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utomotive Software
icon
搜索文档
Cerence(CRNC) - 2025 FY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29 23:5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在2024财年末至2025年努力提高盈利能力和正向现金流 [34] - 公司目前的PPU指标代表每辆车的技术价值,未来可通过提高产品价格、增加技术栈渗透率和提高连接采用率来增加PPU,进而增加收入 [19][20] - 公司的连接率在过去12个月约为29%,跟踪该指标有助于了解PPU的增长情况 [58] - 公司的调整后现金流(不包括专业服务,调整预付费用等)能显示业务方向,其连接功能在汽车发货时开票,但收入在订阅期内确认,开票数据有助于了解未来连接收入情况 [59][6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汽车业务方面,公司技术应用于超50%下线汽车,累计应用于超5亿辆汽车 [6] - 非汽车业务方面,公司涉足运输(两轮车、卡车)、Garmin手表、LG电视等领域,还宣布了与自助服务亭相关的语音合作关系 [33][3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市场内销售不太成功,存在国内受支持的竞争对手等限制,但在中国制造海外销售、全球制造商对华销售方面表现良好 [28] - 除中国外,欧洲和美国制造商对UI、AI产品的采用率相似 [2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是全球汽车行业AI语音通信交互领域的领导者,目标是利用AI代理平台拓展汽车外业务 [6] - 公司计划在2025年底完成Cerence XUI产品,并于2026年在OEM中推出 [17] - 公司通过与NVIDIA、ARM等SOC提供商建立信任伙伴关系,提升软件执行性能 [26] - 行业竞争方面,主要竞争对手仍是过去几年的对手,新竞争对手是大科技公司,但OEM因品牌、数据和交互等因素,对大科技公司有所顾虑,公司作为值得信赖的供应商具有竞争优势 [1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消费者对汽车内AI交互的需求增加,OEM也在寻找能执行AI技术的可靠供应商,公司有望从中受益 [12] - 行业内软件占比增加,公司新产品可赋予更高价格,有机会提高PPU和收入 [19][20] - 公司认为非汽车业务有机会,特别是运输领域,与汽车业务有协同效应 [33][35]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起源于25年前的原始语音识别软件,2019年从Nuance Communications分拆为纯汽车软件公司 [5] - 公司是首个为汽车行业推出特定大语言模型(LLM)的公司,且可在汽车外利用该AI代理平台 [6] - 公司与OEM合作将技术引入汽车的时间从12个月缩短至3 - 4个月,OTA连接和更新对业务很重要 [14][15] - 公司的Cerence XUI产品是全多模态AI交互平台,部分组件已应用AI技术,可用于当前车型更新和未来车型规划 [17][18]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公司产品提供如何随AI转变,对消费者和汽车制造商有何好处 - 随着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AI,他们期望在汽车内也有类似交互。过去汽车技术使用需按按钮且指令明确,现在连接性增强,可在车内操作并获取车外信息,AI和LLM使交互更自然,车内执行指令能力几乎无限 [8][9][10] 问题: 向汽车制造商展示技术时,他们的接受程度如何,多快想转向基于LLM的功能 - 公司产品和技术优势使其成为值得信赖的顾问,OEM因消费者需求,希望公司提供技术。消费者对汽车内技术的需求促使OEM寻求可靠供应商,公司在行业内的渗透率使其成为首选 [12] 问题: 竞争格局如何,近年来如何演变,AI引入后有何影响,供应商的粘性有多重要 - 目前竞争对手与过去几年相似,新竞争对手是大科技公司。但OEM因品牌、数据和交互等因素,不太愿意将车内控制权交给大科技公司,公司作为值得信赖的供应商具有竞争优势 [13] 问题: 公司新技术在CES推出后,多久能应用于量产车,OTA连接增加对业务有何影响 - 与OEM合作将技术引入汽车的时间从12个月缩短至3 - 4个月。OTA连接和更新对业务很重要,可实现软件的空中改进和更新,解决了嵌入式软件更新困难的问题 [14][15] 问题: 汽车制造商客户采用技术的阻碍是什么,若合作不顺利或延迟,原因是什么 - 主要原因是汽车制造商车辆内软件复杂,推出新车型生产时间长。公司的Cerence XUI产品预计2025年底完成,2026年在OEM推出,部分组件已应用AI技术,可用于当前车型更新和未来车型规划 [17][18] 问题: 从长期看,汽车行业中联网和软件定义车辆的百分比以及PPU指标的发展方向如何 - 行业内软件占比增加,公司新产品可赋予更高价格,可通过提高产品价格、增加技术栈渗透率和提高连接采用率来增加PPU和收入 [19][20] 问题: 随着汽车技术进步,公司收入模式是否会根据客户对AI LLM功能的使用情况而演变 - 目前尚未实现,但存在潜在可能性。例如,利用LLM与外部传感器集成,可能为OEM带来更有利的收入模式,公司也可能从中获利,但目前处于早期阶段 [23][25] 问题: 公司与SOC提供商、一级供应商的关系如何,在价值链中处于什么位置,如何与不同合作伙伴合作 - 公司与NVIDIA、ARM等SOC提供商建立信任伙伴关系,提升软件执行性能,对平衡OEM的性能和连接成本很重要。与一级供应商合作,公司产品应用于几乎所有主要汽车制造商 [26][27] 问题: 不同地区市场对技术的采用情况如何,公司在各市场的定位如何 - 中国市场内销售不太成功,存在国内受支持的竞争对手等限制,但在中国制造海外销售、全球制造商对华销售方面表现良好。除中国外,欧洲和美国制造商对UI、AI产品的采用率相似 [28][29] 问题: 汽车制造商是否会按照传统方式从高端向低端推广技术,公司业务能否在大众市场车辆中快速采用 - 虽然某些功能在高端车型价格较高,但消费者对连接产品和AR产品的需求增加,将推动更广泛的采用 [30] 问题: 公司在非汽车领域的业务机会有哪些,最令人兴奋的是什么 - 公司关注运输领域(两轮车、卡车),也涉足Garmin手表、LG电视等领域。新CEO上任后,开始关注汽车外业务,宣布了与自助服务亭相关的语音合作关系,希望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拓展业务 [33][34] 问题: 在非汽车垂直领域(如卡车、两轮车),公司如何利用汽车业务的优势 - 运输领域与汽车业务有协同效应,公司在这些领域看到了更高的价格点和执行能力 [35] 问题: 公司推出的汽车特定LLM的发展情况如何,在嵌入式应用方面的进展、定价与基于云的解决方案相比如何 - 公司凭借25年的汽车行业经验和语音技术积累,推出了汽车特定LLM(CALM),目前是小型语言模型,可在无连接情况下使用。新产品初始定价较高,随着嵌入式版本推出,许可证价格也将提高 [39][41] 问题: 公司去年采取了哪些提高运营效率的措施,未来如何进一步提高利润率 - 公司去年因市场情况不佳,对各部门进行了成本合理化调整,特别是人员相关成本。新CEO上任后,希望利用AI提高技术人员编码效率和整个组织的流程效率,同时通过减少法律实体和办公地点等方式降低成本。随着业务增长,公司具有运营杠杆,可保持或降低运营成本 [43][44][46] 问题: 公司业务增长时,推出新产品是否有增量成本,是否具有可扩展性 - 公司业务具有可扩展性,在组织内具有运营杠杆 [47] 问题: 公司与汽车制造商客户在定价和折扣方面的讨论进展如何 - 讨论仍在进行中,公司认为可通过降低现有产品价格,换取更多技术栈的应用,以帮助制造商降低成本,同时增加公司收入和毛利。新产品价格较高,可能会有一定折扣,但尚未最终确定 [50][52][53] 问题: 公司向嵌入式解决方案迁移时,是否会为消费者解锁更多便利功能,OEM是否会启用更多功能使技术应用于新领域 - 嵌入式解决方案可优化车内功能,但连接功能(如导航、查找餐厅、获取比分等)仍需联网。随着消费者对日常使用的期望,他们希望在车内也能实现类似交互,嵌入式LLM可提供更自然的交互体验 [55][56] 问题: 投资者应关注公司和行业的哪些重要指标 - 行业方面,应关注IHS整体销量。公司方面,应关注渗透率(需考虑中国市场情况)、连接率和调整后现金流(不包括专业服务,调整预付费用等),开票数据有助于了解未来连接收入情况 [57][58][59] 问题: 公司未来6 - 12个月的目标是什么 - 首要目标是完成Cerence XUI代理多模态平台,计划在2025年底完成,并于2026年初应用于车辆。同时,思考如何通过该产品提高价格、渗透率和收入,以及提高盈利能力 [61] 问题: 公司在AI方面的大合同执行情况如何,对增长指导和其他参与者有何影响 - 公司已赢得一些包含Cerence XUI平台组件的合同,如与JLR的合作,这些合同已实施并受到好评。收入影响主要在2026年末和2027年 [62][63]
LeddarTech Announces the Launch of LeddarSim: Next Leap in Realistic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ADAS) and Autonomous Driving (AD) Simulation
Globenewswire· 2025-05-14 19:02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推出下一代模拟平台LeddarSim,可缩小虚拟测试与现实应用差距,为汽车行业带来诸多益处 [1][2] 公司介绍 - 公司是一家全球软件公司,2007年成立,总部位于魁北克市,在蒙特利尔和以色列特拉维夫设有研发中心,提供基于AI的传感器融合和感知软件解决方案 [5] - 公司拥有超190项专利申请(112项已获批),推动多项遥感创新,提升ADAS、AD和停车功能 [6] 平台介绍 - LeddarSim通过多模态神经重建驾驶场景,生成传感器精确、实时的现实驾驶渲染,提供高保真环境,助力开发者训练、测试和验证感知模型 [2] - 平台可进行试用评估,能作为独立工具使用,也可集成到现有模拟工具链中 [4] 平台优势 - 加速上市时间:允许工程师虚拟重建和测试数百万可配置场景,减少开发周期,加快验证 [6] - 降低成本:提供经济高效解决方案,数据和注释成本降低10倍,节省非经常性工程费用 [6] - 灵活部署:可轻松适应传感器设置、车辆类型和区域驾驶条件,实现跨平台可扩展开发 [6] - 数据驱动模拟: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构建现实场景,提高模拟准确性和相关性 [6] - 多模态传感器支持:可同时模拟摄像头、雷达和激光雷达数据,优化和验证多传感器感知系统 [6] - 近乎零模拟差距:使用先进AI算法确保与现实条件的保真度,缩小虚拟测试与现实性能差距 [6] 行业前景 - 到2035年,模拟工具行业规模预计超46亿美元,市场对模拟工具的需求不断增长 [4]
LeddarTech to Announce Second Quarter 2025 Financial Results and Host Investor and Business Update Call on May 14, 2025
Globenewswire· 2025-04-30 20:00
公司动态 - 公司计划于2025年5月14日美股开盘前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结果,并于同日上午8点举办投资者和业务更新电话会议及网络直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Frantz Saintellemy和首席财务官Chris Stewart将参会 [1] - 美国境内可拨打(646) 307 - 1963接入电话会议,国际来电者可拨打(800) 715 - 9871,会议ID为1293674,感兴趣者也可注册直播,直播结束后将在公司投资者关系网站存档 [2] 公司概况 - 公司是一家全球软件公司,2007年成立,总部位于魁北克市,在蒙特利尔和以色列特拉维夫设有研发中心,开发并提供基于AI的低级传感器融合和感知软件解决方案,用于ADAS、自动驾驶和停车应用 [3] - 公司的汽车级软件应用先进AI和计算机视觉算法生成准确的环境3D模型,以实现更好的决策和更安全的导航,该技术高性能、可扩展、成本效益高,可供原始设备制造商和一级、二级供应商使用 [3] - 公司负责多项遥感创新,拥有超170项专利申请(87项已获批),可增强ADAS、自动驾驶和停车功能,其目标是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传感器融合和感知软件解决方案 [4] 公司信息 - 公司是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共公司,股票代码为“LDTC” [7] - 公司官网为www.leddartech.com,也可在领英、推特(X)、脸书和YouTube上获取信息 [5] - 投资者关系网站为investors.leddartech.com,投资者关系联系人是Mike Bishop,邮箱为mike@bishopir.com [7] - 公司首席财务官是Chris Stewart,电话为+ 1 - 514 - 427 - 0858,邮箱为chris.stewart@leddartech.com [6]
LeddarTech Announces Receipt of Nasdaq Deficiency Notice
Globenewswire· 2025-03-22 04:30
公司动态 - LeddarTech收到纳斯达克通知,因2025年2月4日至3月18日连续3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美元最低要求,未满足纳斯达克资本市场持续上市标准 [1] - 公司获得180天宽限期以恢复合规,并计划积极监控股价并评估应对方案 [1][2] - 当前退市通知暂不影响股票交易,代码"LDTC"继续在纳斯达克资本市场交易 [3] 业务与技术 - 公司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魁北克,在蒙特利尔和以色列设有研发中心,专注AI驱动的低层级传感器融合及感知软件LeddarVision™ [5] - 技术应用于ADAS、自动驾驶及泊车系统,通过AI算法生成精准3D环境模型以提升决策安全性 [5] - 拥有170项专利申请(87项已授权),覆盖ADAS、自动驾驶及泊车领域创新 [6] 市场与合作 - 软件方案面向OEM及Tier1-2供应商,提供高性能、可扩展且成本优化的ADAS解决方案 [5] - 目标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传感器融合及感知软件提供商 [6] 投资者信息 - 公司纳斯达克上市代码为"LDTC",投资者关系联系人及网站已披露 [11] - 需结合公司提交至SEC的20-F年报及6-K文件中的披露信息 [4] 品牌与知识产权 - LeddarTech持有LeddarVision、LeddarSP等多项注册商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