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教育课程
icon
搜索文档
人工智能竟能化身“动物翻译官”!小米粒人工智能教育启蒙课来啦!
搜狐财经· 2025-06-17 12:57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刘院长为一年级学生带来《动物与人工智能》主题课程,通过案例和视频展示AI如何从动物行为中获取灵感,如蚂蚁协作启发AI路径规划、蝙蝠回声定位影响导航系统设计、蜜蜂"舞蹈语言"对信息传递技术的启示 [6] - 现场演示的机器人能精准执行指令,完成救援任务,如钻入狭窄缝隙,引发学生热烈反响 [3] - 课程内容涵盖AI识别动物状态、翻译动物语言等技术,但当前专业AI仅针对特定动物 [15] 学生对AI技术的反馈 - 学生提出"AI能否理解动物情感""为何AI如此强大"等问题,刘院长鼓励保持好奇心并探索AI领域 [12] - 学生反馈显示对AI与动物交互功能的高度兴趣,如翻译宠物语言、仿生机器人(机器狗、机械蚂蚁)等 [15][16] - 部分学生表达未来从事AI研发的愿望,如发明辅助人类的机器人或动物翻译设备 [15][16] 技术展示与教育成效 - 南京农业大学团队展示具备动作灵活性和救援功能的机器人,学生观察到AI仿生技术(如机器鱼、机械蜘蛛)的实际应用 [3][15] - 课程通过动物行为与AI结合的案例(如蝙蝠导航、蚂蚁协作),激发学生对科技与自然关联的认知 [6][16] - 活动成功营造科技探索氛围,学生表现出对AI技术的强烈求知欲和创造潜力 [14] AI技术的具体应用案例 - AI软件可翻译动物叫声为人类语言,并模拟动物形态混入群体记录其生活习性 [16] - 仿生机器人案例包括模仿蝴蝶翅膀变色外壳、蚂蚁协作机械臂等,应用于导航、分拣等场景 [16] - 学生设想未来AI应用场景,如农业辅助、宠物交互、海洋生物研究等 [16]
培养AI技能“童子功”,中小学要这样做
科技日报· 2025-06-04 04:41
政策导向与战略意义 -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旨在科学规范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 [1] - 人工智能被定位为战略性技术,基础教育阶段发展人工智能教育是顺应全球科技趋势、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举措 [1] - 教育部2024年11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2025年4月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明确大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一体化路径 [2] 教育体系设计与实施挑战 -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采用分层递进模式:小学培养兴趣与基础认知,初中强化技术原理与应用,高中注重系统思维与创新实践 [3] - 当前存在课程断层问题,表现为"小学玩积木、中学低年级编程序、高年级无衔接",且教学内容滞后于技术迭代 [3] - 师资短缺是核心瓶颈,教师难以跟上技术更新速度,前沿问题探讨深度不足 [3] - 专家建议在信息科技课程中动态调整人工智能内容比重,学前教育增设"人工智能和生活礼仪",义务教育加入"人工智能与智能社会"模块,高中通过选修课衔接高校课程 [4] 企业参与与资源整合 - 社会企业可通过健全融合机制、共享优质资源、优化产品服务和开放实践基地支持人工智能教育发展 [6] - 企业角色定位为解决方案提供者,需构建体系化、高质量、易普及的课程体系,贴合学生认知规律分层设计教学内容 [7] - 课程设计需融合前沿技术工具,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并通过"智能双师"模式降低硬件门槛,促进教育公平 [7] - 上海市张江高科实验小学通过家校社资源整合,构建智慧教育生态圈,开展特色活动发掘创新潜质学生 [5] 教育理念与风险防范 - 需避免数字化应用误区,如机械应试、人工智能拔苗助长或增加学习负担,应坚守立德树人本质 [8] - 小学阶段禁止学生独立使用生成式AI开放式内容功能,教师不得以AI替代教学主体 [8] - 专家提出"认知外包"风险警示,基础教育阶段需加强深度教学,防止认知惰性和信息茧房 [9] - 教育改革需聚焦课程生态重构、教学组织创新(教师主导+AI辅助)、评价体系转型三大方向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