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

搜索文档
为科技创新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 4部门详解15项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央视网· 2025-05-23 15:48
政策举措 - 中国人民银行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由5000亿元提升到8000亿元 [3] - 中国人民银行将再贷款利率由1.75%下调至1.5% [3] - 中国证监会支持优质红筹科技企业回归境内上市 [4][7] - 中国证监会将更大力度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 [7] - 中国证监会积极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7] - 中国证监会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绿色通道"政策 [7] 金融支持 - 信贷是大部分科技型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5] - 中国人民银行将提升科技贷款的投放强度和服务能力 [5] - 科技部依托"创新积分制"向21家全国性银行和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推荐了7万多家符合条件的企业 [9] - 科技部累计征集52万多家科技型企业的信息 [11] - 已有7000多家企业与银行签订合同,签约金额超过880亿元 [11] 保险保障 - 金融监管总局实施重大技术攻关保险保障机制试点 [13] - 金融监管总局会同科技部等部门在集成电路、商业航天等重点领域建立健全共保体机制 [13]
昌发展十周年成绩单:构建全链条产业服务体系,直接、间接投资超千家企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14:43
公司十年成果 - 昌发展集团管理10余个产业园区,运营总面积11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300多家 [2] - 打造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三大产业园区组团,覆盖多元业态 [2] - 设立管理科技产业母基金群,规模达450亿元,直接和间接投资超过1000家企业,累计投资额266亿元 [3] - 投资昌平企业142家,投资落地金额近40亿元,实现财政资金2.3倍杠杆放大效应 [3] - 直投项目超过40个,投资近10亿元,已有5家被投企业上市 [4] 产业布局与战略 - 超过一半基金资金投入医药健康领域,30%投向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信息等未来产业 [4] - 助力34家从北大、清华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在昌平落地 [3] - 引入近70家企业来昌平发展,服务10余家企业加速上市,带动10家市场化私募基金在昌平设立 [3] 未来发展规划 - 聚焦未来健康、未来能源、未来制造、未来信息等产业赛道 [6] - 联合17位专家组成顾问团,包括两院院士、科研机构学科带头人等 [6] - 与清华校友总会AI大数据专委会发起AI+场景创新工作营 [6] - 与清华大学能源大模型创新团队合作,推动新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 [7] - 成立出海服务中心,助力企业国际化发展 [7]
七部门推出15项重磅举措,释放哪些关键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5-23 14:42
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 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 旨在建立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金融机制 [1] - 政策以科技创新需求侧为牵引 推动金融资源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流入科技创新领域 [3] 直接融资改革 - 建立健全科技型企业资本市场"绿色通道"机制 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 [3] - 创新性提出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 为科技创新筹集长周期、低利率债券资金 [3] - 证监会推动优质红筹科技企业回归境内资本市场 头部中概股企业多已在香港二次上市或双重主要上市 [3] 信贷支持措施 - 针对科技企业"贷款难"问题 政策提出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加大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4] - 科创类企业因资产轻、科技成果估值难等问题导致融资困难 政策综合各地改革经验提出解决方案 [4] 创业投资与科技保险 - 围绕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推出新举措 激发创业投资活力 [4] - 健全科技创新全链条科技保险体系 提升科技保险稳定性 [4] 政策覆盖范围 - 政策包含7个方面、15项具体举措 涵盖存量政策迭代和增量政策创新 [4]
多部门联手破解创新融资难题
金融时报· 2025-05-23 09:42
政策框架与目标 - 七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政策举措》,聚焦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债券市场等七个方面,提出15项政策举措,既有存量政策迭代升级,也有增量政策创新供给 [1] - 政策旨在实现科技和金融"双向奔赴",建立科技金融政策框架体系,构建科技金融发展的"四梁八柱" [1] - 目标包括建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长效投入机制、面向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金融支持安排、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3] 金融支持措施 - 中国人民银行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由5000亿元提升到8000亿元,再贷款利率由1.75%下调到1.5% [4] - 已有约100家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超过2500亿元,将建设债券市场"科技板" [4][5] - 金融监管总局将指导银行适当延长科技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期限,最长可达五年 [7] - 鼓励保险公司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保险,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风险保障 [7] 资本市场支持 - 证监会将持续优化科技企业境内上市环境,实施更灵活精准的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机制 [8] - 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发行上市制度改革,增强制度包容性,支持优质红筹科技企业回归境内上市 [8] - 科创板坚持"硬科技"定位,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北交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9] - 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绿色通道"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 [9] 生态体系建设 - 推动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分工协作,形成差异化、专业化发展格局 [5] - 稳步推进QFLP试点、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扩大科技公共信息开放共享 [5] - 推动北京、上海等13个重点地区优化区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发挥科创改革试验区示范作用 [5] - 金融机构将建立差异化科技金融评估评价体系,突出科技人才、科研能力、研发投入等创新要素 [7]
推动科技和金融“双向奔赴”
搜狐财经· 2025-05-23 04:51
政策举措核心内容 - 科技部联合七部门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旨在引导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实现科技金融服务提质、扩面、增效 [1] - 政策突破以往从金融供给侧入手的思路,转而从科技创新需求侧出发,聚焦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融资需求,强化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支持 [1] 资本市场亮点 - 建立健全科技型企业资本市场"绿色通道"机制,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企业创新成长提供更适配、更包容的制度支撑 [1] - 创新性提出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为科技创新筹集长周期、低利率、易使用的债券资金 [1] - 债券市场"科技板"将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由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通过担保增信、直接投资等方式分担债券投资人违约损失风险 [1] 债券市场进展 - 已有近100家机构发行科创债券,规模超2500亿元 [2] - 人民银行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从5000亿元提升至8000亿元 [2] - 再贷款利率从1.75%下调至1.5%,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研发创新和设备更新提供更大力度、更精准的贷款支持 [2] 区域科技金融创新 - 科技部与人民银行确定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3个重点地区开展科技金融先行示范 [3] - 北京、上海等6个科技创新中心要发挥创新资源和金融资源丰富的优势,率先破解科技金融的重点难点问题 [3] - 科技部将组织实施科技金融创新政策"揭榜挂帅",鼓励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主动探索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 [3] 配套措施 - 科技部将推出"创新积分制"2.0升级版,在科技金融重点地区开展"创新积分制"数智底座建设 [3] - 人民银行将联合科技部加强科技公共信息共享政策指引,为各地扩大科技信息共享提供标准 [3] - 配合财政部门用好用足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政策,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激励金融机构提高风险容忍度 [3]
科技部与“一行一局一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关情况 优化科技金融发展环境 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
证券时报· 2025-05-23 01:34
政策框架与目标 - 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 旨在优化科技金融发展环境并推动配套措施落地 [1] - 金融管理部门与科技部已基本搭建科技金融"四梁八柱"政策框架 形成多元金融体系 [1] - 截至2024年3月末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超3.3万亿元 同比增长24% 连续3年增速超20% [1] 金融支持措施 - 中国人民银行将提升科技贷款投放强度 建设债券市场"科技板" 培育科技金融生态体系 [1] - 人民银行在全国推广"创新积分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精准画像 科技部将优化核心指标并推出升级版2.0 [2] - 金融监管总局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建设 在绩效考核和内部定价方面给予倾斜 [2] - 人民银行配合财政部门用足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政策 通过多方分摊风险提高金融机构风险容忍度 [3] 资本市场改革 - 证监会实施灵活精准的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机制 健全投资与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 [3] - 深化科创板及创业板发行上市制度改革 增强制度包容性 支持优质红筹科技企业回归境内上市 [3] - 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绿色通道"政策 更大力度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 [3] - 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运用股份、现金及定向可转债实施重组 提高轻资产企业重组估值包容度 [4] 产品创新与资金引导 - 银行间债券市场投向科创企业领域余额突破1万亿元 A股上市"专精特新"企业超1900家 [1] - 探索完善"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模式 加强科技金融产品体系建设 [2] - 证监会持续完善交易所债券市场品种结构 大力推动科创债和绿色债等创新品种发展 [4] - 继续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 完善"长钱长投"制度及长周期考核机制 [4] 跨境金融服务 - 加强科技型企业跨境金融服务 稳步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及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 [1]
推动科技和金融“双向奔赴”——四部门详解15项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新华网· 2025-05-23 00:01
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 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提出15项政策举措,覆盖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债券市场等7个方面 [1][2] - 政策旨在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强化多元化、接力式的金融支持 [2] - 中国人民银行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由5000亿元扩大到8000亿元,再贷款利率由1.75%下调至1.5% [2] - 金融监管总局实施重大技术攻关保险保障机制试点,在集成电路、商业航天等重点领域建立健全共保体机制 [2] 资本市场支持 - 中国证监会将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绿色通道"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 [3] - 证监会将持续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发行上市制度改革,增强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支持优质红筹科技企业回归境内上市 [5] - 建设债券市场"科技板",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由中国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 [4] 政策实施与区域协同 - 金融监管总局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至全国18个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份 [4]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将批复第三批600亿元试点规模 [4] - 推动北京、上海等13个重点地区优化区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国际和区域科创中心建设 [6] - 科技部通过"创新积分制"向21家全国性银行和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推荐7万多家企业 [6] 保险与金融服务 - 金融监管总局正在研究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优化科技保险服务体系 [7] - 将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机制、产品体系和专业能力建设 [7] - 强调"股债贷保投"多种金融工具的综合运用,从"财政思维"转向"金融思维" [6]
刚刚!央行、证监会等重磅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5-22 20:08
政策框架与核心举措 - 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聚焦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等7个领域提出15项政策 [1]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1] - 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支持科技企业直接融资,发展科技保险分担创新风险 [1] 科技部重点部署 - 推行"创新积分制"升级版2.0,优化核心指标并拓宽应用场景,精准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2] - 2024年组织实施科技金融创新政策"揭榜挂帅",鼓励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六大科创中心先行先试 [3] - 建立区域科技金融合作机制,定向推荐科技任务和企业"白名单"以对接金融资源 [3] 央行支持措施 - 债券市场"科技板"已支持100家机构发行科创债券,规模超2500亿元,重点扶持头部股权投资机构发债 [4][5] - 推进QFLP试点和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扩大"创新积分制"全国应用 [6] - 优化科技贷款投放强度,完善风险补偿机制以提升金融机构风险容忍度 [7] 金融监管总局行动 - 允许银行延长科技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期限至5年,鼓励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保险 [8] - 建立差异化科技金融评估体系,推动科技金融服务数字化升级 [9] - 联合科技部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文件,强化首台(套)保险补偿机制 [10][11] 证监会资本市场改革 - 修订《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则》,强化资金专款专用和用途变更监管 [12] - 支持优质红筹科技企业回归A股,优化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接纳未盈利企业 [13] - 促进私募股权基金并购上市公司,扩大S基金试点并优化退出机制 [14]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加快科技公共信息开放共享 优化科技金融发展环境
新华财经· 2025-05-22 19:46
具体来看,一是要提升政银企对接效率。对点多面广的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推 广"创新积分制",并优化创新积分评价办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精准画像,旨在帮助金融机构准确识别 和挖掘更多科技含量的企业,让金融活水流入到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去。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而对于一些国家重大的科技任务,我们将建立融资对接推荐机制,推动科技产业部门梳理重点项目和 企业信息,引导金融机构'点对点'地提供多元的融资支持。"朱鹤新说。 二是加快科技公共信息开放共享。人民银行将联合科技部加强科技公共信息共享的政策指引,为各地扩 大科技信息共享提供标准。同时,利用地方征信平台和有关金融服务信息平台等渠道,加强公共数据、 产业数据等各类信息的归集整合,创新数据授权运用和查询获取方式,为金融机构投融资决策提供信息 数据的支撑。 新华财经北京5月22日电(记者翟卓闫鹏)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 示,推进科技金融工作,不光要有政策举措,还要有配套措施,下一步将从加快科技公共信息开放共享 等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优化科技金融发展环境。 三是推动加大科技金融风险的补偿力度。在朱鹤新看来,财政政策对激励引导金融 ...
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详解七部门推出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观察者网· 2025-05-22 18:59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旨在系统性突破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难点堵点 [1] - 政策制定背景源于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金融工作会及全国科技大会对科技金融体制构建的明确要求 [1] - 核心目标是以科技创新需求侧为牵引,推动科技金融系统性改革,支持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中小企业 [1] 创业投资领域 - 政策聚焦创业投资全链条,推出扩大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支持创投机构发债融资等新举措 [2] - 鼓励发展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优化国有创投考核机制以增强长期投资定力 [2] - 目标是通过多元化募资和畅通退出渠道,使创投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2] 货币信贷支持 - 优化科技创新再贷款结构并扩大规模,降低利率以打造科技型企业专属融资渠道 [3] - 推动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门机构并优化考核机制,提升贷款便捷性 [3] - 重点支持民营中小企业,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强化信贷供给 [3] 资本市场改革 - 建立科技型企业绿色通道机制,深化科创板和创业板改革以适配创新企业需求 [3] - 创新提出债券市场科技版,为科技企业提供长周期、低利率债券融资 [3][5] - 证监会2024年推出科创板8条、科技16条等政策,优化科技企业上市及并购制度 [3] 科技保险与债券市场 - 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意见,建立全链条保险服务体系及国家科技保险共保体 [4] - 债券市场科技版已支持近100家机构发行超2,5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5] - 简化债券发行流程,减免手续费并提供做市报价服务,增强市场流动性 [5] 境外上市与银行保险支持 - 境外上市新规实施两年多,242家境内企业完成备案,其中83家为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科技企业 [6] - 银行业对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达17.7万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6] - 银行保险机构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保险等针对性服务,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 [6] 创新积分制推进 - 创新积分制通过指标体系量化企业创新能力与潜力,2022年推出后全国试行 [7] - 下一步将优化核心指标、拓宽应用场景并加强政策宣传,强化工具落地效果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