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助听器
icon
搜索文档
7亿!两家助听器企业合并
36氪· 2025-06-01 13:01
庞大的市场需求推动助听器市场的繁荣。根据贝哲斯咨询的调研数据,2024年全球助听器市场规模达801亿美元,预计在2024-2029年预测期内将以5.8%的 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然而,传统助听器市场存在诸多痛点: 自从2018年西万拓和唯听合并为WS Audiology后,传统听力设备巨头之间的大规模整合浪潮曾一度放缓。而近日,美国听力行业迎来突破性事件—— Eargo与hearX合并,诞生了一家新的OTC助听器公司LXE Hearing。 作为2022年FDA批准OTC(非处方)助听器销售以来的首起重大战略合并,此次交易获Patient Square Capital注资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亿元)。此前, 这家专注于优质医疗健康企业的投资机构,已于2024年完成对Eargo的私有化运作,此番再度入局凸显了市场对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听力解决方案的强烈信 心。 LXE Hearing将整合双方在产品设计、数字技术及用户布局的核心优势,凭借25年行业经验实现资源互补。新公司的战略目标明确:为听损人群提供触手 可及且经济实惠的听力健康服务,增强服务可及性与用户体验。 FDA批准非处方助听器销售, Eargo与hear ...
挚听助听器闪耀2025北京听力大会,科技引领行业新变革
消费日报网· 2025-05-30 16:17
技术突破 - 公司推出旗舰新品RIC3 0 Pro,搭载自主研发6nm专业助听芯片,打破国产助听器依赖进口芯片的困境 [3] - 该芯片算力较进口主流产品提升3倍,结合72通道数字处理技术,可在7毫秒内完成噪声抑制与语音增强 [3] - 产品通过腾讯天籁实验室联合优化的AI降噪算法,深度适配中国老人高频生活场景,用户实测语音清晰度提升40% [3] - 产品创新引入语音助手"小听",支持自然语言指令调节音量模式,并升级IP68防水防尘、受话器防摔、磁吸防丢设计及33%续航提升 [3] - 产品在2024年荣获德国红点奖认证,品质备受认可 [3] 产业链布局 - 公司构建"研发—生产—服务"全自主产业链,奠定行业标杆地位 [5] - 产学研深度融合,以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为核心,形成芯片设计、算法开发、整机制造的技术闭环 [5] - 自有GMP工厂通过中国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及美国FDA认证,采用GF+精密模具和住友精密注塑,年产能超10万台,良品率达99 8% [5] - 智能服务体系覆盖全国线下旗舰店,与京东大药房、漱玉平民等连锁机构合作,门店配备专业验配师及适老化检测环境 [5] - 支持"到店检测+护士上门+远程验配"全场景服务,精准度达三甲医院标准 [5] 品牌影响力 - 公司作为腾讯"老兵听力关怀计划"战略伙伴,为西藏、内蒙古等10省区超2万退役听障老兵捐赠设备 [7] - 推行"买一捐一"公益模式,参与新疆卫健委"大众听力健康新模式"的一带一路健康普惠项目 [7] - 连续三年蝉联京东健康、天猫健康"十大助听器品牌",引领行业服务标准 [7] - 推出30天无理由退换、终身1V1服务、线上+线下相融合等贴心服务 [7] - 与腾讯天籁实验室共创技术获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多年连续参照高交会获央视新闻报道 [9] 研发合作 - 公司联合韩德民院士团队获批十四五国家重大专项"听觉重建核心技术及远程验配助听" [9] - 与首都医科大学及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清华大学腾讯SSV/天籁实验室、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等形成产学研医用闭环的国家顶级研发力量 [9] 生态合作 - 公司与腾讯、小米等科技巨头深度合作,探索助听器与健康管理的跨界融合 [11] - 腾讯会议支持远程验配,解决偏远地区服务难题 [11] - UV杀菌舱与跌倒报警功能融入产品设计 [11] - 小米战投投资,与小米深度合作 [11] - 公司推动中国助听器产业从"跟随者"向"引领者"的蜕变,招商工作正式启动 [11]
博音听力B轮获数千万元增资,扩大国产医疗级助听器产品研发及专业服务布局
IPO早知道· 2025-05-22 10:16
公司融资与投资方 - 博音听力完成B轮数千万元增资 投资方为苏州国发创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 - 2025年1月公司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由广州产投和曜金资本联合领投[2] - 公司曾获铱创投资、苏高新创投集团、君联资本、明熙资本等机构投资[2] 公司背景与团队 - 公司成立于2019年 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专注AI智能助听器+听力专家中心模式[2] - 创始人江显全拥有25年听力行业经验 曾在国际龙头助听器公司负责中国区业务18年[2] - 核心团队曾供职于全球知名助听器集团核心岗位[2] 产品与技术 - 已推出"唐潮""秦风""汉韵"等6个系列国产自研医疗级助听器[3] - 拥有云听SiP芯片和医疗级助听器全链产品线[3] - 具备自主算法、中文语音验配算法、自主验配软件和编程器技术[6] 品牌与渠道 - 旗下拥有博音助听器、贝聆美、伯朗耳、铂茵四大品牌[3] - 听力地球门店超过300家 覆盖24个省123个城市[3] - 建立听力地球助听器全国连锁服务联盟[3] 行业合作与认证 - 2021年成为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战略合作伙伴[4] - 2022年入选工信部《2022年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4] - 2025年入选老龄产业品牌库 纳入《老龄产业品牌名录》[5] 研发与人才培养 - 2025年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建AI音频交互与听觉认知联合实验室[5] - 与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共建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5] - 聚焦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机制[5] 行业前景与战略 -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医疗级助听器行业稳健增长[6] - 公司计划在2025-2029和2030-2034两个五年战略中成为全球听力品牌引领者[7] - 新一代老龄化趋势为国产品牌带来发展机遇[6] 商业模式与愿景 - 打造国内深度广度均为行业前沿的商业化业态[7] - 企业使命是研发生产性价比极高的国产医疗级助听器产品[7] - 致力于让听损人士"买得起、用得上"优质助听器[7]
融资超7亿!听力健康新巨头合并落地
思宇MedTech· 2025-04-07 19:13
报名:首届全球眼科大会 | 议程更新 报名:首届全球骨科大会 | 议程更新 报名: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 | 奖项申报 合作伙伴征集:2025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近日, Eargo 和 Hearx 合并成立了名为 LXE Hearing 的助听器公司, 由于 Lexie 和 Eargo 都是私营公司,因此关于其设备商业表现的公开信息较少。 合并公告引用了行业数据公司 Circana 的一份报告,该报告显示,从 2023 年 8 月到 2024 年 7 月,Lexie 是美国排名第一的助听器品牌。 Patient Square Capital 于 2024 年将 Eargo 私有化,该公司已向合并后的公司投资了 1 亿美元(超7亿人民币) 。LXE 表示,这笔投资反映了对直接面 向患者的助听器市场的信心。 # 合 并 详情 非处方购买助听器的选项吸引了众多新进入者:索尼、惠普已经进入市场,Lexie 与 Bose 合作,而 Eargo 本身此前已在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因此面临 了更激烈的竞争。苹果公司也在去年进入该市场。 在应对美国司法部调查的后果中,Eargo 的毛系统出货量从 2021 年的 45,136 台 ...
36氪精选:外国人垄断的高端助听器,中国企业正靠AI翻盘
日经中文网· 2025-03-28 15:12
行业趋势 - AI技术成为助听器行业新的竞争点,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为厂商提供低成本接入世界一流大模型的机会[4][5] - 深度神经网络(DNN)技术被广泛认可为解决助听器"鸡尾酒会效应"难题的方向,可改善嘈杂环境下的听力识别能力[8][9] - 助听器行业正从传统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向AI驱动转型,各大厂商频繁强调AI算法带来的产品升级体验[10] 市场格局 - 瑞士索诺瓦、丹麦带蒙特、美国斯达克等5家老牌厂商垄断全球90%以上助听器销售市场[5] - 新兴科技公司和医疗企业面临核心算法难突围、芯片垄断等技术难题[5] - 消费级助听器(OTC)概念普及,通过降低验配门槛和终端售价(1500-4000元)抢占市场,与传统医疗级助听器(5000-40000元)形成差异化竞争[12][13] 技术突破 - 索诺瓦峰力品牌推出AI超算力助听器,复杂环境下降噪效果达10分贝,远超行业平均4-6分贝水平[10] - 联影uOrigin采用自研异构六核芯片和边缘侧神经网络算法,每秒处理750次声音信号,具备智能降噪功能[10] - DeepSeek等LLM算法可实现环境自适应学习,完成自验配和智能验配工作[9] 参与者动态 - 科技巨头纷纷入局:苹果发布带测听功能的AirPods Pro 2,腾讯、讯飞进军千元级中端助听器市场[10] - 讯飞医疗2023年上半年智能硬件收入达2900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367%,其智能助听器登记用户超11万[13] - 国产新兴品牌如大象声科将深度神经网络技术作为研发基础理论[10] 用户痛点 - 90%听损老人在知晓听力减退情况下仍不愿主动检查,佩戴助听器人群中仅6.5%对效果满意[6] - 传统助听器在嘈杂环境下识别能力不足,存在"鸡尾酒会效应"难题,导致用户佩戴体验差[7][8] - 产品需平衡"噪声消除"与"语音细节保留"的技术矛盾,这是当前全球厂商的核心技术发力点[8] 发展前景 - 消费级助听器将确定性地成为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但距离完全替代专业验配服务仍有差距[15] - 汉语语境理解、售后服务等"软性"条件可能成为国产厂商的差异化竞争优势[16] - 产品价格、开发团队本土化理解、售后服务等非技术因素将长期影响市场竞争格局[15]
外国人垄断的高端助听器,中国企业正靠AI翻盘
36氪· 2025-03-27 08:14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助听器市场由瑞士索诺瓦、丹麦带蒙特、美国斯达克等5家老牌厂商垄断90%以上销售份额[4] - 新兴科技公司和医疗企业面临核心算法难突围、芯片垄断等技术难题[4] - 苹果推出AirPods Pro 2具备测听功能,腾讯、讯飞等科技公司进军千元级中端助听器市场[15] 技术突破方向 - 深度神经网络(DNN)技术成为解决"鸡尾酒会效应"难题的关键方向,可改善嘈杂环境下的听力识别能力[10] - 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让厂商能以低成本接入世界一流大模型,解决传统研发难题[4] - 索诺瓦峰力品牌AI助听器降噪效果达10分贝,远超行业平均4-6分贝水平[13] - 联影uOrigin采用自研异构六核芯片,每秒可处理750次声音信号[13] 产品市场现状 - 助听器佩戴者满意度仅6.5%,90%听损老人不愿主动检查听力[7] - 传统助听器在嘈杂环境下识别能力不足,存在"噪声消除"与"语音细节保留"的取舍难题[8][9] - 医疗级助听器售价5000-40000元,消费级(OTC)售价1500-4000元,价差主要来自人工服务费用[18] - 讯飞智能助听器登记用户超11万,2023年上半年智能硬件收入达2900万元[19] 新兴厂商机会 - 消费级助听器通过降低验配门槛和终端售价,有望实现"弯道超车"[17] - 国产厂商在汉语语境理解、售后服务等"软性"条件上具备本土优势[20] - 联影等企业采用边缘侧神经网络算法,实现智能降噪和方向性拾音功能[13] - 听象科技等新兴品牌将深度神经网络技术作为研发基础理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