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证券交易所
icon
搜索文档
7月20日电,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考虑推出24小时交易。
快讯· 2025-07-20 23:12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考虑推出24小时交易 -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正在考虑推出24小时交易服务 [1]
T+2变T+1,港交所拟缩短港股现货市场结算周期,将带来哪些挑战与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7-18 18:45
港股结算周期调整至T+1 - 港交所发布讨论文件,拟将港股现货市场结算周期从T+2缩短至T+1,以提升市场效率和降低风险 [1] - 港股自1992年以来一直采用T+2结算周期,调整为T+1将显著缩短投资者结算时间 [1] - 全球市场趋势显示,88%的股票交易将在2027年前采用T+1或T+0/T+1结算 [5][6] 市场影响与优势 - T+1结算可降低市场波动风险和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减少价格波动导致的潜在损失 [8] - 资金和证券更快交割,提高流动性,尤其对中小企业股票买卖价差缩小和交易量增加有积极影响 [8] - 投资者资金占用时间缩短,融资成本降低,资本利用效率提升,对散户和机构均有利 [8] - 跨市场衍生品套利交易资金效率提升,极端行情风险水平降低 [8] 行业挑战与调整 - 券商、银行等需调整营运模式,流程标准化、系统自动化和资金流动性管理要求提高 [9] - 港股通投资者将受影响,需调整系统以适应T+1结算,但更接近内地A股做法 [10] - 港股结算涉及多币种(人民币、美元、港币),复杂性高于A股和美股 [9] - 外汇市场T+2惯例可能增加投资者结算货币转换成本 [9][10] 市场数据与背景 - 香港现货市场总市值达42.7万亿港元,较10年前增长70% [7] - 日均成交金额2402亿港元,较10年前增长246% [7] - 2025年上半年南向资金净流入超7300亿港元,占香港市场总成交量23% [10] - 沪深港通启动以来,南向港股通成交额增长逾110倍 [10] 未来展望 - T+1结算有望提升南向资金交易活跃度,推动A+H股套利等多元化交易策略 [11] - 需两地监管和交易所协作制定周密计划,券商需升级港股通系统 [11]
T+1结算!港股拟重大调整
金融时报· 2025-07-17 21:34
香港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调整讨论 核心观点 - 港交所发布讨论文件拟将香港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从T+2调整为T+1 [1] - 调整旨在提升市场效率并与国际接轨 同时需克服时区差异和系统升级等挑战 [3] - 全球88%股票交易预计2027年采用T+1或T+0结算 香港需跟进趋势 [2] 市场现状 - 香港现货市场2025年上半年日均交易额超2400亿港元 上市公司超2600家 [2] - 现行T+2结算制度自1992年实施 支撑了跨境投资和融资活动 [2] - 目前实行T+1的市场包括中国内地 美国 加拿大等 欧洲经济区计划2027年加入 [2] 潜在影响 - 缩短周期可降低系统性风险 提升与国际市场的协同性 [3] - 外汇转换和自动化流程升级将成为市场参与者的主要挑战 [3] - 调整仅涉及二级市场结算 一级市场不受影响 [3] 推进计划 - 港交所呼吁2025年9月1日前提交意见 以制定实施时间表 [3] - 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强调需凝聚共识并保持金融生态与时俱进 [3] - 完整过渡预计需数年时间 需全行业协调配合 [3]
香港交易所(00388):6月跟踪:互联互通步伐加快,市场交投高位延续
长江证券· 2025-07-17 07: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香港交易所买入评级 [2][6][8][4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截止6月底公司PE为37.51x处于2016年以来历史55%的分位具备一定配置性价比 预计伴随互联互通政策持续加码香港资本市场 港股市场流动性将持续抬升 市场整体活跃度及估值有望随之提升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274/299/324亿港元 归母净利润为168/176/194亿港元 对应PE估值分别为32.2/30.8/27.9倍 [2][8][48] 各部分总结 业务分部 - 现货市场:6月香港股市整体上涨 港股及互联互通ADT同环比均高增 恒生指数、恒生科技较2024年末分别+20.0%、+18.7% 交所月度ADT为2302亿港元 环比、同比分别+9.4%、+106.9% 北向交易月度ADT为1629亿港元 环比、同比分别+7.5%、+25.0% 南向交易月度ADT为1208亿港元 环比、同比分别+27.9%、+213.8% [8][11][17] - 衍生品市场:期权成交同环比均回升 6月期货ADV为57.3万张 环比、同比分别 - 2.4%、 - 8.4% 期权ADV为82.0万张 环比、同比分别+1.9%、+9.7% 截止6月底 牛熊证、衍生权证及界内证ADT为161亿港元 环比、同比分别为 - 10.3%、+57.4% [8][21] - 商品市场:LME成交量同环比均回升 6月LME日均成交张数为74.9万张 环比、同比分别+6.0%、+11.2% [8][23] - 一级市场:港股IPO规模同环比有不同表现 6月港股有15只新股上市 合计规模279亿港元 环比、同比分别 - 51%、+606% 新上市衍生权证、牛熊证分别为769、1991个 同比分别+85%、+32% 环比分别+33%、 - 7% [8][27][28] - 投资收益:港交所投资收益相关利率同环比有不同变化 截止6月底 HIBOR 6个月、HIBOR 1个月、HIBOR隔夜、美国隔夜银行基金利率分别为2.38%、0.73%、0.03%、4.33% 环比分别+0.21pct、+0.14pct、 - 0.003pct、+0.00pct 同比分别 - 2.44pct、 - 3.88pct、 - 4.95pct、 - 0.99pct [8] 海内外宏观环境 - 国内方面:经济景气度有所回升 供需两端均有所修复 6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70% 环比上升0.20pct 处于荣枯线下方 需求端 6月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50.2%、47.7% 环比分别+0.40pct、+0.20pct 供给端 6月制造业生产指数为51.0% 环比+0.30pct [8][41] - 海外方面:暂停降息导致海外流动性收紧 美联储降息预期持续推迟 2025年6月18日 美联储维持4.25% - 4.50%的联邦基金利率 暂停降息 符合市场预期 2025年7月维持不降息 9月预计降息25bp 全年预计降息50bp 6月 美国失业率为4.10% 环比 - 0.1pct 就业向好 CPI同比增速为2.70% 较上月上升0.3pct [8][43] 市场环境 - 市场交投高位延续 预计业绩随市高增 展示了港交所各业务市场核心数据指标 包括现货、衍生品、商品市场等在2025年1 - 6月累计/均值、同比及6月单月同比、环比数据 [9] 现货市场 - 6月港股市场延续上涨 依靠国内政策驱动 截止6月底 恒生指数、恒生科技较2024年末分别+20.0%、+18.7% 6月港交所上市证券市值42.68万亿港元 环比、同比分别+4.3%、+32.8% 港股换手率为0.54% 环比、同比分别+0.03pct、+0.19pct [11] - 港股及互联互通日均成交额同环比均高增 6月港交所月度ADT为2302亿港元 环比、同比分别+9.4%、+106.9% 北向交易月度ADT为1629亿港元 环比、同比分别+7.5%、+25.0% 南向交易月度ADT为1208亿港元 环比、同比分别+27.9%、+213.8% [17] 衍生品市场 - 期权成交同环比回升 6月期货 + 期权日均成交张数为139.3万张 环比、同比分别+0.1%、+1.4% 其中期货ADV为57.3万张 环比、同比分别 - 2.4%、 - 8.4% 期权ADV为82.0万张 环比、同比分别+1.9%、+9.7% 截止6月底 牛熊证、衍生权证及界内证ADT为161亿港元 环比、同比分别为 - 10.3%、+57.4% [21] 商品市场 - LME成交量同环比回升 6月LME日均成交张数为74.9万张 环比、同比分别+6.0%、+11.2% [23] 一级市场 - 6月港股IPO规模环比下降、同比高增 2025年1 - 6月累计43只新股上市 合计规模1067亿港元 同比+688.6% 单位IPO规模为24.8亿港元 同比+450.2% 6月15只新股上市 合计规模279亿港元 环比、同比分别 - 51%、+606% 待上市港股方面 截止2025年7月11日 208只股票待上市 消费、信息技术、医疗保健行业合计数量占比76% [27] - 6月新上市衍生权证同环比均高增 2025年1 - 6月新上市衍生权证、牛熊证分别累计4215、16007个 同比分别+24%、+39% 6月新上市衍生权证、牛熊证分别为769、1991个 同比分别+85%、+32% 环比分别+33%、 - 7% [28] 投资收益 - 港交所投资收益相关利率环比上行、同比下行 截止6月底 HIBOR 6个月、HIBOR 1个月、HIBOR隔夜、美国隔夜银行基金利率分别为2.38%、0.73%、0.03%、4.33% 环比分别+0.21pct、+0.14pct、 - 0.003pct、+0.00pct 同比分别 - 2.44pct、 - 3.88pct、 - 4.95pct、 - 0.99pct [36] 宏观环境 - 国内:经济景气度上升 供需两端修复 6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70% 环比上升0.20pct 处于荣枯线下方 需求端 6月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50.2%、47.7% 环比分别+0.40pct、+0.20pct 供给端 6月制造业生产指数为51.0% 环比+0.30pct 价格端 6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8.4%、46.2% 环比分别+1.50pct、+1.50pct [41] - 海外:暂停降息使海外流动性收紧 美联储降息预期推迟至9月 截止2025年6月18日 美联储维持4.25% - 4.50%的联邦基金利率 2025年7月维持不降息 9月预计降息25bp 全年预计降息50bp 6月 美国非农就业人口新增14.70万人 环比+2.1% 失业率为4.10% 环比 - 0.1pct 就业向好 CPI同比增速为2.70% 较上月上升0.3pct 核心CPI同比增速为2.90% 较上月上升0.1pct [43] 投资建议 - 截止6月底公司PE为37.51x处于2016年以来历史55%的分位具备配置性价比 预计伴随互联互通政策持续加码香港资本市场 港股市场流动性将持续抬升 市场整体活跃度及估值有望随之提升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274/299/324亿港元 归母净利润为168/176/194亿港元 对应PE估值分别为32.2/30.8/27.9倍 给予买入评级 [2][8][48] 盈利预测 - 给出港交所2024A - 2027E利润表相关数据 包括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联交所上市费等各项收入、投资收益净额、收入及其他收益、营运支出合计、EBITDA、税前利润、归母净利润等 [51]
港股拟大调整!T+2缩短至T+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23:36
香港交易所缩短结算周期讨论 - 香港交易所刊发讨论文件拟将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从T+2缩短至T+1 自1992年以来首次调整结算周期 [1] - 缩短结算周期潜在好处包括提高市场效率 降低系统性风险 与国际市场更紧密接轨 [1] - 过渡至T+1面临挑战 包括时区差异 外汇转换 更短结算时间窗口 需市场参与者升级系统 实现流程自动化 [1] - 结算周期调整仅限二级市场交易 不涉及一级市场新股认购结算 [2] 港交所2024年五大工作重点 - 缩小小型和大型股票最小买卖差价 首阶段年中启动 约半数股票买卖差价或减半 [2] - 推进T+1结算周期技术准备 预计年底前完成 需市场生态圈协同适应 [2] - 检视新股上市规则 涵盖上市前后合规要求 [2] - 发展衍生品平台 计划2028年推出 [2] - 探索数据平台 综合基金平台等互补业务 [2] 港股市场动态 - 12家机器人公司集中赴港上市 未盈利企业加速资本布局 [3] - 港股IPO活动活跃 投行业务竞争加剧 7月或现上市高峰 [3]
港股结算周期拟大调整!T+2缩短至T+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22:06
香港交易所缩短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讨论 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正就缩短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至T+1进行市场讨论 旨在优化金融基础设施并保持国际竞争力 [1] - 全球趋势显示88%股票交易将在2027年底前采用T+1或T+0结算 香港现行T+2模式已落后国际主流 [1] - 过渡至T+1可提升市场效率 降低系统性风险 促进与国际市场接轨 但需克服时区差异 外汇转换等操作挑战 [1][2] 香港交易所战略方向 - 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强调需通过行业协作落实优化措施 将在市场共识基础上制定实施时间表 [1] - 2024年五大工作重点包括:缩小股票买卖差价 T+1结算技术准备 新股规则检视 2028年衍生平台推出 数据及基金平台拓展 [2] 实施细节与范围 - 首阶段股票买卖差价调整预计2024年年中启动 约50%股票的差价可能减半(基于日均成交额统计)[2] - T+1结算技术系统或于2024年底就绪 但需市场生态协同准备 [2] - 改革仅涉及二级市场股票现货交易结算 不涵盖新股认购等一级市场交易 [2] 行业影响 - 市场参与者需升级系统并实现流程自动化 以应对更短的结算时间窗口 [2] - 全球交易所竞争压力驱动改革 香港需通过基础设施升级维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1][2]
T+1要来了!港股,拟重大调整!
中国基金报· 2025-07-16 20:58
香港交易所缩短股票现货结算周期 - 香港交易所刊发讨论文件,建议将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从T+2缩短至T+1 [1] - 香港股票现货市场自1992年以来一直采用T+2结算周期 [1] - 全球股票市场88%的交易预计到2027年底将采用T+1或T+0结算周期 [1] -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表示将全力支持优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 [1] - 香港交易所希望通过市场讨论凝聚共识并制定详细实施时间表 [1] 钟薛高破产消息 - 钟薛高已被申请破产 [3]
盘后突发!港股,重大变革!
券商中国· 2025-07-16 19:27
香港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改革 - 港交所发布讨论文件拟缩短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 目前采用自1992年延续的T+2制度 此次讨论仅限于二级市场交易结算 [2][3] - 全球88%股票交易预计两年内将采用T+1或T+0/T+1结算 美国、印度等已改为T+1 澳洲、欧洲等地也在研究类似转变 [3] - 港交所强调需尽快探讨实施路径而非是否转变 计划通过技术升级优化基础设施 调整周期预计需数年推进 [4][6][7] - 市场各方可在2025年9月1日前提交建议 为制定实施时间表奠定基础 [7] 香港IPO市场制度改革 - 2023年上半年香港IPO募资1070亿港元 同比增长22% 上市申请超200宗创2021年以来同期新高 [8] - 港交所优化上市制度包括:按市值分层规定最低公众持股量 研究上市后维持较低公众持股量的弹性 [2][8] - 新增泰国证券交易所为认可交易所 认可交易所总数达20家 简化海外发行人上市程序 [8][9] - 监管机构全面检视上市制度 采取"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原则 兼顾融资便利与投资者保护 [8] 香港金融市场竞争力提升举措 - 港交所持续升级市场基础设施 支持跨境资金流动与公司融资活动 目前上市公司超2600家 [3][6] - 政府联合监管机构加强国际推广 宣传上市平台优势 探索扩大认可交易所范围 [9] - 优化措施包括统一核心股东保障水平 为海外发行人提供上市指引 [8][9]
T+2变T+1?!港股,拟重大调整!
证券时报· 2025-07-16 18:36
香港交易所缩短结算周期讨论文件 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正就缩短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从T+2至更短周期展开市场讨论 旨在与国际主流趋势接轨[1] - 全球88%股票市场交易预计在2027年底前采用T+1或T+0结算 突显香港现行T+2模式已落后国际发展[1] 市场现状与趋势 - 香港自1992年起维持T+2结算周期 而过去20年国际主要市场已普遍缩短至T+2 近年更向T+1/T+0加速过渡[1] - 世界交易所联合会数据显示 T+1/T+0结算将成为全球主流 2027年覆盖率预计达88%[1] 改革范围与程序 - 本次讨论仅涉及二级市场股票现货交易结算 不包括新股认购等一级市场结算[1] - 香港交易所要求市场参与方在2025年9月1日前通过官网提交反馈意见[1] 注:文档2和文档3内容与核心议题无关 未包含在分析中
港交所发布是否改行“T+1”结算讨论书:仅限股票现货二级市场,不涉及IPO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6 18:11
港交所缩短结算周期计划 - 港交所发布讨论文件拟将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从T+2缩短至T+1或更短[1] - 全球88%股票市场预计在2027年底前采用T+1/T+0结算模式[1] -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技术准备将在2023年底完成[1] 市场现状与数据 - 香港现货市场采用T+2结算周期已持续31年(自1992年起)[1] -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上市公司数量超过2600家[2] - 2023年上半年现货市场日均成交额达2402亿港元[2] 改革潜在影响 - 优势包括提升市场效率、降低系统性风险、增强国际接轨[2] - 挑战涉及时区差异处理、外汇转换效率、系统升级需求[2] - 资金周转速度加快可能提升市场流动性[1] 实施路径 - 仅适用于二级市场交易结算(不包含新股认购)[2] - 需要市场参与者协同升级自动化系统[2] - 港交所强调需凝聚行业共识后制定具体时间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