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消费

搜索文档
人民政协报关注:郫都区政协专题协商聚焦品质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7-24 13:18
"通过两者的深度联动,将其打造成文化消费地标,既可保留老郫县的历史肌理,又能注入现代休闲体验。"杨华委员认为,要按照"建筑可阅读、街道可 漫步、文化可触摸"的设计理念,分三期实施:首期完成硬件改造与文化内容植入(如老城墙片段、郫筒井雕塑),次期培育夜间消费场景,第三期通过 文化动线串联、IP联动开发,最终形成"白天游祠庙、夜晚品江湖"的文旅闭环。 委员们视察成灌高速安德服务区消费场景。 7月23日《人民政协报》刊文截图 三道堰戏水、望丛祠赏荷、蜀绣之乡非遗体验、佛罗伦萨小镇沉浸式购物……炎炎夏日,成都市郫都区各消费场景依然"热辣滚烫"。 7月16日,郫都区政协十一届第十八次常委会会议召开,围绕"传统与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品质消费新场景"主题开展专题协商。 一场围绕"传统与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品质消费新场景"主题的专题协商活动在区政协十一届十八次常委会会议期间如火如荼展开,委员们集思广益,与职 能部门互动交流,碰撞出不少"金点子"、好建议,努力为郫都消费新场景打造"再添一把火"。 文化消费地标能够代表一个城市或地区独特人文精神。如何构建文化消费地标,焕新城市商业活力,是不少委员关注的焦点。 望丛祠,位于郫筒镇中心地 ...
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百分之五点六 多元场景勾勒活力消费图景
四川日报· 2025-07-23 08:21
以旧换新政策成效 - 上半年汽车、家电和数码3C等以旧换新类商品对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市场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1]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0.2%,增速较一季度加快8.9个百分点 [1][2] - 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23.1%,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新车消费突破440亿元,拉动比达1∶12.9 [1][3] - 智能电视、智能手表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4倍、1倍 [1][4] - 推动经营主体个转企4537家,升规入统394家,带动新开店1324家,增加就业10267人 [1][4] 汽车消费市场表现 - 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持续井喷,理想汽车在川销售额同比增长22.9%,特斯拉汽车交付量同比增长近10% [3] - 限上二手车零售额同比增长59.6%,盘活了汽车存量市场 [3] - 四川出台12条创新措施推动汽车后市场发展,重点在"汽车+产业"全链提升、"汽车+消费"场景建设等领域突破 [3] 家电和数码3C行业 - 通信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50.8%,其中智能手机类同比增长51.6% [2] - 通过"贸易+产业"联动方式有效带动产业链升级 [4] - 一大批更具含'科'量含'绿'量的新品受到欢迎 [4] 消费促进活动 - 上半年全省组织11.5万家企业开展1.5万余场活动,实现销售额近1185亿元 [4] - 围绕季节特点开展"春启万象"天府消费季和"清凉消夏购在巴蜀"等主题活动 [5] - 以"赛事+消费"为引擎启动"乐享天府"服务消费季活动,线上线下发放总额超1亿元惠民礼包 [5] 新消费场景发展 - "低空+文旅"场景开通3条航线,"五一"假期人气商气俱佳 [5] - 成都骑行友好公园式商场"此地CyPARK"开业半年客流达320万人次 [5] - 成都东郊记忆园区上半年客流量超800万人次,推出集展览、社交、快闪等多功能新消费场景 [6] 服务消费升级 - "熊猫专列·成都号"5.59万元一张的火车票已售罄至10月底,其中70%为入境游客 [6] - 四川出台银发旅游列车专项发展行动方案,打造多层次旅游产品体系 [6] - 全省退税商店达493家,销售额、退税额增速均突破200%,"即买即退"商店达115家 [6]
地产进化论:供需视角看地产长周期
德邦证券· 2025-07-22 20:14
市场现状 - 2021 年起宏观经济进入“去地产化”阶段,2024 年 924 后政策基调为“止跌回稳”,2025 年房地产年初小阳春后降温,二季度悲观叙事浮现[3][7] - 不能因悲观叙事否定房地产积极变化和投资机会,应从长周期视角梳理供需存量与增量变化[3][8] 地产供给 - 2020 年城镇商品住宅套户比 0.63、住宅套户比 1.06,2023 年分别达 0.70 和 1.17;2020 年人均住房间数 1.06 间/人,较 20 年前提升约 38%,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38.62 平方米/人,二十年累计增长超 70%[3][14][17][20] - 2023 年全国千人新开工套数降至约 4.9 套,2024 年降至 3.8 套;城镇 2023 年为 7.5 套左右,2024 年降至 5.7 套/千人左右,供给端“绝对增量”高峰已过[3][25] 地产需求 - 需求分存量与增量,结构上可拆分为城镇化、主力购房人群、养老住房、投机性购房四大来源[4][32] - 2023 年城镇化率约 64.6%,较 2000 年提高近 29 个百分点,预计 2030 年达约 70.6%,2050 年升至 80%[36] - 25 - 44 岁适龄购房人口占比从 2003 年的 34.4%降至 2023 年的 28.2%,65 岁以上人口占比从 2003 年的 8.4%升至 2023 年的 15.4%[37][38] - 养老住房需求以“以房换房”等为主,未来或形成细分住宅产品市场,老年人多套住房可能影响供需平衡[47] - 投机性需求存量体现为多套房持有,当前受政策抑制,未来市场预期转变可能阶段性抬头[50][57][59] 风险提示 - 数据口径存在偏差,结论仅供参考[60] - 政策环境变化可能影响供需平衡和潜在需求[60] - 内外部经济及不可控因素可能扰动长周期供需分析[60]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今年有望突破五十万亿元 超大规模市场体量更大(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7-19 05:35
消费市场发展 - 2020年至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5%,从39.1万亿元提升至48.3万亿元,2024年全年有望超过50万亿元 [2] - 网上零售额连续12年全球第一,汽车销量全球第一,空调、洗衣机等家电细分领域销量全球第一 [2] - 2024年新能源车保有量较2020年增长5.4倍,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50% [2] - 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 [2] - 2020年至2024年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快于商品消费 [2] 商贸流通体系建设 - 2024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3.8万亿元,规模仅次于制造业,较"十三五"末增长40%,吸纳就业1.35亿人 [3] - 2024年上半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 [3] - 累计改造县乡村各类商业网点15.5万个,超过95%的行政村能享受快递直达 [3] - 建设35个全国示范步行街和商圈、551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超过1.25亿居民 [3] - 全国冷库总量2.53亿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49.5万辆,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42.9%、80% [3] 国内外市场联动 - 2021年至2024年累计进口消费品7.4万亿元 [4] - 2024年入境游客总花费942亿美元,同比增长77.8% [4] 外资利用情况 - "十四五"期间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7087.3亿美元,提前6个月完成7000亿美元引资目标 [5] - 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9万家,比"十三五"期间增加2.5万家 [5] - 外资企业贡献全国1/3的进出口、1/4的工业增加值和1/7的税收,创造超过3000万个就业岗位 [5] - 2024年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34.6%,较2020年提升6个百分点 [5] 货物贸易发展 - 货物贸易规模连续8年全球第一,2024年较2020年增长32.4% [7] - 2024年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近70万家,民营企业出口占比从"十三五"末的56%提升至64.8% [7] - 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2.7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67% [7] - 服务贸易规模突破1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7] - 2024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比2020年增长38% [7] - 2024年货物贸易中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18.2% [7] 共建"一带一路" - 与共建国家货物贸易从2021年的2.7万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3.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4.7% [8] - 2024年上半年与共建国家货物贸易占比达51.8% [8] -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在共建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累计近6000亿美元 [8] - 与5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数字、绿色、蓝色等领域投资合作备忘录 [8] - "丝路电商"伙伴国增加到36个 [8] 新型消费发展 - 新型消费蓬勃发展,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丰富多样 [9] - 品质电商、首发经济、"人工智能+消费"等新潮流吸引大量年轻消费群体 [9] - 新中式服装频频"出圈",文创优品、各地特色名品等国货"潮品"畅销海内外 [9]
商务部:“十四五”累计吸收外资超7000亿美元,提前半年完成目标
中国经营报· 2025-07-18 22:40
外资利用 - "十四五"时期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7087.3亿美元,提前6个月完成7000亿美元引资目标 [1] - 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9万家,比"十三五"期间增加2.5万家 [1] - 外资企业贡献全国约1/3进出口、1/4工业增加值和1/7税收,创造超3000万个就业岗位 [1] - 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34.6%,较2020年提升6个百分点 [1] - 多家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 [1]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39.1万亿元增至2024年48.3万亿元,年均增长5.5%,预计2025年突破50万亿元 [2] - 中国社零总额相当于美国80%,按实际购买力计算为美国1.6倍 [4] - 网上零售连续12年全球第一,汽车、空调、洗衣机等家电品类销量全球第一 [4]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电类商品零售额持续两位数增长,新能源车保有量较2020年增长5.4倍,2024年上半年渗透率达50.2% [5]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累计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 [5] 消费结构 - 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增速超过商品消费 [5] - 家政、健身、旅游、美容、教育、医疗等服务消费在部分家庭已超越商品支出 [5] - 服务消费主要矛盾为优质供给不足,商务部将扩大医疗等领域开放试点,推出"1+N"政策体系支持服务消费 [5] 未来展望 - "十四五"成熟经验将延续至"十五五",消费市场潜力大、韧性强、活力足的特点未变 [6] - 商务部计划因时因势出台针对性措施,激发商品消费动能,释放服务消费潜力,壮大新型消费 [6]
品质消费时代,年轻人的钱包都去哪儿了?
36氪· 2025-07-03 17:35
消费趋势与品牌出海 - 中国品牌如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凭借科技含量、文化底蕴和情感价值赢得海外消费者青睐,标志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转型[1] - 年轻人推动"品质消费",重视"质价比"而非单纯价格或品牌,选择符合个人需求的商品[1] - 网络传播缩短生产者与消费者距离,信息透明化减少试错消费,口碑效应与品质消费关联性增强[2] 服务业消费潜力 - 养老、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业存在未满足需求,消费者面临"有钱没处花"的结构性问题[1][2] - 优质消费供给可创造需求并带动行业发展,如《哪吒之魔童闹海》、泡泡玛特潮玩、小米Su7等案例显示个性化需求旺盛[2] 年轻群体消费行为案例 餐饮服务业 - 22岁餐厅服务员月薪4400元,50%收入用于储蓄,近千元固定支出为理发等颜值消费,体现小众爱好优先的消费观[3][4][5] 互联网从业者 - 33岁大厂运营年薪80万,年支出20-30万用于潮玩收藏,通过二手平台流转冗余款实现资金回收,部分收藏品具备另类投资属性[6][7] 设计从业者 - 25岁设计师通过主业+兼职攒钱后辞职旅行,消费观强调"钱为自我服务",职业选择以短期财务目标为导向[8][9] 行业现象与产品案例 - 泡泡玛特Labubu等潮玩产品出现"一娃难求"现象,二级市场价格波动反映IP价值与消费者审美认同[2][6] - 小米Su7和Yu7上市引爆预定,显示科技产品与个性化需求结合的市场潜力[2]
关于提振消费问题的再思考:从苏超、Labubu等爆品看提振消费
德邦证券· 2025-07-02 15:49
2025年消费市场现状 - 5月社零总额41326亿元,同比增长6.4%,1 - 5月同比增速达5% [10] - 5月以旧换新政策支持领域,家电等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3%、33%、30.5%、25.6% [6] - 截止6月30日,老铺黄金、蜜雪冰城、泡泡玛特年内分别上涨278.3%、80.0%和190.9% [14] 品质消费时代特征 - 居民消费“品质优先”,关注产品力和性价比,口碑与品质消费相关 [18] - 供给创造需求,如哪吒、老铺黄金、Labubu、苏超等案例体现 [24] 提振消费建议 - 需求侧:稳楼市、稳股市、稳就业稳定消费需求 [33] - 供给侧:培育服务业优质供给、提升产品标准、改善基本民生 [43] 风险提示 - 地产下行风险超预期、政策推进及落地效果不及预期 [46]
从"饱腹需求"到"品质生活":京东外卖以健康严选机制领跑新消费时代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1 13:30
行业趋势 - 外卖行业正从"便捷优先"向"品质+健康"深度转型,消费者更注重食品安全和健康搭配 [1] - 中国外卖市场日均订单量达8000万-9000万单,其中品质外卖占比60%-70%,反映消费需求升级 [3] - 健康轻食类外卖受欢迎度显著提升,高油高糖品类呈下降趋势,行业明确转向健康化消费 [7] 消费者行为 - 70%消费者点外卖时存在"品质焦虑",卫生、口感、健康成为三大核心考量因素 [3] - 62%消费者将20-40元设为合理价格区间,82%计划增加支出的用户优先选择更高品质餐食 [3] - 消费者建立完整品质评估体系,宁愿多花钱也要确保食品安全和健康 [1][3] 市场竞争格局 - 京东外卖以"品质堂食外卖"定位崛起,严格实施"实体店认证"入驻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 [5] - 京东外卖在品质外卖细分领域市占率达45%,与美团、饿了么形成"三足鼎立"新格局 [5] - 50%用户将京东外卖作为品质消费首选,超60%城市消费者订购品质外卖时优先选择该平台 [5] 平台策略 - 京东外卖通过实体店认证和品质化运营快速获得消费者青睐,市场份额显著提升 [5] - 行业从早期补贴战转向品质比拼,京东入局加速了规范化进程 [7] - 未来平台胜出关键取决于能否抓住品质化、健康化趋势 [7]
京东高薪挖人抢滩酒旅市场,国内OTA战局再添变数
北京商报· 2025-06-08 18:31
京东加码酒旅赛道 - 公司已启动酒旅相关业务,正在业内高薪招聘人才,部分岗位薪资达2万至5万元,并有传言以3倍薪资从飞猪、同程、携程等平台挖人 [1][2] - 公司内部搭建了完整的"机票+酒店+旅游"业务线,筹备了事业部、App和小程序 [2] - 公司App首页已上线"生活旅行"页面,下设机票、酒店、门票、火车票、旅游度假等类目 [2] 业务策略与特点 - 机票销售主打"无捆绑"卖点,查询选项标注"机票查询·无捆绑"字样,以北京—广州航班为例,费用仅包含机票价格、机建和燃油费共760元,无额外保险费用 [3] - 酒店预订提供官方补贴,部分酒店房型价格低于其他OTA平台 [6] - 公司希望通过"高频打低频"策略(如外卖券交叉导流)带动零售GMV增长 [10] 历史布局与市场背景 - 公司早在2011年上线机票预订业务,2014年推出"京东旅行"频道,2015年以3.5亿美元投资途牛成为第一大股东,2018年举办"酒店战略发布会" [7] - 中国电商市场已进入存量市场阶段,公司需通过扩品类(如外卖、酒旅)维持增长 [7] - 旅游消费逐渐刚需化,拓展新消费场景是应对存量市场竞争的关键策略 [7] 竞争环境与挑战 - 酒旅市场已有携程、美团、同程、飞猪等老玩家和抖音、小红书等新贵,竞争激烈 [8] - 公司需结合自身优势进行错位竞争,如"无捆绑"机票切中OTA市场痛点 [8][9] - 酒旅业务需要长期深耕,涉及复杂运价算法、酒店排序机制和客诉处理体系等专业积累 [13] 未来发展建议 - 业内人士建议为酒旅业务设立独立品牌,以突破用户对"京东"品牌的固化认知 [13] - 可结合外卖配送体系解决短途旅游物流需求,或开发专项产品如社交型户外旅行 [13] - 公司入局可能为供应商提供新出口,创造更良性竞争环境,掀起"鲶鱼效应" [14][15]
东城国企品质消费行首站走进市委党校
搜狐财经· 2025-06-07 11:10
活动概述 - 活动由东城区国资委联合东城区商务局、东城区文旅局及北京东城文旅集团共同主办,主题为"品质生活·紫金甄选——东城国企品质消费行" [1] - 活动汇聚东城区优质国企资源与经典老字号品牌,旨在以国企品质引领消费升级,以惠民价格服务市民生活 [1] - 活动首次亮相于北京市委党校,后续计划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高校等多场系列活动 [2] 活动内容 - 现场设立老字号、非遗文化、文旅文创、时尚生活等品牌展区,严选超过160款优质商品 [1] - 产品形式多样,涵盖经典茶叶、精美饰品、传统美食、现代饮品等,展现老字号与国企品牌的文化积淀与市场影响力 [1] - 活动注重品质产品、优质服务与惠民价格的结合,提供沉浸式消费体验 [1] 活动目标 - 以品质消费为核心,提升东城国企品牌的社会公信力与市场竞争力 [2] - 探索品牌联动与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 - 通过系列活动强化国企品牌与消费者的长久陪伴关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