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口服美容
icon
搜索文档
口服美容,风再起?
新浪财经· 2025-06-03 13:52
全球口服美容市场趋势 - 全球口服美容产品市场规模2021年达44.5亿美元(约320亿人民币),预计2031年将增至98.1亿美元(约707亿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7.7% [1] - 行业升级路径从综合型美白饮/丸发展为防晒专用、抗老专研等精细化产品,呈现形态多元化、赛道细分化、功效专业化趋势 [1] - 美妆巨头加速布局:资生堂加码口服美容赛道,联合利华将中国作为OLLY品牌首个海外市场 [1] 妆食合一跨界创新 - 明治2023年推出含紫外线防护功能的"W肌肤护理酸奶"(156日元),2020年已推出同类产品 [2][4] - 百事可乐以19.5亿美元收购益生元气泡水品牌Poppi,可口可乐推出Simply Pop益生元气泡水,Olipop估值达18.5亿美元 [5] - 健康饮料创新方向:从苹果醋基底转向添加益生元混合物、膳食纤维,例SunSip产品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锌"组合 [5] - 华熙生物与汉口二厂合作推出玻尿酸气泡水"哈水",蒙牛联合华熙生物推出含40mg玻尿酸的"水肌因多维牛奶" [7] 美妆健康集团转型 - 资生堂2024年推出"Shiseido Beauty Wellness"子品牌,目标2030年转型为个人美容健康企业 [16] - 联合利华2022年设立美容与健康事业部,通过收购构建健康品牌矩阵(OLLY、Liquid I.V.、Nutrafol等) [17][19] - Murad等品牌采用"内外兼修"全维度护理模式,欧美日韩市场将此作为行业准入门槛 [19] 口服美容技术升级 - 热门成分包括胶原蛋白、神经酰胺、透明质酸、麦角硫因、虾青素等"护肤级"原料 [20] - 场景细分化:针对熬夜人群、孕产妇、30+/50+年龄段开发专属配方 [23] - 180 the concept首创"身心双疗"体系,结合皮肤与心理诊断解析衰老因素 [23] 中国口服美容市场特性 - 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将突破255.7亿元,但消费者对药剂形态补充剂接受度较低 [24][27] - 中式养生水2023年市场规模4.5亿元(同比+350%),预计2028年达1189.5亿元 [31] - 传统药食同源理念受青睐,例薏仁水(祛湿美白)、枸杞原浆("早C晚A"饮用模式) [31][32] - 屈臣氏通过自有品牌和引进"邓老金方"等专业品牌布局养生赛道 [32]
2025年中国口服美容市场研究报告(简版)
搜狐财经· 2025-06-02 21:45
市场概况 - 2025年中国口服美容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50亿元,成为东亚第二大消费市场,仅次于日本 [1][20] - 中国占据亚太地区口服美容市场30.7%的份额,线上渠道销售占比持续提升,抖音电商2024Q4销售额占线上近40% [2][29][30] - 行业呈现"双轮驱动"格局:国际品牌加速本土化(如Tracel、Kynd),本土企业依托中医药优势(如华熙生物、福瑞达) [2][25] 消费趋势 - 核心消费群体为31-40岁女性,但18-23岁Z世代兴趣指数更高,呈现"朋克养生"特征 [3][18] - 消费场景化明显,周五和周日晚间为决策高峰,"熬夜修复""抗糖抗衰"需求催生即时消费 [3][18] - 地域分布打破传统,无锡、佛山等二线城市活跃度超越北上广,三线城市对药食同源产品复购率高12% [3][18] 产品创新 - 产品形态从传统剂型转向零食化,凝胶软糖、果冻条等形态同比增长217%,胶原蛋白气泡饮复购率达45% [4][19] - 三大产品阵营形成:15%为"蓝帽子"保健食品,60%为功能性食品,传统滋补品借助灵芝、阿胶焕新 [4] - 产学研合作深化,资生堂与中国农大合作、佰鸿集团发布盾舱技术,推动"基础研究+临床应用"模式 [4][25] 成分竞争 - 植物提取物与胶原蛋白占据60%市场份额,本土品牌挖掘石斛多糖、灵芝三萜等中医药成分 [5][19] - 益生菌销售额年增89%,B族维生素在防脱细分市场占比32%,国际品牌强化科技叙事(如麦角硫因胶囊) [5][19] - 成分复配方案受追捧,如"葛根+葡萄籽"汉方抗糖饮月销百万盒,"生物素+锌"配方在程序员群体走俏 [5] 政策与渠道 - 新食品安全条例抬高门槛,药食同源目录新增9种中药材,推动中式成分创新 [28] - 跨境电商新规限制疗效宣称但开放胶原蛋白肽等成分进口,倒逼品牌转向成分科普(如虾青素可视化内容) [6][28] - 抖音电商凭借场景化内容和亲民价格领跑,2024Q4平均成交价格低于天猫、京东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