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信息化
icon
搜索文档
国能日新(301162) - 2025年5月2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2 19:34
新能源产业数字化应用趋势 - 数字化转型是催生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新能源产业数字化与信息化需求显著攀升,应用场景丰富 [2] - 源端发电产业规模扩大拓展发电环节信息化管理市场空间,网端因电力安全和信创国改提高电网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荷端电力市场化推进带动信息化需求增长 [2] - 新能源信息化应用范围从单一电站、设备管理延伸至全流程管理,生成海量数据集,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构建新能源信息产业链 [2] - 新能源信息化服务成为主要需求,以服务形式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3] AI大模型研发进展 - 公司自主研发的“旷冥”新能源大模型完成发布后的首次迭代升级,优化稳定性和性能,强化区域精细化预报、大数据决策能力、极端天气预报强化三大领域的新能源预测能力,提升整体预测精度及效率 [4] - 未来将推进大模型技术与各业务条线融合应用,强化技术优势,提升产品竞争力及性价比 [4] 分布式光伏功率预测政策及市场需求 - 2025年1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正式稿,提出分布式新能源“四可”管理要求,以各省电网具体要求为准 [5] - 部分省份下发分布式光伏“四可”管理文件,要求部分分布式工商业新建电站具备功率预测功能,公司功率预测业务分布式光伏类客户数量增速较快 [5] 分布式功率预测市场竞争格局 - 分布式客户规模小、数量多、项目单价低且分布零散,大型综合类集团公司参与分布式功率预测市场意愿低,参与者多为中小功率预测厂商 [6][7] - 公司将努力拓展市场以取得更高市场份额 [7] 电力交易领域布局及应用 - 公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基于“旷冥”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模型提供电力交易核心预测数据及辅助交易策略,为新能源客户提供电力交易全托管服务 [8] - 电力交易产品及服务已在山西、广东、山东、甘肃等省份内部分客户创新性应用,未来将根据政策情况持续推广及研发迭代,向多元化市场主体推广 [8] 研发方向规划 - 产品研发创新方面,加强分布式功率预测、群控群调控制类产品研发和功能提升,加强电力交易产品的数据服务和辅助决策能力,完善虚拟电厂、微电网等系统和产品功能 [9] - 研发技术方面,推进一站式新能源大数据平台和智能模型平台研发,推进“旷冥”新能源大模型迭代研发,加速人工智能技术与新能源业务场景融合 [9] - 加大研发资源投入,探索创新技术在业务环节的创新应用,提升研发和生产效率,优化产品预测精度,完善研发中心建设,培养专业化人才 [9]
国能日新(301162) - 2025年4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30 17:32
财务表现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 5.5 亿元,同比增长 20.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9358.84 万元,同比增长 11.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 8242.84 万元,同比增长 15.67% [2] - 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5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0.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660 万,较上年同期增长 34.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 1500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04.81% [3] 盈利增长驱动因素 - 新能源并网规模扩大,使新能源电站对功率预测数据服务和并网智能控制产品需求提升,分布式电站“四可”管理要求普及拉动功率预测市场需求增长 [4] - 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公司通过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产品性能,延伸产品线助力长期发展 [4] 行业发展前景 - “双碳”战略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政策下,新能源电力将成主力电源,提升行业对新能源全流程管理诉求,为公司业务提供市场环境 [5] - 电力体制改革推进,市场主体需求多样化,新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催生新质生产力,数字化与信息化需求攀升,应用场景丰富 [5] 分布式光伏相关情况 - 2025 年 1 月 17 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文件明确分布式新能源“四可”管理要求,2024 年 4 月国家发布新国标要求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具备功率预测数据提报要求,部分省份要求分布式工商业新建电站具备功率预测功能,公司功率预测业务新增分布式光伏类客户 [7] - 2025 年 3 月华东、山西能源监管局发布涉及存量新能源分布式场站改造要求的通知,具体以电网后续管理要求细则为准,公司将跟进并推广分布式相关产品 [7] 新能源入市新规影响及应对 - 新规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入市,提升对新能源企业投资决策和运营要求,使功率预测、电力交易等产品需求提升,电力交易产品市场需求多元化 [8] - 电力市场参与主体面临挑战,电力交易发展依赖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公司认为电力交易市场将呈现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上升、新能源发电地位重要、依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电力交易托管需求增加等特征,公司将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和能力,关注市场变化,提升自研“旷冥”新能源大模型预测能力 [9] 虚拟电厂业务 - 2025 年 4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政策文件,明确到 2027 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 2000 万千瓦以上,到 2030 年达到 5000 万千瓦以上,明确诸多机制,公司将跟进政策落地情况并拓展业务 [10] - 公司通过资源签约合作模式(签约工业负荷、电采暖等可控负荷资源用户)和投资建设及代运营模式(拓展分布式光伏、工商业储能等资源投建运营或代运营业务)开展虚拟电厂业务,未来将探索资源聚合及市场化交易服务业务方向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