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演艺娱乐
icon
搜索文档
文化叠加科技 夏日夜间经济活力四射
上海证券报· 2025-08-01 02:08
夜间经济新业态 - 脱口秀线下演出《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在上海前滩31演艺中心火热开演,7月25日至27日吸引大量年轻观众,演出后衍生出聚餐、打卡等消费行为[7] - 笑果文化预计7月1日至8月31日在8个城市举办70场脱口秀演出,多个演出开票后快速售罄并达到满座[8] - 脱口秀观众多为年轻群体,具有高消费意愿与强社交需求特点,通常提前1-2小时抵达商圈,演出后停留时间长,显著拉长商圈驻足时间[8] 文化IP与商业融合 - 浦东美术馆"奥赛展"推出超200款官方授权文创衍生品,文创销售额已超1000万元,并与多个品牌联名推出画作相关下午茶等消费产品[8] - 脱口秀演出成为商圈"流量调度器"和"时段延长器",提升商圈时尚度与年轻力标签,同时商圈为演艺提供稳定客流基础和配套保障[9] - 热门脱口秀演出有望沉淀为商圈乃至城市文化IP,可延伸至市集、剧目、赛事等,商圈成为IP商业化落地载体[9] 科技赋能夜间经济 - 祥源文旅在齐云山打造无人机秀,通过文化古迹篇章将美好传说铺展在夜空,2025年将全面启动夜间经济焕新工程[12] - 罗曼股份旗下Holovis团队在莫干山通过景区灯光提升、主题光影秀等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全域夜游生态圈"[12] - 黄龙洞将运用全息投影与沉浸式声光技术推出"大鲵福地,黄龙洞天"主题IP故事线,丹霞山构建"白+黑"全天候旅游产品体系[12] 城市夜间经济政策 - 上海推出10项举措支持夜间经济人气地标发展,包括丰富夜间街区演艺活动、优化夜间活动报批报备、打造夜间观赛"第二现场"等[13] - 中国旅游研究院指出夜间经济政策正由全面覆盖转向精准投放,由垂直传导转向多元探索[13] - 文峰股份注册"文峰夏夜"商标,成为国内少有的成功注册营销文化品牌的商业企业,其夏夜活动带动周边餐饮、零售行业发展[11]
【城市观潮】 演唱会经济的魅力
证券时报· 2025-07-23 03:15
澳门演唱会经济发展 - 澳门通过频繁举办多元化演唱会成功吸引大湾区游客 过夜客人均消费为即日旅客的4倍 显著带动当地各行业及赌企收入增长 [1] - 信德集团董事长何超琼定位澳门为"中国南部演唱会之都" 耗时7年与张艺谋合作打造美高梅剧院驻场演出《澳门2049》 强调创作自由度是关键合作条件 [1] - 《澳门2049》融合八种中华非遗与尖端科技(机械人 仿生飞行器) 制作成本高昂 最低票价仅288元 具备大众消费吸引力 [2] 香港演唱会行业改进方向 - 澳门场地收费弹性及审批人性化优于香港 香港拟调整红馆定位从体育优先转为娱乐表演为主 [3] - 演唱会可推动香港成为高科技应用示范地 涉及三维投影 虚拟实境等技术 如蔡国强澳门作品探索AI与艺术结合 [3] - 15-34岁人群占演唱会主力客群60% 香港通过演唱会可激活年轻游客经济 带动社区消费 [3] 演唱会经济溢出效应 - 演唱会产业链创造多环节就业机会(策划 场馆维护 交通 基建) 有效提升人力资源需求 [4] - 活用公共设施举办演唱会可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为政府创造额外收益 [4] - 启德体育园(5万座位)启用弥补香港大型场地缺口 业界期待其推动演唱会经济与创意产业发展 [4]
盛世非凡在文化浪潮中破圈前行
北京商报· 2025-07-22 15:25
演艺市场复苏与公司发展 - 2021年后北京演艺市场呈现强劲复苏、蓬勃发展的态势 [1] - 盛世非凡从2017年Live House起步,2019年开始承接五棵松体育馆、国家体育馆等大型场馆演出,现已拥有自有IP旷野音乐节和户外张北音乐节 [3] - 公司2023年起与苏州盛泽堂合作策划光良巡回演唱会,包括2024年2.0版本和2025年6月21日北京国家体育馆3.0版本 [3] - 2024年首次将美国电音乐队The Chainsmokers引入北京,丰富国内音乐市场并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3] 内容创新与编排 - 公司投入大量资源精心策划每个项目,从创意构思到执行落地严格把控质量 [4] - 2024年张北音乐节延续去年创意,三天分别设置"青春不折旧""撒野正当时""致敬内地摇滚40周年"主题,歌手乐队选择紧密围绕主题 [4] - 旗下制作人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结合,邀请国际国内知名流行歌手演绎,推动中国音乐走向世界 [4] 软硬件创新与文旅商融合 - 2024年音乐节活动区域提供免费饮用水,升级卫生设施采用固定式男女独立卫生间,提升观众体验 [5] - 在成都联合创办餐饮品牌"刘肉面",结合演艺资源形成当地连锁品牌,计划2024年在北京开设分店 [5]
上海票根经济不断“进化”高阶版本
搜狐财经· 2025-07-18 14:27
滨港商业中心娱乐业态升级 - 滨港商业中心20余家娱乐业态商户全面开业 推出全新一代"娱乐+"城市综合体 定位为"城市新玩场" [1][3] - 全国首个商场娱乐购票大会员系统即将上线 消费者可一站式购买各类门票并享受全业态消费积分抵票价最高20%的长期福利 [1] - 票根经济在上海"进化"出更高阶版本 通过数字票根串联文娱体验和商业消费 形成"全场景、全时段"商业闭环 [1] 沉浸式娱乐场景创新 - 侦兆剧场推出全景沉浸式探案喜剧体验 还原北京胡同场景 观众可近距离参与演员互动 [2] - SpicyComedy滨港新剧场容量达400人 较原剧场翻倍 7月中上旬6场演出全部爆满 [2][4] - "星临天下"多功能演艺空间横跨两层 拥有800个固定座席 可弹性容纳500-1000人 举办过胡彦斌生日会等明星活动 [4] - 秦潮觉醒旗舰店设630㎡ XR体验区 暑期日均接待量持续攀升 年轻用户组团体验形成"沉浸式社交" [5] 数字化会员系统整合 - 娱乐购票大会员系统首次打通商场积分与票务系统 实现全业态消费积分直接抵扣演出票价 形成数字化消费闭环 [6][7] - 系统覆盖崇邦集团长三角地区9家商业综合体约280万会员 有望实现跨区域消费资源联动 [8] - 大麦麦座提供智慧解决方案 实现会员积分无感转化和优惠自动推送 提升用户体验 [7] 业态协同与流量转化 - 滨港商业中心构建"泛娱乐文化矩阵" 娱乐业态占比高达30% 贯穿整座商场 [6] - 商场通过"滨港暑期娱乐一票通"串联多业态 提供低于五折优惠价和餐饮赠券 解决家庭客群需求 [4][5] - 剧场主理人表示商场多元业态为剧场带来自然流量 吸引原本非剧迷的消费者 [8][9]
丝竹萦绕耳畔,上海音乐厅推出VR项目呈现百年前上海
第一财经· 2025-07-17 20:25
VR体验项目《寻找秘谱:穿越上海1930》 - 项目由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联合上海戏剧学院、科技品牌vivo推出,强调交互性和沉浸声 [2] - 体验时长40分钟,体验者扮演记者跟随意大利青年Alex的时光足迹,从南京大戏院启程探索老上海故事 [2] - 体验内容包括虚拟逛街、跨时空合影、弹奏虚拟乐器、组队破译声纹密码等互动环节 [4] - 制作团队采用前沿摄影测量技术对上海音乐厅进行高精度三维数字化重建,并精细还原外部街区细节 [4] - 项目结合3D扫描、重建技术和高质量渲染,注重动态场景引导以提升用户体验 [4] - 采用14路水平环绕声道和8路顶部声道组合布局的实时音源定位系统,音效显著优于市场同类产品 [6] 音乐与技术创新 - 委约著名琵琶演奏家赵聪创作江南风格组曲《乐鸣东方》,包含三个乐章 [5] - 全球首创VR与沉浸声深度融合技术,打造具有真实空间感的360°三维声场 [5] - 经过多次评测优化,最终确定每场6人体验规模以保证最佳视听效果 [5] 上海音乐厅95周年活动 - 音乐厅前身南京大戏院建于1930年,由著名建筑师赵深、范文照设计 [1] - VR体验项目自7月18日起在四楼"乐∞空间"开放,重现1930年代建筑内外风貌 [1][4] - 同期推出两个驻场项目: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和沉浸式音乐舞蹈剧场《百鸟朝凤》 [7] 2025年下半年演出计划 - 10-11月将上演亨德尔歌剧《里纳尔多》和巴赫作品音乐会,纪念两位作曲家诞辰340周年 [7] - 12月mini音乐节由鲍罗丁四重奏连演三场肖斯塔科维奇作品,纪念作曲家逝世50周年 [7] - 下半年演出阵容包括多位国际知名钢琴家、大提琴家及顶级乐团组合 [7] 教育推广活动 - 7-12月推出"家庭美育课堂"系列主题专场,涵盖艺术感知力培养、音乐启蒙教育等内容 [8]
上海音乐厅推出沉浸声VR穿越上海1930 观众不只“看戏”更是“入戏”
解放日报· 2025-07-16 09:47
行业趋势 - VR、AI等技术推动剧场艺术向沉浸式、互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观众体验从"看戏"升级为"入戏" [3] - 全球范围内剧场纷纷推出VR沉浸式项目,题材涵盖历史穿越、科幻宇宙、名画复活等多元化内容 [3] - 上海戏剧学院提出"未来戏剧学"概念,科技催生新戏剧类型和叙事方式,教学与实践结合成为新方向 [7] 项目创新 - 《寻找秘谱:穿越上海1930》是全球首个沉浸声VR体验,采用VR与沉浸声深度融合技术打造360°声场 [4] - 制作团队通过摄影测量技术对上海音乐厅进行三维数字化重建,生成高精度数字化孪生体 [4] - 实时音源定位系统在300平方米空间实现琵琶组曲《乐鸣东方》的三维空间化演绎 [4] - 体验者可感知声音从不同高度和方位传递,听觉沉浸感显著增强 [5] 市场表现 - 《寻找秘谱》开票后市场反响超预期,显示新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商业潜力 [7] - 上海音乐厅暑期三大驻场项目形成文旅流量矩阵,包括VR体验、国风音乐现场和沉浸式舞蹈剧场 [7] - 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前五轮累计演出125场,体现传统文化IP的持续吸引力 [7] 技术应用案例 - 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兵马俑奇妙夜》采用8K头显+触觉反馈系统实现文物互动 [7] - 上海国际电影节VR作品《蛇形挽歌》实现观众角色选择功能 [7] - 国家大剧院数字话剧《景阳冈》实现AI生成角色与真人演员同台表演 [7] 战略转型 - 上海音乐厅从单一音乐会空间升级为"无边界文化综合体",平均年龄95岁的场馆实现数字化转型 [7] - 公司策略兼顾艺术专业度与年轻化需求,通过新技术拓展受众群体 [7]
大麦“当然有戏”自制话剧东京首演,中国原创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人民网· 2025-07-05 09:10
话剧《杂拌、折罗或沙拉》演出情况 - 话剧《杂拌、折罗或沙拉》纪念版于2024年7月2日-3日在日本东京江户川综合文化中心上演,吸引超2000位观众 [1] - 该剧由张慧编剧并执导,马卓君、张懿曼、蒋奇明、伍蓝莹主演,为2024年大麦"当然有戏"厂牌首部自制话剧首演三周年特别纪念版本 [1] - 2024年10月-2025年2月在中国5城巡演16场,场场售罄,共吸引超1.7万观众 [1] 市场表现与国际化进程 - 东京公演融入日本元素,增配日文字幕,多媒体设计中嵌入日文以吸引当地观众 [1] - 2023年该剧成功出海韩国,以韩国剧团读剧演出形式展示中国原创戏剧 [2] - 日本观众反响热烈,留学生表示文化自豪,海外观众称赞表演与影像融合绝妙 [2] 公司战略与合作 - 大麦"当然有戏"厂牌主理人表示期待将该剧巡演版图延伸至更广阔国际舞台 [3] - 公司计划与日本内容创作者和文艺团体合作,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3] - 公司还与日本知名IP合作,包括改编三谷幸喜电影《魔幻时刻》和浅仓秋成小说《六个说谎的大学生》 [3] 行业影响 - 该剧2021年首演后成为年度爆款话剧,推动主创团队进入大众视野 [2] - 纪念版日本公演标志着公司原创内容IP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步 [2] - 公司通过改编日本IP推出全球首个线下演出版本,如《魔幻时刻》和《六个说谎的大学生》 [3]
港女港男,全球第三
吴晓波频道· 2025-07-01 23:34
香港演艺圈北上趋势 - 50岁以上的TVB巨星如吴彦祖、欧阳震华等组成"TVB男团"在直播间表演网络热舞,六人总年龄超300岁[2] - 网友质疑这些港星是否因投资失败或破产才如此卖力[4][6] - 实际上部分成员身家丰厚:吴卓羲收藏40块劳力士、拥有7辆豪车并投资NFT和房地产,郭晋安坐拥5亿身家且旗下草姬集团已上市[10] 香港财富现状 - 2024年香港成年人人均财富达472万港元,全球排名第三[8] - "狮子山精神"驱动香港人持续工作,视工作为自我实现而不仅是谋生手段[11][12] - 香港金融自由度高,拥有全球顶尖的金融基础设施和投资渠道[17] 香港金融优势 - 实行联系汇率制度,港元与美元汇率维持在1:7.75-7.85区间[36] - 投资者可自由投资港股、美股、A股(通过沪港通/深港通),市场覆盖率达90%[18] - 金融衍生品丰富,可进行杠杆外汇交易和国际资本博弈[18] - 美元存款利率优势明显:渣打3.3%、工银亚洲3.5%、富融银行3.8%,保险分红最高达7%[20] 套息交易机制 - "港男港女"交易类似日本"渡边太太",利用HIBOR(0.0375%)与SOFR(4.36%)的息差套利,理论年化收益达4.32%[27][29][30] - 普通投资者可通过"H按"享受低息贷款[34] - 套息交易导致港元贬值,触发金管局"弱方兑换保证",6月25日买入94.2亿港元维稳[35][40] - 香港外汇储备达4309亿美元,是流通货币5倍多,具备足够维稳能力[42] 数字资产发展 - 香港积极发展数字货币生态,2022年发布《虚拟资产发展政策宣言》[46] - 数码港已聚集470家Web3企业,融资超4亿港元,30%由内地创始人主导[47] - 2025年6月发布《政策宣言2.0》,推动数字货币交易牌照化,8月将实施稳定币发牌机制[48][49] - 目标建成全球数字金融枢纽,为投资者开辟新蓝海[50]
花样新“夜”态活跃“夏日经济” 特色文旅点燃消费市场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6-30 15:29
上海夜生活节与文化场馆夜间开放 - 2025上海夜生活节于6月至9月举办,推出特色夏夜消费场景,部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通过加开夜场或延长开放时间丰富市民夜间文化生活[1] -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自7月起每日加开夜场至21时,展期最后一周将实行"7×24小时不闭馆"模式[4] - 徐家汇书院、和平书院等公共文化空间延长开放至深夜,其中和平书院为上海首个24小时开放图书馆[6] - 上海正试点博物馆、图书馆夜间开放,开发博物馆夜游项目以满足市民多样化文化需求[8] 洛阳古墓博物馆夜游活动 - 洛阳古墓博物馆推出夜游活动,精选25座不同时代古墓整体搬迁复原,游客可手持"探墓牒"穿梭于西汉至宋金的墓葬中体验探秘[8][10] - 夜游活动演绎十座古墓背景故事,融入任务卡挑战、解密等互动环节,挑战成功可兑换文创伴手礼[12] - 北宋壁画墓展示"妇人启门图"等宋代流行题材,砖雕墓以16朵斗拱设计展现古代工艺精妙[10][12] - 2024年洛阳古墓博物馆参观游客突破205万人次,被纳入河南15大主题精品旅游路线[12] 文旅融合创新模式 - 杭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将戏剧舞台融入文博空间,每周轮演越剧、昆曲等传统戏曲选段,打造沉浸式演艺空间[17] - 广东惠州"蝶树溪谷"商场以"森林仙境"为主题,开创集自然景观、商业设施与文化空间于一体的"公园式"商场新模式[19][21] - 河北沧州大运河畔举办"音乐+非遗"音乐会,融合武术、杂技、西河大鼓等传统艺术与现代音乐,展现运河文化魅力[22] - 各地通过"博物馆+戏剧""公园+商场""音乐+非遗"等融合创新模式激发夏日文旅消费活力[14][15]
未来一周,在上海感受香港“西九文化区”
新浪财经· 2025-06-20 07:15
沪港文化周活动概况 - "2025上海西九文化周"于6月18日在上海开幕,由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主办,涵盖展览、演出及沙龙等七大文化艺术节目,系该机构成立以来首次在香港以外举办大型跨领域文化展演[1][3] - 开幕式汇聚沪港两地嘉宾,超100位香港艺术家参与,香港舞蹈团及口琴世界冠军何卓彦献演[3] - 活动覆盖上海六大文艺地标,包括张园、上海国际舞蹈中心、JZ Club等,持续至6月23日[1][6][9] 核心展览项目 -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已吸引8万观众,展期延长至8月10日[4]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在张园策划"城市脉动"展,集结16位香港当代艺术家,通过多媒体作品重新诠释传统文化,展期至7月31日[4][6][7] - 策展人郑婵琦邀请龙家升、又一山人等艺术家,以张园历史及双城风貌为蓝本创作[6] 重点演出内容 - 粤语音乐剧《大状王》在上海文化广场连演12场,系该剧内地巡演首站[6] - JZ Club举办三场"爵士荟",林恺铃、何卓彦等香港新生代音乐人参与[9] - 小剧场粤剧《霸王别姬》在宛平剧院上演,该作品曾获中国小剧场戏剧40年影响力奖项[9] - 香港舞蹈团舞×武剧场《凝》及编舞家盘彦燊《鸣》(独舞版)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演出[11][12] 联动商业推广 - 上海新天地推出"西九艺游"限定摊位,两周内派发超5,000份礼品,包括每日18,000"亚洲万里通"里数大奖[15][17] - 西九与MANNER COFFEE合作推出限定联名产品,设计融合维港天际线及香港城市符号,并在两家门店打造主题空间[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