在为各种商业化 scenario 做准备,包括自主商业化或寻求合作伙伴,并已与潜在合作伙伴进行接触 [129] *   对于SLS009,成功的 frontline 试验数据可能支持加速批准路径 [105]   制造与供应链 *   GPS的原料药(肽)由Polypeptide(位于南加州)生产,成品由PCI Lab Services(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生产,均采用成熟、标准化的工艺 [112]   专家背书与临床视角 *   多位关键意见领袖(KOL)参与了会议,并对GPS和SLS009的科学原理、临床数据和潜力表示了强烈的支持和热情 [35][47][52][77][93][100][132]
 独家脱敏治疗产品协同放量 我武生物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6.96%
 全景网· 2025-10-23 23:0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3亿元,同比增长16.86%,扣非净利润3.40亿元,同比增长28.9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87亿元,同比增长79.11% [1]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69亿元,同比增长22.64%,扣非净利润1.67亿元,同比增长36.96% [1] - 主要产品“粉尘螨滴剂”前三季度销售收入7.94亿元,同比增长13.38%,“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销售收入4475.66万元,同比增长117.58%,皮肤点刺液销售收入1104.64万元,同比增长94.10% [1]   产品管线与研发进展 - 公司核心产品“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于2025年7月顺利完成针对成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评价多中心开放性临床试验并形成总结报告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达8569.8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0.04% [4] - 2025年3月公司新增“悬铃木花粉变应原皮肤点刺液”等三款产品的GMP符合性检查信息,产品矩阵进一步丰富 [4] - 公司多项在研管线取得进展,包括“屋尘螨膜剂”完成I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入组,“皮炎诊断贴剂02贴”完成I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入组,“烟曲霉点刺液”取得I期临床试验总结报告 [5]   市场竞争地位与优势 - 公司生产的“粉尘螨滴剂”与“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是全国仅有的两款获批上市的舌下含服变应原脱敏制剂 [2] - 两款核心产品针对我国过敏原分布的地域特点形成精准互补,覆盖不同致敏类型患者群体 [2] - 公司旗舰产品“粉尘螨滴剂”相关学术成果共有140篇研究文章被美国PubMed数据库收录,核心产品“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已有13篇英文研究论文在国际SCI期刊发表 [3]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过敏患病率呈攀升态势,推动免疫疗法市场需求增长,预计全球过敏免疫疗法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8.4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40.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0.3% [2] - 舌下免疫治疗因安全性和便捷性优势,正推动全球脱敏治疗市场向舌下片剂等新型制剂倾斜,医生处方量快速增长 [3] - 2025年7月国家政策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启动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为创新药发展提供利好环境 [4]
 Medicenna Therapeutics (OTCPK:MDNA.F)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10-23 02:32
 公司概况 *   Medicenna Therapeutics 是一家专注于开发免疫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 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主板和OTCQX上市 股票代码为MDNA[1] *   公司的核心平台是名为"Superkines"的细胞因子技术 该平台于2016年从斯坦福大学获得全球独家授权[2] *   公司于2017年在TSX主板进行首次公开募股 并与默克公司建立了临床合作 将MDNA11与Keytruda联合用药[2]   核心产品管线与进展 *   **MDNA11 (IL-2超级激动剂)**     *   处于1/2期临床试验阶段 已完成1期 正在进行2期 已有超过100名患者的数据[3][8]     *   设计上对IL-2进行工程化改造 使其更安全 能更有效刺激抗癌免疫细胞 并与白蛋白融合以延长在血液中的半衰期 实现每两到三周给药一次[12][13]     *   与已获批的IL-2药物Prolucan相比 MDNA11安全性更高 无需在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10][17]     *   在已对检查点抑制剂(如Keytruda)治疗无效的晚期患者中 单药治疗显示出30%的肿瘤缩小率(客观缓解率) 若计入肿瘤停止生长等临床获益率则达到约60%[11][14][32]     *   展示了持久的疗效 例如一例胰腺癌患者在停用MDNA11近两年后(自2023年12月起)肿瘤未复发[16][17]     *   与Keytruda联用 在对Keytruda无效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 有半数出现应答[18]     *   计划在2025年12月于英国的一次主要癌症会议上公布最新数据[6][27]  *   **MDNA113 (抗PD-1/IL-2双特异性融合蛋白)**     *   是一种将检查点抑制剂与IL-2融合的双特异性分子(BiSKITs™)[21]     *   利用已过专利的检查点抑制剂(Keytruda或Opdivo)与MDNA11中的IL-2部分融合 并通过IL-13进行"掩蔽" 使其在肿瘤微环境被特异性激活[23][24]     *   公司提及 武田制药与Innovent于2025年10月22日宣布了一项价值112亿美元的合作 涉及类似的抗PD-1/IL-2融合分子 其中预付款达12亿美元[5][22][41]     *   预计在2025年底获得非人灵长类动物数据 并于2026年进入临床[7][23]  *   **Bizaxofusp (MDNA55 脑癌药物)**     *   针对胶质母细胞瘤 已准备好进行3期临床试验 公司正在寻求合作伙伴以引入非稀释性资本[5][7]     *   已与FDA就3期试验设计达成协议[3]     *   在已接受手术、放疗和默克药物Temodar治疗失败的患者中 显示出将患者生存期延长约7至8个月的效果 而Temodar仅能延长生存期10周[25]     *   脑癌药物市场机会估计可达40亿美元[26]   市场机会与竞争优势 *   **巨大的市场潜力**:默克的Keytruda年销售额近300亿美元 但约有66%的患者对其无应答 这为后续疗法创造了巨大市场[11][29] *   **显著的估值差距**:公司当前估值约为6000万美元(美国)/8000万加元 而拥有类似疗效(30%应答率)的公司如Iovance和Replimune 估值是公司的10倍或以上[18][19] *   **竞争优势**:与竞争对手相比 MDNA11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无需住院 无治疗相关死亡)和更低的潜在治疗成本(对比Iovance疗法每人55万美元)[19][28] *   **多靶点机会**:MDNA11在黑色素瘤(年患者7,000-10,000名)、MSI-H肿瘤(机会比黑色素瘤大三倍)、TMB-H肿瘤(机会比黑色素瘤大十倍)等多个适应症中显示出潜力[20][21]   财务状况与公司治理 *   公司现金跑道可持续至2026年第三季度 当前消耗率约为每月400-500万加元[26][40] *   公司最大的机构股东是ARA Capital 其在2024年通过PIPE投资了2000万美元[3][26] *   内部人士持有公司23%的股份 表明管理层有重大利益关联[26]   近期催化剂与风险 *   **关键数据读出**:2025年12月将公布MDNA11的最新临床数据 这被认为是下一个重要的价值拐点[6][27][40] *   **监管路径**:计划在概念验证后与FDA会晤 探讨基于单臂2期试验(类似Iovance的获批路径)寻求加速批准的可能性[27][28] *   **合作机会**:寻求为脑癌药物bizaxofusp寻找合作伙伴[7] *   **历史失败背景**:脑癌治疗领域在过去30年有大量失败案例 包括大型药企的Keytruda和Opdivo试验 这可能影响合作伙伴的信心[38]
 Nature子刊: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合作开发基因编辑纳米疫苗,长效突破肿瘤耐受,实现高效免疫治疗
 生物世界· 2025-10-22 18:30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肿瘤细胞易对传统治疗方式产生耐受,导致疗效受限和复发率高。 免疫疗法 虽取得重要进展,但肿瘤微环 境的免疫抑制特性及细胞异质性仍制约其临床应用。 光动力疗法 可通过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激活抗肿瘤 免疫,但肿瘤对 活性氧 (ROS) 的耐受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 2025 年 10 月 22 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 巩长旸 团队联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 喉科医院 罗资超 团队及新加坡国立大学 刘小钢 团队,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上发表了题为: A HO-1 gene knockout using a NanoCRISPR scaffold suppresses metastasis in mouse model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 CRISPR-Cas9 的具有遗传效应的纳米疫苗(AVAX),通过精准敲除 血红素氧合 酶-1 (HO-1) 基因,长效逆转肿瘤细胞对活性氧 (ROS) 的耐受性,显著增强光动力疗法诱导的免疫 原性细胞死亡。 该研究创新性提出"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的遗传效应长效消 ...
 Ipsen annonce son intention d’acquérir ImCheck Therapeutics et étend son leadership en oncologie avec un portefeuille enrichi de produits en R&D
 Globenewswire· 2025-10-22 13:00
Acquisition axée sur le programme clinique phare ICT01 dans le domaine de la leucémie myéloïde aiguë, dont les données issues de l'essai EVICTION de phase I/II en cours ont montré une réponse thérapeutique élevée.ICT01 pourrait devenir une nouvelle norme de soins en association dans le traitement de première intention, chez les patients inéligibles à une chimiothérapie intensive, de la leucémie myéloïde aiguë, un cancer du sang agressif touchant les personnes âgées.Ipsen va acquérir toutes les actions émise ...
 Agenus Inc. (AGEN) Shareholder/Analyst Call Transcript
 Seeking Alpha· 2025-10-22 08:44
 网络会议概述 - 本次网络会议由Agenus公司的首席通讯官Stefanie Perca-Nacar主持[1] - 会议重点讨论为全球癌症患者提供治疗方案的努力[1] - 会议包含前瞻性声明 并提示实际结果可能因风险和不确定性而有所不同[1]   与会专家介绍 - 两位国际知名的肿瘤学和免疫肿瘤学领域专家参与讨论 分别来自美国和欧洲[2] - Michael Gordon博士是亚利桑那州HonorHealth研究所的首席医疗官 将分享在柏林举行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上的最新数据[2] - Alexander Eggermont教授是法国临床和转化免疫治疗教授及肿瘤医生 将就BOT/BAL组合疗法纳入法国AAC项目发表看法[3]   核心产品数据与进展 - 会议将重点讨论Agenus的免疫疗法组合botensilimab加balstilimab在难治性实体瘤中的泛肿瘤数据[2] - 该免疫组合疗法简称BOT/BAL[2] - 将探讨BOT/BAL纳入法国AAC项目对法国结直肠癌患者的意义[3]   公司管理层参与 - 公司管理层将参与现场问答环节 包括首席医疗官Steven O'Day博士、首席开发官Richard Goldberg博士以及首席商务官Robin Taylor[3] - 听众可通过指定电子邮件地址提交问题[3]
 Anixa Biosciences Announces Issuance of Chinese Patent Covering Breast Cancer Vaccine Technology
 Prnewswire· 2025-10-20 20:25
Accessibility StatementSkip Navigation "This newly issued patent further demonstrates the novelty and potential of our breast cancer vaccine," stated Dr. Amit Kumar, Chairman and CEO of Anixa Biosciences. "As we continue advancing clinical development in the U.S., this patent further strengthens our ability to pursue strategic global opportunities in regions with a high incidence of breast cancer." A Phase 1 clinical trial of Anixa's breast cancer vaccine has been recently completed and Cleveland Clinic wil ...
 君实生物(688180):2025H1特瑞普利单抗销售稳健增长,PD-1/VEGF双抗进入II期临床
 天风证券· 2025-10-08 14:13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君实生物维持“买入”评级 [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11.68亿元,同比增长48.64% [1]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为4.13亿元,同比减亏36.01% [1]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亏损为4.78亿元,同比减亏23.72% [1] - 报告下调公司2025-2026年营业收入预测,从34.21亿元、42.19亿元下调至25.84亿元、34.41亿元,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为44.59亿元 [5] - 报告下调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从-6.28亿元、0.17亿元下调至-6.75亿元、-1.41亿元,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85亿元 [5]   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特瑞普利单抗国内市场销售收入约9.54亿元,同比增长约42% [2] - 特瑞普利单抗目前在国内共获批12项适应症,2025年新增获批肝细胞癌1L和黑色素瘤1L [2] - 特瑞普利单抗目前共有10项适应症纳入医保目录,2025年为其中4项新增纳入适应症的医保元年 [2] - 特瑞普利单抗已在欧盟、英国等超过80个国家达成商业化合作,并在美国、欧盟等4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2] - 特瑞普利单抗2025年1月在澳大利亚获批鼻咽癌的1L和2L治疗,并已在美国实现商业化销售 [2]   研发管线进展 - PD-1/VEGF双抗JS207已进入临床II期阶段,正在NSCLC、CRC、TNBC、肝癌等多个瘤种中探索联合治疗 [3] - 临床前研究显示JS207能高亲和力结合PD-1和VEGFA,在多种肿瘤模型中表现出强劲的抗肿瘤活性 [3] - 抗BTLA单抗tifcemalimab(JS004)正在开展两项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的III期注册临床研究,其中LS-SCLC已入组近400人 [4] - 公司研发管线丰富,还包括EGFR/HER3双抗ADC(JS212)、PD-1/IL-2双功能性抗体融合蛋白(JS213)等多个在研产品 [4]   财务数据与估值 - A股总股本为766.39百万股,总市值为31,774.70百万元 [6]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EPS)为-0.66元,2027年预计为0.18元 [9] - 预计2025年市净率(P/B)为8.07,2027年预计为8.04 [9] - 预计2025年市销率(P/S)为16.48,2027年预计为9.55 [9]
 三位诺奖新得主,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带来“革命性希望”
 第一财经· 2025-10-06 20:32
 诺奖成果的科学意义 -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Mary E Brunkow Fred Ramsdell和Shimon Sakaguchi 以表彰他们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发现[1] - 研究鉴定出免疫系统的调节性T细胞 为全新研究领域奠定基础[1] - 上世纪90年代 坂口西蒙首次系统性鉴定Tregs的存在 证明其缺失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2] - 2000年 玛丽·布伦科与弗雷德·拉姆斯德尔阐明了Tregs的分子标志FOXP3基因及其功能缺陷与人类IPEX综合征的关联[2]   Tregs的生物学功能与疾病关联 - Tregs是一种免疫负调节细胞 其功能缺失或数量减少与Ⅰ型糖尿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2] - Tregs在器官移植中可以治疗移植物排斥反应 并在HIV 结核等感染性疾病中过度抑制免疫反应[2] - Tregs细胞抑制了T细胞活化 从而影响抗肿瘤效果 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表现为T细胞过激 源于Treg细胞能力减弱[3]   临床转化与应用前景 - Tregs相关发现促进了潜在疗法的开发 目前这些疗法正在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1] - 研究成果有望治疗或治愈自身免疫性疾病 为癌症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并预防干细胞移植后的严重并发症[1] - 涉及Tregs的临床试验超过200项 例如一项2024年12月发表在《Med》上的研究显示了肾移植后早期接受过继性Treg治疗7年内的出色功能[3] - 未来基于免疫系统疾病临床的研究会有更多治疗方法的选择 除了常规免疫抑制剂或抗体治疗外 还可选择Treg细胞治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