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服务

搜索文档
携手华为加码智慧中医生态,固生堂(2273.HK)营利双增,再创质效新高
格隆汇· 2025-05-15 11:01
中医药产业现代化 - 中医药产业加速从传统经验医学向现代化、标准化迈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1] - 行业头部企业固生堂与华为合作,聚焦中医药大模型研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四大领域推动智慧化升级[1] - 公司接入DeepSeek大模型并聘任清华大学AI专家孙茂松担任顾问,探索"中医+AI"在智能化诊疗等领域的应用[1] 固生堂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突破30亿元达30.22亿元同比增长30.1%,净利润同比增长超30%[1][4] - 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收入占比98.9%达29.88亿元同比增长30.6%,成为核心增长引擎[4] - 毛利率稳守30.8%,经调整净利润达4亿元同比增长31.4%,调整后净利率13.2%[5]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4.54亿元,自由现金流同比增长64.2%至2.37亿元,现金储备12亿元[7] 业务扩张与国际化 - 新增21家门店(4家自建+17家并购),总门店数达79家覆盖20个国内城市及新加坡[9] - 客户就诊人次达541万同比增长25.9%,年度末累计客户数442.6万人,回头率67.1%[10] - 会员收入同比增长32%,就诊次均消费提升至559元[10] - 新加坡宝中堂收购为国际化首站,计划三年内进军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市场[12] 产品创新与年轻化 - 新增6款院内制剂使产品库扩容至13款,覆盖男科妇科等五大高需求领域[11] - 广州试点销售中25岁以下用户贡献超60%业绩,打破传统客群画像[11] - 计划通过互联网医院实现院内制剂全国销售,探索新加坡新药转化[14] AI与生态升级 - 与8家机构新增医联体合作累计28家,新增42个名医工作室,43名医生实现职称晋升[16] - 中医AI分身通过一个月训练可达名老中医70%以上治疗能力,预计两个月达90%[17] - 筹备推出智能硬件设备及AI医生助手,构建AI辅助诊断叠加远程会诊体系[17] - 入选高盛《中国AI医疗指数》报告,展现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路径[17][18]
固生堂20250508
2025-05-08 23:3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中医药服务行业、中医行业 - 公司:固生堂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经营情况 - 2025年一季度门诊量达121万次,同比增长12.1%,主要源于门店内生增长,线下门店门诊量同比增长率近16%,超集团整体水平;一线城市及成熟二线城市同比增长率达百分之十几,新区域因基数小增长率更高;1 - 3月抛除春节影响后同比增速逐步上升,3月单月门诊量同比增长近20%;4月门诊量同比增长超20%,线下区域接近25% [3] - 预计2025年全年增长前低后高,去年上半年基数高且下半年战略调整效果滞后,深圳区域业绩稳步恢复,结合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对全年指引实现有信心 [7][8] 资本市场表现 - 控股股东和核心管理层对公司长期发展和内在价值充满信心,当前交易价格低估公司价值,将持续通过二级市场回购并注销已发行股份,提升每股收益,维护股东和投资者长期价值 [5] 行业对比 - A股医药板块一季度整体个位数负增长约为 - 5%,固生堂一季度门诊量快速增长,4月数据更好,凸显中医药服务刚需性和市场潜力 [6] AI赋能 - 2025年是AI正式商业化元年,计划通过AI赋能带来约3000万人民币业绩增量,今年AI投入预计两三千万,希望实现投入与增量平衡;未来几年AI赋能收入空间大,提高产能1%可带来约1亿人民币收入增量,用户端也有望增加额外收入 [9][10][11] - 已与6名头部专家合作,整理3 - 5000条病例数据,计划产生1000条高质量数据训练分身,三名专家诊疗思路和推荐处方功能内部测试,与多方合作提升技术能力,预计7月交付10个以上专家分身用于市场使用 [9] 会员服务 - 提供更好会员服务,包括管家服务,可增强患者和用户粘性,提高回诊次数和消费水平带来收入增长;普通患者平均就诊次数增加0.1 - 0.2次,收入体量超1亿人民币;会员每年多来0.5次,可带来接近1.5亿人民币收入 [12] AI应用场景 - 医生端:为国医大师等顶级专家进行学术体系和思想传承;通过AI诊断扩大医疗供给;训练AI专家构建线上线下专家体系,用智能审方系统审核签名确保医疗安全 [13] - 海外:调用国内顶级专家为海外中医内科能力弱的地区进行远程诊断并形成处方,促进全球中医药发展 [14] - 用户端:帮助医生主动随访,整理沟通内容成结构性数据反馈给医生和科联系统,提高沟通效果;训练AI使处方准确度达90%,提升医疗质量 [15] AI训练效果 - 耳鼻喉领域阮岩教授认为现阶段AI生成数据与他本人处方接近90%,超过许多副主任或主任级别医生,四星级AI医生具备高水平,有望提高整体医疗质量 [16] AI临床处方应用 - 能开出持续优化处方,自动比对专家处方和临床思想,正向循环提高诊疗能力;第二阶段通过随访患者数据优化诊疗方案,如应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舌苔分型成果,有可能超越专家水平 [17] 并购情况 - 2025年一季度与武汉未来中医院等4家医院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若干标的完成前期尽调正在协议沟通阶段;国内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出售意愿标的增多,收购对价下降,2023年平均交易对价1.3倍PS,2024年1.1倍,今年已签约大部分不到一倍PS,两个标的0.8倍PS,是市场整合良好时机 [18] - 2025年并购策略积极与稳健,国内利用监管合规趋严和市场整合提速机会收购有业务体量标的,注重合规经营和风险把控;海外接触多个标的,部分尽调完成,预计有实质性扩大和进展,除新加坡外将在其他海外城市布局,引入产业基金共同并购大标的,预计经营现金流约6亿元,为自有现金并购提供空间 [19][20] 政策走向 - 2025年全国两会提出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医保局及各省医保局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中药饮片联采鼓励民营机构参与但不强制,第二轮联采国家对影片定价清晰充分,旨在保护传统医疗机构经营能力 [20] 院内制剂 - 2025年预计院内制剂收入约5000万元,与临床科研平台结合,通过AI推荐确有疗效的院内制剂;护士治疗占比提升,降低医保收入占比,提高毛利表现和患者认同度 [4][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第一季度公司线下增长超50%,虽基数高仍保持两位数增长,内部预算达成率高;将在董事会批准基础上用自有现金回购约三四百万股并注销,减少股本数,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及每股收益 [21]
中医+AI,如何推动中医服务行业的数智化转型
第一财经· 2025-04-27 16:35
中医+AI行业发展现状 - 中医类诊所数量从2022年增加3000家增至2023年增加1.2万家,增速达4倍,总数达8.22万家 [2] - 中医诊所数量激增源于民众认可度提升,但面临医保控费和集采挑战,核心竞争力依赖医生资源 [3] AI在中医领域的应用场景 - AI可辅助培养中等资质医生,解决传统诊所医生复制难题 [4] - 大家中医2017年上线AI辅助辨证功能,覆盖医生学习、诊疗赋能及患者效率提升等场景 [5] - 聪宝科技AI辅助诊疗系统累计生成7000余万张处方,通过医共体三级联动共享药房和处方系统 [5] 技术突破与行业机遇 - DeepSeek等通用大模型降低算力消耗并提升推理能力,加速医疗行业AI应用进程 [5] - 中医药大模型在影像诊断、智慧问诊取得探索性进展,但整体仍处起步阶段 [6] - AI定位为临床决策辅助工具,无法替代医生处理复杂疾病和患者表达模糊的情况 [6] 数据挑战与发展瓶颈 - 中医药数据质量不足,疗效评估缺乏清晰标准,制约大模型训练效果 [7][8] - 传统经验知识图谱与现代科学解析存在断层,靶点数据库对应关系待完善 [8] 未来展望 - 行业普遍看好AI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尤其在降本增效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