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
搜索文档
中国资本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
中国证券报· 2025-10-30 05:10
中国企业 需通过做强自身应对变局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主要经济体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债务驱动,整体成本效益比并不 理想。"李迅雷表示,中国企业亟需通过增强自身实力,来应对潜在变局。 ● 本报记者 赵中昊 10月29日,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2025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中国 制造业的坚实基础与资本市场韧性已构筑起应对变局的"缓冲垫"。企业需通过加强并购重组、聚焦科技 自立自强来提升竞争力。同时,"十五五"期间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以及养老、银发经济等民 生领域或将成为拉动内需、培育新增长点的关键引擎。 李迅雷认为,国际博弈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但中国资本市场已展现出较强韧性。上证综指站上4000点关 口,体现出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坚实基础所带来的市场信心。"在此背景下,我们应对中国经济保持 乐观态度。我国制造业的产能规模进一步巩固了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话语权,这也成为我们应对各类外部 挑战的关键支撑。" 力、工业互联网等)以及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转型。他表示,人工智能有望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其影响 深远程度将远超以往的"互联网+"模式。 民生领域也是重点发展方向。李迅雷认为, ...
重阳礼包与银发消费,是什么让老人乐意掏钱?
新浪财经· 2025-10-29 23:24
通州区调查队专项调研显示,过去三年通州区纯老年家庭消费年均增长6.2%,高于全体居民5.1%的增 速,银发消费市场潜力持续释放。老年群体的消费观念已从传统的"养老"转向"享老",从"功能性消 费"过渡到"体验式消费",需求愈发多元且自主。在这个过程中,多部门各领域都在为银发经济保驾护 航。 观念转型: 从"能省则省"到"为需买单" 今年初,通州区调查队聚焦银发经济,对全区70个社区的382名60岁及以上老人开展专项问卷调研。数 据显示,过去三年通州区纯老年家庭消费年均增速达6.2%,从消费结构来看,医疗保健需求成为绝对 主导。59.2%的受访者将医疗保健列为主要消费领域,远超食品烟酒、生活用品、居住等其他支出类 别。不过,老人在消费时并不盲目,而是秉持理性务实的态度,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和服务。 调研显示,80.3%的受访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最看重价格,69.2%会重点关注质量,12.3%会优先考虑 品牌。 老年人到底在买什么?怎么买?近期,记者也对通州5家养老机构开展了234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老 年食品类(如易消化粗粮、营养代餐等)以78.63%的占比成为老人每月消费频率最高的品类,健康保 健类( ...
2025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聚焦“科技赋能”
新华网· 2025-10-29 22:21
新华社成都10月29日电(记者胡旭)10月29日,2025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成都老年健康发展 年会在成都温江开幕。此次论坛年会以"科技赋能银龄生活"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名企业家及 专家学者参会,超过70家银发经济产业相关企业参展。 此次论坛年会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主办。活动集中签约一批银发经济项目,发布 《2025成都银发经济发展蓝皮书》、"中国城市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及银龄智荟数字化消 费平台等成果。 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党组成员刘健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世界性通讯社,新华 社将充分发挥全球布局优势,聚焦养老产业一线,策划推出一系列精品力作,讲好中国银发经济高质量 发展的精彩故事。 成都市委常委、副市长田成川介绍,2024年,成都户籍老年人口377万人,老龄化率超过23%。成 都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幸福成都"建设为牵引,建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做优多元养老服务供给、打造 智慧养老应用场景,加快推进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化的成都实践,有效探索破解超大城市养老服 务难题。成都将银发经济作为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建立"链长+工作专班+产业承载地"工作机 ...
成都银发经济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发布
新华财经· 2025-10-29 21:48
成都市银发经济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包括了需求和供给两端。"成都市银发经济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共29 项,整合了成都银发市场亟待满足的3个重点领域。"张军介绍,一是智慧医养,包括智能照护、AI精准 康复、智能体征监测、智慧餐饮等;二是康养文旅,旨在推动"旅居+养老"深度融合;三是消费平台, 需要建设聚焦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医养服务等在内的线上综合消费平台。 "银发经济应用场景供给清单共49项,从四方面展示了四川本土和国内领先企业在银发经济领域的创新 成果。"张军表示,一是智慧康养,提供AI康复机器人、长者陪伴机器人、智慧广电居家养老大数据平 台等产品和服务;二是医疗医养,包括微创治疗、冲击波治疗仪、卧床老人失能照护机器人和智能药盒 等高精尖医疗器械和智能护理产品;三是康养食品,包括低糖大米研发、深加工食品和针对老年人常见 健康问题的产品等;四是品牌消费,如旨在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撬动消费的银发经济场景应用中心。 在"机会清单发布"环节前,金堂县智慧家政产业园、银龄智荟平台经济等代表性项目完成集中签约,覆 盖智慧康养、康复辅具、银发电商等多个领域,展现了成都银发产业的强大吸引力。 新华财经成都10月29日电(记者陆宇航、孙广 ...
为“老有所乐”赋能 让银发消费安心更舒心
央广网· 2025-10-29 20:43
银发经济市场概况 - 当前市场规模约为7万亿元[3] - 市场核心驱动力为刚需、健康、悦己[3] -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比例22%[3]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国家层面政策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例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发展银发旅游等产业[4] -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促使促消费与惠民生相结合,不断拓展消费市场[3][4] 新兴消费业态与需求 - 银发旅游专列成功开行,例如新疆铁路今年第70列专列搭载850余名平均年龄60岁以上游客[1] - 针对老年群体的特色消费项目涌现,如“退休俱乐部”开设的AI绘画、咖啡拉花等课程深受欢迎[1] - 消费需求向品质化、多元化发展,涵盖餐饮购物、健身锻炼、康养旅游、医疗照护等多层次服务[4] 消费环境与适老化改造 - 需加快推进全方位适老化改造,例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医院商超优化自助设备[5] - 银发旅游服务注重安全与便利,如专列开设专用通道、配备医护人员、车厢铺设防滑垫等[5][6] - 部分旅游城市推出节奏舒缓、服务细致的专属行程,提升银发游客出行体验[6] 消费安全与市场监管 - 老年消费市场是监管薄弱环节,存在网购骗局、养生陷阱、金融诈骗等侵权事件[6] - 需强化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涉老消费欺诈行为,并构建完善消费维权机制[6] - 加强社区联动与普法宣传,提升老年人风险防范意识,形成社会共治局面[6]
央广网评丨为“老有所乐”赋能 让银发消费安心更舒心
央广网· 2025-10-29 20:28
银发经济市场概况 - 当前银发经济市场规模约为7万亿元[3] - 市场核心驱动力为刚需、健康、悦己三大方向[3] 人口结构与政策支持 - 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2%[3] - 2025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抗衰老银发旅游等产业以释放市场潜力[4] 消费服务供给与需求 - 消费服务供给覆盖餐饮购物、健身锻炼、康养旅游、医疗照护等多个领域以满足银发群体多层次物质与精神需求[4] - 具体消费项目包括新疆铁路开行的第70列银发旅游专列服务850余名平均年龄60岁以上游客[1]以及北京上海等地退休俱乐部开设的AI绘画咖啡拉花等热门课程[1] 消费环境提质升级 - 需推进全方位适老化改造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无障碍通道以及优化医院商超自助设备[5] - 银发旅游服务案例包括铁路部门开设专用通道配备随车医护车厢铺设防滑垫安装扶手等[5]部分旅游城市推出节奏舒缓服务细致的专属行程[6] - 需筑牢消费安全监管防线严厉打击针对老年群体的网购骗局养生陷阱金融诈骗等侵权行为并加强普法宣传提升老年人风险防范意识[6]
天眼新知 重阳探“银潮”:2025养生养老产业的需求裂变与价值重构
证券日报网· 2025-10-29 15:29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这个承载着"敬老、登高、养生"传统的节日,如今已成为观察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随着我国 老龄化进程的深化,老年群体的需求正从基础生存保障向品质生活追求跨越,重阳习俗中蕴含的养生理念与敬老传统,也正与 现代养老产业、银发经济形成深度共振。 数据显示,2025年健康管理类养老服务产品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4万亿元—1.5万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与重阳养生相关的 中医食疗、艾灸理疗等细分领域增速显著。这种增长既源于传统节日的文化唤醒,更得益于老年群体健康意识的全面提升,尤 其是"新老年"群体对"治未病"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传统老年群体。 高净值群体的崛起正在重塑养生消费的高端市场格局。数据显示,2025年50岁及以上且净资产超300万元的群体规模约 1500万人,其医疗保健支出占50岁以上人群总支出的5%。这类群体不再满足于基础的养生产品,更倾向于定制化服务,这印 证了高端养生市场的巨大潜力。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养生馆相关企业超331.1万家。其中,2025年新增注册相关 企业约70.5万家,从企业注册数量趋势来看,近五年间,养生馆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呈现出逐年增 ...
【汉中】银发经济发展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陕西日报· 2025-10-22 07:11
汉中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汉中市将持续拓展银发经济产业链条,完善养老服务体 系,全面助推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再上新台阶,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老年群体。(记者:段承甫) 10月17日,记者从汉中市民政局获悉:日前,全国老龄办公布2025年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典型案 例,汉中市推送的《政策引领 资源赋能 生态破局 打造银发经济发展新样板》成功入选"促进银发经济 发展"类典型案例,标志着汉中市在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方面取得显著成 效。 近年来,汉中市以"政策引领—资源赋能—生态破局"三位一体模式系统推进银发经济发展,着力打 造具有示范意义的新样板。在政策保障方面,构建"1+N"银发经济政策体系,全面提升制度支撑能力, 累计发放养老机构建设运营补贴近2000万元,有效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在资源转化方面,依托生 态优势推动"土特产—健康食品—银发经济"价值链升级,绿色食药、医养康养等业态蓬勃发展,建成省 级定制药园28个,开发适老健康产品211个,汉中市7家企业、23种产品入选《陕西银发经济产业目录 (2025)》。在生态融合方面,立足全域旅游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坚持"一县一特色"打造差异 ...
“十五五”规划前瞻:历史篇+内需篇
2025-10-16 23:11
行业与公司 * 涉及中国宏观经济与产业政策 特别是“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的前瞻性研究[1] * 核心关注行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 生物技术 人工智能 生物制造 低空经济)[1][3][11][12][15] 新能源(新能源汽车 光伏)[1][13] 传统工业(钢铁 电解铝)[1][13] 以及消费 基建 养老等领域[3][10][17] 核心观点与论据 **十五五规划的战略方向** * 规划将延续并深化十四五规划的战略方向 尤其是在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方面[1] * 预计将设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低于20%的目标(当前比重为13% 低于十四五17%的目标值)[1][11] * 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5][6] **内需政策:消费与投资** * 消费政策聚焦通过提升供给质量 对接国际标准 构建质量分级认证体系来释放消费潜力[1][14] * 投资政策将定向支持人工智能 生物制造 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 并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1][15] * 优化投资结构政策导向包括通过财政贴息或税收优惠工具定向支持新兴产业 以及激励民间投资 破除行业准入障碍[15] **产业政策与产能治理**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和生物技术等产业集群式发展 通过专项研发资金和融资绿色通道扶持专精特新企业[1][12] * 产能治理将继续强调反内卷 针对新能源汽车 光伏等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通过环保 能耗等强制性标准淘汰落后产能[1][13] * 将收紧钢铁 电解铝行业的产能置换比例 引导置换与技术升级 绿色转型相结合[1][13] **社会发展与收入分配** *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通过缩小地区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差距 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 释放消费能力[1][2][16] * 收入分配改革将构建橄榄型社会 提高劳动报酬比重并完善财产性收入政策 健全税收体系[2][16] 其他重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的执行评估** * 消费领域呈现阶段性走弱态势 2023年三四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80%高位回落至2025年二季度的52%[3][9] * 中国储蓄率常年维持在44%-45% 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15%-30%的水平[9] * 投资领域大部分指标基本完成 但核电发电机组容量目标完成进度为68.8% 滞后于时间进度[3][10]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 短期(2025年四季度前后)政策可能推动板块轮动效应 资金可能流向区域旅游 酒店餐饮及养老等领域[3][17] * 中长期(2026-2030年)投资主线聚焦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 新能源产业以及银发经济[3][17] * 长期来看政策落实后对股市形成关键拉动作用 例如科技行业在相关政策落实后能显著跑赢沪深300指数 超额收益可达100%以上[8]
盛世奇观:6亿人为情绪消费买单
搜狐财经· 2025-10-15 10:14
消费结构转变:情绪价值成为核心驱动力 - 消费市场出现核心转变,越是没有实际用途、满足虚无情绪需求的产品,其市场越大且价格越高,例如一个塑料玩偶“拉布布”拍出108万元天价[2] - 中老年人土味爽剧市场年规模达504亿元,已超过年轻人电影市场的425亿元[2] - 情绪消费现象普遍,例如月薪5000元却愿花费2000元养猫,或为购买盲盒凌晨排队[2] 新兴消费群体:6亿独立消费者的崛起 - 中国单身人口已达2.4亿,预计明年突破3亿,60岁以上人口则突破3.1亿,两群体除重后规模约6亿,接近全国人口一半[2] - 这6亿人是中国历史上首批可完全自主支配收入的群体,3亿单身者无家庭负担,3亿银发族已完成家庭责任,其收入首次实现完全自主支配[2] - 消费逻辑因此改变,从传统的“养家糊口”模式转变为个人情绪满足导向[2] 单身经济:生产关系和女性地位变革的产物 - 3亿单身大军的形成主因并非“穷”,而是生产方式变革导致婚姻从农业社会的生产单位转变为工业社会的消费负担[4] - 女性地位革命是关键,城镇女性就业率从1980年的30%提升至现在的超过60%,女性经济独立瓦解了传统家庭分工基础[4] - 单身群体创造“二次元消费法则”,生存消费极度压缩而情绪消费极度膨胀,例如购买生活必需品时极为节俭,但为抽中隐藏限定盲盒平均愿花费8496元[4] 单身经济催生的具体市场 - 宠物经济规模已达2793亿元,预计明年将突破3600亿元,宠物提供的情感确定性成为高压力社会中的稀缺资源[4][5] - “一人经济”蓬勃发展,催生单人火锅、迷你家电、小份食品等市场,反映单身生活已成为主流生活方式[5] - 虚拟陪伴产业崛起,包括AI聊天、虚拟偶像、线上社群等,填补现实情感空白[5] 银发经济:具有革命性的消费觉醒 - 当前60后、70后退休阶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真正意义的退休群体,拥有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金钱,引发补偿性消费爆发[7] - 90%老人选择线上学习,月均消费几千元学习钢琴、书法、舞蹈等,这是对被耽误青春的补偿[7] - 中年短剧市场年烧掉500亿元,因剧情满足了银发族年轻时被压抑的幻想[7] 情绪经济的理论基础与驱动因素 - 情绪价值成为继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后的第三种价值,指商品带来的心理满足,其物质价值趋近于0但情绪价值趋近无限[8] - 情绪经济兴起得益于三重变革: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精神需求爆发、6亿人成为独立消费单元、大数据技术能精准识别和推送情绪需求[8] - 银发经济规模已突破12万亿元,预计达50万亿元,占GDP的12%,对比房地产巅峰期占GDP的16%,情绪经济有望成为下一个支柱产业[9] 情绪经济的社会根源与未来展望 - 情绪消费本质是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原子化”和孤独感等副作用买单,是维持心理平衡的必需品[9][11] - 随着城市化继续和智能化深入,需要情绪商品的人群将不断扩大,最大的产业可能从钢铁煤炭转向快乐生产,最稀缺的资源从石油黄金转向情感陪伴[11] - 市场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将温暖和陪伴明码标价,以商业手段应对传统社会关系解体后产生的情感缺失问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