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皮肤护理

搜索文档
敷尔佳2025年上半年业绩双降、库存压力加大或正经历渠道转型与价值重估的阵痛
新浪财经· 2025-08-28 17:44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63亿元,同比下滑8.15%,归母净利润亦呈现下滑趋势,反映经营压力显著 [1] - 公司面临渠道转型失衡、线上依赖症、研发创新迟滞及品牌价值削弱等多重挑战,需通过渠道再平衡、研发深化和品牌重塑重构增长逻辑 [1] - 行业正从流量红利转向价值深耕阶段,缺乏产品力支撑的营销策略难以持续 [1][2]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63亿元,同比下降8.15% [1] -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具体数据未披露),利润与收入呈现双线下滑趋势 [1] - 销售费用占比接近50%,投入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速 [1] 渠道转型问题 - 线下渠道收入贡献占比降至不足20%,传统经销商体系收入锐减 [1] - 线上渠道依赖直播电商和达人带货,但用户沉淀不足且订单集中于大促节点 [1] - 经销与代销渠道存在低价窜货风险,冲击价格体系 [1] 产品与研发挑战 - 核心品类"医美面膜"因监管收紧和消费者认知理性化,医疗器械属性光环消退 [1] - 非贴片类新品研发周期较长,尚未形成规模化收入贡献 [1] - 核心产品线仍高度依赖传统贴片剂型,成分创新与剂型突破不足 [1] 品牌与市场风险 - 多平台频现仿冒产品,分流正规渠道销量并引发消费者投诉 [1] - 假货问题削弱品牌公信力,"正品保障"信任基础受损 [1] - 营销资源过度集中于头部主播合作,未能有效转化为可持续用户粘性 [1] 行业趋势与转型方向 - 行业从概念炒作转向价值深耕阶段,需以产品力为核心竞争力 [1][2] - 公司需重建线下专业渠道(如医美机构、药房)与线上场景互补 [1] - 加速高附加值产品(如注射类器械、功能性护肤品)研发转化,构建技术壁垒 [1] - 通过透明供应链和防伪溯源重塑品牌信任,聚焦专业解决方案而非医美概念 [1]
敷尔佳2025年上半年业绩双降、库存压力加大 或正经历渠道转型与价值重估的阵痛
新浪证券· 2025-08-28 17:1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63亿元,同比下滑8.15% [1] - 归母净利润2.30亿元,同比下滑32.54% [1] - 销售费用占比接近50%,每获得一元收入需支付近五成营销成本 [2] 渠道结构调整 - 线下渠道收入贡献占比降至不足20%,传统经销商体系收入锐减 [2] - 线上渠道快速增长但未能完全填补线下收缩造成的营收缺口 [2] - 线上扩张依赖直播电商和达人带货,导致销售费用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速 [2] - 达播订单集中于大促节点,用户沉淀不足,存在低价窜货风险 [2] 产品与研发挑战 - 核心品类"医美面膜"因监管收紧和消费者认知升级面临信任危机 [3] - 医疗器械属性光环消退,营销溢价空间被压缩 [3] - 非贴片类产品研发周期较长,尚未形成规模化收入贡献 [3] - 核心产品线高度依赖传统贴片剂型,缺乏成分创新与剂型突破 [3] 品牌与竞争风险 - 多平台频现仿冒产品,分流正规渠道销量并引发消费者投诉 [3] - 假货问题削弱品牌公信力,正品保障基础信任遭受侵蚀 [3] - 研发资源厚度不足,难以支撑快速迭代需求 [3] 战略转型方向 - 重建线下专业渠道(医美机构、药房)的深度服务能力,实现线上线下场景互补 [4] - 加速高附加值产品(如注射类器械、功能性护肤品)的研发转化 [4] - 通过透明供应链和防伪溯源重建信任,将营销重点转向专业解决方案 [4] - 以技术壁垒替代营销溢价,推动行业从流量红利转向价值深耕 [4][5]
可复美遭“打假”,巨子生物7天市值蒸发180亿港元,护肤品卖出白酒毛利率
新华财经· 2025-05-30 20:21
股价与市值表现 - 巨子生物股价在7个交易日内累计下跌19.80%,市值蒸发近180亿港元 [2] 公司业务与营收结构 - 巨子生物从事基于生物活性成分的专业皮肤护理行业,旗下护肤品牌可复美占公司总营收比例达87.04% [2] 产品争议与检测方法 - 美妆博主"大嘴博士"质疑可复美核心产品"重组胶原蛋白精华"的实际胶原蛋白含量仅为0.0177%,且缺乏甘氨酸,与产品宣传不符 [2] - 巨子生物回应称指控"严重失实",自检结果显示胶原蛋白含量均超过0.1%,并强调产品通过药监部门审核备案 [2] - 巨子生物使用的检测方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医药行业标准YY/T 1947-2025《重组胶原蛋白敷料》,而"大嘴博士"团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合氨基酸定量法 [3] - "大嘴博士"进一步质疑巨子生物检测方法陈旧,可能导致结果虚高,并要求公司回应三个核心问题 [3] 市场与监管反应 - 市场监管部门已关注此事并正在核查 [4] - 花旗研报指出,负面宣传可能影响消费者情绪,损害可复美在618促销活动中的表现 [4] 财务与研发投入 - 巨子生物2024年毛利率高达82.09%,营收55.39亿元,净利润20.62亿元 [4] - 研发支出仅为1.07亿元,占收入比例1.9% [4]
巨子生物年赚近21亿市值增338亿 大学副校长范代娣夫妇成陕西首富
长江商报· 2025-05-14 07:12
公司概况 - 巨子生物是全球重组胶原蛋白领导者,2022年11月在港交所上市,成为"胶原蛋白第一股"[4] - 公司聚焦功效性护肤品、医疗器械、功能性食品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三大产业方向[8] - 2024年公司盈利超过20亿元,市值达883亿港元,年内增加约338亿元人民币[4][12] 核心技术 - 2000年成功研发重组胶原蛋白技术,2005年在中国获得行业首个发明专利授权[4][6] - 2002年"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类人胶原蛋白中试"技术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5] - 全球首家实现量产重组胶原蛋白护肤产品[8] 财务表现 - 2019-2024年营收从9.57亿元增长至55.39亿元,归母净利润从5.52亿元增长至20.62亿元[9] - 2020-2024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约42%,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约30%[9] - 2024年经营现金流净额达20.41亿元,较2022年增长119%[10] 市场表现 - 2024年股价大涨65%,从49.90港元/股上涨至82.45港元/股[11] - 市值从年初517亿港元增至883亿港元,增加366亿港元[12] 股权结构 - 创始人范代娣、严建亚夫妇通过家族信托持有巨子生物56.10%股权,价值约457亿元[13][14] - 另持有三角防务13.77%股权,市值约19.70亿元[15] - 夫妇合计财富达476.70亿元,成为陕西新首富[16] 发展历程 - 2000年成立,2006年一期工厂投产,设计年产量1683万包[8] - 2001年获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支持,2002年入选火炬计划项目[5] - 2022年港交所上市,2023年范代娣卸任执行董事[4][17]
55.39亿!巨子生物最新年报
思宇MedTech· 2025-03-31 17:28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55.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2% [3][4] - 净利润20.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4% [3][4] - 归母净利润20.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1% [3][4] - 经调整净利润21.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5% [3][4] - 每股基本盈利2.1元,同比增加40.9% [3][4] - 拟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6021元及特别股息每股0.5921元 [3] 业务板块 - 功效性护肤品收入43.02亿元,同比增长62.5%,占总营收77.7% [7] - 医用敷料收入12.18亿元,同比增长41.5%,占总营收22.0% [7] - 其他品牌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33.8%,占总收入2.5% [7] - 核心品牌可复美收入45.42亿元,同比增长62.9%,占总收入82.0% [7] - 可丽金收入8.4亿元,同比增长36.3% [7] 渠道表现 - 直销渠道收入41.34亿元,占总收入74.6%,同比增长66.5% [7] - DTC店铺线上直销收入35.87亿元,同比增长66.5% [7] - 电商平台直销收入3.77亿元,同比增长112.5% [7] - 线下直销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92.0% [7] - 经销商渠道收入14.05亿元,占总收入25.4%,同比增长27.3% [7]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支出1.07亿元,同比增长42.1%,占收入比例1.9% [7] - 截至2024年末拥有188项在研项目,新增专利及专利申请74项 [7] 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00年,专注于基于生物活性成分的专业皮肤护理产品 [9] - 中国重组胶原蛋白行业的先行者及领军者 [9] - 核心技术为重组胶原蛋白,与人体胶原蛋白氨基酸序列100%一致 [10] - 产品涵盖功效性护肤品、医疗器械、功能性食品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三大领域 [9] 市场评价 - 汇丰研究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由70.6港元升至81.9港元 [8] - 高盛将目标价上调至72港元 [8] - 花旗将目标价上调至78.1港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