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AI

搜索文档
固生堂增长新引擎:10大国医AI分身上线,双轮驱动促长期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1 15:36
公司AI战略推进 - 今年以来公司在AI领域动作频频,6月7日发布首个"国医AI分身",8月1日再发布10大"国医AI分身",覆盖8大中医核心专科领域 [1] - 此次规模性拓展是公司持续推进"中医+AI"战略落地的重要突破,通过构建可复制、标准化的产业体系夯实技术与模式优势 [1] - 公司计划持续拓展名医阵容,推出更多专家AI分身,构建以人机协同为核心的AI互联网中医生态 [7] 国医AI分身技术特点 - 10个"国医AI分身"基于10位名医的临床经验深度构建,具备诊疗思维与辨证逻辑的智能模型 [3] - 系统完整学习和应用专家在病情问询、辨证论治等中医诊疗过程中的核心思路,确保辅助诊疗结果与专家决策高度一致 [3] - 已探索出清晰可复制的专家数字分身打造路径,通过"采集-清洗-转换-合成-质检"数据处理自动化链路实现异构数据高效利用 [8] - 自主搭建中医AI模型底座和"multi-agent"智能体,支持AI分身完成问诊、诊断、病历生成与处方合规审核等多个环节 [8] - 通过"大模型+领域知识"双引擎构建完整的中医垂直领域AI解决方案,AI分身在专家模拟一致性上已达86%以上 [9] 商业化应用与成效 - 选取"线上复诊"场景进行针对性布局,推出"AI预诊+专家决策"的人机协同工作机制 [4] - 广东省名中医李浩主任的AI分身在服务启用两周内已有数十名患者选择"线上复诊"服务 [7] - 通过AI分身辅助专家开展"线上复诊"服务,理论上可将专家的生产力提升5倍以上 [7] - 专家表示AI分身能系统收集病情信息并提供清晰有效的总结分析,仅需平均约6分钟专注于核心决策即可完成线上诊疗 [7] 行业影响与专家评价 - 多位行业专家与主管部门对"国医AI分身"表示高度认可,认为其深植中医传承之根本,借现代AI之力推动守正创新 [3] - 国医大师施杞指出该技术是弘扬中医药事业、促进行业进步、践行初心使命的积极成果 [3] - 李浩主任表示"国医AI分身"真正实现了让专家数十年宝贵诊疗经验的可传承、可复制、可推广 [9] 产学研合作 - 依托与华为、清华大学等头部AI公司及科研机构的深度协作,构建完整的中医药AI产学研用生态体系 [9] -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团队深度参与模型算法优化与场景适配 [9] - 与华为合作依托昇腾AI算力平台和全栈AI能力,为中医AI分身提供强有力的算力支持与工程基础 [9]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围绕"国医AI分身"平台持续拓展业务边界,通过创新业务模式激活顶尖专家资源 [10] - 构建以诊疗服务为核心的新型服务生态,通过增强人文关怀和融合四诊硬件数据等手段持续打磨产品 [10] - 以技术迭代与商业模式创新为双轮驱动,精准匹配医生与患者需求,为中医药智能化发展开辟新的增长路径 [10]
固生堂10大国医AI分身上线:技术与商业创新双轮驱动 打开增量空间
智通财经· 2025-08-01 12:28
核心观点 - 固生堂持续推进"中医+AI"战略落地,发布10大"国医AI分身",覆盖8大中医核心专科领域,构建可复制、标准化的产业体系,夯实技术与模式优势 [1] - "国医AI分身"通过双重赋能机制提升诊疗效率:协助专家处理常规事务,聚焦核心决策;辅助青年医生掌握名医诊疗思维,缩短成长周期 [3] - 公司选取"线上复诊"场景实现商业化落地,通过"AI预诊+专家决策"人机协同机制,缓解优质中医资源稀缺问题,打破医疗AI商业化困局 [4] 技术实现 - 基于10位名医30年以上临床经验深度构建AI分身,系统学习专家诊疗思维与辨证逻辑,确保辅助诊疗结果与专家决策高度一致 [3][8] - 建立"采集-清洗-转换-合成-质检"数据处理自动化链路,实现多源异构数据高效利用和规模化复制 [8][9] - 自主搭建中医AI模型底座和"multi-agent"智能体,支持完整诊疗流程闭环,专家模拟一致性达86%以上 [9][10] - 采用"大模型+领域知识"双引擎,构建全流程中医垂直领域AI解决方案,攻克行业落地难题 [9] 商业化进展 - 广东省名中医李浩的AI分身上线两周内服务数十名患者,专家线上诊疗时间缩短至平均6分钟,理论生产力提升5倍以上 [7] - 患者反馈医患沟通更充分,诊疗体验与线下一致,接受度高 [7] - 与华为、清华大学等机构合作构建产学研用生态,获得昇腾AI算力支持与算法优化 [10] 未来规划 - 持续拓展名医阵容,构建AI互联网中医院生态,普惠更多患者 [7] - 通过技术迭代与商业模式创新双轮驱动,激活顶尖专家资源,扩展服务规模与市场覆盖 [11] - 融合四诊硬件数据增强产品力,优化患者体验与诊疗效果 [11]
固生堂10大国医AI分身上线:技术与商业创新双轮驱动,打开增量空间
格隆汇· 2025-08-01 12:17
公司战略与AI布局 - 今年以来固生堂在AI领域动作频频,6月7日发布首个"国医AI分身",8月1日再发布10大"国医AI分身",覆盖8大中医核心专科领域,持续推进"中医+AI"战略落地 [1] - 此次规模性拓展是公司构建可复制、标准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突破,进一步夯实技术与模式优势,为中医AI商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1] - 公司计划持续拓展名医阵容,推出更多专家AI分身,构建以人机协同为核心的AI互联网中医院生态 [7] 国医AI分身技术特点 - 10个"国医AI分身"基于10位名医的临床经验深度构建,包括国医大师施杞、全国名中医蔡淦等 [2] - 系统通过构建具备诊疗思维与辨证逻辑的智能模型,完整学习和应用专家在病情问询、辨证论治等中医诊疗过程中的核心思路 [2] - 公司已探索出清晰可复制的专家数字分身打造路径,首批上线专家均有30年以上诊疗经验,通过多源异构数据处理自动化链路实现规模化复制 [8] - 中医AI模型底座能快速解析名医提供的多模态数据,自动完成数据质量校验与优化,配合专家有限干预实现模型快速升级 [8] 商业化应用与成效 - 公司选取"线上复诊"场景进行针对性布局,推出"AI预诊+专家决策"的人机协同工作机制,高效承接复诊患者需求 [4] - 广东省名中医李浩主任的AI分身在服务启用两周内已有数十名患者选择"线上复诊"服务,专家仅需平均约6分钟专注于核心决策即可完成线上诊疗 [7] - 通过AI分身辅助专家开展"线上复诊"服务,理论上可将专家的生产力提升5倍以上 [7] - AI分身在专家模拟一致性上已达86%以上,辨证准确性与用药合理性均获专家本人高度评价 [9] 技术合作与生态构建 - 公司依托与华为、清华大学等头部AI公司及科研机构的深度协作,构建完整的中医药AI产学研用生态体系 [9] -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带领团队深度参与模型算法优化与场景适配 [9] - 与华为合作依托昇腾AI算力平台和全栈AI能力,为中医AI提供强有力的算力支持与工程基础 [9] 行业影响与未来规划 - "国医AI分身"作为业内领先成功实现商业化落地的AI辅助中医诊疗产品,有望重塑中医行业的服务模式与竞争格局 [7] - 公司将围绕"国医AI分身"平台持续拓展业务边界,通过创新业务模式激活顶尖专家资源,系统性释放名医诊疗能力 [10] - 构建以诊疗服务为核心的新型服务生态,通过增强人文关怀和融合四诊硬件数据等手段持续打磨产品 [10] - 以技术迭代与商业模式创新为双轮驱动,为中医药智能化发展开辟新的增长路径 [10]
问止中医抢滩港股,中医+AI的增长叙事够撑起门面吗
智通财经· 2025-07-31 10:49
行业背景 - 中国已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龄人群基数庞大,适老产业重要性日益凸显 [1] - 中医作为中国独特医疗体系,正成为推动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6] - 2024年中国内地中医门诊就诊人次达24亿,2020-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9.1% [6] - 人工智能辅助的中医医疗服务2024年市场规模约160亿元,2020-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113.7% [6] - 预计2029年人工智能辅助中医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未来几年复合年增长率44.3% [6] 公司概况 - 问止中医是中国内地最大的人工智能辅助中医医疗服务提供商,2024年市占率约1.3% [1] - 公司成立于2018年,已搭建全面中医业务布局,涵盖疾病治疗、保健至学习实践中医需求 [1] - 2022-2024年收入从6216.9万元快速增长至2.36亿元 [1][2] - 2024年前五月收入1亿元,较上年同期8984.8万元保持增长 [2] - 公司运营11家线下实体诊所和4家煎药中心,业务覆盖全国373个城市 [7] 业务结构 - 中医医疗服务是主要收入来源,2022-2024年收入占比从81.1%提升至89.6% [3][4] - 中医生活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9.8%降至2024年6.3% [3][4] - 中医大脑订阅服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9.1%降至2024年4.1% [3][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毛利分别为3497.9万元、1.13亿元、1.4亿元,毛利率56.3%、59.8%、59.3% [4] - 2022-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1.54亿元、1.93亿元、4536.7万元 [4] - 2024年前五月净亏损4384.1万元,较上年同期238.6万元扩大 [5] - 2024年前五月销售开支超1600万元,同比增幅113.9% [5] 发展战略 - 计划战略性选择一二线城市开设新线下诊所并扩大医师团队 [7] - 计划扩大煎药中心并探索院内制剂开发 [7] - 继续发展精一书院,培育市场并增强客户黏性,计划推广至海外 [7] - 围绕华人人口多、中医接受度高的海外地区有序推进业务出海 [7] 技术优势 - 人工智能辅助中医诊疗服务以AI技术为基础,从高级中医师经验及中医经典中汲取知识 [2] - AI的数据处理与模式识别能力可放大中医个体化诊疗优势,提升诊疗效能 [2] - AI技术使中医行业优质供给的规模化复制成为可能 [6]
新股前瞻|问止中医抢滩港股,中医+AI的增长叙事够撑起门面吗?
智通财经网· 2025-07-31 10:45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中国已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老龄人群基数庞大 适老产业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医药是应对老龄化医疗需求的政策重点方向之一 [1] - 2024年中国内地中医门诊就诊人次达24亿 2020-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9.1% [6] - 人工智能辅助中医医疗服务2024年市场规模约160亿元 2020-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13.7% 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突破千亿 未来几年复合年增长率达44.3% [6] 公司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 - 问止中医是中国内地最大的人工智能辅助中医医疗服务提供商 2024年市占率约1.3% [1] - 公司构建全面中医业务布局 涵盖疾病治疗、保健及中医学习实践需求 [1] - 收入主要分为三大板块:中医医疗服务(2024年占比89.6%)、中医生活产品(2024年占比6.3%)、中医大脑订阅服务(2024年占比4.1%) [3][4] 财务表现 - 收入从2022年6216.9万元连续增长至2024年2.36亿元 [1][2] - 2025年前五个月收入1亿元 较2024年同期的8984.8万元保持增长 [2] - 毛利率保持相对稳定:2022年56.3%、2023年59.8%、2024年59.3% [4] - 净亏损呈现收窄趋势:2022年亏损1.54亿元、2023年亏损1.93亿元、2024年亏损4536.7万元 [4] - 2025年前五个月净亏损4384.1万元 较2024年同期的238.6万元有所扩大 主要因销售开支大幅增加113.9%至超1600万元 [5] 技术优势与发展战略 - 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从高级中医师经验及中医经典中汲取知识 提供标准化、智能化临床决策支持 [2] - AI技术与中医具有高度适配性 二者均遵循"输入-模式匹配-输出优化"路径 AI能放大中医个体化诊疗优势 [2] - 目前运营11家线下实体诊所和4家煎药中心 业务覆盖全国373个城市 [7] - 未来计划在一线及二线城市战略开设新诊所 扩大医师团队和煎药中心 探索院内制剂开发 [7] - 通过精一书院(国内最大中医社区)增强客户黏性 并计划向海外推广 同时推进业务出海至华人集中、中医接受度高的地区 [7] 行业挑战与竞争环境 - 中医行业存在优质供给紧缺问题 源于标准化程度有限、高级中医师稀缺且培养时间长、人才获取成本高等痛点 [6] - AI技术能通过标准化检查方式和诊断支持 整合多元治疗理念 使优质供给规模化复制成为可能 [6] - 中医+AI仍处于较早期阶段 技术演变路径和应用场景变化具有预测难度 [8][10]
固生堂推出“国医AI分身”,中医+AI创新实践再迎里程碑
智通财经· 2025-06-11 08:26
中医AI技术发展 - DeepSeek-R1全面开源并与多领域适配推动AI医疗进入技术融合与行业重构新阶段 [1] - 中医人工智能技术因能解决优质供给紧缺等痛点受到高度重视 [1] - 固生堂作为中医AI先行者早在2019年就启动名中医诊疗经验数字化工作 [1] 固生堂AI产品发布 - 公司于6月7日发布"国医AI分身"和"AI健康助理"两款产品 [1] - "国医AI分身"是国内中医领域首个数字分身产品 已上线广东省名中医李浩主任分身 [2] - 该数字分身采集数万例病例数据 具备专家90%+能力 [2] - 计划年底上线约20个专家分身 后续打造全球首个AI互联网中医院 [2] - "AI健康助理"以AI技术优化患者就医体验 提供诊前诊后个性化服务 [3] 行业影响与解决方案 - 中医行业长期面临优质资源紧缺和人才培养周期长等问题 [2] - "国医AI分身"可突破名医精力限制提升就诊效率 同时加速年轻医生成长 [2] - 每年约200名专硕应届生到固生堂坐诊 AI分身有望大幅缩短其成长周期 [3] - 未来将通过平台化输出AI中医解决方案 覆盖国内外更多医疗机构 [4] 战略合作与数据积累 - 公司已完成"中医+AI"初步探索 包括"AI助手"、"智能舌诊"等产品落地 [3] - 基于海量真实高质量数据持续探索"中医+AI"可能性 [3] - 与华为达成协议 聚焦中医药大模型研发等四大领域深度合作 [3]
携手华为加码智慧中医生态,固生堂(2273.HK)营利双增,再创质效新高
格隆汇· 2025-05-15 11:01
中医药产业现代化 - 中医药产业加速从传统经验医学向现代化、标准化迈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1] - 行业头部企业固生堂与华为合作,聚焦中医药大模型研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四大领域推动智慧化升级[1] - 公司接入DeepSeek大模型并聘任清华大学AI专家孙茂松担任顾问,探索"中医+AI"在智能化诊疗等领域的应用[1] 固生堂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突破30亿元达30.22亿元同比增长30.1%,净利润同比增长超30%[1][4] - 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收入占比98.9%达29.88亿元同比增长30.6%,成为核心增长引擎[4] - 毛利率稳守30.8%,经调整净利润达4亿元同比增长31.4%,调整后净利率13.2%[5]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4.54亿元,自由现金流同比增长64.2%至2.37亿元,现金储备12亿元[7] 业务扩张与国际化 - 新增21家门店(4家自建+17家并购),总门店数达79家覆盖20个国内城市及新加坡[9] - 客户就诊人次达541万同比增长25.9%,年度末累计客户数442.6万人,回头率67.1%[10] - 会员收入同比增长32%,就诊次均消费提升至559元[10] - 新加坡宝中堂收购为国际化首站,计划三年内进军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市场[12] 产品创新与年轻化 - 新增6款院内制剂使产品库扩容至13款,覆盖男科妇科等五大高需求领域[11] - 广州试点销售中25岁以下用户贡献超60%业绩,打破传统客群画像[11] - 计划通过互联网医院实现院内制剂全国销售,探索新加坡新药转化[14] AI与生态升级 - 与8家机构新增医联体合作累计28家,新增42个名医工作室,43名医生实现职称晋升[16] - 中医AI分身通过一个月训练可达名老中医70%以上治疗能力,预计两个月达90%[17] - 筹备推出智能硬件设备及AI医生助手,构建AI辅助诊断叠加远程会诊体系[17] - 入选高盛《中国AI医疗指数》报告,展现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路径[17][18]
中金:维持固生堂(02273)“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52.8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5-06 09:24
核心观点 - 中金维持固生堂"跑赢行业"评级及目标价52 8港币 对应25-26年26 3/21 0x P/E 较当前股价有67 6%的上行空间 [1] - 公司1Q25客户就诊人次总数约为121 0万 同比增长12 7% [1] - 公司24年经营性经调整净利润4 1亿元 同比增长39 8% 经调整净利率13 2% [4] 经营数据 - 1Q25合计就诊人次达121 0万 在1Q24高基数下同比+12 7% [2] - 线下业务增速明显高于整体 核心来自内生增长贡献 线上增速略低于整体 因战略收缩及策略调整 [2] - 24年毛利率约30 1% 销售费用率12 2% 管理费用率6 1%(同比-0 6ppt) [4] 扩张战略 - 24年完成4家自建及17家收购 新拓展长沙等4座城市 进驻新加坡 截至24年末在20个中国城市及新加坡拥有79家医疗机构 [3] - 25年预计保持15-20家拓店速度 新进2-3个城市 继续推进海外发展战略 [3] - 2月接入DeepSeek后启动打造名医"AI分身" 有望复制头部专家能力 提升医疗资源供给和运营效率 [3] - 24年新增5款中药制剂备案 累计12个产品获药监局备案 预计25-26年开始贡献明显收入增量 [3] 财务预测 - 维持25-26年经调整净利润预测4 81/6 02亿元 当前股价对应15 7/12 6x P/E [1] - 随着现有门店业绩增长及新店爬坡 利润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4]
中医+AI,如何推动中医服务行业的数智化转型
第一财经· 2025-04-27 16:35
中医+AI行业发展现状 - 中医类诊所数量从2022年增加3000家增至2023年增加1.2万家,增速达4倍,总数达8.22万家 [2] - 中医诊所数量激增源于民众认可度提升,但面临医保控费和集采挑战,核心竞争力依赖医生资源 [3] AI在中医领域的应用场景 - AI可辅助培养中等资质医生,解决传统诊所医生复制难题 [4] - 大家中医2017年上线AI辅助辨证功能,覆盖医生学习、诊疗赋能及患者效率提升等场景 [5] - 聪宝科技AI辅助诊疗系统累计生成7000余万张处方,通过医共体三级联动共享药房和处方系统 [5] 技术突破与行业机遇 - DeepSeek等通用大模型降低算力消耗并提升推理能力,加速医疗行业AI应用进程 [5] - 中医药大模型在影像诊断、智慧问诊取得探索性进展,但整体仍处起步阶段 [6] - AI定位为临床决策辅助工具,无法替代医生处理复杂疾病和患者表达模糊的情况 [6] 数据挑战与发展瓶颈 - 中医药数据质量不足,疗效评估缺乏清晰标准,制约大模型训练效果 [7][8] - 传统经验知识图谱与现代科学解析存在断层,靶点数据库对应关系待完善 [8] 未来展望 - 行业普遍看好AI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尤其在降本增效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 [6][9]
【固生堂(2273.HK)】智能赋能中医诊疗,名医“AI分身”值得期待——事件点评报告(王明瑞/吴佳青)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3-14 16:59
核心观点 - 固生堂中医集团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积极探索"中医+AI"的智能化诊疗、个性化服务与高效化管理,推动中医医疗新变革 [2][3] - 公司正在打造名医的"AI分身",基于DeepSeek深度学习算法复制头部专家的诊疗能力,预计2025年7月发布数名头部专家的"AI分身"接入线上线下诊疗场景 [3] - AI技术将作为医生的"智能助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并为数十万付费会员提供1对1个性化健康服务 [4] 行业与公司动态 - 固生堂宣布与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合作,孙茂松受聘出任集团人工智能高级顾问 [2] - 公司正式接入DeepSeek,标志着"中医+AI"探索进入新阶段 [2] AI技术应用 - 基于真实、庞大的数据源,公司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训练AI模拟专家思维方式,复制头部专家的诊疗能力 [3] - AI技术可帮助基层医生和青年医生快速掌握名医诊疗思路,缩短临床经验积累周期,提升优质医疗资源供给能力 [3] - AI预问诊和电子病历生成功能可减轻医生重复性工作,提高单位时间内服务患者数量 [4] - 诊后AI助手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和疑问解答,提升治疗方案依从性与满意度 [4] 发展规划 - 公司计划在2025年7月发布数名头部专家的"AI分身",并接入线上线下诊疗场景 [3] - 将尝试借助DeepSeek为数十万付费会员提供贯穿健康管理全过程的1对1个性化服务 [4] - AI大模型将用于挖掘和智能分析优质数据,实现更高效的运营和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