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资源
icon
搜索文档
价格改革要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广州日报· 2025-06-09 03:06
价格市场化改革核心观点 - 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和资源配置的关键信号,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支撑作用[1] - 全社会97.5%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形成,价格市场化程度高的领域资源配置效率和发展活力更强[2] - 改革需通过"试点—评估—推广"渐进路径,重点突破要素价格市场化、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完善生态环境价格体系[5] 价格市场化改革重要意义 - 价格信号引导资源流向高效率领域,价格竞争倒逼企业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2] - 市场机制为经济转型提供动力,通过生态环境价格体系(如碳排放权交易)引导环保和资源节约[2] - 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超60%,现货市场建设需完善15分钟结算机制等实时市场规则[3] 重点领域改革路径 - 电力行业需全面放开竞争性环节电价,完善"基准价+上下浮动"机制,广东浙江试点构建三级交易体系[3] - 油气领域推进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分步实现财务独立核算和运营独立[3] - 水资源领域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3] 配套制度优化方向 - 修订价格法增设数据定价、生态补偿条款,创新价格听证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估和大数据技术[3] - 建立煤电粮食等重点领域"价格安全阈值"改革风险评估机制[3] - 政府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智能监管平台,实现平台经济价格异常秒级预警[4] 政府监管职能转变 - 监管重点从"管价格"转向"管秩序",加强反垄断执法打击算法共谋等新型价格垄断[4] - 公用事业价格建立与CPI、PPI联动的自动调整机制,防止价格扭曲[4] - 保留政府定价领域完善"成本监审+公众参与+绩效评估"程序[4] 区域推进策略 - 优先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成熟地区开展综合改革试点[5] - 要素价格市场化需覆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基础领域[5] - 能源价格改革对保障供应安全、推动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具有关键意义[5]
水利部:今明年建设项目可新增非常规水利用能力超3亿立方米/年
快讯· 2025-06-06 13:15
水利部非常规水开发利用项目 - 水利部计划在2025-2026年组织实施全国非常规水开发利用项目,重点针对缺水地区、水环境敏感地区和水生态脆弱地区 [1] - 2025年将实施20个建设项目,预期新增非常规水利用能力1.2亿立方米/年 [1] - 两年项目实施后预期新增非常规水利用能力超过3亿立方米/年 [1] - 项目将推动实现2025年非常规水利用量超过230亿立方米的目标 [1] - 项目将重点缓解京津冀、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承载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1] - 项目实施将改善区域水生态状况并提升水环境质量 [1]
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21立方米
新京报· 2025-06-06 10:26
水资源总量与降水情况 - 2024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717.7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1.4% [1] - 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1123.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2.7% [1] - 地表水资源量为29895.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8679.2亿立方米,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227.4亿立方米 [1] 用水总量与结构 - 2024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28.0亿立方米,比2023年增加21.5亿立方米 [2] - 生活用水量为926.8亿立方米(占比15.6%),工业用水量为971.0亿立方米(占比16.4%),农业用水量为3648.4亿立方米(占比61.6%),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为381.8亿立方米(占比6.4%) [2] - 生活用水量同比增加17.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增加0.8亿立方米,农业用水量减少24.0亿立方米,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增加27.7亿立方米 [2] 供水总量与水源结构 - 2024年全国供水总量为5928.0亿立方米,同比增加21.5亿立方米 [2] - 地表水源供水量为4892.4亿立方米(占比82.5%),地下水源供水量为784.0亿立方米(占比13.2%),非常规水源供水量为251.6亿立方米(占比4.3%) [2] - 地表水源供水量同比增加17.7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35.5亿立方米,非常规水源供水量增加39.3亿立方米 [2] 用水效率指标 - 2024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21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为43.9立方米 [3] - 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342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8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4.0立方米 [3] -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同比分别下降4.4%和5.3%(按可比价计算) [3]
【省水利厅】陕西两部门联合推进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
陕西日报· 2025-06-05 06:47
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专项行动推进 - 陕西省水利厅联合省检察院召开会议推进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工作 旨在强化协同机制并落实问题整改 [1] - 陕西持续完善"河长+检察长+河务局"治河管河模式 黄河河道治理成效显著 [1] - 会议要求深化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 建立问题及案件双台账 分类推进立行立改和立案查处 [1] 检察机关职能与协作机制 - 检察机关将聚焦水资源管理、河湖库保护及水土保持领域 综合运用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四大职能 [1] - 强化黄河流域检察公益诉讼协同平台应用 加强信息互联与宣传 提升依法治水社会意识 [1] - 水利系统需依法履行水行政管理职责 推动《黄河保护法》《渭河保护条例》等法规实施 [2] 重点工作部署与实施 - 会议强调压实责任 通过协同平台深挖典型经验 形成工作合力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2] - 水利部门需集中整治突出问题 严格开展线索排查与执法检查 强化责任担当 [2] - 会议提出加强水利部门与流域管理机构协作 共同维护黄河干支流水事秩序 [1][2]
阿拉善高新区建“水银行”
中国化工报· 2025-05-27 14:57
水资源管理创新 - 阿拉善高新区构建"水银行"体系 将政府预留水指标 企业富余水指标和企业预算管理水量纳入统一管理和交易 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1] - "水银行"初始账户水权总量达459万方 其中政府预留账户32万方 收储企业水权账户27万方 活期结余账户400万方 应急抗旱生态补水指标纳入预算外账户管理 [1] - 2024年起开展闲置指标摸底工作 与园区内18家企业达成收储意向 形成服务园区重点项目建设 保障企业紧急新增用水需求的关键资源 [1] 水权交易机制 - 严格依据《阿拉善盟水权收储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范用水权确权 收储 交易全流程 依托自治区 盟级水权交易平台开展交易 [1] - 2024年已开展水权短期交易116.8万方 8家企业通过交易获得水资源支持 促进水资源合理流动 [1] - 确定黄河地表水交易价格为1.8元/立方米 参考历次水权转让价格并结合企业协商 保障交易公平 [2] 未来发展计划 - 计划将再生水 苦咸水 雨洪水等非常规水纳入"水银行"管理 扩充总资产规模 推动水权从商品属性向金融属性转变 [2] - 研发"水银行"管理APP 实现账户可视化 公开化管理 以科技赋能水资源高效管理 [2] - 内蒙古灵圣作物科技有限公司表示"水银行"有效解决企业水指标紧缺问题 服务企业发展 [2]
黄河流域“四水四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启动
河南日报· 2025-05-21 08:06
黄河流域"四水四定"项目启动 - 黄河流域"四水四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正式启动 该项目属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专项 [1][2] - 项目由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牵头 郑州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多家机构共同参与 [2] 项目背景与政策依据 -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 强调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明确在黄河流域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坚持"四水四定"原则 [1] 项目研究内容与目标 - 研究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时空协同演变规律 解析"水、城、地、人、产、绿"交互作用机制 [2] - 创新"四水四定"理论和方法体系 为流域与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 黄河流域现状与挑战 - 黄河流域农业集中、矿产资源及能源产业富集 但水资源短缺且生态环境脆弱 [1] - 近年耕地、城镇及生态规模扩张导致行业间用水竞争加剧 [1] 当前实施进展 - 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鄂尔多斯市已制定本地"四水四定"方案 正在开展试点工作 [2]
宁夏:推进用水权改革让水往“高”处流
新华社· 2025-05-18 23:48
水资源管理改革 - 宁夏全面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通过确权、定价、赋能、入市推动水资源市场化流转 [1] - 宁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水资源高效利用成为高质量发展关键课题 [1] - 完成省级全域工农业用水权确权,农业领域确权到户,工业领域颁发用水权证建立产权基础 [1] 用水效率提升 - 用水权改革后全区万元GDP用水量下降30.8% [1] - 近五年压减水稻种植面积54.9万亩,高效节灌面积占比达60%,农业用水占比下降3.5个百分点 [1] - 向工业转换水量2.59亿立方米,51%工业门类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实现下降 [1] 水资源市场化交易 - 建立用水权价值基准和交易规则,累计完成用水权交易464笔,交易水量2.88亿立方米 [2] - 推动水资源金融化,35家银行开展用水权质押、授信、贷款62笔 [2]
全国首笔河湖生态再生水利用置换用水权交易落地银川
中国新闻网· 2025-05-14 23:48
交易概况 - 全国首笔河湖生态再生水利用置换用水权交易在宁夏银川市完成,涉及宁夏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宁夏鑫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 [1] - 交易价格为0.728元/立方米,每家企业购买用水权50万立方米,购买期限一年,总成交额109.2万元 [1] - 交易依托银川市第二、第四污水处理厂片区河湖生态再生水利用项目,采用"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生态补水"的创新技术模式 [1] 交易机制 - 采用"再生水置换收储交易"的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再生水、黄河水、产业用水的科学、高效、规范流转 [1] - 通过人工潜流湿地中的火山岩、卵石、湿地改性剂等创新性物理净化和生物净化系统,提高再生水的水质安全性 [1] 政策背景 - 银川市2022年底入选全国首批19个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名单,2023年入选全国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名单 [2] - 配套出台《银川市再生水置换收储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贯通再生水——黄河水——产业用水的工程和政策路径 [2] 市场数据 - 银川市已累计完成用水权交易100笔,累计交易水量69379.45万立方米,累计交易金额7.13亿元 [2] - 累计完成用水权抵质押9笔,贷款金额达6000万元 [2] - 累计完成用水权收储10笔,收储用水权139.94万立方米 [2] 节水项目 - 2024年银川市实施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耗等重点项目110个,总投资80.8亿元 [2] - 持续推进各领域年均节水超1.5亿立方米,为用水权交易活跃奠定基础 [2]
我市全域地下水超采区实现“清零”
苏州日报· 2025-05-14 09:02
地下水治理成效 - 苏州地下水超采区面积成功"清零",全域地下水管理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 [1] - 2024年度监测显示,苏州第Ⅰ、Ⅱ、Ⅲ承压水层年均水位埋深较上年分别上升0.63米、0.66米、0.58米 [1] - 苏州全域地下水位持续回升,均为水情安全区,百年老井水位及水质显著改善 [1] 治理历史与政策背景 - 20世纪80年代苏锡常地区因大规模开发导致主采层水位大幅下降,2000年江苏实施禁采政策 [1] - 经过20余年系统治理,苏州通过"科学规划+精准管控"组合拳恢复地下水系 [1] 管控体系与制度建设 - 苏州以"水位红线""水量红线""水质红线"三维体系为核心,编制《苏州市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2022-2030年)》 [2] - 完成143眼取水井和166眼监测井的台账登记核查,明确取水工程及资源开发现状 [2] - 实行"禁采区零容忍、限采区严管控"原则,将地下水取用纳入建设项目审批清单 [2] 审批与限制措施 - 禁采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取用地下水,限采区内新建项目需严格水资源论证 [2] - 禁止在限采区兴建取用地下水的高耗水建设项目 [2]
杭州打造全国节水型城市标杆
杭州日报· 2025-05-13 11:15
城市节水措施与成效 - 杭州作为全国首批"国家节水型城市",通过系统性思维和创新实践推动节水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为全国提供示范样本 [1] - 累计完成1125个居民住宅二次供水改造,2023—2024年升级80.6公里老旧供水管网,2024年公共管网漏损率降至3.79% [1] - 创建623个省级节水型小区和321家节水型单位,形成城乡示范网络 [1] 再生水利用与技术创新 - 2024年杭州再生水利用量达2.44亿立方米,利用率升至19.98% [2] - 市政环卫与绿化作业年取用河道水量超300万立方米,实现"优水优用、低水高用" [2] - 临平经开区新奥—喜得宝中水回收项目年回用中水110万吨,减碳1001吨,创造经济效益377.5万元 [2] - 民生药业项目每年可再利用药业废水50万吨,推动产业减污降碳协同升级 [2] 全民参与与节水文化 - 通过智慧水务展示、社区节水课堂等活动激发市民节水行动自觉 [2] - 从老旧小区供水改造到再生水洗车试点,节水理念渗透至企业和家庭 [2] 未来规划与目标 - 杭州将继续以城市更新推动节水提质,以定额管理强化节水增效,以服务创新引领节水转型 [3] - 目标是为全国城市践行"节水优先"提供实践经验,绘就"人水和谐"现代化图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