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自主化
搜索文档
丹麦第一家12英寸晶圆厂落成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1-21 08:58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 源 : 内容来自半导体行业观察综合 。 近日,丹麦首个300毫米晶圆制造工厂的落成,标志着丹麦在迈向欧洲技术自主化道路上迈出了决定 性的一步。这座名为POEM技术中心的新设施,由诺和诺德基金会量子芯片项目(NQCP)与法国 Riber公司合作建立,位于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玻尔研究所内。该中心定位为光子和量子芯片制造枢 纽,引入了分子束外延等先进技术,旨在加速技术突破,并加强丹麦乃至欧洲在微芯片和量子技术领 域的生态系统建设。 "有了这个设施,我们就可以将材料生产转移到公司内部,这使我们能够更高效地进行研发,因为我 们不再需要依赖世界各地的其他公司为我们生产,"NQCP首席执行官兼尼尔斯·玻尔研究所教授彼得· 克罗格斯特鲁普表示。"此外,它还有助于我们将开发的技术直接转化为大规模生产——这有利于我 们自身、丹麦以及整个领域。" 他补充道:"我们看到欧洲对300毫米晶圆的需求巨大。我们将能够迅速地向拥有尖端300毫米设备的 大型代工厂以及小型晶圆厂提供我们的材料,因为我们可以从我们的晶圆上切割出适合他们较小尺寸 晶圆的部件。" POEM技术中心计划在一年内全面投 ...
20年独创“根技术”,东土大并购加速“开枝叶”
上海证券报· 2025-11-01 18:08
交易概述 - 东土科技公告拟收购高威科100%股份 [1] - 交易被视为中国工业技术自主化进程中的创新路径选择 [1] - 交易标志着工业信创产业从政策驱动迈向市场驱动的新阶段 [1][5] 产业协同价值 - 并购实现根技术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耦合 东土科技掌握自主可控的工业网络和智能控制平台 高威科拥有覆盖新能源、半导体等关键领域的渠道网络 [2] - 东土科技的技术可通过高威科的行业经验快速适配数千家制造场景 [3] - 并购使东土科技可获得数千家制造业客户的实时应用数据 为技术迭代提供支持 [3] - 最终形成用市场育技术、以技术拓市场的良性闭环 旨在突破高端工业软件被西门子、达索等国际巨头垄断的困境 [3] 产业链安全意义 - 整合模式具有重要示范效应 探索出以应用带动创新的新路径 [4] - 通过下游应用场景的规模化需求 拉动上游核心技术突破 [4] - 东土科技可将自主可控技术直接导入高威科服务的新能源汽车、光伏装备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4] - 并购是践行国家支持信创产业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行动的具体体现 [5] 产业发展阶段 - 交易代表工业信创从政策驱动迈向市场驱动的重要转折 [5] - 工业信创发展正进入产业融合期 需要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5] - 此次并购是产业融合新阶段的典型代表 [5] 资本估值逻辑 - 交易为科技企业估值提供新维度 需超越传统财务指标纳入战略要素 [7] - 新的评估框架包括技术替代空间 在国产化率不足10%的市场中的潜在份额 [7] - 新的评估框架还包括产业链整合能力以及国家安全价值 [7] - 多维评估体系将引导资本更多关注具备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和产业生态构建潜力的企业 [7] 整合前景与影响 - 交易若能成行 其深远意义远超交易本身 标志着工业信创进入产业融合新阶段 [7] - 这一创新整合模式有望为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7] - 合作是突破关键技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核心路径 [8] - 资本赋能产业创新在科创时代大有可为 [8]
美论坛热议:如果美国与中国完全脱钩,中国还能维持多久?
搜狐财经· 2025-10-12 12:44
中美经济关系现状 - 贸易战持续四年多,双边贸易受到显著影响 [1] - 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从高峰期20%以上降至2024年的14.7% [2] - 中美脱钩被视为全球经济版的“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1] 中国经济韧性分析 - 内需市场作为经济压舱石,14亿消费者购买力可消化短期冲击 [2] - 东盟国家2024年对中国出口暴涨25%,体现贸易多元化策略 [2]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助力中国货物在亚洲市场销售 [2] - 华为2025年全球5G市场份额占35%,中芯国际芯片自研提速 [4] - 牛津经济研究院2024年报告指出中国技术自主化正缓冲脱钩冲击 [4] 美国经济潜在风险 - 沃尔玛超市60%商品为中国制造,断供将导致成本上涨至少30% [6] - 全面脱钩将使美国损失千亿美元,普通家庭月开销可能增加数百美元 [6] - 英特尔、高通30%收入依赖中国市场,丢失将导致营收下跌至少15% [8] - 2024年中国购买美国大豆玉米达249亿美元,停摆将引发农产品价格崩盘风险 [8] 全球供应链影响 - 中美脱钩将推高全球物价,加剧不平等,新兴经济体可能获得合作机会 [10] -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报告指出中国韧性超预期,美国增长将因关税放缓 [12] - 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紧密相连,孤立主义将导致双输局面 [12][13]
中欧班列骤停:汽车供应链危机加速“重构战”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2 10:37
事件影响 - 波兰关闭边境导致超过300列中欧班列滞留和1.23万个集装箱积压[1] - 中欧班列承担中国对欧汽车零部件约35%运输份额 此次封锁使供应链大动脉瞬间休克[2] - 运输中断引发汽车产业多米诺骨牌效应 从零部件厂商到整车生产再到经销网络全链条受冲击[2] 供应链脆弱性 - 汽车零部件供应高度依赖跨境运输和精确时间安排 控制系统、传感器、电池模块等关键部件对时效极度敏感[2] - 短期应对方案包括转运海运或空运 但成本飙升且交付周期延长 进一步推高市场压力[2] - 若延误持续 德国、法国、捷克、斯洛伐克等欧洲主要生产基地可能被迫减产或延迟新品投产[2] 企业应对策略 - 比亚迪匈牙利工厂投产后覆盖中欧80%市场 零部件运输成本降低约25%并有效规避边境封锁风险[3] - 宁德时代德国图林根电池工厂为宝马、大众等欧洲整车厂提供就近配套 保障生产节奏[3] - 小鹏汽车与奥地利麦格纳合作在当地组装G6车型 绕过东欧边境瓶颈并规避欧盟12%进口关税[3] 物流多元化 - 企业探索非东欧路线加多式联运新格局 利用中国—东南亚—地中海海运通道[3] - 通过越南、泰国滚装船分散运输风险 减少对中欧班列单一依赖[3] - 技术创新推动钕铁硼磁体等关键材料替代与优化 从源头降低卡脖子风险[3] 行业战略调整 - 供应链布局从效率优先转向效率与安全平衡 未来更倾向欧洲、东南亚等区域化集群的多点分布[4] - 风险预警机制需纳入地缘历史维度 军演、选举、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可能成为风险爆发点[4] - 国家层面加速研究国际物流通道多元化 保障包括汽车产业在内的外贸命脉[4] 产业转型方向 - 全球汽车产业处于电动化转型和产业链重构关键期 中国车企加速向物流多元化、生产本地化、技术自主化迈进[5] - 中国经验为全球车企提供参考 在高度不确定国际环境下需在效率与安全间找到精准平衡[5] - 此次事件推动产业升级与战略调整 未来汽车供应链需具备穿越地缘风险的韧性[6]
芯动联科订单充足半年最高预盈1.69亿 重视技术自主化首季研发费率31%
长江商报· 2025-07-07 06:44
公司业绩 - 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8亿至2.78亿元,同比增长66.04%至102.45% [1][2]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38亿至1.69亿元,同比增长144.46%至199.37% [1][2] - 2024年营业收入4.05亿元,同比增长27.57%,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34.33% [4]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7亿元、3.17亿元、4.0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7亿元、1.65亿元、2.22亿元 [3] 产品与技术 - 主营业务为高性能硅基MEMS惯性传感器的研发、测试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MEMS陀螺仪和MEMS加速度计 [1][2] - 产品应用于高端工业、智能制造、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逐步替代光纤陀螺仪和激光陀螺仪 [3] - 已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MEMS惯性传感器产品体系,在芯片设计、工艺开发、封装与测试等环节形成技术闭环 [6][7] 研发投入 - 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2763.42万元,同比增长26.66%,占营业收入31% [1][7] - 2024年研发费用1.09亿元,同比增长36.52%,占营业收入27% [6] - 截至2024年底,研发人员96人,占总人数48%,其中硕士或博士49人 [7] - 已取得发明专利28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3个 [7] 毛利率与订单 - 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85.92%、83.01%、85.03%,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83.92% [1][7] - 在手订单充足,2025年上半年顺利实现交付,推动业绩增长 [1][2] 募资与项目 - 上市募集资金净额13.54亿元,比原计划多3.54亿元,用于MEMS陀螺、加速度计、压力传感器开发及产业化等项目 [3]
挚听助听器闪耀2025北京听力大会,科技引领行业新变革
消费日报网· 2025-05-30 16:17
技术突破 - 公司推出旗舰新品RIC3 0 Pro,搭载自主研发6nm专业助听芯片,打破国产助听器依赖进口芯片的困境 [3] - 该芯片算力较进口主流产品提升3倍,结合72通道数字处理技术,可在7毫秒内完成噪声抑制与语音增强 [3] - 产品通过腾讯天籁实验室联合优化的AI降噪算法,深度适配中国老人高频生活场景,用户实测语音清晰度提升40% [3] - 产品创新引入语音助手"小听",支持自然语言指令调节音量模式,并升级IP68防水防尘、受话器防摔、磁吸防丢设计及33%续航提升 [3] - 产品在2024年荣获德国红点奖认证,品质备受认可 [3] 产业链布局 - 公司构建"研发—生产—服务"全自主产业链,奠定行业标杆地位 [5] - 产学研深度融合,以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为核心,形成芯片设计、算法开发、整机制造的技术闭环 [5] - 自有GMP工厂通过中国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及美国FDA认证,采用GF+精密模具和住友精密注塑,年产能超10万台,良品率达99 8% [5] - 智能服务体系覆盖全国线下旗舰店,与京东大药房、漱玉平民等连锁机构合作,门店配备专业验配师及适老化检测环境 [5] - 支持"到店检测+护士上门+远程验配"全场景服务,精准度达三甲医院标准 [5] 品牌影响力 - 公司作为腾讯"老兵听力关怀计划"战略伙伴,为西藏、内蒙古等10省区超2万退役听障老兵捐赠设备 [7] - 推行"买一捐一"公益模式,参与新疆卫健委"大众听力健康新模式"的一带一路健康普惠项目 [7] - 连续三年蝉联京东健康、天猫健康"十大助听器品牌",引领行业服务标准 [7] - 推出30天无理由退换、终身1V1服务、线上+线下相融合等贴心服务 [7] - 与腾讯天籁实验室共创技术获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多年连续参照高交会获央视新闻报道 [9] 研发合作 - 公司联合韩德民院士团队获批十四五国家重大专项"听觉重建核心技术及远程验配助听" [9] - 与首都医科大学及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清华大学腾讯SSV/天籁实验室、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等形成产学研医用闭环的国家顶级研发力量 [9] 生态合作 - 公司与腾讯、小米等科技巨头深度合作,探索助听器与健康管理的跨界融合 [11] - 腾讯会议支持远程验配,解决偏远地区服务难题 [11] - UV杀菌舱与跌倒报警功能融入产品设计 [11] - 小米战投投资,与小米深度合作 [11] - 公司推动中国助听器产业从"跟随者"向"引领者"的蜕变,招商工作正式启动 [11]
ARM漏洞引爆芯片危机,你的设备可能不安全了!
是说芯语· 2025-05-19 18:40
半导体行业信息安全危机 - 全球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设备、云计算与工业互联网发展,芯片成为现代社会核心基石,但背后潜藏信息安全危机 [2] - ARM架构曝出"PACMAN"漏洞,反映出技术自主化的紧迫性,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将导致数据安全风险 [2] PACMAN漏洞技术分析 - PACMAN是指针认证码操纵攻击,通过暴力破解ARM架构的指针认证(PAC)机制,绕过防护屏障操控系统内核权限 [3] - 攻击不会触发异常警报,存在漏洞的芯片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数据中心及工业控制系统,威胁个人隐私和国家关键基础设施 [3] - 漏洞具有硬件根源性,无法通过补丁修复,只能更换硬件,ARM架构封闭性加剧风险 [6] ARM商业模式问题 - ARM采用分层订阅制授权体系,厂商需按架构版本支付高额费用,旧版本无法直接升级 [5] - 受国际制裁影响,国内企业获取ARM V9等新版本授权的通道被封锁,被迫在"带病运行"与"技术停滞"间抉择 [5] - 国产替代芯片中ARM架构占比超八成,漏洞可能导致大规模数据泄露与系统瘫痪 [5] 技术体系重构方向 - 推进自主指令集芯片规模化应用,打破对单一架构依赖,国产芯片在部分场景已实现性能比肩国际主流产品 [8] - 建立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应用的全生命周期安全标准,要求进口架构提供透明化设计文档 [9] - 推动指令集、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深度协同,构建开源协作生态,降低生态迁移成本 [10]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PACMAN漏洞揭示了传统技术体系脆弱性,为自主创新指明方向 [10] - 智能汽车芯片漏洞或云计算平台架构缺陷可能导致失控或停摆等现实灾难 [10] - 需打破思维定式、筑牢技术根基,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