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文学
icon
搜索文档
【财经观察】“中国邀全球科研人才共商发展之路”
环球时报· 2025-11-17 07:08
科研合作与投入 - 中国已成为全球科研枢纽之一,与国际学者合作紧密[1] - 国际合作是大型科研项目的主流方式,能显著缓解成本压力[2] - 在采购昂贵科研设备时,中国领导层决策迅速高效[5] 天文学领域 - 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搜寻活跃射电源和快速射电暴研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2] - 德国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与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团队有非常紧密的合作[1] - 欧洲激光干涉仪空间天线项目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合作,但与中国的合作被视为未来趋势[2] 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 - 中国可能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高端显微镜[5] - 建立一套完整的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工作流程需要上千万美元投资[4] - 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可在接近天然状态下展示生物样本,有助于药物开发,目前几乎所有大型医药公司都拥有相关实验[3] 数学与计算科学领域 - 中国出现数学专业人才从美国等国“回流”的现象,这些人才在华获得大量研究机会并培养本土研究人员[7][8] - 未来数学研究将越来越依赖计算机辅助,包括传统计算和人工智能两种模式[6][7] - 使用人工智能解决数学问题可能需要巨大算力,成本非常昂贵[7] - 从国际数学学术刊物的论文投稿数量来看,中国研究团队已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8]
杨振宁先生3个儿女不学物理,却个个成才:他的教育治愈了我的鸡娃焦虑
洞见· 2025-10-23 20:20
教育理念核心观点 - 杨振宁家族的教育理念强调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发展路径,而非遵循固定模式 [6][10] - 三个子女分别在计算机、天文学和医学领域取得成就,证明因材施教的有效性 [7] - 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发现兴趣、培养习惯、稳定内核和健全人格四大要素 [8] 兴趣与目标培养 - 杨振宁13岁立下获得诺贝尔奖的目标并最终实现,说明早期兴趣引导的重要性 [17] - 父亲杨武之尊重其从数学转向物理的兴趣变化,未加干涉 [17] - 教育应"点燃一把火"而非"注满一桶水",通过发现优点、给予选择权、允许试错来激发内驱力 [22][24] 学习习惯养成 - 采用"渗透法"教育:通过持续接触逐步掌握知识,如带子女阅读书籍 [25] - 培养核心习惯包括坚持阅读和管理时间,奠定终身学习基础 [28][29] - 习惯养成需避免强制,通过环境营造(如书籍放置)和自主计划实现 [28][29] 父母内核稳定 - 父母情绪稳定是教育定海神针,避免因小事焦虑或攀比 [32][38] - 杨武之未急于强化杨振宁数学天赋,反而补足历史等人文素养 [33] - 通过反焦虑、反脆弱、反内耗三大原则保持教育从容 [36][37][38] 人格塑造 - 健全人格特质包括安全感、抗挫力、共情能力等,需家庭长期培养 [44][45] - 价值观传递通过言传身教实现,如父母榜样作用和无条件爱的给予 [46][47][49] - 家庭教育本质是"牵蜗牛散步",尊重个体差异而非追求标准答案 [51][52]
探索宇宙,是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院士讲科普)
人民日报· 2025-08-23 06:06
天文学发展水平 - 天文学是人类认识宇宙的科学 始于对神秘星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 - 中国是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天文学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自然科学之一 [2] - 1610年伽利略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引发天文学革命 此后400多年技术突破带来重大发现和认识飞跃 [2] - 当代天文学处于高速发展和重大突破的黄金时代 以恒星、黑洞、星系和宇宙大尺度结构为研究对象 [3] - 本世纪产生一批思想深远、影响巨大的革命性成果 使人类对多尺度天体形成与演化有前所未有新认识 [3] 中国天文学成就 - 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研究团队和技术力量 是国际天文学舞台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 [4] - 建设郭守敬望远镜、"中国天眼"、悟空号探测卫星等受国际关注的大科学工程 [4] - 在宇宙学、星系、黑洞和恒星等领域作出引领性贡献 特别是纳赫兹引力波探测和宇宙大尺度结构研究 [4] - 建造功能独特的高质量大型地面和空间观测设备 形成特色鲜明的优势领域 [4] - 在天文学和航天科技领域取得举世瞩目成就 彰显科技实力并激发公众探索热情 [5] 技术应用与产业影响 - 天文学推动自然科学发展 催生高新技术革命 是前沿基础科学之一 [3] - 引力波探测催生高新技术 使量子精密测量达到自然极限 [3] - 航天工程带动巨型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自动控制等大批高技术领域发展 [5] - 天文研究支撑月球与深空探测、卫星精密定轨、空间碎片监测预警、导航定位等国家重大需求 [4] - 高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支撑国计民生、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 [4] 战略规划与发展方向 - 2024年10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 制定"三步走"战略目标 [5] - 明确五大科学主题: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太空格物 包含17个优先发展方向 [5] - 提出强化基础能力发展 要求依托重大工程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 [5] - 探索宇宙有助于带动众多高技术领域发展 是高新技术和前沿科学的发源地 [5] - 人类已初步勾勒从行星、恒星、黑洞、星系到宇宙的多尺度天体形成和共同演化图景 [3] 科学意义与未来前景 - 探索宇宙帮助发现新资源支持生活和经济发展 有望扩大人类生存空间应对地球环境威胁 [6] - 促进各国广泛合作推动科技进步 揭开暗物质、暗能量和黑洞本质等宇宙奥秘 [6] - 可能找到适合人类居住的新家园 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思考 [6] - 探索宇宙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让我们认识到人类在宇宙中既渺小又独特 [6] -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 未来探索前景更加广阔令人向往 人类将在星辰大海征程中书写壮丽篇章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