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搜索文档
荣县市场监管局抓好质量服务 助力品质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3-25 17:52
荣县市场监管局抓好质量服务 助力品质消费 近年来,为营造高品质消费"软环境",四川省荣县市场监管局着力抓好产品质量。通过兜牢产品质量"底线",提升特色品牌"上限",聚焦小作坊升级、个体 工商户提质、区域特色品牌建设三个维度,通过技术指导、政策引领等方式,持续释放质量支撑作用,助力品质消费提质扩容。 消费品升级不仅要提质,更要在个体工商户培育和品牌建设方面扩容,为迎合大众消费升级"口味",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和区域特色产品。在个体工商户培 育上,荣县市场监管局依托信用评价体系,探索个体工商户分类精准帮扶模式,构建"生存型+成长型+发展型"梯度培育体系,制定荣县"名特优新"个体工商 户分类标准,深化"知名"品牌创建、推动"特色"产业发展、聚焦"优质"技艺传承、加大"新兴"培育力度,增强特色个体工商户市场竞争力,累计认定"名特优 新"个体工商户27户。 同时,在"盐""茶""陶"区域特色名片打造上,荣县市场监管局不断致力于以"荣县土陶""荣县花茶"为代表的地标品牌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通 过制定荣县土陶生产技术规范、荣县土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范、荣县花茶等多个团体、行业标准,进一步规范相关行业生产、 ...
智造与绿造!以旧换新政策下的广东陶瓷产业转型路径
南方都市报· 2025-03-25 17:39
智造与绿造!以旧换新政策下的广东陶瓷产业转型 路径 2025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与消费分层的双重背景下,广东陶瓷产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升级的 战略转型。3月20日,"2025广东高质量砖大会"在佛山召开,产业链上下游200余位代表围绕智能制造、 绿色转型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政策驱动下的产业变局 在"双碳"目标与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广东陶瓷产业面临双重政策机遇。一方面,"以旧换新"政 策补贴扩容至12类产品,单件补贴比例提升至20%,带动东鹏、马可波罗等头部企业2024年产量同比增 长6.2%。 另一方面,环保政策形成硬约束,《广东省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要求2025年行业能效标杆产能占比 达30%,新建项目须满足环保A级标准。 "2025年,制造业的核心命题是'智造'与'绿造'的深度融合。广东作为全国陶瓷产业高地,必须率先 突破传统生产模式,向智能化、低碳化转型。" 广东陶瓷协会副会长陈振广表示。 行业碳配额制度催生了新业态,自2024年起,广东陶瓷行业正式纳入碳交易体系,企业免费配额比 例97%,有偿配额计划发放50万吨。 头部陶瓷企业先行一步。蒙娜丽莎集团董事张旗康介绍,通过氨氢零碳燃烧技术实现窑炉 ...
38.6亿元省级驻镇帮镇扶村资金下达 | “百千万”周周见
南方农村报· 2025-03-25 17:34
省级资金分配 - 广东省财政厅已下达38.6亿元省级驻镇帮镇扶村资金,其中10亿元为2025年省级驻镇帮镇扶村资金(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省级配套),28.6亿元为2025年省级驻镇帮镇扶村资金(乡村振兴综合能力建设资金)[18][26][27][28] - 乡村振兴综合能力建设资金分配至各地市,其中梅州市获得33009万元,韶关市获得30134万元,河源市获得30140万元,茂名市获得27325万元,肇庆市获得27915万元,清远市获得25388万元,湛江市获得26672万元,揭阳市获得20643万元,云浮市获得17456万元,汕头市获得9547万元,汕尾市获得12699万元,阳江市获得12054万元,潮州市获得13018万元[29][30][31][32] - 资金将通过“财政引导+金融撬动+社会参与”模式,重点投向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市场化运营领域[19][20][21][22][23][24] 新兴产业布局 - 广东省首批十个“跨境电商+产业带”助力“百千万工程”试点产业带正式颁布,包括中山市古镇镇照明灯饰产业带、惠州市惠东县女鞋产业带、江门市蓬江区智能家电产业带、汕头市澄海区玩具创意产业带、潮州市潮安区陶瓷产业带、汕尾市海丰县金银珠宝首饰产业带、揭阳市普宁市纺织服装产业带、阳江市阳东区五金刀剪产业带、湛江市廉江市小家电产业带、肇庆市高要区五金产业带[35][36][37][38][39][40][41] - 广东省出台20条措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文旅投资100项在建重大项目和100项重点招商项目“双百”计划,力争到2027年全省年接待游客突破9.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3万亿元,到2030年建成高水平旅游强省[42][43][44][45] - 佛山市南海区发布行动方案打造超500亿元银发经济产业集群,明确到2027年实现“培育千万消费平台、链接亿元产投基金、打造十亿级企业、延链百亿产业集群、抢占千亿湾区市场”的发展目标[99][100][101][102][103][104][105] 地方项目动态 - 中山市实施美丽河湖保护建设十大工程,力争今年建设100条(段)以上美丽河湖,通过污水管网提质增效、河涌常态化清淤、暗涵整治等措施提升水环境[15][79][80][81][82][83][84][85][86][87][88] - 惠州市举行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乡村酒店发展大会,签约文旅意向项目14个,涵盖乡村咖啡、主题民宿、非遗文创等新兴业态,并组织近200名全国头部民宿品牌主理人开展沉浸式调研[89][90][91][92][93][94][95][96][97][98] - 肇庆市高要区规划建设特色储能产业园区,大力推进“新能源+储能”项目建设,目标到2025年累计新增光伏发电和风电装机容量约100万千瓦[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 城乡风貌提升 - 肇庆市广宁县开展铁路沿线风貌提升行动,对高铁沿线538栋房屋进行外立面提升,总面积103656平方米,目前已完成7栋房屋1320平方米外立面提升和7处环境整治[129][130][131][132][133][134][135][136] - 江门市蓬江区启动“百千万工程”一月一观摩首场活动,选取荷塘镇高村村、禾冈村作为观摩点,通过“微改造”优化城乡环境[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 - 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聚焦典型镇村培育和产业布局,提升主干道沿线、省际边界、景区路线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和风貌建设水平[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 产业与基建合作 - 东莞市大朗镇与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交通综合整治框架协议,巷头社区与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签署“百千万工程”框架协议,大井头社区与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签署类似协议[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 - 佛山市南海区成立银发经济产业联合体,由50余家企业机构共同发起,推动适老化智能设备、医疗康复机器人等产品研发制造,并投资超8亿元建设总占地99亩的银发经济产业园[106][107][108][109][110][111][112] - 云浮罗定市围绕“一环线、一通道、两片区”串连典型镇村实施攻坚行动,重点提升交通要道沿线基础设施、农房风貌和人文景观[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
潮汕为何掉队?
投资界· 2024-12-07 15:14
潮汕商帮与经济发展 - 潮汕商帮被誉为"东方犹太人",诞生了多位中国首富及亚洲富豪,如黄光裕、马化腾、李嘉诚、吴清亮等[4][5] - 潮汕人口呈现"三个一千万"分布:本地1000万、全国各省1000万、海外1000万[3] - 正大集团业务覆盖泰国人全生命周期,从作物种子到银行房产[5] 潮汕地区经济变迁 - 1990年前汕头为广东第二大城市,外贸出口全国第六,工业产值占GDP82%[11] - 1991年汕头拆分后GDP排名从全国前20跌至50名左右,现跌出100名外[12][16] - 2023年三市GDP总和仅相当于泉州单个城市的一半(汕头3158亿、潮州1357亿、揭阳2445亿 vs 泉州11304亿)[43][44] 产业发展瓶颈 - 纺织服装产业规模超2000亿但缺乏知名品牌,以代工为主(汕头占全国内衣产量70%、潮州年产婚纱2000万件)[28] - 土地资源极度匮乏:汕头2205平方公里(全国倒数第10)、潮州3160平方公里(倒数第18)[21][22] - 人口密度高企:汕头2463人/平方公里(全国第8)、揭阳1072人/平方公里[24][25] 区域竞争格局 - 三市产业同质化严重,无法形成类似广佛/深莞的"辐射-承接"模式[26][27] - 关键基础设施分散:机场在揭阳、首座高铁站在潮州、港口在汕头[33][36][38] - 对比厦漳泉都市圈,缺乏厦门这样的绝对龙头城市(厦门GDP为泉州2.5倍)[45][46] 特色产业潜力 - 汕头被誉"中国美食孤岛",拥有生腌、肠粉、鱼饭等特色饮食文化[52] - 保留大量古汉语词汇及传统习俗(英歌舞、营老爷、四点金民居等)[54] - 工夫茶文化形成独特的社会联结纽带[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