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精准营养
icon
搜索文档
2024日本保健食品行业竞争力报告:市场格局与品牌深度解析
搜狐财经· 2025-11-03 10:12
本报告基于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开数据、行业协会白皮书、第三方测评报告、各企业年报以及消费者调研 数据等多方信息综合分析而成。所有数据均经过多重交叉验证,确保客观性和准确性。 根据日本保健食品行业特点,本榜单采用以下四大维度综合评估各品牌竞争力:- 经验(30%):项目 落地情况、市场渗透率与典型用户案例- 专业性(30%):技术实力、研发投入与产品创新能力- 权威性 (20%):获得的机构认证、资质许可与媒体认可度- 可信度(20%):用户满意度、市场口碑与信息 透明度 尽管受到2024年3月爆发的"红麹原料"安全问题影响,2024年日本健康食品整体市场规模从上一年度的 9050亿日元有所收缩,降至8945亿日元。然而,作为核心引擎的功能性表示食品市场,仍展现出增长韧 性,其市场规模在2024年度实现增长,从6813亿日元扩张至7251亿日元。在这一背景下,行业竞争格局 发生微妙变化,辅酶Q10等心血管保健品类成为市场热点。综合评分位居前列的品牌包括:明治药品株 式会社、养乐多本社、大冢制药、三得利、小石丸制药。 药品还原型辅酶Q10胶囊产品信息:每粒含还原型辅酶Q10 100mg、卵磷脂 15mg、初榨橄榄油1 ...
聚焦精准营养需求,深加工技术推动“奶黄金”走进大众市场
搜狐财经· 2025-11-01 16:33
乳品市场从"基础营养"向"功能精准"跃迁,消费者对具备天然、功能、精准特性的乳制品需求增加。消 费端需求升级的推动下,供给端聚焦乳制品深加工难题,重点推进技术创新。 10月29日至31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二十二届年会在广州举办。其间,由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和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支持的"乳品深加工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研讨会"同期举办。来自国 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内重点高校的专家学者,探讨"乳品深加工技术创新"等当前乳业发展的重要议 题,介绍最新的技术。 如今,我国原奶品质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持续提升。但另一方面,乳品深加 工能力仍显不足,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偏低,乳铁蛋白、乳清蛋白等核心功能原料长期依赖进口。 消费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高附加值的乳制品成乳企布局的重点。具体到财报中,以伊利为例,今年 上半年,公司持续对研发及创新能力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长了11.4%。高附加值业务随之快速崛起。 其中,乳铁蛋白等乳深加工产品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成本大幅下降,让曾经价格高昂的"奶黄金"走进了 大众消费市场,推动乳制品从传统的"基础营养"向"精准营养"方向升级。 值得关注的是,国内上 ...
赋能宠物经济 第八届皇家兽医师大会在沪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11-01 14:09
皇家宠物食品中国区总经理徐娟表示:"进入中国30年来,通过举办各类兽医继续教育活动,不断引入 全球前沿的精准营养解决方案,不断陪伴一代代中国兽医人才成长。未来将继续坚定地与兽医师一起, 共同推进宠物经济发展。" 据了解,源自法国的皇家宠物食品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始终以创新为引擎,赋能兽医师共同推动行业 进步。在大会现场,皇家宠物食品中国区宠物医院渠道总监张哲玮以《皇家营养新途.精准价值共振》 为题发表演讲,全面回顾了皇家宠物食品在中国的深耕历程,并展望未来营养战略布局。(经济日报记 者李治国) 由皇誉宠物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品牌简称:皇家宠物食品)携手中国兽医协会举办的第八届皇家兽医师 大会日前在沪举办。大会围绕宠物诊疗与营养专科突破、医院运营管理进阶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度交流 与碰撞,推动中国宠物诊疗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中国兽医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刘秀丽表示:"当前中国宠物经济蓬勃发展,宠物医疗服务向全生命周期健 康管理和精准化、专科化服务升级,精准营养基于宠物个体健康需求和生理特征,对于预防疾病、促进 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宠物医生的营养理念和科学营养思维将进一步提升兽医师的专业服 务价值。" ...
2025年中国营养补充剂消费洞察报告
艾瑞咨询· 2025-10-31 08:05
营养补充剂 丨洞察 报告 核心摘要: 全球营养补充剂市场强劲增长,中国以 10% 增速领跑全球,成为最具活力增长极。中国跨境进口保健品市场 16 年增长 19 倍, FANCL 等头部五强占据超 60% 市场份额,成为高速增长赛道中的领军力量。尽管市场规模可观,但人均消费仅为美国 22% 、渗透率不足 30% 、粘性用户仅 10% ,三重差距揭示出数倍 增长 空间。 亚洲人群在膳食结构、烹饪习惯和体质基因三方面与欧美人群的显著差异,决定了针对性营养补充的必要性。然而,当前市场面临营养补充多元化带来的安全性与便 利性双重挑战, " 瓶瓶罐罐 " 管理负担与成分叠加过量风险凸显,倒逼行业向科学化、精准化转型。 分龄分性别营养策略成为兼顾科学精准与成本效益的最优解。 FANCL 作为行业先行者,于 2015 年率先推出全球首款成人分龄营养包,深耕亚洲体质特征,开创 行业先河。日本市场政策、消费、供给三端协同成熟的发展经验,为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未来,精准营养与科技创新将共同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升级,通过持续消费者教育和产品体验优化,满足消费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需求。 区域格局:中国成为全球最强增长引擎 ...
电商运营:2025年中国营养补充剂消费洞察报告
搜狐财经· 2025-10-30 21:04
今天分享的是:电商运营:2025年中国营养补充剂消费洞察报告 报告共计:51页 2025年中国营养补充剂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全球营养补充剂市场增长强劲,预计2024-2034年复合增长率7.8%,从1892亿美元增至4022亿美元,健康意识深 化、人口老龄化、现代生活方式导致的营养失衡及产品创新与供应链升级是四大驱动因素。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大市场,2024年份额38%且增速9%领先,中 国作为亚太核心增长引擎,市场增速10%,2024年规模259亿美元,预计2034年达466亿美元,复合增长率10.4%,政策背书、银发经济与年轻养生需求释放 及消费升级是主要增长动力。中国市场线上渠道占比56%主导,跨境电商带动国际品牌增长,市场集中度低(2023年CR10仅40%)为新品牌提供机会,不过 中国人均消费、渗透率、用户粘性与成熟市场差距大,存在巨大增长空间。日本市场在监管、消费、供给端的成熟经验值得借鉴,FANCL等领先品牌表现 突出。当前行业呈现从跟风消费向按需补充理性回归的趋势,亚洲人体质特征催生针对性营养需求,分龄分性别营养策略成为主流,消费者主动营养意识增 强,心脑血管、肝脏健康、睡眠问题等六大细分赛道需求增 ...
2025年矿物质补充剂品牌推荐:那些决定健康底牌的微量元素
头豹研究院· 2025-10-21 20: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保健食品渗透率逐渐提升,消费理念趋于成熟,叠加银发经济的政策催化因素,预计补充矿物质类保健食品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市场规模在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的驱动下实现增长,受监管趋严影响规模增速放缓,未来居民收入水平增长将支撑规模增长,行业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 [4][8] 各部分总结 市场背景 - 矿物质补充剂属于营养素补充剂范畴,行业产品发展久、产业链完善,市场品牌多、竞争激烈,补钙产品领先,预计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4] - 保健食品包括营养素补充剂与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两类,矿物质补充剂属营养素补充剂范畴,又称补充矿物质类保健食品 [5] - 行业经历初创期(1981 - 1990 年)、成型期(1991 - 2000 年)、调整期(2001 - 2010 年)、发展期(2011 - 2020 年)和高质量增长期(2021 年至今),各阶段监管和行业发展情况不同 [6][7] 市场现状 - 2019 - 2023 年,矿物质补充剂行业市场规模由 1963.65 亿人民币元增长至 2124.34 亿人民币元,年复合增长率 1.99%;预计 2024 - 2028 年,由 2184.00 亿人民币元增长至 2422.41 亿人民币元,年复合增长率 2.62%;过去规模增长受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驱动,增速受监管趋严影响放缓,未来居民收入增长将支撑规模增长 [8] - 供给端呈现结构分化与创新驱动并存特征,上游壁垒在于规模化生产和品质控制,中游面临同质化竞争与剂型技术升级挑战,创新焦点集中于提升生物利用度和消费体验,清洁生产工艺和可持续原料成新方向 [9] - 需求端驱动因素从基础营养补充向精准功能诉求深化,消费决策更理性,市场需求形态高度细分,催生专业化、定制化产品解决方案 [10][11] 市场竞争 - 十大代表品牌评选遵循多维度量化评估模型,评估维度包括增长力、创新力、成本控制力和销售成本管理效率 [12] - 中国矿物质补充剂行业参与者众多,可划分为三大梯队,第一梯队以百合股份和哈药集团为代表,第二梯队以康恩贝和同仁堂为代表,第三梯队以以岭药业为代表 [16] - 十大品牌推荐包括百合股份、华润三九、石药集团、吉林敖东、仙乐健康、汤臣倍健、海王生物、安琪酵母、哈药集团和同仁堂,各品牌有不同竞争优势 [17][18][19][20][21][22][23][24][25][26] 发展趋势 - 市场向精准化与功能化深度发展,企业依据人群细分进行产品创新,矿物质与其他成分科学复配实现具体功能,推动行业转向价值竞争 [27] - 剂型创新与吸收优化是技术竞争核心,行业研发新型化合物和递送系统提升吸收效率与稳定性,剂型向软糖、液态、粉剂等拓展,改善服用依从性 [28] - 绿色可持续理念融入产业价值链,上游注重可再生资源和环境友好开采,中游推行清洁生产工艺,下游聚焦环保包装与绿色物流 [29]
中国特殊膳食用食品行业:今天,我们如何“吃点好的”?
头豹研究院· 2025-10-20 19:5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整体投资评级,但指出行业前景广阔,多个细分赛道极具增长潜力 [2]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特膳食品行业在居民健康意识提升、消费升级及精准营养需求爆发等多重宏观因素驱动下,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 - 婴幼儿配方食品仍占据主要比重,而特医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和运动营养食品等领域极具增长潜力 [2] - 行业未来发展更依赖于科技创新,包括新原料开发、配方精准化与个性化以及生产工艺升级 [2] - 专注特医食品的制造商因合规性更获消费者信任,且该赛道增长潜力巨大,具备显著的长期竞争优势 [5] 行业综述 - 特殊膳食用食品指为满足特殊身体或生理状况及疾病、紊乱等状态下的特殊膳食需要而专门加工或配方的食品 [19] - 特膳食品分为四类:婴幼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特医食品与其他特膳食品 [19] - 特医食品根据不同临床需求和适用人群分为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和非全营养配方食品3类 [21] - 婴幼儿辅助食品针对较大婴儿和幼儿,包括谷类辅助食品和罐装辅助食品,谷物干物质需占总干物质组成的50%及以上 [22][23] - 其他特膳食品包括辅食营养补充品、运动营养食品与孕妇及乳母营养补充食品 [32] 市场规模分析 - 十年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倍增长,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为特膳食品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5] - 2024年中国婴幼儿配方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为1,017.27亿元人民币,预计2029年增长至1,058.12亿元人民币 [39][40] - 婴儿配方食品市场规模2024年为100.06亿元,预计2029年降至72.52亿元;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市场规模2024年为917.11亿元,预计2029年增至985.43亿元;特医婴儿配方食品市场规模2024年为0.10亿元,预计2029年增至0.17亿元 [44] - 2024年中国婴幼儿辅助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为148.27亿元,预计2029年增长至212.02亿元 [46][47] -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市场规模2024年为121.67亿元,预计2029年增至168.46亿元;婴幼儿罐装食品市场规模2024年为26.60亿元,预计2029年增至43.56亿元 [47] - 2024年中国特医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为202.72亿元,预计2029年增长至788.8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显著 [51][52] - 2024年中国其他特膳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为27.64亿元,预计2029年增长至64.71亿元 [59][60] - 运动营养食品市场规模2024年为18.86亿元,预计2029年增至51.41亿元,增幅远超其他品类;辅助营养补充品市场规模2024年为6.39亿元,预计2029年增至9.92亿元;孕妇及乳母营养补充食品市场规模2024年为2.39亿元,预计2029年增至3.38亿元 [64]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料中,2025年8月中药材价格指数达1,698.23点,维生素A、D3、B1等原料价格存在分化,促使中游企业注重原料采购稳定性和配方成本管理 [69][70][71][72] - 中游领域,截至2025年9月,婴幼儿配方乳粉累计获批注册数量超2,400件,其中面向0-6月龄婴儿的1段产品占比33.0%;特医食品累计获批277件,全营养配方食品占比最高达27.4% [74][75] - 下游渠道转型,2020-2024年药店食品、保健品类销售贡献率由7.04%降至5.58%,利润贡献率由8.81%降至6.86%,线上渠道重要性提升 [78][79][80] - 需求端,2018-2022年中国医院诊疗人次从35.77亿次变动至38.22亿次,5岁以下儿童超重患病率由7.90%增至8.90%,推动特膳食品需求激增和向精准营养解决方案转型 [77][80][81] 资本市场表现 - 特膳食品在A股市场的IPO活动逆势回温,但2025年至今的募资总额与去年相比仍有差距 [82] - 港股市场表现显著回暖,2025年至今港股食物饮品行业募集金额高达227亿港币,已超2020-2024年历史全年总额;特膳食品赛道有8家企业提交IPO申请,已超2020-2024年历史当年申请数量 [84][85][87][88]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入局企业背景多元,参与者数量众多,主要分为三类:国内外大型乳制品企业、专注特膳食品尤其是特医食品的食品制造商、国内外大型药企 [92][95] - 成功获取婴幼儿配方乳粉及特医食品注册批文的企业因合规更获消费者信任,在业内更具竞争力 [93] - 专注特医食品的制造商依托其产品与临床需求的高度契合性,具备显著的长期竞争优势 [93][96] - 未来特医食品将成为行业竞争焦点,行业将从"产品竞争"转向"全场景解决方案竞争" [97]
保健品行业专题系列一:保健品行业产业链和重点企业解析
万联证券· 2025-10-20 18:54
好的,作为一位拥有10年经验的投资银行研究分析师,我已经仔细研读了这份保健品行业专题报告。以下是我根据您的要求总结的关键要点。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保健品行业的投资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 [5] 报告核心观点 - 预计中长期中国保健品行业仍将保持增长趋势 [2] - 行业增长驱动力包括监管完善、渠道变革、需求提升和供给优化 [2] - 产业链中下游的代工与品牌企业盈利能力相对较强,建议重点关注在产业链中下游积极布局,且渠道、研发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 [2] 行业发展与展望 - 2020-2024年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从3213.7亿元增长至4150.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60%,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保健品市场 [2][16] - 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中国人均保健品消费额仅为26美元,约为澳大利亚(105美元)、韩国(121美元)和美国(187美元)的1/5,存在巨大提升空间 [20][23] - 消费人群渗透率普遍偏低,核心消费群体65岁以上老年人的渗透率仅为23.04%,远低于美国的73.04%,存在2-3倍的增长空间 [2][20][23] - 行业实行注册与备案双轨制,监管体系日臻完善 [14][16]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料商**:原料种类多样,包括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提取物和益生菌等,部分细分赛道产能集中 [24][26][29] - 维生素A全球产能约37,000吨,高度集中于6家企业,其中国内企业新和成年产能10,000吨,占比27.03% [24] - 维生素C全球产能约220,000吨,90%来自中国,技术门槛较低,整体供过于求 [26] - 益生菌原料市场快速发展,但50%供给依赖美国杜邦,35%依赖丹麦科汉森,国内企业正加速产能提升 [29] - **中下游企业**:中游生产与下游品牌多有重合,成本敏感度低,通过终端产品高定价享受高附加值,行业平均销售毛利率达45.42% [31][33][36][39] - 企业加速海外投资与并购,推动国际化布局以打造国际产品矩阵 [37][41] - **销售渠道**: - 电商已成为最主要渠道,2024年销售占比达43.9%,优势地位有望进一步加强 [4][47][51][55] - 直销渠道占比自2018年峰值28.1%持续下降至2024年的13.0%,下行压力较大 [4][43] - 药店渠道占比从2010年的62.6%降至2020年后的38%左右并趋于稳定,面临医保政策限制等挑战 [4][53][57][61] 重点企业梳理 - **汤臣倍健**:VDS(膳食营养补充剂)品牌龙头,市场份额已连续3年超过10%,2024年市占率为9.4% [5][59][62] 正加速向强科技企业转型,研发投入与批文/备案储备行业领先 [5][64][67] 实施多品牌战略,境内线上收入占比从2018年的20%提升至2024年的44.15% [5][69][71] - **金达威**:实现营养健康全产业链布局,覆盖原料、生产及品牌营销 [5][70][74] 是全球辅酶Q10最大生产商,维生素D3全球三大生产商之一,维生素A全球六大生产商之一 [5][73][76] 海外收入为主(2024年境外收入占比79.18%),并通过打造NMN和辅酶Q10现象级大单品带动销售 [5][77][82][85] - **仙乐健康**:CD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龙头企业,业务范围覆盖中国、美国、欧洲 [5][86][89] 拥有多剂型平台开发能力,软胶囊、营养软糖、饮品等核心剂型具备全球竞争力,2024年软胶囊收入占比47.10% [5][86][94][96][102] 研发费用率常年维持在3%以上 [88][91]
第113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南京开展
中国新闻网· 2025-10-16 21:25
展会规模与参展情况 - 第113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规划展览面积达20万平方米 [1][2] - 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0家企业参展,包括中国30个展团以及千余家知名企业 [2] - 意大利、俄罗斯、韩国、日本、泰国等12个海外展团携特色产品亮相,台湾商品交易中心率领约20家台企的500余种产品参展 [2] 行业活动与成果发布 - 组委会组织了食饮产业大会、食品产业数智化发展大会等30场行业会议 [4] - 联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举办首届中国食品行业渠道大会,发布《2025中国食品趋势白皮书》和《渠道商生存现状蓝皮书》 [4] - 农夫山泉、伊利等百家知名品牌与山姆、盒马、胖东来等700家渠道商共聚 [4] - 邀请40家高校及科研院所携1500项科技成果举办食品科技成果交流会,解读智能加工与粮油品质安全、生物制造前沿技术、精准营养与健康三大话题 [4] 展会历史与主题 - 全国糖酒会经过70年发展,已成为在全球食品酒类行业具备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展会 [7] - 2015年首次落地南京,十年后再度与南京相约,作为70周年历程中的首个"秋糖季" [7] - 本届盛会以"展城融合、产销共赢"为主题 [7]
2025年中国宠物分阶喂养与营养需求白皮书
艾瑞咨询· 2025-10-16 08:07
中国宠物市场宏观趋势 - 中国宠物市场在情感消费升级驱动下持续增长,2024年同比增长10%以上,预计2025年将加速扩容 [2] - 宠物角色从“伴侣”转变为“家庭成员”,推动消费需求从基础生存向精细化健康管理升级 [2][54] - 市场服务场景多元化,从“衣食住行”扩展到“生老病死”,健康管理趋向精细化,下沉市场潜力释放 [2] 宠物数量与宠主画像 - 宠物猫数量快速增长,2024年达7153万只,已超越犬只数量,中华田园猫和英国短毛猫是最受欢迎的品种 [4] - 养宠人群以26-35岁、居住在高线城市的中高收入白领为主,女性比例更高,超过六成拥有大学本科学历 [8] - 多数宠主家庭状态为已婚育的3-4人家庭,也有约两成为未婚育的同居或独居家庭 [9] - 宠主与宠物情感联结深厚,平均感情评分达9分,视宠物为家庭成员、玩伴和亲密朋友 [14] 宠物食品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 - 宠物主粮是最大子赛道,湿粮和冻干粮引领市场,过半宠主喂食过罐头/软包装湿粮(54.9%),冻干粮喂食比例达53.8% [20][21] - 宠物零食功能化趋势明显,猫条/狗条以61.1%的喂养比例成为最受欢迎零食,肉干零食(55.7%)和冻干(52.8%)紧随其后 [22][23] - 本土宠物食品品牌主导大众市场,品类特性驱动细分市场差异化竞争 [6] - 处方粮等功能性主粮逐渐普及,喂食比例达31.9% [20][21] 宠物营养补充剂市场需求 - 营养补充剂喂养向精准功能型升级,益生菌以53.0%的喂养比例位居首位,凸显宠主对肠道健康的高度关注 [24][25] - 猫主更偏好化毛膏/营养膏/补血膏等膏类补充剂(TGI 119),狗主则更关注关节类(钙片/氨糖,TGI 113)和护心类(辅酶Q10,TGI 113)产品 [24][25] - 鱼油/磷虾油类补充剂喂养比例达46.1%,宠主关注其高纯度和适口性 [24][25][27] 分阶喂养习惯与消费特征 - 幼年期宠物(<1岁)主食喂养以烘焙粮(46%)和处方粮(46%)为主,月花费多在50-300元,喂养频次为每天3次 [36][37] - 青壮年期宠物(1-10岁)主食喂养偏好冻干粮(57%)和湿粮(57%),月花费集中在100-500元,生骨肉喂养偏好显著(TGI 111) [44][45] - 老年期宠物(>10岁)主食以冻干粮和烘焙粮为主,宠主更关注经济实惠,月花费在50-500元区间分布均匀 [52][53] - 各年龄段宠物营养补充剂首选均为益生菌,老年期宠物对乳铁蛋白类(TGI 141)和关节类(TGI 130)产品有更高偏好 [36][44][52][53] 行业发展趋势 - 消费侧需求向高阶升级,喂养管理迈向全周期精细化呵护,涵盖基础品质、阶段性精准营养及情感互动 [54] - 供给侧经历三维重构,从“单一产品输出”转向“技术穿透痛点+生态价值创造+数据信任闭环”的发展新模式 [56] - 市场侧渠道多面拓展,实现线上线下全域覆盖,并围绕特定生活场景(如术后康复、体重管理)精准布局产品 [58][59] 代表性企业战略 - 红狗通过全链路优势打造科学营养专家形象,其金标高端系列线上专供,并全面布局线下渠道,覆盖超15000家宠物店及医院 [59][60][61] - 比乐以技术与洞察定位高端宠食智造专家,创新引入“老年犬分阶宠食”体系,并坚持每月公布产品检测报告以建立信任 [63][65] - 皇家以“犬猫优先”和“精准营养”为核心,在处方粮领域保持领先,通过大零售、宠物医院和专业渠道三大支柱推动业务 [67][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