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助听器
icon
搜索文档
7亿!两家助听器企业合并
36氪· 2025-06-01 13:01
行业背景与市场趋势 - 全球听力损失人群庞大,WHO数据显示超15亿人受影响,其中4.3亿人有中度及以上听力损失,2050年预计近25亿人将出现听力损失[2] - 2024年全球助听器市场规模达801亿美元,预计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5.8%[2] - 传统助听器市场痛点包括价格高昂(美国一副可达7000美元)、技术壁垒高、购买流程繁琐及社会偏见问题[2] - 2022年FDA批准非处方助听器销售,推动市场向便捷化、亲民化发展,加速企业创新与整合[3] 公司合并与战略布局 - Eargo与hearX合并成立LXE Hearing,获Patient Square Capital注资1亿美元,是FDA批准OTC助听器后首起重大战略合并[1] - 新公司整合双方25年行业经验,目标是为听损人群提供经济实惠且易获取的听力健康服务[1] - 合并背景包括应对索尼、惠普、苹果等科技巨头入局竞争(如AirPods Pro 2售价仅1899元且性能优异)[14] Eargo核心优势 - 产品设计:完全入耳式隐形外观减轻心理负担,精准降噪算法(如Smart Sound Adjust功能)提升信噪比[6] - 续航能力:产品如Eargo 8支持16小时续航,配备延长寿命充电器可提供两周续航[6] - 服务体系:线上线下融合,提供两年超长保修(行业平均一年)、45天无理由退换货等全周期服务[7] hearX核心优势 - 品牌影响力:Lexie Hearing连续两年成为美国排名第一的非处方助听器品牌,进驻超1.6万家零售门店[10] - 数字化技术:依托移动应用程序实现个性化设置、听力数据监测及远程售后支持[10] - 全球化布局:业务覆盖70多国,B2B和B2C双线运营,B2C部门Lexie Hearing成本比传统助听器低80%[8][11] 合并后发展路径 - 技术整合:首款旗舰产品Eargo 8融合双方技术,具备高清音质、隐形设计及智能功能如Device Scan[18] - 融资支持:合并前Eargo累计融资1.61亿美元,hearX获330万美元战略融资,合并后共享1亿美元注资用于国际化拓展[13] - 未来方向:融合hearX数字听力检测技术,开发个性化、智能化解决方案并拓展国际市场[18]
挚听助听器闪耀2025北京听力大会,科技引领行业新变革
消费日报网· 2025-05-30 16:17
技术突破 - 公司推出旗舰新品RIC3 0 Pro,搭载自主研发6nm专业助听芯片,打破国产助听器依赖进口芯片的困境 [3] - 该芯片算力较进口主流产品提升3倍,结合72通道数字处理技术,可在7毫秒内完成噪声抑制与语音增强 [3] - 产品通过腾讯天籁实验室联合优化的AI降噪算法,深度适配中国老人高频生活场景,用户实测语音清晰度提升40% [3] - 产品创新引入语音助手"小听",支持自然语言指令调节音量模式,并升级IP68防水防尘、受话器防摔、磁吸防丢设计及33%续航提升 [3] - 产品在2024年荣获德国红点奖认证,品质备受认可 [3] 产业链布局 - 公司构建"研发—生产—服务"全自主产业链,奠定行业标杆地位 [5] - 产学研深度融合,以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为核心,形成芯片设计、算法开发、整机制造的技术闭环 [5] - 自有GMP工厂通过中国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及美国FDA认证,采用GF+精密模具和住友精密注塑,年产能超10万台,良品率达99 8% [5] - 智能服务体系覆盖全国线下旗舰店,与京东大药房、漱玉平民等连锁机构合作,门店配备专业验配师及适老化检测环境 [5] - 支持"到店检测+护士上门+远程验配"全场景服务,精准度达三甲医院标准 [5] 品牌影响力 - 公司作为腾讯"老兵听力关怀计划"战略伙伴,为西藏、内蒙古等10省区超2万退役听障老兵捐赠设备 [7] - 推行"买一捐一"公益模式,参与新疆卫健委"大众听力健康新模式"的一带一路健康普惠项目 [7] - 连续三年蝉联京东健康、天猫健康"十大助听器品牌",引领行业服务标准 [7] - 推出30天无理由退换、终身1V1服务、线上+线下相融合等贴心服务 [7] - 与腾讯天籁实验室共创技术获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多年连续参照高交会获央视新闻报道 [9] 研发合作 - 公司联合韩德民院士团队获批十四五国家重大专项"听觉重建核心技术及远程验配助听" [9] - 与首都医科大学及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清华大学腾讯SSV/天籁实验室、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等形成产学研医用闭环的国家顶级研发力量 [9] 生态合作 - 公司与腾讯、小米等科技巨头深度合作,探索助听器与健康管理的跨界融合 [11] - 腾讯会议支持远程验配,解决偏远地区服务难题 [11] - UV杀菌舱与跌倒报警功能融入产品设计 [11] - 小米战投投资,与小米深度合作 [11] - 公司推动中国助听器产业从"跟随者"向"引领者"的蜕变,招商工作正式启动 [11]
博音听力B轮获数千万元增资,扩大国产医疗级助听器产品研发及专业服务布局
IPO早知道· 2025-05-22 10:16
公司融资与投资方 - 博音听力完成B轮数千万元增资 投资方为苏州国发创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 - 2025年1月公司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由广州产投和曜金资本联合领投[2] - 公司曾获铱创投资、苏高新创投集团、君联资本、明熙资本等机构投资[2] 公司背景与团队 - 公司成立于2019年 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专注AI智能助听器+听力专家中心模式[2] - 创始人江显全拥有25年听力行业经验 曾在国际龙头助听器公司负责中国区业务18年[2] - 核心团队曾供职于全球知名助听器集团核心岗位[2] 产品与技术 - 已推出"唐潮""秦风""汉韵"等6个系列国产自研医疗级助听器[3] - 拥有云听SiP芯片和医疗级助听器全链产品线[3] - 具备自主算法、中文语音验配算法、自主验配软件和编程器技术[6] 品牌与渠道 - 旗下拥有博音助听器、贝聆美、伯朗耳、铂茵四大品牌[3] - 听力地球门店超过300家 覆盖24个省123个城市[3] - 建立听力地球助听器全国连锁服务联盟[3] 行业合作与认证 - 2021年成为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战略合作伙伴[4] - 2022年入选工信部《2022年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4] - 2025年入选老龄产业品牌库 纳入《老龄产业品牌名录》[5] 研发与人才培养 - 2025年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建AI音频交互与听觉认知联合实验室[5] - 与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共建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5] - 聚焦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机制[5] 行业前景与战略 -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医疗级助听器行业稳健增长[6] - 公司计划在2025-2029和2030-2034两个五年战略中成为全球听力品牌引领者[7] - 新一代老龄化趋势为国产品牌带来发展机遇[6] 商业模式与愿景 - 打造国内深度广度均为行业前沿的商业化业态[7] - 企业使命是研发生产性价比极高的国产医疗级助听器产品[7] - 致力于让听损人士"买得起、用得上"优质助听器[7]
融资超7亿!听力健康新巨头合并落地
思宇MedTech· 2025-04-07 19:13
合并与市场动态 - Eargo与Hearx合并成立LXE Hearing,合并后公司获Patient Square Capital投资1亿美元(超7亿人民币)[2] - Lexie是美国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排名第一的助听器品牌[2] - 非处方助听器市场吸引新进入者如索尼、惠普、苹果,竞争加剧[3] - Eargo毛系统出货量2021年45,136台,2022年降至24,247台,2023年前九个月回升至18,613台(同比增21%)但仍净亏损6,440万美元[3] 公司高管与团队 - hearX CEO Nic Klopper将担任LXE首席执行官,Eargo临时CEO Bill Brownie任首席运营官[4] - hearX的Seline Van der Wat、Brian Maguire及Eargo的Tim Trine加入LXE高管团队[5] Eargo产品与技术 - 产品定位:解决传统助听器的社会歧视、可及性及成本问题[8] - 设计特点:入耳式隐形外观、医用级硅胶材质、轻拍两下耳朵即可操作[10][11] - 性能:可充电、16小时续航、优质音频,支持双耳独立音量调节[11][14] - 多版本产品线覆盖不同用户需求与预算[15] hearX/Lexie产品与技术 - B2B业务为听力健康专业人士提供临床方案,B2C通过Lexie平台销售助听器[16] - Lexie助听器采用隐蔽设计,搭载Bose技术,支持蓝牙通话传输[17][21][22] - 手机APP可完成听力测试并个性化设置,续航18小时(Lexie B2 Plus)[19][20] OTC助听器市场数据 - 全球超15亿人听力损失,预计2050年达25亿,致残性听力损失者现4.6亿(占人口5%)[24][25] - 2023年美国助听器市场规模96.6亿美元,预计2031年达146.6亿美元(CAGR 5.3%)[33] - 2022年FDA新规允许OTC助听器直接销售,消费电子品牌凭借渠道优势快速抢占市场[33][34] 产品技术趋势 - 耳道式助听器2022年占市场份额32.9%,技术进步推动增长[27][28] - 耳背式助听器因反馈管理、降噪等功能需求增长[29] - RITE设备因体积小、高效传声及定制化耳模选项受青睐[30]
36氪精选:外国人垄断的高端助听器,中国企业正靠AI翻盘
日经中文网· 2025-03-28 15:12
行业趋势 - AI技术成为助听器行业新的竞争点,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为厂商提供低成本接入世界一流大模型的机会[4][5] - 深度神经网络(DNN)技术被广泛认可为解决助听器"鸡尾酒会效应"难题的方向,可改善嘈杂环境下的听力识别能力[8][9] - 助听器行业正从传统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向AI驱动转型,各大厂商频繁强调AI算法带来的产品升级体验[10] 市场格局 - 瑞士索诺瓦、丹麦带蒙特、美国斯达克等5家老牌厂商垄断全球90%以上助听器销售市场[5] - 新兴科技公司和医疗企业面临核心算法难突围、芯片垄断等技术难题[5] - 消费级助听器(OTC)概念普及,通过降低验配门槛和终端售价(1500-4000元)抢占市场,与传统医疗级助听器(5000-40000元)形成差异化竞争[12][13] 技术突破 - 索诺瓦峰力品牌推出AI超算力助听器,复杂环境下降噪效果达10分贝,远超行业平均4-6分贝水平[10] - 联影uOrigin采用自研异构六核芯片和边缘侧神经网络算法,每秒处理750次声音信号,具备智能降噪功能[10] - DeepSeek等LLM算法可实现环境自适应学习,完成自验配和智能验配工作[9] 参与者动态 - 科技巨头纷纷入局:苹果发布带测听功能的AirPods Pro 2,腾讯、讯飞进军千元级中端助听器市场[10] - 讯飞医疗2023年上半年智能硬件收入达2900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367%,其智能助听器登记用户超11万[13] - 国产新兴品牌如大象声科将深度神经网络技术作为研发基础理论[10] 用户痛点 - 90%听损老人在知晓听力减退情况下仍不愿主动检查,佩戴助听器人群中仅6.5%对效果满意[6] - 传统助听器在嘈杂环境下识别能力不足,存在"鸡尾酒会效应"难题,导致用户佩戴体验差[7][8] - 产品需平衡"噪声消除"与"语音细节保留"的技术矛盾,这是当前全球厂商的核心技术发力点[8] 发展前景 - 消费级助听器将确定性地成为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但距离完全替代专业验配服务仍有差距[15] - 汉语语境理解、售后服务等"软性"条件可能成为国产厂商的差异化竞争优势[16] - 产品价格、开发团队本土化理解、售后服务等非技术因素将长期影响市场竞争格局[15]
外国人垄断的高端助听器,中国企业正靠AI翻盘
36氪· 2025-03-27 08:14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助听器市场由瑞士索诺瓦、丹麦带蒙特、美国斯达克等5家老牌厂商垄断90%以上销售份额[4] - 新兴科技公司和医疗企业面临核心算法难突围、芯片垄断等技术难题[4] - 苹果推出AirPods Pro 2具备测听功能,腾讯、讯飞等科技公司进军千元级中端助听器市场[15] 技术突破方向 - 深度神经网络(DNN)技术成为解决"鸡尾酒会效应"难题的关键方向,可改善嘈杂环境下的听力识别能力[10] - 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让厂商能以低成本接入世界一流大模型,解决传统研发难题[4] - 索诺瓦峰力品牌AI助听器降噪效果达10分贝,远超行业平均4-6分贝水平[13] - 联影uOrigin采用自研异构六核芯片,每秒可处理750次声音信号[13] 产品市场现状 - 助听器佩戴者满意度仅6.5%,90%听损老人不愿主动检查听力[7] - 传统助听器在嘈杂环境下识别能力不足,存在"噪声消除"与"语音细节保留"的取舍难题[8][9] - 医疗级助听器售价5000-40000元,消费级(OTC)售价1500-4000元,价差主要来自人工服务费用[18] - 讯飞智能助听器登记用户超11万,2023年上半年智能硬件收入达2900万元[19] 新兴厂商机会 - 消费级助听器通过降低验配门槛和终端售价,有望实现"弯道超车"[17] - 国产厂商在汉语语境理解、售后服务等"软性"条件上具备本土优势[20] - 联影等企业采用边缘侧神经网络算法,实现智能降噪和方向性拾音功能[13] - 听象科技等新兴品牌将深度神经网络技术作为研发基础理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