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旷冥新能源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国能日新(301162) - 2025年9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9 16:56
证券代码:301162 证券简称:国能日新 国能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5-013 投资者关系活动 类别 特定对象调研 □ 分析师会议 □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 新闻发布会 □ 路演活动 □ 现场参观 其他(反路演活动) 参与单位名称 国投瑞银基金、景顺长城基金、东方资管、平安基金、长城基金、摩根 士丹利基金、国泰基金、浦银安盛基金、华夏久盈基金、中金资管、中 邮证券自营、浙商证券、信达证券、天风证券、华西证券、长江证券 时间 2025 年 9 月 19 日 地点 公司会议室、券商策略会、电话会议 上市公司接待 人员姓名 董事会秘书 赵楠女士 证券事务代表 池雨坤先生 投资者关系活动 主要内容介绍 1、2025 年以来,公司功率预测业务服务电站规模拓展及续费率情况? 答:伴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提升、分布式电站功率预测相关要求的 发布,新能源功率预测业务市场需求明显提升。2025 年 1-6 月,公司净 新增功率预测电站用户数量达 1,116 家,较 2024 年底服务规模增速达 26%,服务电站净增数量远超往年同期水平。截至 2025 年半年度,公 司功率预测服务的新能源 ...
国能日新:聚焦“AI+新能源” 大模型助力电力交易收益提升
中国证券报· 2025-09-13 04:21
政策与行业趋势 - 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加速融合 国家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行业发展[1] - 新型电力系统下新能源高比例并网需要更精准预测与调度 电力市场化要求更智能交易策略 这些都需要AI大模型支撑[1][7] - "人工智能+新型能源垂类场景"成为行业发展大趋势 公司计划深化大模型在功率预测、电力交易、虚拟电厂等场景应用[1][7] 核心技术优势 - 公司自主研发"旷冥"新能源大模型 今年已完成两次技术迭代 5月升级至2.0版本 8月升级至3.0版本[2] - 2.0版本使部分区域风电/光伏功率预测精准度提升1%-1.5% 3.0版本引入极端天气样本提升极端天气预测精准度[2][3] - 3.0版本构建稳定高效算力架构 支持每15分钟节点报价 某100MW风电场单月完成交易电量400万千瓦时 收益提升12.24%[3] 功率预测业务表现 - 上半年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实现营收2.05亿元 同比增长55.14%[4] - 收入增长主要来自新能源装机规模提升和分布式光伏客户新增需求[4] - 公司成为分布式功率预测领域重要参与者 响应《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四可"要求[4] 客户服务策略 - 通过算法优化与AI大模型应用提升预测精度[4] - 构建覆盖全国7×24小时运维服务体系快速响应客户需求[4] - 紧跟省级电网考核规则变化实时迭代产品 三大能力形成公司护城河保障客户黏性和续费率[4] 创新业务布局 - 创新业务包括储能智慧能量管理、电力交易、虚拟电厂、微电网能源管理 上半年实现营收0.16亿元[4] - 电力交易托管服务覆盖山西、山东、甘肃等多地 为中小新能源企业提供全环节代理服务[5] - 虚拟电厂业务获得多省份负荷聚合商准入资格 签约可控负荷资源涵盖工业、电采暖、充电桩等类型[5] 储能与微电网技术 - 产品支撑吉瓦级储能电站运营 在海外并离网切换型微电网项目实现技术突破[6] - 通过光储充协同策略显著提升系统经济性与稳定性 国内外市场同步推进[6]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提升功率预测业务市场占有率 重点布局分布式市场[7] - 通过集约化产品功能和标准化服务流程降低硬件及服务成本[7] - 继续推进"旷冥"新能源大模型迭代研发 加速人工智能技术与新能源业务场景融合[7] - 拓展不同类型客户参与电力交易的运营托管模式 为电力交易全面市场化做好准备[7]
国能日新:聚焦“AI+新能源”大模型助力电力交易收益提升
中国证券报· 2025-09-13 04:20
人工智能+能源政策推动 - 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加速融合 政策明确要求发展新能源功率预测智能化应用 [1] - 新型电力系统需要更精准预测调度 电力市场化需要更智能交易策略 AI大模型成为关键支撑 [1][4] 公司核心技术优势 - 自主研发"旷冥"新能源大模型 2024年完成两次技术迭代 5月升级至2.0版本 8月升级至3.0版本 [1][2] - 风电/光伏功率预测精准度提升1%-1.5% 极端天气预测精度通过深度学习提升 [2] - 构建高效算力架构 支持每15分钟节点报价 提升度电收益 [2] - 某100MW风电场单月完成交易电量400万千瓦时 交易收益提升12.24% [2] 功率预测业务表现 - 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上半年营收2.05亿元 同比增长55.14% [2] - 收入增长源于新能源装机规模提升和分布式光伏客户新增需求 [3] - 分布式功率预测成为重要参与领域 响应各地"四可"功能配置要求 [3] 创新业务发展 - 创新业务(储能智慧能量管理/电力交易/虚拟电厂/微电网)上半年营收0.16亿元 [3] - 电力交易托管服务覆盖山西/山东/甘肃等多地 提供全环节代理服务 [3] - 虚拟电厂获得多省份负荷聚合商资格 签约工业/电采暖/充电桩等可控负荷资源 [4] - 储能产品支持吉瓦级电站运营 海外微电网项目实现技术突破 [4] 未来战略规划 - 深化大模型在功率预测/电力交易/虚拟电厂场景应用 [1][5] - 提升功率预测业务市占率 重点布局分布式市场 [5] - 通过集约化产品和标准化服务降低硬件及服务成本 [6] - 持续推进"旷冥"大模型迭代 加速AI与新能源场景融合 [6] - 拓展电力交易运营托管模式 为全面市场化做准备 [6]
国能日新:9月5日接受机构调研,华宝基金、银河证券等多家机构参与
搜狐财经· 2025-09-05 19:41
公司业务与技术进展 - 公司自主研发"旷冥"新能源大模型3.0版本 于2025年8月29日正式发布 基于超过15年新能源场站功率预测数据积累及跨学科团队协同研发 [1] - 大模型3.0版本通过细化气象要素预测颗粒度和极端天气样本训练 实现电网侧与电站侧功率预测精度提升及极端天气精准识别 [2] - 在电力交易领域应用大模型技术 为发电侧和售电侧客户实现多维度发电量预测、负荷预测及电力交易收益显著提升 [2] 功率预测业务运营数据 - 2025年1-6月净新增功率预测电站用户1,116家 较2024年底服务规模增速达26% 截至半年度服务电站总数达5,461家 [3] - 功率预测服务费续费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 支撑服务费规模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3] - 分布式光伏功率预测需求增长成为服务规模扩张重要来源 受国家能源局2025年1月"四可"管理要求政策推动 [4] 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 分布式功率预测市场呈现客户规模小、数量多、单价低特点 大型综合类集团公司参与意愿较低 [5] - 当前市场竞争主体以第三方专业功率预测厂商及中小区域型公司为主 公司计划积极拓展市场份额 [5] 财务表现与盈利预测 - 2025年半年度主营收入3.21亿元 同比增长43.15% 归母净利润4597.32万元 同比增长32.48% 毛利率61.37% [7] - 功率预测业务毛利率下滑主因产品收入结构变化 设备收入占比提升影响综合毛利率 [6] - 机构预测2025年净利润区间为1.20亿-1.54亿元 2026年预测区间1.51亿-2.45亿元 90日内16家机构给予买入/增持评级 [7] 行业政策与市场需求 - 国家能源局《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可观、可测、可调、可控"管理要求 推动分布式功率预测刚性需求释放 [4] - 部分省份已对新建分布式工商业电站发布"四可"功能配置要求 存量电站改造将依据后续省级文件推进 [4]
国能日新(301162):功率预测主业高增,创新业务构筑新动能
华金证券· 2025-08-27 17:3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 核心观点 - 功率预测主业高速增长,创新业务构筑新增长动能,公司受益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 [1][4][5]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3.21亿元,同比+43.15%,归母净利润0.46亿元,同比+32.48%,扣非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比+53.52% [4] - 2025Q2营收1.76亿元,同比+45.74%,环比+21.08%,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31.32%,环比+76.82% [4] - 预测2025-2027年收入7.12/8.98/10.83亿元,归母净利润1.21/1.52/1.91亿元,对应EPS 0.91/1.15/1.44元 [5] - 2025H1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21.77%/6.89%/13.81%,同比分别下降4.98/2.31/4.69个百分点 [4] 主营业务表现 - 功率预测产品收入2.05亿元,同比+55.14%,占整体营收63.96%,毛利率61.58%,同比-11.91个百分点 [4] - 服务新能源电站数量增至5,461家,净增1,116家,细分行业市占率保持领先 [4] - 2025年5月对自研"旷冥"新能源大模型迭代发版,在部分区域风电/光伏功率预测精准率提升1~1.5个百分点 [4] 创新业务进展 - 创新业务收入0.16亿元,同比+1.53%,重点布局四大方向:电力交易、储能、虚拟电厂、微电网能源管理 [4] - 电力交易托管服务已在山西、山东、甘肃、广东和蒙西等地实现业务布局 [4] - 储能业务引入人工智能算法优化运营策略,拓展海外储能项目 [4] - 虚拟电厂持续签约工业负荷、电采暖、中央空调、充电桩等可控负荷资源用户 [4] - 微电网能源管理产品在国内多个园区级光储协同项目中落地,完成多个国外大容量并离网切换型微电网项目 [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取得发明专利108项,软件著作权131项 [4] 运营与投资 - 全资子公司日新鸿晟运营的新能源资产规模持续增长,相关资产运营收入3,263.3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65.96% [4] - 参股投资"西藏东润数字能源有限公司"、"天津驭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强化新能源信息化领域产业链布局 [4]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54.21元,总市值7,187.36百万元,流通市值4,620.08百万元 [2] - 对应2025-2027年PE 60/47/38倍,PB 5.8/5.4/5.0倍 [5][7]
国能日新(301162):新能源装机迎来“抢装潮” 分布式电站需求高增
新浪财经· 2025-08-27 16:4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1亿元 同比增长43.15% [1] - 归母净利润0.46亿元 同比增长32.48%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0.43亿元 同比增长53.52% [1] - 单二季度实现收入1.76亿元 同比增长45.74% [1] - 单二季度归母净利润0.29亿元 同比增长31.32% [1] 行业政策环境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4年4月发布《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 首次标准化分布式光伏功率预测技术要求 [1] - 国家能源局2025年1月发布《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 提出项目需满足"可观可测可调可控"要求 [1] - 新建分布式电站"四可"配置要求已在主要省份落地 存量电站改造以地方后续文件为准 [1] 公司竞争优势 - 2025年上半年服务电站净增1116家 超过历史同期水平 [2] - 截至2025年半年末功率预测服务电站达5461家 细分市占率持续领先 [2] - 2025年5月自研"旷冥"新能源大模型迭代 部分区域风电/光伏功率预测精度提升1%-1.5% [2] - 南方电网实景预测竞赛精度评分连续24个月居首 国华投资山东分公司"赛马"方案等赛事获佳绩 [2] 新能源行业发展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装机市场迎来"抢装潮" 光伏发电新增并网2.12亿千瓦 同比增长107% [3] - 分布式光伏占比超50% 累计装机达11.0亿千瓦 同比增长54.1% [3] - 风力发电新增并网5139万千瓦 同比增长99% 累计达5.73亿千瓦 同比增长22.7% [3] - 2025年1-5月风电利用率约93.2% 光伏利用率约94% 消纳效率保持高位 [3]
国能日新(301162):主业务保持强势,创新业务助力提升未来业绩上限
长城证券· 2025-08-26 18:5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9] 核心观点 - 主业务功率预测保持强势增长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1亿元(同比增长43.15%) 归母净利润0.46亿元(同比增长32.48%) [1] - 创新业务(电力交易/虚拟电厂/微电网)处于市场拓展进程 预计将成为业绩第二增长曲线 [4][9] - 基于大模型技术迭代提升功率预测精度 在部分区域实现风电/光伏预测精度提升1-1.5个百分点 [2]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达6.95/8.95/11.70亿元 归母净利润1.33/1.60/1.79亿元 EPS为1.01/1.21/1.35元 [9] 主营业务表现 - 功率预测业务收入2.05亿元(同比增长55.14%) 占整体营收63.96% 服务电站数量净增1116家至5461家 [2] - 并网智能控制产品收入5102万元(同比下降4.56%) 毛利率提升7.75个百分点至58.44% [3] - 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收入836万元(同比下降35.90%) 占营收比重2.61% [3] 创新业务进展 - 电力交易业务已在山西/山东/甘肃/广东/蒙西实现布局并应用 [4] - 虚拟电厂通过子公司获得9个省份负荷聚合商准入资格 在4个区域申请售电资质 [9] - 微电网业务成功完成多个海外大容量并离网切换项目 [9] - 创新业务总收入1616万元(同比增长1.53%) 占营收5.04% [9] 财务预测 - 2025-2027年预计营收增长率26.4%/28.8%/30.7% 净利润增长率42.6%/20.2%/11.9% [1][9] - ROE持续提升 从2024年7.9%升至2027年12.0% [1][10] - 市盈率逐步下降 从2025年53.6倍降至2027年39.9倍 [1][9] 行业地位 - 功率预测精度综合评分连续24个月保持行业首位 [2] - 细分行业市占率保持领先 规模效益强化数据飞轮效应 [2] - 属于计算机行业 总市值71.60亿元 流通市值46.02亿元 [5]
国能日新(301162):业绩符合预期,核心业务增长强劲
国金证券· 2025-08-23 19:58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5] 核心观点 - 公司1H25营业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43.2%,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增长32.5% [2] - 功率预测业务快速增长,营收2.1亿元(同比+55.1%),服务电站数量净新增1116家,用户总数达5461家 [3] - 创新类产品(电力交易/储能/虚拟电厂/微电网)形成第二成长曲线,25H2营收1616万元(同比+1.5%)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3/1.6/2.1亿元,对应PE 56/44/34倍 [5] 业绩表现 - 1H25毛利率61.4%(同比-5.9pct),Q2毛利率65.7%(同比-3.2pct) [2] - Q2营收1.8亿元(同比+45.7%),归母净利润0.3亿元(同比+31.3%) [2] - 功率预测业务毛利率61.6%(同比-11.9pct),主因低毛利设备占比提升 [3] 业务分析 - 功率预测业务:市占率领先,"旷冥"大模型迭代,预测精度行业领先 [3] - 并网控制业务:营收5102万元(同比-4.6%),毛利率58.4%(同比+7.7pct),产品拓展至十余省份 [3] - 新能源管理业务:营收836万元(同比-35.9%),探索"人工智能+新能源管理" [3] 成长曲线 - 电力交易:已布局山西/山东/甘肃/广东/蒙西 [4] - 储能:支持吉瓦级电站接入,拓展海外项目 [4] - 虚拟电厂:签约工业负荷/电采暖/空调/充电桩等可控资源 [4] - 微电网:国内园区项目落地,完成国外大容量并离网项目 [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营收7.98亿元(同比+45.13%),2027年达12.63亿元 [9] - 2025年归母净利润1.27亿元(同比+35.46%),2027年提升至2.07亿元 [9] - 2025-2027年ROE分别为9.87%/11.26%/12.49% [9]
国能日新:上半年营业收入3.21亿元 同比增长43.15%
中证网· 2025-08-23 13:5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1亿元,同比增长43.15% [1] - 归母净利润4597.32万元,同比增长32.48% [1] - 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收入2.05亿元,同比增长55.14% [1] 功率预测业务 - 净新增电站用户数量达1116家,较2024年底服务规模增速达26% [1] - 截至2025年半年度服务新能源电站数量增至5461家 [1] - 受益于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及分布式"四可"管理要求带来的新增市场机会 [1] 技术研发进展 - 完成"旷冥"新能源大模型2.0版本迭代升级,提升全网新能源预测综合准确率 [1] - 在部分区域风电/光伏功率预测精准率提升1%-1.5% [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6.39% [2] - 累计取得发明专利108项,软件著作权131项 [2] 并网智能控制业务 - AGC产品通过"大数据+神经网络"方案优化控制精度和实施效率 [2] - 分布式并网融合终端销售区域拓展至十余个省份 [2] - 产品全面兼容380V低压并网分布式电站,并在内蒙古完成试点调试 [2]
国能日新:直面市场化挑战以技术迭代谋破局
中国证券报· 2025-07-12 04:50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与公司战略 -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启动,标志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迈出关键一步,市场从"计划与市场双轨并行"向市场化配置资源转变[1][2] - 公司针对南方区域及各省电力交易规则进行拆解、需求调研,并迭代交易产品如"售电智能量化交易解决方案",以应对市场挑战[1][2] - 公司依托"旷冥"新能源大模型等技术突破,强化核心竞争力,近三年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保持在17%-20%[3][6] 技术研发与AI应用 - "旷冥"新能源大模型2.0版本融合大气物理约束,提升极端天气下功率预测精度,新增装机市场份额有望增长[3] - AI技术赋能电力交易全环节,包括负荷预测、电价预测及策略制定,通过多维度数据预测和全流程托管服务提升交易收益[4][6] - AI驱动的交易模式将逐步取代人工,推动"精准决策",重构市场运行逻辑[4] 产品布局与业务拓展 - 公司构建"源网荷储"全链条产品体系,从电力生产、消纳拓展至传输、消费环节,深化新型电力系统布局[1][5] - 传统业务领域通过精细化功率预测覆盖更多集中式与分布式新能源场站客户,提升市场占有率[5][6] - 创新领域提供电力交易整体解决方案,基于"旷冥"大模型提供预测数据及交易策略,打造第二成长曲线[6] 政策与市场影响 - 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政策推动电价波动性增加,企业需提升交易与运营能力以应对收益波动[2][4] - 电力现货市场深化运行导致价格波动、交易主体多元化,公司通过智能量化交易引擎优化售电公司运营效率[2][6] - "双碳"政策指引下,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延展产品线,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5][6]