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装备
搜索文档
航空装备板块10月9日涨1.38%,西部超导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11.38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0-09 17:00
板块整体表现 - 10月9日航空装备板块整体上涨1.38%,表现优于大盘,当日上证指数上涨1.32%,深证成指上涨1.47% [1] - 板块内个股表现分化,西部超导以20%的涨停领涨,而洪都航空下跌2.11%领跌 [1][2] - 从资金流向看,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1.38亿元,但游资资金净流入4.09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7.29亿元 [2] 领涨个股分析 - 西部超导收盘价78.11元,涨幅20%,成交量67.08万手,成交额高达50.44亿元,为板块内成交最活跃的个股 [1] - 派克新材涨幅5.27%,收盘价76.95元,成交额4.14亿元 [1] - 中无人机上涨3.4%,收盘价51.43元,成交额7.96亿元 [1] 领跌个股分析 - 洪都航空下跌2.11%,收盘价37.1元,成交额5.92亿元 [2] - 超卓航科下跌1.5%,收盘价55.85元,成交额8487.33万元 [2] - 佳力奇下跌1.46%,收盘价53.27元,成交额8737.74万元 [2] 个股资金流向 - 北摩高科主力资金净流入2879.6万元,主力净占比5.88%,但游资和散户资金均为净流出 [3] - 迈信林主力资金净流入2599.17万元,主力净占比8.26%,散户资金净流出2969.91万元 [3] - 航发科技主力资金净流入2150.11万元,主力净占比4.92% [3] - 佳驰科技主力资金净流入1935.28万元,主力净占比高达15.09% [3]
歼-35 与歼-35A 机库首度公开,未涂装机身首次亮相
新浪财经· 2025-10-06 04:03
航空装备发展 - 我国首次在弹射型航母福建舰上实现多型号先进舰载机的电磁弹射和阻拦着舰训练 [1] - 歼-35是海军实现由近海防御型向远海防卫型转变的标志性装备 [5] - 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够同时研制两款新型隐身战斗机的国家 [7] 歼-35战机性能与定位 - 歼-35是一款以制空作战为主、兼顾对面作战的舰载多用途战斗机 [5] - 歼-35A具备对空、对地、对海作战能力 [5] - 相比歼-15,歼-35体积变小但信息化程度更高,采用高集成设计 [5] 研发技术与模式 - 歼-35A针对新场景应用大量新兴技术,采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实现快速研制和迭代 [5] - 模块化设计思路被提出,将战机分成发动机、雷达、航电系统等标准模块以便拆装替换 [7] - “鹘鹰”验证机研制时采用了边设计、边发图、边制造的并行工作模式 [7] 产品系列与迭代 - 歼-35和歼-35A有共同的前辈FC-31“鹘鹰”技术验证机 [7] - “鹘鹰”于2012年10月成功首飞,为新型隐身战斗机研制打下坚实基础 [7] - 从歼-10到歼-35,中国战机研发周期越来越短 [7]
未涂装歼-35A首次亮相!专家解析设计细节
央视新闻· 2025-10-05 13:18
歼-35战机产品特点 - 歼-35是一款以制空作战为主、兼顾对面作战的舰载多用途战斗机,具备对空、对地、对海作战能力 [3][4] - 战机采用高集成设计,体积比歼-15更小,但信息化程度更高 [3] - 作为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35A外形简洁,细节体现气动隐身高科技 [4][6] - 针对新场景应用大量新兴技术,深入采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实现快速研制和快速迭代 [4] 歼-35在海军战略中的地位 - 歼-35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实现由近海防御型向远海防卫型转变的标志性装备 [3] - 在实际使用中,歼-15和歼-35两型飞机会配合使用,形成体系化发展 [3] - 中国已拥有歼-20和歼-35两款隐形战机,背后是工业制造能力全链条的提升 [12] 战机研发历程与技术基础 - 歼-35和歼-35A的共同前辈是代号FC-31的“鹘鹰”技术验证机,于2012年10月成功首飞 [7] - “鹘鹰”的成功首飞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同时研制两款新型隐身战斗机的国家 [7] - “鹘鹰”项目于2009年10月立项,采用边设计、边发图、边制造的并行工作模式以应对紧迫周期 [9][11] 航空工业研发趋势 - 中国战机从歼-10到歼-35,研发周期越来越短 [14] - 为解决成本高、升级难的问题,提出模块化设计思路,使发动机、雷达、航电系统等能像积木一样拆装替换 [14] - 从三维设计制造到隐身外形塑造的技术突破,为后续新型隐身战机研制打下基础 [11][12]
短短两年,运20B就开启爆兵模式,俄罗斯彻底痛失百亿中国市场
搜狐财经· 2025-10-05 12:40
运-20B量产与性能升级 - 运-20B于2025年9月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西安飞机制造厂停机坪上同时停放17架新机,大多为B型机型,标志着产能爆发 [1] - 运-20B将发动机从俄罗斯D-30KP-2更换为国产涡扇-20,推力从12吨提升至14吨,重量减轻约300公斤,油耗降低约20% [3] - 发动机升级使运-20B最大载重提高至66吨,航程突破一万公里,达到设计目标并具备衍生为多用途平台的潜力 [3] - 实测数据显示,运-20B满载起飞距离缩短约200米,油耗控制在设计标准的85% [5] 生产效率与交付进展 - 西飞采用脉动生产线工艺,使装配流程更为流畅 [5] - 2024年上半年首批运-20B交付部队,2025年初卫星影像显示厂区停放飞机数量达23架,其中B型占比超过一半 [5] - 到2025年,运-20系列总数预计突破150架,早期八年服役80架,如今产能翻番 [5] 实战表现与多用途拓展 - 在多次实战化演训中表现出色,例如从成都起飞跨越高原地形成功运送重型装备 [5] - 在2022年汤加火山灾难救援和2025年巴基斯坦救灾中执行远程任务,显示出强大可靠性 [5] - 运-20B已衍生出加油机型号运油-20A和预警机型号空警-500等,使空军整体体系更完善 [5] - 2025年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中,运-20B首次公开编队亮相 [5] 国际市场影响与出口前景 - 运-20B的问世使中国不再需要采购俄罗斯D-30系列发动机,导致俄罗斯损失上百亿美元订单 [7] - 俄罗斯伊尔-76项目因制裁与供应问题进展缓慢,交付量不及计划,而中国产能与技术快速赶超 [7] - 随着美国C-17停产、俄罗斯伊尔-76产能受限,中国成为唯一能持续生产200吨级运输机的国家 [9] - 2023年迪拜航展上运-20BE出口型首次亮相,引起中东与东南亚多国关注,预计首批出口订单将来自中东国家 [9] 产业链成熟与战略意义 - 运-20B的量产象征着中国航空产业链全面成熟,从发动机到整机制造实现独立自主、可持续发展的闭环 [11] - 自主创新使中国空军的战略运输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并让全球航空格局发生深远变化 [11]
未涂装歼-35A首次亮相!中国未来战机什么样?最新披露
央视新闻· 2025-10-05 10:24
歼-35战机产品特性 - 歼-35是一款以制空作战为主、兼顾对面作战的舰载多用途战斗机,具备对空、对地、对海作战能力 [3][5] - 战机采用高集成设计,体积小于歼-15但信息化程度更高,外形简洁且细节体现气动隐身高科技 [3][7] - 针对新场景应用大量新兴技术,深入采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实现快速研制和快速迭代 [5] 研发历程与技术基础 - 歼-35的技术验证机FC-31“鹘鹰”于2012年10月成功首飞,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能同时研制两款新型隐身战斗机的国家 [8][9] - “鹘鹰”项目于2009年10月立项,研制团队采用边设计、边发图、边制造的并行工作模式以应对紧迫周期 [11] - 从三维设计制造到隐身外形塑造的技术突破,为后续新型隐身战机研制奠定了基础并培养了人才 [13] 行业发展与战略意义 - 歼-35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实现由近海防御型向远海防卫型转变的标志性装备 [3] - 歼-35与歼-15将配合使用上航母,形成体系化发展 [3] - 从歼-10到歼-35,研发周期越来越短,背后是中国工业制造能力全链条的提升 [15][17] 未来技术方向 - 行业面临成本高、升级难的问题,已提出模块化设计思路,将发动机、雷达、航电系统等分为标准模块以像积木一样拆装替换 [17]
AG600“鲲龙”飞机批产第三架机总装下线并完成生产试飞
央视新闻· 2025-10-05 02:13
项目生产进展 - AG600“鲲龙”批产第三架机(1103架)已完成总装下线和生产试飞,批产第四架机(1105架)机头大部件已交付,标志着项目从型号适航取证阶段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 [1] - 项目实现了从型号适航取证向小批量生产的重要跨越 [1] 标准体系建设 - 中国航空学会与中国航空航天工具协会联合发布了团体标准《AG600系列飞机汲水场要求》(T/CSAA 42—2025/T/CATA 0156-2025),这是我国首个针对大型水陆两栖飞机专用汲水场的技术规范 [2] - 该标准系统规定了汲水场的选址、配置、使用及维护要求,填补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标准空白 [2] - 标准明确了汲水场的关键技术参数和运行条件限制,并提出了配套设施建设要求,将于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目前已初步运用于吉林省、浙江省的汲水场勘测工作 [6] 产品定位与意义 - AG600“鲲龙”飞机是为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需求而自主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飞机,是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 [10]
自主研制!完成生产试飞!
科技日报· 2025-10-04 21:00
项目进展 - AG600“鲲龙”批产第三架机(1103架)总装下线并圆满完成生产试飞 [2] - AG600“鲲龙”批产第四架机(1105架)机头大部件已交付 [2] - 项目实现从型号适航取证向小批量生产的重要跨越 [2] 产品定位与意义 - AG600“鲲龙”是为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需求而首次自主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飞机 [4] - 该飞机是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 [4]
战鹰解码·与祖国同行 | “大国重器”歼-20首飞珍贵画面公开
央视网· 2025-10-04 15:47
歼-20战机性能与能力 - 歼-20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五代制空战斗机,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和高机动性 [1] - 战机具有优异的中远程制空作战能力和良好的对地、对海精确打击能力 [1] - 通过独特外形、气动布局和隐身涂料,最大程度减少和弱化自身雷达反射信号 [3] - 搭载国内最先进空空导弹和任务管理系统,大幅提升打击成功率 [3] - 能与无人机、预警机等其他航空装备形成体系作战能力,实现从单机到体系作战的跨越 [3] 歼-20研制历程与里程碑 - 歼-20于2011年1月11日首飞,铸就中国航空史里程碑,其官方首飞画面在十四年后首度公开 [4] - 首飞经历约18分钟,试飞员评价飞机灵敏且操控性非常好 [6] - 歼-20的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能够自主研发隐身战斗机的国家 [8] - 从1998年歼-10首飞到2011年歼-20首飞,体现了航空工业二十余年的跨越与坚守 [8] 航空工业技术进步 - 从歼-10到歼-20的研制过程是一步步创新走过来的,实现了持续不断的技术进步 [8] - 歼-20首飞时,飞机研制水平已显著提高,通过风洞实验对颤振特性有充分把握,风险性比歼-10首飞时小 [8] - 歼-20突破了高隐身、高性能、高机动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 [3]
这一刻自豪!歼-20首飞官方画面时隔14年首次公开
央视新闻· 2025-10-04 12:49
歼-20技术性能与作战能力 - 作为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具备高隐身、高性能、高机动等特性[1] - 通过独特外形、气动布局和隐身涂料,最大程度减少雷达反射信号,实现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和先敌击落[3] - 搭载国内最先进空空导弹和任务管理系统,大幅提升打击成功率,并能与无人机、预警机等形成体系作战能力[3] 歼-20首飞历程与里程碑意义 - 2011年1月11日下午1点11分,歼-20技术验证机在成都温江机场首飞,经历约18分钟飞行后平稳着陆,首飞圆满成功[5][7][8] - 首飞汇聚八个“1”,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能够自主研发隐身战斗机的国家,实现航空工业历史性跨越[13][14] - 与1998年3月23日歼-10首飞时基础薄弱相比,歼-20首飞时行业更加从容自信,体现技术积累[10][13] 首飞背后的技术保障与精准协作 - 首飞对气象条件极为苛刻,气象团队分析上千张气象图,锁定2011年1月11日为最佳首飞窗口[16][18] - 首飞当天上午机场大雾能见度不足600米,但随后天气好转,歼-20顺利起飞[18][19] - 试飞员指出,由于风洞测试等技术进步,飞机颤振特性有底,首飞风险相比以往减小[11][13] 航空工业的技术传承与人才发展 - 行业技术实现从歼-10到歼-20的跨越,飞机制造从手工敲锤走向数字化装配[23][28] - 歼-10铆装钳工专家刘时勇培养的徒弟冯攀龙,已成为歼-20生产线首席操作技师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3][26] - 新一代航空人站在老一辈航空人肩膀上成长,实现从技艺传递到使命继承的跨越时代接力[21][26][28]
探访运-20B:“胖妞”新款与运-20比有什么不同?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02 09:09
运-20B核心升级 - 运-20B是运-20大型运输机的最新改型,在九三阅兵中亮相并成为关注焦点 [1] - 运-20B与运-20A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换装了自主研发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1][3] 发动机性能提升 - 新发动机的地面推力更大,油耗更低,使得飞机的航程更远 [3] - 发动机的更换带动了供电、液压、防控等相关系统的改进 [3] 综合性能增强 - 运-20B在油耗、航程和载荷等多个关键性能指标上均有提升 [3] - 飞机在恶劣自然环境下的适应性增强,能在更复杂的条件下执行任务,满足战略投送需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