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体验
icon
搜索文档
节日消费暗流涌动!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不买东西”的疯狂时代?
搜狐财经· 2025-10-04 12:44
消费行为转变 - 消费模式正经历从“占有型消费”到“体验型消费”的史诗级转变 [1] - 上海静安商圈人均停留时间从1.8小时增至3.5小时,但客单价同比下降18% [1] - 北京三里屯网红买手店单日客流突破万人次,但有73%的顾客空手而出 [1] - 美团数据显示国庆期间“沉浸式体验”关键词搜索量暴涨240% [3] 消费群体特征 - 中国消费升级呈现“压缩式演进”特征,北上广深同时存在第二到第五消费时代的各种形态 [1] - 年轻消费群体行为分化,例如为省5块钱运费纠结却愿花888元体验非遗匠人课程 [3] - 58.9%的年轻人会独自观看演唱会,但其中72%的人会在社交媒体同步直播,形成“线上孤独+线下群聚”的混合模式 [7] - 超4成00后使用陪伴型APP的同时,会在线下参加陌生人剧本杀 [7] 商业业态变革 - 传统购物中心进行变革,广州正佳广场将海洋馆与商业体融合后节假日客流激增40%,但服饰零售占比从52%降至29% [5] - 北京SKP将四层改造为持续开放的艺术展览空间 [5] - 杭州天目里项目超过60%的收入来自场地租赁和内容策划,而非传统零售 [5] - 成都Regular源野将35%的面积留给非营利性公共艺术装置,反而使商户坪效提升2.3倍 [5] 特定市场动态 - 中国银发经济面临现实困境,约1.8亿老年人从未使用过电子支付,80%的老人无法负担普通养老机构费用 [7] - 全球陪伴机器人市场预计2029年突破3000亿元,中国市场出现“数字逝者”服务等本土化创新 [8] - Statista预测2026年全球古着市场规模将达2180亿美元,闲鱼平台循环订单量同比增长50% [9] - 职业古着买手将商品经过处理后溢价8-12倍销售,真正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服饰不足流通量的5% [9] 模式创新与挑战 - 日本“代际融合”模式在中国出现变异,苏州某康养中心允许青年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换取低价住宿后老人抑郁量表评分下降37%,但该模式仅适用于失能程度较低的活力老人 [7] - 杭州试水的“银发童伴计划”中,有43%的老人因学习智能手机挫折感强烈而放弃 [7]
北京国际饭店打造“文化半日体验”新范式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8 13:51
活动内容 - 活动包含文化沙龙、儿童画展和京味文化自助午餐三大环节 [1] - 文化沙龙由东城区文联副主席李哲主持 聚焦北京贡院和科举文化解码 [3] - 儿童画展由达达绘艺术中心组织国际学校学生创作 以古都美食为主题展示炸酱面、驴打滚等作品 [5] - 自助午餐精选京味小吃与现代融合菜品 实现从艺术展示到餐饮体验的自然过渡 [5] 文化融合模式 - 活动打通文化欣赏、知识获取与餐饮体验的界限 形成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 [1] - 采用"美食文化"贯穿主线 使儿童画作、真实餐饮与文化沙龙形成有机串联 [5] - 文创产品融合贡院建筑元素 包括书签和冰箱贴等老北京主题设计 [3] - 自助餐作为社交场域有效衔接画展的轻松与沙龙的深度 消除传统分区活动的割裂感 [5] 战略规划 - 公司将持续深化"文化+消费"模式 整合专家资源与基层文化力量 [6] - 规划推出品牌IP发布会及老北京艺术展等系列项目 [6] - 致力于打造"长安街上独具魅力的古都文化会客厅"定位 [1][6] - "半日体验"模式证明文化体验通过创新串联能使历史融入生活场景 [6]
人民财评:夏日“夜经济”燃动消费新活力
人民网· 2025-07-23 13:28
夜间经济发展现状 - 夜间经济作为城市活力引擎,通过多元场景创新与政策推动形成消费新动能并拓展城市形象 [1] - 夜间经济侧重服务性消费,主打餐饮、娱乐、文化体验,注重氛围感营造以提升情绪价值 [1] - 各地积极出台鼓励措施促进夜间消费市场与群众需求"双向奔赴",激发消费新活力 [1] 地方夜间经济特色实践 - 上海推出130个主题特色夏夜活动包括潮流运动之夜、电竞生活月等 [2] - 济南打造"泉城夜八点"品牌,融合诗酒夜市、"西游"主题演艺等特色 [2] - 开封通过《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等文化项目强化"夜开封·欢乐宋"品牌 [2] - 重庆洪崖洞、天津曲艺杂技等地方特色活动成为游客体验风土人情的窗口 [2] 夜间经济的社会价值 - 为本地居民提供生活便利与品质提升,如主题夜市、美食小吃等生活小确幸 [2] - 对外地游客形成独特旅行记忆,兼具精神文化滋养功能 [2] - 创造就业岗位并带动从业者收入增长,成为城市发展新路径 [3] 行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 需科学规划夜间经济布局,引导经营者发挥地方优势开发优质产品与服务 [3]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重点管理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等环节 [3] - 推动历史、文化、商业有机融合,提升业态完善度与地方美誉度 [2][3]
婚姻登记+邮轮文旅解锁甜蜜经济,青岛邮轮母港打造网红打卡地
齐鲁晚报网· 2025-06-04 23:16
青岛邮轮母港"甜蜜经济"创新模式 - 青岛邮轮母港打造"婚姻登记+邮轮"创新模式,串联婚姻登记、婚纱摄影、婚礼策划、婚宴预订、蜜月旅行等完整产业链服务 [1] - 创新设计市北区婚姻登记处邮轮母港巡回点,以浪漫红色为主色调,邮轮舷窗造型登记窗口面朝大海,新人领证后可直接预订邮轮主题蜜月航线 [2] - 业务开办一个月已有60多对新人登记,其中70%为外地新人,预计随着宣传力度加大将吸引更多年轻人 [2] 文化体验与场景打造 - 双喜广场公园融合中式园林与现代艺术,设置太湖石、翠竹、几何艺术装置及光影"囍"元素,新人可在园林亭台证婚后直接登邮轮 [2] - 观赋宴推出《万邦来朝—梦回盛唐》沉浸式夜宴,复刻唐代纹样青砖、星空穹顶,提供唐装宋服换装、鎏金鹦鹉杯饮酒及《烧尾宴食单》还原宫廷美食 [3] - 互动体验包括唐装礼仪教学、诗词解谜游戏、胡旋舞观赏等全感官活动,答对诗词谜题者可获仿古鎏金香囊 [3] 产业生态与商业模式 - 形成"婚恋服务—文化体验—旅游消费"生态闭环,业态涵盖双喜广场婚庆打卡点、集装箱部落创意市集、邮轮贝尔主题派对空间及观赋宴文化中心 [4] - 通过"婚恋服务吸引客流、文化体验留住人心、旅游消费反哺产业"模式,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婚纱摄影、唐宴体验等场景 [4][5] - 未来计划深化"婚姻登记+邮轮+文化"模式,将青岛邮轮母港升级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对话的"城市会客厅" [5]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文旅新探丨广州永庆坊见闻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1 17:26
永庆坊改造与运营成果 - 永庆坊占地面积11.37万平方米,保留79处建筑遗产并引入2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旅地标 [2] - 2023年客流量超2000万人次,商户数量从2016年36家增至130多家,物业出租率超98% [8] - 2024年街区营业额超2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显示强劲的商业增长潜力 [8] 非遗文化业态发展 - 非遗街区聚集12家大师工作室,涵盖广绣、饼印、活字印刷等业态,其中"字活"活字印刷体验店通过互动体验活化传统技艺 [4][6] - 广绣工作室推出1800多种颜色、30余种绣法的创新产品,如音箱、冰箱贴等,年销售额显著提升 [7] - "余同号"饼印店作为五代传承项目,吸引海外侨胞定制手工饼印,体现非遗商业化价值 [6] 文旅融合与产业规划 - 粤剧艺术博物馆年办千场免费惠民演出,日均3场,带动文化消费与游客粘性 [8] - 政府计划加快微改造进度,培育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产业链,打造广州首个产业集聚区 [11] - 街区通过"绣花式"改造保留岭南建筑特色(骑楼、满洲窗等),同时引入潮品商店等新业态,形成"旧建筑+新内容"模式 [2][4] 文化IP与消费场景创新 - 活字印刷、广绣等非遗项目通过体验课程(如剪纸、饼印制作)转化为消费场景,提升游客参与度 [6][7] - 粤剧元素与名人旧居(如李小龙祖居)结合,强化街区文化IP吸引力 [7][11] - 街区设计兼顾居民生活与商业运营,楼上居住区与楼下商业区共存,形成独特烟火气 [2][11]
土苗风情对话工匠精神 中国青年技能人才恩施探寻“工匠之路”
新华网· 2025-04-30 09:31
行业活动与文化交流 - 第六届中国青年技能营闭营式在湖北省恩施州举行 活动以土家族风情表演《土家迎客歌》开场 融合了技能展示与民族文化 [1] -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芦珉展示茶艺表演《土家新娘》 结合传统茶道与土家族婚俗文化 获得茶艺国赛金奖 [1] - 第47届世赛金牌选手通过诗朗诵《大国工匠》传递技能报国的信念 体现"执着专注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1] 技能人才与产业链融合 - 营员包括世赛集训队员 各省市区代表及港澳台青年高技能人才 活动自4月25日开启恩施站行程 [1] - 营员参观"恩施玉露"博物馆 伍家台贡茶基地 彭家寨"中国土家泛博物馆" 考察民俗文化 非遗工艺及乡村振兴实践 [1] - 活动聚焦技能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 探索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中技能人才的使命 [1] 劳务品牌与技能展示 - 恩施州文化中心广场举办技能展示交流活动 设立30多个特色劳务品牌展位 包括"一红一绿制茶师""恩施茶艺师""蕲春艾灸师"等 [2] - 营员体验国家级技能大师洪克俭的技艺 参与恩施玉露非遗揉捻工艺 观赏西兰卡普织锦与孝感剪纸等非遗项目 [2] - 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展示荆楚地区饮食 工艺等领域的工匠技艺 凸显地方特色与技能创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